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六 (1)
卷十六 (1)
1. 齦齒部
凡一切風火蟲牙、牙癰、牙疳、槽風,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白話文:
所有關於風火蟲牙、牙癰、牙疳、槽風等病症的資料,都彙集在這一部分中,方便查閱和參考治療。
2. 牙齒望色辨證法
齒燥無津液者,是陽明熱極。齒如熱者,病難治。前板齒燥,兼脈虛者,是中暑。
白話文:
牙齒乾燥沒有津液,這是陽明經熱過甚。牙齒發熱,病情難以治療。前排牙齒乾燥,加上脈象虛弱,這是中暑的症狀。
3. 牙關緊急門主論
經曰:陽明之脈,循頰車入齒縫,風寒中之,輕則戰慄鼓頷,重則口噤不開。
又曰:凡卒中昏倒,牙關緊急者,此中風痰也。
又曰:風入頷頰之間,則口喎而牙緊。
白話文:
經上說:陽明經的脈絡,沿著臉頰進入齒縫,若受到風寒侵襲,輕微的情況會出現戰慄、顎部抖動,嚴重的則會嘴巴緊閉無法張開。
又說:凡是突然昏迷倒地,牙關緊閉的,這是中風引起的痰阻塞。
又說:風邪入侵到臉頰和下顎之間,就會造成嘴角歪斜、牙齒緊閉。
又曰:卒暴中風,牙關緊急,藥不得下,用通關散。(細辛、薄荷、豬牙皂、雄黃各二錢,研細。)每用少許,吹入鼻中,俟噴嚏後,然後進藥。如不嚏者,不治。牙關緊甚,前藥中加麝香少許,或用烏梅,或白梅去核,用藥擦牙。蓋酸先入筋,使牙關痠軟即開。亦木能剋土之義,因牙齦屬陽明胃土也。
又曰:骨槽風、頰車疽,風熱太甚,痰涎滯膈。風喜傷肝,復能燥物,是以筋燥勁迫而牙關拘緊,此實邪耳。
白話文:
中風發病急驟,牙關緊閉,藥物難以服用,應用通關散。(細辛、薄荷、豬牙皁、雄黃各二錢,研成細末。)每次用少量,吹入鼻子中,等打噴嚏後,再服用藥物。若不打噴嚏,則不治。牙關緊閉較甚,可於前述方劑中添加少量麝香,或用烏梅、或用去核的白梅,將藥物塗抹在牙齒上。由於酸類可經由經脈進入肌肉,使牙關酸軟即可張開。這也是木能剋土的意思,因為牙齦屬陽明胃土。
馮魯瞻曰:口噤者,足陽明之病,頰車穴主之。蓋陽明經絡挾口環唇,循頰車,而諸陽筋脈皆上於頭,三陽之筋並絡頷頰,夾於口,風寒乘虛而客其經,則筋攣急,牙關緊,而口噤。
白話文:
馮魯瞻說:口不能開口是由於足陽明經出問題所造成,而治好此病可以用頰車穴來治療。陽明經絡經過嘴和嘴脣,沿着頰車穴,而所有的陽筋脈都上通於頭部,三陽的筋脈都絡於頷部和臉頰,圍繞在嘴部,風寒趁虛而侵入人體,到達陽明經上,則筋脈攣縮,牙關緊閉,嘴不能打開。
4. 牙關緊急門主方
中風牙關緊急,烏梅肉揩牙即開。
小兒牙關不開,天南星煨熟,乘熱紙裹,不要透氣。將紙剪芡實大一竅,透氣,塞於兒鼻孔中,牙關即開。
凡患喉齒,口不能張。
白話文:
兒童牙關緊閉無法張開,將天南星煨熟,趁熱用紙包起來,注意不要透氣。將紙剪一個芡實大小的孔洞,讓空氣流通,然後塞入孩子的鼻孔中,牙關就會打開。
豬牙皂,青黛,北細辛,殭蠶(各一錢),山豆根,元參(各五分)
共研細末。吹男左女右鼻中即開。
白話文:
豬牙皁、青黛、北細辛、殭蠶(各一錢),山豆根、元參(各五分)
5. 牙齒門主論
上四門牙屬心,(一云:上二門牙,下二門牙,屬心包絡;門牙旁左右上下四牙,屬肝;再左右上下四牙,屬胃;再左右上下四牙,屬脾;再左右上下四牙,屬肺;再左右上下之牙,皆屬腎。凡人齒多者貴。治病不論多少,以前數分治之多效。)下四門牙屬腎,上二側牙屬胃,下二側牙屬脾,上左盡牙屬膽,下左盡牙屬肝,上右盡牙屬肺,下右盡牙屬大腸。又有牙齦腫高軟者,此名牙癰。
白話文:
上排四顆門牙對應心臟。(另一種說法:上排兩顆門牙、下排兩顆門牙對應心包絡;門牙旁邊左右上下四顆牙對應肝臟;再左右上下四顆牙對應胃;再左右上下四顆牙對應脾臟;再左右上下四顆牙對應肺臟;再左右上下的牙齒都對應腎臟。一般來說,牙齒多的人比較尊貴。治療疾病時,不論牙齒數量多少,以前面的牙齒數量來診斷治療,大多能奏效。)下排四顆門牙對應腎臟,上排兩顆側牙對應胃,下排兩顆側牙對應脾臟,上排最左邊的牙齒對應膽臟,下排最左邊的牙齒對應肝臟,上排最右邊的牙齒對應肺臟,下排最右邊的牙齒對應大腸。另外,牙齦腫大、高起、柔軟的,這種情況叫做牙癰。
內必有膿,當以針刺出膿自愈。如出血不止,用草紙冷水浸貼二三次,自止。(《正宗》)
風牙痛者,遇風發作,浮腫隨後生痛。
火牙痛者,連翹必牽扯腮顴,陣陣作痛,時發時止。
濕熱牙痛者,乃足陽明胃經。其患腮顴浮腫,甚則牽引太陽,疼連頰項,口中熱氣,大便結燥。
蟲牙痛者,因喜食甘香,濕熱化蟲,攻痛頻痛。
齲齒者,乃風熱相搏,忿怒勞頓,牙根腫痛。是手陽明、足太陽之脈,繫於齒名齲齒。(《錦囊》)
白話文:
如果牙齒裡面有膿,可以用針刺出來,膿排出後就會自然痊癒。如果出血不止,可以用草紙浸泡冷水,敷在患處兩到三次,就能止血。
風牙痛的人,遇到風就會發作,牙齦腫脹隨後疼痛。
火牙痛的人,會牽連到臉頰和顴骨,陣陣疼痛,時而發作時而停止。
濕熱牙痛的人,是因為足陽明胃經受影響。患者臉頰和顴骨會腫脹,嚴重時會牽連到太陽穴,痛到連臉頰和脖子都痛,嘴巴裡有熱氣,大便乾燥。
蟲牙痛的人,是因為喜歡吃香甜的食物,導致濕熱化為蟲,侵蝕牙齒,經常疼痛。
齲齒的人,是因為風熱相搏,生氣勞累,導致牙根腫痛。這是手陽明經和足太陽經,連接到牙齒,所以叫齲齒。
又曰:如牙痛不可忍,牽引入腦,喜寒惡熱,脈洪數有力者,涼膈散倍加酒蒸大黃瀉之。
白話文:
又說:如牙痛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,並且牽連到腦部、喜歡寒冷而討厭炎熱,並且脈搏又快又有力的人,使用涼膈散再加倍酒蒸大黃來瀉下。
又曰:如驟發大痛者,多屬龍火,如疾風暴雷,焚灼草木,最速最烈。必用從治之法,熱藥冷飲,則火得其源而歸之矣。
白話文:
另說:如果是突然發作劇烈疼痛的,多半是屬於「龍火」,就像是疾風暴雨、焚燒草木,最快速最猛烈。一定要用「從治」的方法,熱藥冷飲,這樣火就能找到來源,然後回到來源的地方去了。
竇漢卿曰:牙邊生癰如豆大,此脾胃二經火也。宜用小刀點破之,搽以冰片散,再服清胃湯、甘桔湯,無不愈矣。
白話文:
竇漢卿說:牙齒旁邊長了一個像豆子那麼大的腫塊,這是脾胃兩條經絡有火。應該用小刀刺破它,塗上冰片粉,再服用清胃湯、甘桔湯,沒有治不好的。
王海藏曰:牙齒等齲,臭穢不可近,數年不愈,當作陽明蓄血治。好飲酒者,多有此證。桃仁承氣湯為末蜜丸,服之甚效。
又曰:牙得清涼而痛甚者,為寒;口吸涼風而痛止者,為熱。
白話文:
王海藏說:牙齒等齲齒,臭氣難聞,靠近都難以忍受,數年來都沒有治癒,應該當作是陽明經蓄血來治療。喜歡喝酒的人,大多有這個症狀。桃仁承氣湯研成散劑,用蜂蜜做成藥丸,服用它效果很好。
馮魯瞻曰:齒黑碎片名曰崩砂。久而穢甚,牙根俱落,名曰腐齦。若跌撲所傷者,或急疳所墜者,則久落難生矣。(《錦囊》)
白話文:
馮魯瞻說:牙齒變黑碎裂叫做崩砂。時間長了就會很髒,牙根都會脫落,叫做腐爛牙齦。如果是跌打損傷引起的,或者是由嚴重疾所引起,那麼就很長時間都不會再長了。(出自《錦囊》)
陳遠公曰:牙齒疼甚不可忍,每至呼號,淚涕交出者,此臟腑火旺,上行齒牙作痛也。若不瀉火,何能取效之捷!然火有虛實,實火起於腑,虛火動於臟。而實火之中,有胃火、心包火。虛火之中,肝、脾、肺、腎諸經之火,當分經以別之。予有統治之法,用治牙仙丹:元參,生地各一兩,水煎服之。
白話文:
陳遠公說:牙齒疼痛非常難以忍受,每次都痛到哭喊,淚水和鼻涕一起流出來,這是因為臟腑火旺,上升到牙齒而引起的疼痛。如果不瀉火,怎麼能快速有效地治療呢?然而,火有虛實之分,實火起於腑,虛火動於臟。而在實火之中,有胃火、心包火。在虛火之中,肝、脾、肺、腎等經絡之火,要根據不同的經絡來區別治療。我有統治一切牙痛的方法,用治牙仙丹來治療:元參、生地各一兩,用水煎服。
如察知為心包火,加黃連五分,脾火加白朮一錢,肺火加黃芩一錢,肝火加丹皮一錢,腎火加熟地一兩。二劑火散,四劑全愈。(《冰鑑》按:火有虛實,何以一方均治?不知火之有餘,無非水之不足,我滋其陰,則陰陽之火無不相戢矣。況元參尤能瀉浮游之火,生地止無根之焰,又瀉中有補,故虛實咸宜。
此治之巧,而得其要者也。又能辨各經之火,加入各經之味,有不取效盡神乎。)
白話文:
如果確認是心包火,就加五分的黃連;如果是脾火,加一錢的白朮;如果是肺火,加一錢的黃芩;如果是肝火,加一錢的丹皮;如果是腎火,加一兩的熟地。服用兩劑之後,火氣就會消散,四劑之後,就能完全治癒。(《冰鑑》按:火有虛實之分,為什麼一種藥方可以治癒所有的火?不知道火氣過盛,不過是水氣不足,我滋潤它的陰,那麼陰陽之火自然就會消失。況且元參特別能夠清瀉浮遊的火,生地能夠止息無根之火,又有瀉中有補的效果,所以不管是虛火還是實火,都適用。
又曰:貪食肥甘,齒牙破損作痛,如行來行去者,乃蟲積也。夫齒乃骨,何以藏蟲乎?不知過食肥甘,則熱氣在胃,胃火上衝口齒,濕氣乘之,則濕氣相搏而不散,則生蟲於牙矣。初則只生一二蟲,久則蕃衍,於是蝕損牙齒,遂致墮落。一齒既朽,又蝕余齒,往往有終身之苦者。
白話文:
古人又說:如果貪吃肥甘厚味的食物,牙齒就會破損疼痛,就像有東西在牙齒間來回走動一樣,這就是蟲牙。然而,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,怎麼會藏蟲呢?其實,這是因為過度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,導致胃裡積累熱氣,熱氣向上衝到口腔和牙齒,加上濕氣乘虛而入,濕氣和熱氣相互交結而不散發,就會在牙齒中滋生蟲子。起初,只會生出幾隻蟲子,但時間久了,這些蟲子就會大量繁殖,進而侵蝕牙齒,最終導致牙齒脫落。如果有一顆牙齒腐爛,它還會感染周圍的其他牙齒,往往會給人帶來終身的痛苦。
此證必須外治,若用內治,未必殺蟲,而臟腑先傷。用五靈至聖散:白薇、五靈脂各三錢,細辛、骨碎補各五分,研細末,先以滾水漱牙至淨後,以藥末五分,滾水調如稀糊,漱牙半日,至氣急吐出,如是者三,疼止蟲死矣。斷不再發。(蓋齒因蟲痛,靈脂、白薇殺蟲於無形,細辛散火,碎補透骨,引藥入骨,則無可藏蟲,蟲盡則痛自止。)
白話文:
這種牙齒疼痛必須外治,如果使用內治的方法,未必能殺死蛀蟲,反而會先傷害臟腑。使用「五靈至聖散」:白薇、五靈脂各三錢,細辛、骨碎補各五分,研磨成細末。先用滾水漱口,清潔口腔後,取五分藥末,用滾水調成稀糊狀,含在口中半日,直到感覺氣急時吐出,連續三次,疼痛就會停止,蛀蟲也會死亡。疼痛就不會再發作。(因為牙齒疼痛是因為蛀蟲引起的,五靈脂和白薇可以殺死蛀蟲,細辛可以散火,骨碎補可以透骨,引藥進入骨頭,那麼就沒有蛀蟲可以藏身了,蛀蟲沒了,疼痛自然就會停止。)
又曰:牙疼日久,牙床腐爛,飲食不能用,日夜呼號,此胃火獨盛上升於牙也。身中之火,惟胃最烈,火在何處,即於所在之處受病。火原易升而難降也,火升於齒牙,齒牙非藏火之地,於是焚燒兩頰,牙床紅腫,久則腐爛矣。似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治之。然其火蘊結,可用前方以消彌於無形,今既潰爛,則前方又不可用,以有形難於補救也。
白話文:
古文:又曰:牙疼日久,牙牀腐爛,飲食不能用,日夜呼號,此胃火獨盛上升於牙也。身中之火,惟胃最烈,火在何處,即於所在之處受病。火原易升而難降也,火升於齒牙,齒牙非藏火之地,於是焚燒兩頰,牙牀紅腫,久則腐爛矣。似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治之。然其火蘊結,可用前方以消彌於無形,今既潰爛,則前方又不可用,以有形難於補救也。
還有一種說法是,牙齒疼痛日久,牙牀腐爛,飲食都不能吃,晝夜嚎叫不止,這都是由於胃火獨盛,上升侵犯牙齒所致。人體的火熱之氣,只有胃火最為旺盛,火氣在哪裡,那裡就會發生疾病。火氣原本容易上升而難以下降,火氣上升到牙齒,牙齒並非是藏火的地方,因而焚燒兩頰,牙牀紅腫,時間久了就會腐爛。看起來可以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來治療。但是,如果火氣已經鬱結,可以用前面的藥方將其消散,如今已經潰爛,那前面的藥方就不能再用了,因為已經有了形狀上的損壞,很難用藥物來修復。
宜加減竹葉石膏湯:竹葉三百片,石膏、青蒿各五錢,知母、半夏各二錢,麥冬、茯苓、葛根各三錢,水煎服。四劑火退腫消,後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。
白話文:
應該加減竹葉石膏湯:竹葉三百片,石膏、青蒿各五錢,知母、半夏各二錢,麥冬、茯苓、葛根各三錢,用水煎服。四劑藥服完後,火氣退了,腫脹消退了,之後再用治牙仙丹來收尾。
又曰:牙疼至夜而甚,呻吟不臥者,此腎火上衝也。然此乃虛火,非實火。人作火盛治之,多不效,即作虛火治,亦時有不效者,何故?蓋火盛當作有餘,火衰當作不足,乃下是虛寒,上現假熱也。
白話文:
又說到:牙疼到了晚上特別疼痛,呻吟不止,不能入睡,這是腎火上衝造成的。但是,這種火是虛火,不是實火。人們用治實火的藥來治療,多半無效;即使用治虛火的藥來治療,有時也不見效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火盛,應該把它當成有餘來治療;火衰,應該把它當成不足來治療。這其實是下面虛寒,上面虛有其表地發熱。
人腎中不寒則龍雷之火下安,腎宮惟下寒甚,而水又無多,則腎火無可藏,於是上衝咽喉,而牙受之;齒乃骨之餘,同氣相招,留戀不去,夜分尤腎主事,水不能養火,火自遊於外,乃至齒作祟矣。急大補腎水,益以補火之味,引火歸源,火自得水養,不上越矣。八味地黃湯加骨碎補,服一劑痛止,二劑不發也。
白話文:
人體腎臟中不寒冷的話,叫做爐中之火不會下衝,腎臟宮廷中如果只有寒氣很重,而水量又不多,那麼腎臟的火便無處可藏,於是往上衝擊咽喉,而牙齒受到衝擊;牙齒是骨頭的殘餘,同氣相召,互相吸引,留戀不去,特別在夜晚腎臟的功能當值的時候,水無法滋潤火,火就只能到外面遊走,就會跑到牙齒作亂了。趕快大量補充腎臟的水份,並且益之以補火的藥味,讓火氣回到本源。火得到了水的滋養,就不會再向上越界了。可以用八味地黃湯,加上骨碎補,服用一劑的話疼痛就會停止,服用兩劑就不發作了。
(六味補水,附、桂引火歸於命門,何又加骨碎補?不知補水引火之味,必先入齒則痛根始除,用之以透於齒骨之中,而後直入命門。此拔本塞源妙法也。)
白話文:
六味地黃丸補益腎陰,附子、桂枝引火歸於命門,為什麼還要加骨碎補?不得到補水引火之味,必然先進入牙齒,牙痛根源才能消除,用之以透入牙齒、骨頭之中,然後直達命門。這是拔除根源、堵塞源頭的妙法。
又曰:牙疼難忍,閉口稍輕,開口更重,人以為陽明胃火也,誰知乃風閉於陽明太陽乎!此得之飲酒後,開口向風而臥,風入牙中不出,初小疼而後大痛也。論理去風自愈,而風藥必耗元氣,因虛入風,又耗其氣,其氣益虛,風邪欺正氣之怯,而不肯出,疼難止也。古人用灸法甚神,灸肩尖近骨後縫中,小舉臂取之,當骨解陷中,灸五壯即瘥。
白話文:
又有說法:牙痛難忍,閉口稍輕,開口更重,人們以為是陽明胃火造成的,誰知是風邪閉塞在陽明太陽經脈呢!這是因為喝酒後,開口對著風而睡,風邪進入牙中而出不去,開始是輕微疼痛,後來疼痛加重。按理說,治療風邪自然就會痊癒,而用祛風藥物必然會耗損元氣,因為虛弱而被風邪入侵,又耗損元氣,元氣更加虛弱,風邪欺負正氣怯弱,不肯出去,疼痛就難以停止。古人使用艾灸的方法很神奇,在肩尖近骨頭的縫隙中哪裡艾灸,稍微舉起胳膊取定位置,對準骨頭凹陷處,艾灸五壯即可治癒。
但灸後必大痛,良久乃定,永不發也。有畏灸者,可用散風湯:生地、麥冬各五錢,當歸三錢,石膏、花粉各二錢,胡桐淚、乾葛、細辛各一錢,白芷、升麻各三分,水煎服,二劑愈矣。此方補重於散,正風得補而易散也。
白話文:
但是灸之後必定會劇烈疼痛,很久之後才會平定,以後就再也不會發作了。有怕灸的人,可以用散風湯:生地、麥冬各五錢,當歸三錢,石膏、花粉各二錢,胡桐淚、乾葛、細辛各一錢,白芷、升麻各三分,用清水煎服,兩劑就可以治癒了。這個方子補充重於疏散,正風得到補充後容易疏散。
又曰:牙痛甚,吸涼水暫止,開口復作,人以為陽明火盛也,誰知濕熱壅於上下之齒不散乎!夫濕在下易散,在上難怯,蓋治濕不外利小便也。水濕下行,其勢順,上行其勢逆,且濕從下受,易於行上,感難於散,故濕熱感於牙間,散之尤難。以飲食之水,皆必齒牙經過,不亦重甚濕乎!濕重不散,火且更重矣,所以經年月不止也。
白話文:
另外一說:牙痛很嚴重,吸入涼水可以緩解症狀,張開嘴巴後又復作,人們認為是陽明火盛所造成的,誰知道是體內的溼熱凝結在牙邊沒有散開呢?溼氣在下面容易散開,在上面則很難消散,治溼不外乎依靠小便來排除。水溼向下行走,它的勢頭順利,向上則很難,而且溼氣從下接受,容易向上行,很難散去,因此溼熱侵犯到牙間,散開就更難了。以口腔中的水都一定會腐化牙齒,不是溼氣太過重了麼!溼氣重而未能散開,那麼火氣就會更嚴重,所以經年累月都無法治好。
治法必上祛其濕熱,又不可單利小便也,佐以風藥,則濕得風而燥,熱得風而涼,濕熱解,牙疼自愈矣。
《醫論選要》曰:外板則為牙,內床則為齒。
汪省之曰:蟲牙,乃胃經風濕所致。薰法甚捷。(《理例》)
白話文:
治療方法必須從上方驅除濕熱,又不能單純地利尿。配合使用袪風藥物,濕氣遇到風就會變乾,熱氣遇到風就會變涼,濕熱解除後,牙疼自然會好。
《醫論選要》說:外面的是牙齒,裡面的是齒床。
汪省之說:蟲牙是因為胃經受到風濕引起的。用薰法治療非常快速。(出自《理例》)
經曰:男子八歲腎氣實而齒更,三八真牙生,五八則齒槁,八八而齒去矣。女子亦然,以七為數,蓋腎主骨,齒者骨之標,髓之所養也。凡齒屬腎,上下齦屬陽明,上齦痛,喜寒飲而惡熱飲,取足陽明胃;下齦痛,喜熱飲而惡寒飲,取手陽明大腸,故病有惡寒惡熱之不同也。凡動搖疼痛出血或不出血,齒縫疏豁,全具欲落之狀者,皆屬腎也。
白話文:
醫書上說:男子到了八歲,腎氣充足,乳牙也開始脫落,更換長出永久齒,等到三八歲,真正的牙齒開始生長,五八歲,牙齒就會變枯萎,到了八八歲,全口牙齒就會掉光了。女性也是如此,以上皆以七為基準,是因為腎臟主宰骨骼,而牙齒是骨骼的標誌,是骨髓所滋養的。所有的牙齒都屬於腎臟,上下牙齦則屬於陽明經脈,上牙齦疼痛時,喜歡喝冷飲,討厭熱飲,應該治療足陽明胃經;下牙齦疼痛時,喜歡喝熱飲,討厭冷飲,應該治療手陽明大腸經,因此牙齒的疾病出現惡寒或惡熱的現象是不一樣的。凡是牙齒鬆動搖晃、疼痛、有出血或沒出血的症狀,牙齒縫隙鬆散寬闊,完全有脫落跡象的,都屬於腎臟的問題。
經曰:腎熱者色黑而齒槁。又曰:少陰經病者,面黑齒長而垢。其蟲疳,齦腫不動而潰爛痛穢者,皆屬陽明。或諸經錯雜之邪與外因為患,俱分虛實而治。腎經虛寒者,安腎丸、還少丹,重則八味丸。其冬月大寒,犯腦連頭痛,齒牙動搖疼痛者,此太陽並少陰傷寒也。仲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腎臟有熱的人,臉色發黑,牙齒枯槁。又說:少陰經病患者,臉色發黑,牙齒又長又髒。如果是蛔蟲造成的牙齦腫痛,不動也不潰爛,疼痛且骯髒,這些都屬於陽明經的病症。或者其他經絡的邪氣和外在因素共同導致疾病,都需要根據虛實情況來治療。腎經虛寒的人,可以服用安腎丸、還少丹,病情嚴重的可以用八味丸。在寒冷的冬季,犯了腦連頭痛,牙齒鬆動疼痛的人,這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受寒感冒引起的。仲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。
凡腎虛者,多有之。如齒痛搖動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者,脾腎虧損之證,安腎丸、補中益氣並服。如喜寒惡熱者,胃血傷也,清胃湯。惡寒喜熱者,胃氣傷也,補中益氣湯。
白話文:
腎虛的現象很常見,像是牙齒疼痛搖動、四肢疲倦、食慾不振、思考力減退等情況,都是脾腎虧損的證據。可以服用法安腎丸和補中益氣湯來調補。如果喜歡寒冷、怕熱,表示胃的血液受了損傷,可以服用法清胃湯。若討厭寒冷、喜歡溫熱,是胃失調了,可以服用法補中益氣湯。
又曰:齒者,骨之餘,腎之標,寄於齦,養於氣血。上齦屬足陽明胃,下齦屬手陽明大腸。然齒者骨也,本乎乾元以資始;齦者,肉也,本乎坤元以資生,譬之木生於土,籍土以為養也。故齒之為病,手陽明、足陽明、足少陰三經之所致。蓋上下齦屬陽明金也,齒屬少陰木也,故陽明實,則榮蔭其齒而堅牢,陽明虛,則齒失所養而浮豁。
白話文:
另外也有說法:牙齒是骨骼的末端,是腎臟的標誌,寄居在牙齦上,由氣血養育。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,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。然而,牙齒是骨頭,根源於乾元以獲得起始;牙齦是肉,根源於坤元以獲得生長,這就像樹木生長在土壤中,依靠土壤來養育一樣。因此,牙齒的疾病是由手陽明、足陽明、足少陰三經引起的。上下牙齦屬陽明金,牙齒屬少陰木,所以陽明實,則滋養牙齒而堅固,陽明虛,則牙齒失去滋養而鬆動。
故凡動搖脫落,牙脆剝下,齒縫漸稀,畏冷畏熱,浮豁不堅,隱隱而痛,乃腎之本虛,以致標亦虛焉。至於生蟲浮腫,牙宣出血,臭穢腐爛者,乃腸胃濕熱壅盛,所謂熱勝則肉腐也。虛者補之,濕熱者瀉之,胃火壅者清之,風寒外束者散之,外以末藥擦之,甚而齦爛齒落者,猶土崩而木倒也,其治在齦,齦堅則齒自固矣。
白話文:
所以,凡是牙齒鬆動脫落、牙齒脆弱易碎、牙齒縫隙逐漸變大、畏寒畏熱、牙齒浮動不牢固、隱隱作痛,都是因為腎臟虛弱,從而導致牙齒也虛弱了。至於牙齒生蟲、腫脹、牙齒出血、牙齒腐爛發臭的,都是因為腸胃濕熱壅盛,所謂「熱盛則肉腐」。虛弱的要補益,濕熱的要瀉火,胃火熾盛的要清熱,風寒外束的要散寒,外用末藥擦拭牙齒,如果嚴重到牙齦潰爛、牙齒脫落,就像土地崩塌而樹木傾倒一樣,治療的方法在於牙齦,牙齦堅固,牙齒自然就會牢固了。
又曰:牙床腫痛,齒痛動搖,或黑爛脫落者,此屬陽明濕熱。蓋齒雖屬腎,而生於牙床上下,乃屬陽明大腸與胃,猶木生於土也。腸胃傷於美酒厚味,以致濕熱上攻,則牙床不清,為腫為痛,或出血,或生蟲,由是齒不得而安,如地土不堅,而樹木為之搖動矣。此宜瀉陽明之濕熱,則牙床清寧,齒自安固。如調理不退,落齒一二個者,多死不治。
白話文:
又說:牙牀腫痛,牙齒疼痛鬆動,或者變黑腐爛脫落的,這是屬於陽明經受濕熱侵襲的病症。牙齒雖然屬於腎經,但生長在牙牀上下,卻屬於陽明經的大腸和胃。就像樹木生長在土地上一樣。大腸和胃受到了美酒和濃烈食物的傷害,導致濕熱上升,牙牀就會不清爽,出現腫脹、疼痛,甚至出血或生蟲。由此,牙齒就無法安穩地生長,就像土地不堅固,樹木就會搖動一樣。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瀉掉陽明經的濕熱,那麼牙牀就會清涼安寧,牙齒就能安穩牢固。如果調養不當,脫落了一兩顆牙齒的,大多會死亡而無法治癒。
又曰:凡齒痛遇勞即發,及午後甚者,或口渴面黧及遺精者,皆脾腎虛熱。用補中益氣及六味丸,或十全大補湯。
白話文:
又說:凡是遇到勞累就發生的牙痛,以及在下午比較嚴重的牙痛,或者是口渴、臉色黑青及遺精的人,都是脾腎虛熱所致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丸,或者十全大補湯來治療。
海藏云:牙痛證,有因傷胃而素有濕熱,故上浮於牙齦之間,遇風寒或冷飲所郁,則濕熱不得外達,故作痛也。其病情有標本之分,用藥有溫涼之異,當以寒為標,故外擦漱之藥,宜用蓽茇、細辛之類,辛溫以散開鬱,兼可拔散鬱熱也;以熱為本,故內服之藥,宜用生地、丹皮、連翹、薄荷之類,辛涼以散熱清中。如此內外交攻,標本俱得,豈有不愈者乎!若驟聚大痛者,多屬龍火。
白話文:
《海藏》中記載:牙痛證,有的是因為損傷了脾胃,所以一向就有濕熱,因此濕熱上升到牙齦之間,遇見風寒或冷飲所鬱結,那麼濕熱就無法向外發散,所以就會引起疼痛。這種病情的症狀分為標本,用藥也有溫熱或涼性的區別,應當以寒邪為標,所以外擦、漱口的藥物,宜用蓽茇、細辛之類,藥性辛溫,可以散開鬱結,並可以拔散鬱熱;以熱邪為本,所以內服的藥物,宜用生地、丹皮、連翹、薄荷之類,藥性辛涼,可以散發熱氣,清利體內鬱熱。這樣內外兼治,標本兼得,哪有不痊癒的呢?!如果突然聚集而引起的劇烈疼痛,多半屬於龍火。
如疾風暴雷,焚灼草木,最速最烈,必用從治之法,熱藥冷飲,則火得其源而歸之矣。若投正治,妄用寒涼,益增其病。至若痛不可忍,牽引入腦,喜寒惡熱,脈洪數有力者,涼膈散倍加酒蒸大黃瀉之。
《夷門廣牘》曰:齒乃血之餘,耳乃腎之餘,頂乃髓之餘,爪乃筋之餘,語乃氣之餘。
白話文:
如疾風暴雷,焚燒草木般迅速猛烈,必須用從治的方法,用熱藥冷飲,使火得到源頭並歸於源頭,問題就會解決。如果投以正治,胡亂使用寒涼藥物,就會加重病情。如果有嚴重疼痛、牽涉腦部、喜歡寒冷怕熱、脈搏洪數有力的人,可以使用涼膈散加倍酒蒸大黃瀉下。
《筆談》云:沈存中苦腰重,不能行。有將佐曰:此乃病齒數年,用苦參擦齒,其氣味入腎,傷腎所致也。後太常少卿舒昭亮,亦用苦參擦齒,歲久亦病腰痛,自後不用之,疾皆愈。此方書所不載者。
白話文:
唐朝《筆談》中記載,沈存中患有嚴重的腰痛,無法走路。有一位將領告訴他,這是因為多年來他用苦參刷牙,苦參的氣味進入腎臟,損傷腎臟所致。後來,太常少卿舒昭亮也用苦參刷牙,多年後也患上了腰痛。從此以後,他不再用苦參刷牙,腰痛的疾病就痊癒了。這個方子在書上沒有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