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

又曰:不因夢而自泄者,謂之精滑,皆相火所動也。

東垣曰:面色白而不澤,悲愁欲哭,脈按之空虛,是為脫精脫神,宜峻補肝腎,收斂補氣,補益元陽。

《醫鑑》曰:童男陽盛,情動於中,志有所慕而不得,遂成夜夢而遺精,慎不可補,宜清心定志。

張子和曰:莖中作痛,痛極則癢,或陰莖挺縱不收,或出白物如精,隨溲而下,得之於房室勞傷,及邪術所使,謂之白淫,宜以降心火之劑下之。

《真誥》曰:精者人之神,明者身之寶,勞多則精散,營兢則明消。

經曰:心火旺盛,腎水不足,心有所欲,速於感動,疾於施泄。

又曰:腎在志為恐。

又曰:胃為恐。(注曰:胃熱則腎氣微弱,故為恐。)

又曰:精氣並於腎則恐,由心虛而腎氣並之,故為恐。

《靈樞》曰:足少陰之脈病,善恐。

又曰:恐懼而不解則傷精。

又曰:恐懼者神蕩散而不收。

又曰:恐則氣下。(注曰:上焦固禁下焦氣還,故氣不行矣。)

子和曰:肝藏血,血不足則恐。

《綱目》曰:恐與驚相似,然驚者,為自不知也。恐者,為自知也。蓋驚者聞響乃驚,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,及不能獨自坐臥,必須人為伴侶,方不恐,或夜必用燈燭,亦恐懼者是也。

《靈樞》曰: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,志傷則善忘其前言。

經曰:腎在志為恐,恐傷腎,思勝恐。

丹溪曰:恐傷腎者,以思勝之,以憂解之。

經曰:主閉藏者,腎也。司疏泄者,肝也。二臟皆有相火,而其繫上屬於心,心,君火也,為物所感則易動,則相火亦動,動則精自走,相火翕然而起,雖不交會,亦暗流而疏泄矣。所以聖人只是教人收心養心,其旨微矣。

《直指》曰:精之主宰在心,精之臟制在腎,氣虛不能管攝,因小便而出者,曰尿精,因見聞而出者,曰漏精。

《入門》曰:初因君火不寧,久則相火擅權,精元一於走而不固,甚則夜失連連,日亦滑流不已,宜坎離丸。知柏用童便九蒸、九曬、九露,地黃煎膏丸,鹽湯下。

又曰:夢遺不可作虛冷,亦有經絡熱而得之。

《脈經》曰:男子脈微弱而澀,為無子精氣清冷也。

又曰:澀脈為精血不足之候,丈夫脈澀號傷精。

又曰:澀為精竭血枯。

《脈訣》曰:遺精血濁,當驗與尺,結芤動緊,二證之的。

《醫鑑》曰:微澀傷精。

戴氏曰:夢遺精滑,皆相火所動,久則有虛,而無寒也。

又曰:夢遺日久,氣下陷宜升提腎氣以歸原。

《本事》曰:腎氣閉,即泄精。

又曰:腎藏精,蓋腎能攝精氣,以生育人倫者也。或育或散,皆主於腎,今腎氣衰,則一身之精氣無所管攝,故妄行而出不時。

《綱目》曰:夢遺屬鬱滯者居大半,庸醫不知其鬱,但用澀劑固脫,殊不知愈澀愈郁,其病反甚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是因為做夢而自己洩精,這叫做「精滑」,都是因為身體內的相火過於活躍所導致的。

名醫李東垣說:臉色蒼白沒有光澤,常常悲傷想哭,把脈感覺脈象空虛無力,這是精氣和精神都耗損的表現,應該要大力補養肝腎,收斂精氣,補充元氣和陽氣。

《醫鑑》這本書說:年輕男子陽氣旺盛,情慾在心中萌動,有愛慕的對象卻無法得到,因此造成晚上做夢遺精。這種情況不可以補養,應該要清心寡慾,使意志堅定。

名醫張子和說:陰莖疼痛,痛到極點會發癢,或是陰莖勃起後無法縮回,或是排出像精液一樣的白色液體,隨著小便一起排出,這是因為房事過度勞累,或是被邪術影響所造成,叫做「白淫」,應該用可以降心火的藥物來治療。

《真誥》這本書說:精氣是人的精神,明智是身體的寶物,過度勞累會使精氣散失,過度擔憂會使明智消退。

經典醫書說:心火旺盛,腎水不足,心中有慾望時,很快就會被慾望所打動,快速的射精。

經典醫書又說:腎在意志上對應的是恐懼。

經典醫書又說:胃對應的是恐懼。(注釋說:胃部有熱,會使腎氣衰弱,因此會感到恐懼。)

經典醫書又說:精氣集中在腎臟時會感到恐懼,是因為心氣虛弱而使腎氣受到影響,所以會感到恐懼。

《靈樞》這本書說:足少陰經脈生病,就會常常感到恐懼。

《靈樞》又說:如果恐懼無法解除,就會傷害精氣。

《靈樞》又說:恐懼會使精神渙散無法集中。

《靈樞》又說:恐懼會使氣往下沉。(注釋說:上焦部位如果閉合穩固,下焦的氣會回歸,因此氣就無法正常運行。)

張子和說:肝臟儲藏血液,血液不足就會感到恐懼。

《本草綱目》說:恐懼和驚嚇很相似,但是驚嚇是自己不知道原因的,恐懼是自己知道原因的。驚嚇是因為聽到聲音而感到害怕,恐懼是自己知道像要被抓的樣子,或是無法獨自坐著或躺著,一定要有人陪伴才不會害怕,或是晚上一定要點燈,這些都是恐懼的表現。

《靈樞》說:腎臟過於憤怒而無法停止,就會傷害意志,意志受到傷害就會容易忘記之前說過的話。

經典醫書說:腎在意志上對應的是恐懼,恐懼會傷害腎,可以用思慮來克服恐懼。

名醫朱丹溪說:恐懼會傷害腎,可以用思考來克服它,用憂愁來解除它。

經典醫書說:負責閉藏的是腎,負責疏泄的是肝。這兩個臟腑都有相火,而它們的根源都屬於心臟,心臟是君火,容易被外物所影響而躁動,相火也會跟著躁動,躁動就會使精液自己流出。相火一旦發動,即使沒有性交,也會在暗中流洩出來。所以聖人只是教導人們要收斂心神、涵養心性,其中的道理非常微妙。

《直指》這本書說:精液的主宰在於心,精液的儲藏在於腎,如果氣虛而無法控制,因為小便而流出的叫做「尿精」,因為看到或聽到而流出的叫做「漏精」。

《醫學入門》這本書說:一開始是因為心火不寧,久了就會變成相火過於旺盛,使得精元容易流失而無法固守,嚴重的話會夜夜遺精,白天也會持續滑精,應該服用坎離丸來治療。知母、黃柏用童子尿浸泡後蒸、曬、露三次,再用地黃煎成膏狀做成藥丸,用鹽水送服。

《醫學入門》又說:夢遺不可以當作是虛寒引起的,也有可能是因為經絡有熱所造成的。

《脈經》說:男子的脈象微弱而澀,代表沒有生育能力,而且精氣寒冷。

《脈經》又說:脈象澀表示精血不足,男人的脈象澀代表傷精。

《脈經》又說:脈象澀代表精液耗盡、血液枯竭。

《脈訣》說:遺精時的精液混濁,應該檢驗尺部的脈象,如果有結、芤、動、緊的脈象,就可以確定是這兩種情況。

《醫鑑》說:脈象微澀表示傷精。

戴氏說:夢遺和精滑都是相火躁動引起的,時間久了會出現虛弱的情況,但並不是因為寒冷。

戴氏又說:夢遺持續很久,是因為氣下陷,應該提升腎氣,使其回到原本的位置。

《本事》說:腎氣閉鎖,就會洩精。

《本事》又說:腎臟儲藏精氣,因為腎臟能夠攝取精氣,以繁衍後代。精氣的產生或散失都主要由腎臟控制,如果腎氣衰弱,身體的精氣就會失去控制,所以會在不適當的時候流出。

《本草綱目》說:夢遺大多是因為氣鬱阻滯造成的,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,只會用收澀的藥物來固止精液,殊不知越是收澀就會越鬱悶,病情反而會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