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五 (4)
卷十五 (4)
1. 舌瘡門主方
舌瘡,吳茱萸研末,酒調塗兩足心。
口舌生瘡。(《秘錄》)
黃柏,白殭蠶(各一錢),枳殼(燒灰),山豆根,蘇薄荷,甘草(各五分),冰片(三釐)
共為末。一日摻三次,第一日稍快,次日全愈。
又方
黃連(二錢),菖蒲(一錢),水煎服。
小兒舌瘡不能飲乳(《幼科良方》),白礬和雞蛋置醋中,塗兒足底,二七日愈。
舌證主方(奎光)
黃連,黑山梔,木通,犀角,連翹,生地,牡丹皮,甘草,麥門冬,赤芍
水煎服。(如兼口唇,必加熟石膏少瀉脾火;如有肺火兼有痰,加川貝母;便秘加玄明粉、大黃、枳殼。)
小兒口舌生瘡,桑樹皮中白汁塗之,即效。
舌瘡鵝口重舌
青黛,朴硝(各一錢),龍腦(一字)
為末。鵝翎搽上少許。
白話文:
舌瘡門主方
舌頭長瘡,可用吳茱萸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後塗抹在雙腳心。
口舌生瘡的治療方法:黃柏、白殭蠶(各一錢)、枳殼(燒成灰)、山豆根、蘇薄荷、甘草(各五分)、冰片(三分),研磨成粉末,一天擦三次,第一天效果較快,第二天就能痊癒。
另一種方法:黃連(二錢)、菖蒲(一錢),水煎服。
小兒舌頭長瘡,不能喝奶,可用白礬和雞蛋放在醋裡,塗抹在孩子的腳底,十四天痊癒。
治療舌頭疾病的主方:黃連、黑山梔、木通、犀角、連翹、生地、牡丹皮、甘草、麥門冬、赤芍,水煎服。如果同時伴有口唇問題,需加少量熟石膏瀉去脾火;如果有肺火和痰,需加川貝母;如果便秘,需加玄明粉、大黃、枳殼。
小兒口舌生瘡,可用桑樹皮裡面的白色汁液塗抹,效果很好。
治療舌頭潰瘍(鵝口瘡、重舌):青黛、朴硝(各一錢)、龍腦(一分),研磨成粉末,用鵝毛輕輕塗抹在患處。
2. 舌疳門主論
《心法》曰:舌疳者,由心脾毒火所致。其證最惡,初如豆,次加菌,頭大蒂小,又名舌菌。疼痛紅爛無皮,朝輕暮重,急用北庭丹點之,自然消縮而愈。若失於調治,以致焮腫,突如泛蓮;或有狀如雞冠,舌本短縮,不能伸舒,妨礙飲食言語,時流臭涎;再因怒氣上衝,忽然崩裂,出血不止,久久延及項頷,腫如結核,堅硬臖痛,皮色如常,頂軟一點色黯木紅;破後時流臭水,腐如爛綿,其證雖破,堅硬腫痛仍前不退,此為綿潰。甚至透舌穿腮,湯水漏出,是以又名瘰癧風也。
蓋舌本屬心,舌邊屬脾,因心緒煩擾則生火,思慮傷脾則氣鬱,郁甚而成斯疾。其證外勢頗類喉風,但喉風則咽喉常腫,湯水不能下咽;此證咽喉不腫,可以下咽湯水,胃中亦思飲食。因舌不能轉運,迭送飲食,故每食不能充足,致令胃中空虛,而怯證悉添,日漸衰敗,頷下腫核。初起宜用導赤湯加黃連,外用錦地羅蘸醋磨敷;虛者歸脾湯;便溏者歸芍異功湯。
自古治法雖多,然此一證,百無一生,縱施藥餌,不過苟延歲月而已。
白話文:
舌疳的成因與治療
舌疳是由於心脾積聚毒火引起的。初期症狀像小豆,之後逐漸增大如菌狀,頂端大,根部小,也叫舌菌。患處疼痛、紅腫、潰爛,沒有皮膚,早上輕晚上重,需緊急用北庭丹點塗患處,自然就能消腫痊癒。如果治療不及時,就會腫脹,像浮蓮一樣;或者像雞冠一樣,舌根縮短,不能伸縮自如,影響飲食和說話,還會流出臭口水。如果再因生氣導致毒火上衝,舌頭可能突然破裂出血不止,久而久之蔓延到頸項,腫塊像結核一樣堅硬疼痛,皮膚顏色正常,只有腫塊頂端有一點暗紅木色;破裂後會持續流出臭水,腐爛像爛棉花一樣,即使破裂了,腫塊堅硬疼痛的症狀也不會減輕,這叫做綿潰。嚴重者甚至會穿透舌頭,蔓延到腮幫子,湯水都會漏出來,所以也稱為瘰癧風。
因為舌頭根部屬心,舌頭邊緣屬脾,心煩意亂就會產生火,思慮過度傷脾就會導致氣鬱,氣鬱嚴重就會導致這種疾病。舌疳的症狀和喉風有點像,但喉風是咽喉腫脹,無法吞嚥湯水;而舌疳咽喉不腫,可以吞嚥湯水,胃里也想要飲食。由於舌頭無法轉動,送遞食物,所以每次進食都無法吃飽,導致胃中空虛,病情加重,日漸衰弱,頷下還會出現腫塊。初期可以使用導赤散加黃連,外用醋磨錦地羅敷貼;體虛者用歸脾湯;大便溏洩者用歸脾湯加芍藥。
古時候雖然治療方法很多,但這種病症,百治難得一癒,即使用藥,也只是延緩病情而已。
3. 舌疳門主方
秘傳北庭丹(清溪)
番硇,人中白(各五分),瓦上青苔,溏雞糞,瓦松(各一錢)
上用傾銀罐子兩個,將藥裝在罐內,將口封固,外用鹽泥固濟,以炭火煅紅,俟三柱香為度。候冷開罐,將藥取出,入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共研細末。用磁針刺破舌菌,用丹少許點上,再以蒲黃蓋之。
白話文:
舌疳主方:
將番硇、人中白各五分,瓦上青苔、溏雞糞、瓦松各一錢,裝入兩個銀罐中,封好罐口,用鹽泥封固,以炭火燒紅,燒至三炷香的時間。待冷卻後打開罐子,取出藥物,加入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研磨成細粉。用磁針刺破舌頭上的瘡瘍,將藥粉少許點在上面,再用蒲黃覆蓋。
4. 連珠疳門主論
奎光曰:連珠疳,口風,自舌下起一小泡,初起一個,漸至五六個,連珠而起。
白話文:
奎光說:連珠疳,也就是口瘡,從舌頭底下開始長出一個小水泡,一開始只有一個,慢慢地會長出五六個,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。
5. 舌衄門主論
馮魯瞻曰:舌上出血,名曰舌衄。乃心脾熱證也。(《錦囊》)
又曰:舌衄者,舌上無故出血如線不止,或如簪孔者是也。宜香薷汁一升,日三服,外以槐花炒,研細末,乾摻之。
岐天師曰:人舌出血如泉者,乃心火旺極,血不藏經也。(《秘錄》)
陳實功曰:舌上無故出血如線,是心胃火邪熾甚,逼血妄行,此名舌衄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舌衄門主論
馮魯瞻說:舌頭上出血,叫做舌衄,這是心脾有熱的症狀。
又說:舌衄是指舌頭上無緣無故出血,像細線一樣止不住,或者像針孔一樣出血的情況。應該服用香薷汁一升,每天三次;另外,用槐花炒熟後研成細末,乾燥後直接敷在出血處。
岐伯(岐天師)說:舌頭出血像泉水一樣湧出,這是心火太旺盛,血液不能藏在經脈裡的緣故。
陳實功說:舌頭上無緣無故出血像細線一樣,這是心胃的火邪太盛,逼迫血液妄自流動,這叫做舌衄。
6. 舌衄門主方
舌上無故出血,槐花炒黃色,研細擦之。
舌上出血如泉者,乃心火旺極,血不藏經也。六味黃湯加槐花三錢,煎服立愈。
舌上忽出血如簪孔,赤小豆一升杵碎,水三碗和搗取汁。每服一盞,不拘時服,外用槐花末摻上。
又方,大小薊搗汁和酒飲。
白話文:
舌頭無緣無故出血,用槐花炒到黃色,研磨成細粉擦拭。
舌頭出血像泉水一樣湧出,這是心火太旺盛,血液不能藏於經脈的緣故。用六味黃湯加入三錢槐花煎服,馬上就能痊癒。
舌頭突然出血,像針孔一樣小,用赤小豆一升搗碎,加三碗水一起搗爛取汁,每次服用一碗,不限時間服用,同時用槐花粉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方法,用大小薊搗爛取汁,加酒服用。
7. 白膜裹舌門主論
初生小兒,舌上白膜裹住,若不刮去,則發驚。不可不知。(《保生碎事》)
白話文:
新生兒舌頭上覆蓋著一層白膜,如果不刮掉,就會驚厥。這點必須要注意。
8. 白膜裹舌門主方
驗方(《保生碎事》),先將舌上白膜刮出血,以白礬少許搽之。
白話文:
白膜裹舌門主方:
這個方子(出自《保生碎事》)的做法是,先刮掉舌頭上的白膜直到出血,然後用少量白礬塗抹。
9. 舌疔門主論
《心法》曰:舌疔者,乃心脾火毒。舌生紫泡,其形如豆,堅硬寒熱,疼痛應心而起。宜用蟾酥丸含放舌下,隨化隨咽;或再服三丸,以解內毒。甚者刺之,服黃連解毒湯,兼搽紫雪,徐徐咽之。
白話文:
舌疔的病因來自心脾的火毒。舌頭上長出紫色的泡,像豆子一樣大小,又硬又痛,還會發冷發熱,疼痛的感覺會牽連到心臟。治療方法是用蟾酥丸含在舌下,慢慢融化後咽下去;或者再服用三丸,以清除體內的毒素。病情嚴重的話,就需要用針刺破膿泡,同時服用黃連解毒湯,並塗抹紫雪丹,慢慢咽下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