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腎
平脈則冬旺七十二日而脈沉濡石,石者沉濡而滑,舉指來疾,其賊則緩而大,並面大黃,皆逆。其危脈則石如轉索,去如彈石。
又曰:腎又為氣之臟,主納。
又曰:其日壬癸,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咸生腎,腎為陰中之少陰,通於冬氣。
《入門》曰:腎主受水穀之精而至靜,惟子時濁氣一動而已。
又曰:腎與臍相對,與腰相應,腰者腎之外候。
又曰:腹為陰,陰中之陰,腎也。腎為牝者,陰也。
又曰:腰者,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
又曰:骨者,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則振掉,骨將憊矣。
又曰:諸寒收引,皆屬於腎。
《靈樞》曰:腎者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
又曰:黑色小理者腎小,粗理者腎大,耳高者腎高,耳後陷者腎下,耳堅者腎堅,耳薄不堅者腎脆,耳好前居牙車者,腎端正,耳偏高者,腎偏傾也。
又曰:腎小則臟安難傷,腎大則善病腰痛,易傷於邪,腎高則苦背膂痛,不可以俯仰;腎下則腰尻痛,或為狐疝。腎堅則不病腰背痛;腎脆則善病消癉。腎端正則和利難傷;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。
又曰:呼出心與肺,吸入腎與肝。汗出浴水則傷腎。
《難經》曰:久坐濕地,強力入水則傷腎。
又曰:臟各有一,腎獨有兩者,何也?然腎兩者,非皆腎也。其左為腎,其右為命門,命門者,精神之所舍,元氣之所繫也。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,故知腎有二也。
《入門》曰:命門非正臟,三焦非正腑也。
《靈樞》曰:邪在腎,則病骨痛陰痹,陰痹者,按之而不得,腹脹腰痛,大便難,肩背頸項痛,時眩。
經曰:腎熱者,色黑而齒枯。
又曰:脾傳之腎,病名曰疝瘕。少腹冤熱痛,出白一名蠱。(注曰:出白,謂溲出白液也。)
又曰: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肩髓內消,動作益衰,真臟來見,期一歲死,見其真臟,乃予之期日。(注曰:此腎之藏也,期三百六十五日內死。)
《難經》曰:外證面黑,善恐,數欠。內證臍下有動氣,按之牢苦痛,其病逆氣,小腹急痛,泄如下重,足脛寒而逆。
《靈樞》曰:腎氣虛則厥,實則脹。
又曰:腎實則腹大腔腫,喘咳身重,寢汗出憎風。虛則胸中痛,大腹小腹痛,清厥意不樂。
《入門》曰:腎虛則心懸如飢善恐。
太乙真人曰:戒色欲,養精氣,咽津液,養臟氣。
無名子曰:天一生水,在人曰精,地二生火,在人曰神。
經曰:腎藏精與志。志者,專意而不移者也。
又曰:臟氣絕則神見於外。(無錫遊氏子,以酒色得疾,常見兩女子衣服鮮麗,冉冉至腰而沒。醫者曰:此腎神也,腎絕則神不守舍,故見於外也。)
《靈樞》曰:恐懼而不解則傷精,精傷則骨痠疼厥,精時自下。
經曰:其精管自兩腎脊骨間發來,繞大腸之右,從溺管下,同出前陰而泄精。
白話文:
正常脈象在冬季旺盛,表現為七十二日脈象沉濡且帶有堅硬感。這種堅硬感是沉濡且滑動的,手指一按壓就感覺脈搏來得很快。如果脈象反常,就會變得緩慢而寬大,臉色會出現黃色,這些都是不好的現象。危險的脈象則像轉動的繩索一樣,來得快去得也快,像彈出的石頭。
腎臟又是儲藏精氣的器官,主要負責將精氣納藏。
腎臟對應的時辰是壬癸,方位是北方,產生寒氣。寒氣產生水,水產生鹹味,鹹味入腎。腎臟是陰氣中的少陰,與冬季的寒氣相通應。
《入門》裡說:腎臟主宰接收水穀精微,然後使之安靜下來,只有在子時濁氣才會微微發動。
腎臟與肚臍相對應,與腰部相呼應,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。
腹部屬於陰,陰氣中的陰氣就是腎。腎臟像雌性動物一樣,屬於陰。
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,就表示腎臟將要衰弱了。
骨頭是骨髓的府邸,如果不能久站,走路時搖晃不穩,就表示骨頭將要衰弱了。
各種寒冷的收縮現象都與腎臟有關。
《靈樞》說:腎臟主導外在的表現,使其能聽得遠,通過觀察耳朵的好壞,可以了解腎臟的特性。
又說:耳朵黑色且紋理細小的人,腎臟較小;紋理粗糙的人,腎臟較大;耳朵位置高的人,腎臟位置也高;耳朵後方凹陷的人,腎臟位置較低;耳朵堅硬的人,腎臟也堅硬;耳朵薄而鬆軟的人,腎臟也虛弱;耳朵位置靠前,貼近牙床的人,腎臟位置端正;耳朵位置偏高的人,腎臟位置也傾斜。
又說:腎臟小的人,內臟安定不易受傷;腎臟大的人,容易腰痛,容易受邪氣侵襲;腎臟位置高的人,容易背痛,不能彎腰或仰頭;腎臟位置低的人,容易腰痛、臀部痛,或者患疝氣。腎臟堅實的人,不會患腰背痛;腎臟虛弱的人,容易患消渴病。腎臟位置端正的人,身體和順通暢,不容易受傷;腎臟位置傾斜的人,容易腰痛、臀部痛。
又說:呼氣與心肺相關,吸氣與腎肝相關。出汗後洗澡容易損傷腎臟。
《難經》說: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,用力跳入水中,都容易損傷腎臟。
又說:五臟各有一個,唯獨腎臟有兩個,為什麼呢?其實這兩個腎並非都是腎臟。左邊是腎,右邊是命門。命門是精神所儲藏的地方,是元氣所繫的地方。男子用來儲藏精液,女子用來繫連胞胎,所以說腎臟有兩個。
《入門》說:命門不是正統的臟器,三焦也不是正統的腑器。
《靈樞》說:邪氣侵犯腎臟,就會導致骨痛、陰痹(按壓時沒有感覺的麻木)。陰痹的症狀是:按壓時沒有感覺,腹部脹痛、腰痛,大便困難,肩背頸項疼痛,時常頭暈。
經文說:腎臟有熱的人,臉色發黑,牙齒枯槁。
又說:脾臟的病邪傳到腎臟,就叫疝瘕。小腹有燒灼般的疼痛,小便排出白色液體,這種病也叫蠱。(注釋說:排出白色液體,是指小便排出白色液體。)
又說:如果出現骨頭枯槁,肌肉凹陷,肩髓消損,活動能力衰退,這是真臟之氣出現的表現,預示著一年內會死亡。見到真臟出現,就可以預測死亡的日期。(注釋說:這是腎臟的真氣外露,表示在三百六十五天內會死亡。)
《難經》說:外在的症狀是臉色發黑,容易恐懼,經常打哈欠。內在的症狀是肚臍下方有氣體跳動,按壓時感覺堅硬疼痛。這種病會導致氣逆上行,小腹劇痛,腹瀉且有下墜感,腳踝冰冷。
《靈樞》說:腎氣虛弱就會導致厥症,腎氣實則會導致腹脹。
又說:腎氣實的人,會腹部腫大,咳嗽氣喘,身體沉重,睡覺容易出汗,怕風。腎氣虛的人,會胸痛,大小腹疼痛,清醒時感到肢體冰冷,心情不愉快。
《入門》說:腎虛的人,會感到心慌,像肚子餓一樣,容易恐懼。
太乙真人說:要戒除色欲,保養精氣,吞嚥唾液,滋養臟氣。
無名子說:天一生水,在人體中就是精;地二生火,在人體中就是神。
經文說:腎臟儲藏精與志。所謂志,就是專心致志,意志不移。
又說:臟氣衰竭時,精神會外散。(無錫遊氏的一個兒子,因沉迷酒色而生病,常常看見兩個衣著鮮豔的女子從腰部出現然後消失。醫生說:這是腎神外泄的表現,腎臟衰竭時精神無法守護,所以會顯現於外。)
《靈樞》說:過度恐懼而不化解,就會損傷精氣,精氣損傷則會骨痛、腿腳冰冷,精液會不自主地流出。
經文說:精液的管道從兩腎之間的脊骨發出,繞過大腸的右側,從尿管下方與尿液一同從前陰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