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9)

1.

經曰:精氣並於肺則悲。

又曰:肝虛而肺氣並之,則為悲。

又曰:悲則氣消。

又曰:肺主殺,故其志為悲。

又曰:肺在志為憂,憂傷肺,喜勝憂。

丹溪曰:憂傷肺者,以喜勝之,以怒解之。

《靈樞》曰:肺色通於鼻,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。

又曰:鼻者,肺之官也,肺病則喘息鼻張。

經曰:肺主秋,西方辛金,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,辛生肺,其畜為雞,(一作馬。)其蟲為介,其果為李,其菜為韭,其經為手太陰肺。

又曰:肺藏於石。

《靈樞》曰:五臟六腑,肺為之蓋。白色小理者肺小,粗理者肺大,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,合腋張脅者肺下,肩背厚者肺堅,肩背薄者肺脆,背膺厚者肺端正,脅偏疏者肺偏傾也。肺小則少飲,不病喘喝,肺大則多飲,善病胸痹喉痹逆氣,肺高則上氣,肩息咳,肺下則氣賁迫肝,善脅下痛,肺堅則不病,咳上氣,肺脆則苦消癉易傷,肺端正則和利難傷,肺偏傾則胸偏痛也。

《脈經》曰:肺傷者,其人勞倦則咳唾血,其脈細緊浮數,皆吐血,此為躁擾嗔怒得之,肺傷氣壅所致。

仲景曰:熱在上焦,因咳為肺痿,其人咳,口中反有濁唾涎沫,寸口脈數,此為肺痿也。若口中辟辟燥咳,咳則胸中隱隱痛,脈反滑數,此為肺癰也。

《靈樞》曰:邪在肺,則病皮膚痛,寒熱,上氣,喘汗出,咳動肩背。

經曰:風寒入舍於肺,名曰肺痹,發咳上氣。

又曰:肺病者,喘咳逆氣,肩背痛,汗出,尻陰股膝髀腨䟰足皆痛,虛則少氣不能報息,耳聾嗌乾。

又曰:肺熱者,色白而毛敗。

又曰:肺實則令人逆氣,而背痛慍慍然。虛則令人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。

又曰: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。喘息不便,其氣動形,期六月死。真臟脈見,乃予之期日,此肺之臟也,一百八十日內死。

《難經》曰:外證面白善嚏,悲愁不樂欲哭,內證臍右有動氣,按之牢苦痛,其病喘咳,灑淅寒熱。肺苦氣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。(注曰:肺氣上逆,是其氣有餘也。)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。用酸補之,辛瀉之。

又曰:肺病禁寒,飲食寒衣。

經曰:病在肺,愈在冬。冬不愈,甚於夏;夏不死,持於長夏,起於秋。

又曰:肺病者,愈在壬癸。壬癸不愈,加於丙丁;丙丁不死,持於戊己,起於庚辛。

又曰:肺病者,下晡慧,日中甚,夜半靜。

又曰:肺受氣於腎,傳之於肝,氣舍於脾,至心而死,此皆逆死也。一日一夜五分之,此所以占死者之早暮也。

又曰:悲哀動中者,竭絕而失生。

又曰:肺絕三日死。何以知之?口張(一云口鼻虛張短氣)。氣出而不返。

仲景曰:汗出發潤,喘而不休者,此為肺絕。

血隨咳出,或帶痰中,為咳血。

白話文:

[肺]

經典上說:當精氣聚集在肺部時,人會感到悲傷。

又說:肝氣虛弱,導致肺氣也出現問題時,人會感到悲傷。

又說:悲傷會使氣消散。

又說:肺主肅殺之氣,所以它的情志表現為悲傷。

又說:肺在情志上對應的是憂愁,憂愁會傷害肺,而喜悅可以戰勝憂愁。

朱丹溪說:憂愁傷肺的人,要用喜悅來克服,也可以用憤怒來疏解。

《靈樞》說:肺的氣色與鼻子相通,肺氣調和,鼻子就能分辨香臭。

又說:鼻子是肺的官竅,肺有病時,會出現喘息和鼻翼張大的情況。

經典上說:肺主秋季,五行屬西方的辛金,西方產生燥氣,燥氣生金,金生辛味,辛味生養肺,它所畜養的動物是雞(一說馬),它所屬的蟲類是介殼類的動物,它所屬的水果是李子,它所屬的蔬菜是韭菜,它所對應的經脈是手太陰肺經。

又說:肺所藏的地方如同石頭一樣堅固。

《靈樞》說:在五臟六腑中,肺如同覆蓋在上方的蓋子。肺的紋理細小且呈白色,表示肺比較小;紋理粗大,表示肺比較大。肩膀寬大,胸部後仰,喉嚨凹陷的人,表示肺的位置偏高;腋下夾緊,肋骨張開的人,表示肺的位置偏下。肩背厚實的人,表示肺比較強健;肩背單薄的人,表示肺比較脆弱。背部和胸部都厚實的人,表示肺的位置端正;肋骨偏斜疏鬆的人,表示肺的位置偏斜不正。肺小的人,喝水比較少,不容易有喘息和咳嗽的毛病;肺大的人,喝水比較多,容易有胸部或咽喉堵塞、氣逆等毛病。肺的位置高的人,容易氣喘,呼吸短促,咳嗽;肺的位置低的人,容易出現氣往上衝迫到肝臟,導致脅下疼痛。肺強健的人,不容易出現咳嗽和氣喘的毛病;肺脆弱的人,容易感到虛弱疲勞,容易受到傷害。肺的位置端正的人,肺氣調和,不容易受到損傷;肺的位置偏斜不正的人,容易出現胸部偏側疼痛。

《脈經》說:肺受到損傷的人,在勞累過度時,會咳嗽吐血,脈象會呈現細而緊、浮而數的狀態,這些都是吐血的表現,這是因為急躁易怒導致肺氣壅塞所致。

張仲景說:熱邪在上焦,會因為咳嗽而發展成肺痿,患者會咳嗽,口中吐出渾濁的唾液和泡沫,寸口脈呈現數象,這就是肺痿。如果口中乾燥,咳嗽時胸部隱隱作痛,脈象反而呈現滑數的狀態,這就是肺癰。

《靈樞》說:邪氣侵入肺部,會導致皮膚疼痛、發冷發熱、氣喘、出汗、咳嗽時牽動肩背。

經典上說:風寒侵入肺部,稱為肺痹,會引起咳嗽和氣喘。

又說:肺有病的人,會出現喘咳、氣逆、肩背疼痛、出汗、臀部、大腿、膝蓋、小腿、腳踝和腳都感到疼痛。如果虛弱,會出現呼吸短促、無法持續呼吸、耳聾和喉嚨乾燥的症狀。

又說:肺有熱邪時,皮膚會蒼白,毛髮會枯槁。

又說:肺氣實時,會導致氣逆,背部感到隱隱作痛;肺氣虛時,會導致氣喘、呼吸短促、咳嗽、咳血,在下方能聽到病變的聲音。

又說:如果大骨枯槁,肌肉明顯凹陷,胸中感到氣滿、呼吸困難,身體明顯感到氣在動,預計六個月內會死亡。如果出現臟腑將衰的脈象,就可以確定死亡的日期,這是肺臟衰竭的表現,會在一百八十天內死亡。

《難經》說:肺的外部症狀是面色蒼白,容易打噴嚏,感到悲傷憂愁,想哭;內部症狀是肚臍右側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會感到疼痛,疾病表現為氣喘、咳嗽、忽冷忽熱。肺氣上逆時,應當立即吃苦味的食物來疏泄(註解說:肺氣上逆,是因為肺氣有餘)。肺喜歡收斂,應當立即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。用酸味來補養肺,用辛味來瀉肺。

又說:肺有病的人,要禁忌寒冷的食物和衣服。

經典上說:肺部的疾病,在冬季會好轉。如果在冬季沒有好轉,在夏季會加重;如果夏季沒有死,會持續到長夏,在秋季發作。

又說:肺部的疾病,在壬癸日會好轉,如果在壬癸日沒有好轉,在丙丁日會加重;如果在丙丁日沒有死,會持續到戊己日,在庚辛日發作。

又說:肺有病的人,下午會感覺好一點,中午最嚴重,半夜會比較平靜。

又說:肺從腎臟接受氣,再將氣傳給肝臟,氣停留於脾臟,當氣到達心臟時就會死亡,這些都是逆向而死的過程。一天一夜分為五個部分,可以藉此來判斷死亡的早晚。

又說:如果悲傷哀愁觸動內心,會導致精氣衰竭,失去生命。

又說:肺氣衰竭,會在三天內死亡。如何判斷呢?嘴巴張開(一說嘴巴和鼻子虛張,呼吸短促),氣息出去而無法返回。

張仲景說:汗出,皮膚濕潤,氣喘不止,這是肺氣衰竭的表現。

血液隨著咳嗽排出,或夾在痰中,這就是咳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