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4)

1. 小兒口水門主論

小兒心胃火盛,廉泉穴開,則口中流水不絕。

又曰:因大人與小兒嘻戲,捏其腮頰,則令小人淌口水。

俗云:孕婦思食酸甜不得,則嬰兒多淌口水。

2. 小兒口水門主方

驗方(《急救》)用熱水一盆,入白礬一勺,將兒兩足頻頻洗之,立瘥。

又方,鮎魚在小兒嘴上揩之。

3. 口瘡門主論

《醫論選要》曰:夫口者,脾之竅,諸經多有會於口者。蓋五味入口,藏於脾胃,為之運化津液,以養五氣,節宣微爽,五臟之氣偏勝,由是諸疾生焉。故口瘡者,乃脾氣凝滯,加之風熱,治當清胃瀉火。

白話文:

《醫論選要》中說:嘴巴是脾臟的出口,人體各條經絡匯集於嘴巴。各種味道的東西進入嘴巴後,儲藏在脾胃之中,脾胃將其運化為津液,用以滋養五臟;調節人體的微細出入往來。若五臟之氣偏勝,便會引發各種疾病。因此,口瘡的形成是脾氣凝滯,再加上風熱的侵襲,治療應以清胃瀉火為主。

馮魯瞻曰:口瘡者,心脾蘊熱也。小兒陰氣未生,陽氣偏盛,又因將養過溫,心脾積熱,熏蒸於上而成瘡。治宜瀉心化毒,清涼為主。若月內諸病,而口無涎沫者凶。

白話文:

馮魯瞻說:口瘡是心和脾胃蘊含著熱氣引起的。小孩子陰氣還沒有生長出來,陽氣偏盛,又因為將養過於溫暖,心和脾胃積存了熱氣,蒸發到口腔以上就形成了瘡口。治療應以瀉心化毒、清涼為主。如果一個月內得了各種疾病,而且口裡沒有唾液和泡沫的是兇險的。

又曰:凡口舌生瘡,初起不可便用涼藥敷摻,恐寒凝不散,內潰奔走,久而難愈。必先用辛輕升散,而後清涼,使鬱火達外,再視其所因而治之。更有中氣不足,脾胃虛衰,不能斂納下焦,陰火被逼上炎,以致虛陽口瘡。丹溪所謂:勞役過度,虛火上炎,遊行無制,舌破口瘡,又當從理中湯附子治之。若作實熱,誤投涼藥,則害又不止口瘡矣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說:凡是口舌生瘡,初期不要立刻用涼藥敷,擔心寒氣凝聚不散,內部潰爛蔓延,久治不癒。一定要先用辛輕升散藥,然後用清涼藥,使鬱火發散到體外,再根據發生的原因來治療。還有一種是中氣不足,脾胃虛弱,不能收斂下焦,陰火被逼迫上炎,導致虛陽口瘡。丹溪的說法是:勞役過度,虛火上炎,遊走無限制,舌頭破裂和口瘡,應該用理中湯加附子來治療。如果是實熱,誤用涼藥,那麼危害不僅僅是口瘡了。

又曰:口瘡者,上焦實熱,中焦虛寒,下焦陰火,各經傳變所致,當分別治之。如發熱、作渴、飲冷,實火也。輕則用補中益氣,重則用六君子湯。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中氣虛也,用人參理中湯。手足逆冷,肚腹作痛,中氣虛寒,用附子理中湯。晡熱、內熱,不時而熱,血虛也,用八物加丹皮、五味、麥冬。

白話文:

另外也有醫生說:口瘡是上焦實熱、中焦虛寒、下焦陰火之間相互傳變而引起的,需要區分不同的情況來治療。如果患者有發熱、口渴、喜歡喝冷飲的症狀,屬於實火,如果症狀較輕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症狀較重時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。如果患者食慾不振、大便不成形,屬於中氣虛,可以使用人參理中湯。如果患者手足冰涼、肚子疼痛,屬於中氣虛寒,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。如果患者在傍晚感到發熱、體內有熱感、時不時發熱,屬於血虛,可以使用八物湯加上丹皮、五味子、麥冬。

發熱、作渴、吐痰,小便頻數,腎水虛也,用八味丸。日晡發熱,或熱從小腹起,陰虛也,用四物、參、朮、五味、麥冬;不應,則用加減八味丸。若熱來復去,晝見夜伏,夜見晝伏,不時而動,或無定處,或從腳起,乃無根之火也。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、五味,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抹湧泉穴。

白話文:

感冒發燒、口渴、吐痰、小便頻繁,是腎水不足引起的,可用八味丸治療。下午發燒,或發燒從小腹開始,是陰虛引起的,可使用四物、人參、白朮、五味子、麥冬;若無效,則可使用加減八味丸。如果發燒反覆發作,白天出現,晚上消失,晚上出現,白天消失,不定時發作,或沒有固定的地方,或者從腳開始發燒,是無根之火引起的。也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八味丸和十全大補丸,加上麥冬、五味子,再用附子末加口水調和,塗抹湧泉穴。

若概用寒涼,損傷生氣,為害匪淺。或問:虛寒何以生口瘡,而反用附子理中耶?蓋因胃虛谷少,則所勝者腎也,水氣之逆而乘之,反為中寒,脾胃衰微之火,被迫炎上,作為口瘡。經曰:歲金不及,炎火乃行,復則寒雨暴至,陰厥乃格,陽反上行,民病口瘡是也。故用參朮、甘草補其土,薑、附散其寒,火得所助,則接引退舍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概括使用寒涼藥物,損傷了人體的生氣,那麼危害是巨大的。有人問:身體虛寒為什麼會導致口腔潰瘍,反而要使用附子理中湯呢?這是因為胃中虛弱,食物攝入減少,那麼被剋制的就是腎了,這時水氣逆流而乘虛而入,反而導致感受中寒,脾胃的虛弱之火被逼迫向上炎熱,形成口腔潰瘍。經書中說:秋天金氣不足,熱火就會運行,寒冷的秋雨突然降臨,陰寒之氣阻隔陽氣,陽氣反而向上運行,於是人們就會患口腔潰瘍。因此,可以使用參朮、甘草來補益脾胃,使用生薑、附子來驅散寒氣,火氣得到幫助,那麼就會退下來而痊癒。

4. 口瘡門主方

口瘡,砂仁火煅存性為末,摻上即愈。

又方

硼砂(一錢五分),寒水石(一錢),黃柏硃砂(各七分),冰片(五釐)

白話文:

硼砂(1.5錢),寒水石(1錢),黃柏,硃砂(各0.7錢),冰片(0.05錢)

研細。先用苦茶漱淨再吹。

小兒口瘡不能吮乳(蔡醫傳),密陀僧末醋調塗足心。瘡愈洗去。

又方,小兒臥時,以醋調湯瓶內鹼末,書十字兩足心。

一切口瘡(《心法》)雞內金燒灰,敷之立效。

又方(《湯液》)

黃柏(蜜炙赤,一兩),青黛(一分)

研末頻摻。

口瘡並治喉癬、喉癰閉塞。

鳳凰衣(即哺雞蛋殼內衣,微火焙黃),橄欖核(瓦上焙,存性),孩兒茶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鳳凰衣(用雞蛋殼內衣,小火烤至金黃色):

橄欖核(用瓦片焙烤,保留其性質):

孩兒茶(各等份)

共乳細,每藥一錢加冰片五釐,口瘡、口疳搽患處,喉證吹入,即能進飲食。

白口瘡

生明礬(一錢),硃砂(二分)

共研末搽之。

口瘡連年不愈者,乃虛火也。

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玄參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天門冬(去除內心):是一種中草藥,具有滋陰潤肺、養胃生津的作用。

  • 麥門冬(去除內心):也是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生津、潤肺止咳的作用。

  • 玄參(等量):是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涼血、養陰益氣的作用。

為末。煉蜜丸彈子大,每用一丸噙咽。

大人小兒口瘡久治不效,附子為末醋調,男左女右貼腳心。

小兒口瘡不能乳食,白礬湯浸腳上,半日頓寬;或以礬末水調攤紙上,貼腳心,再以水濕之;或用白礬如雞蛋大,置好醋一盞中,頻塗兒足。

白話文:

小兒口瘡導致無法進食時,可以用白礬湯浸泡腳,半天後就會明顯的緩解;

或者用白礬粉末和水調勻,塗在紙上,貼在腳心,再用熱水敷濕;

或者用一顆雞蛋大小的白礬,放在一杯好醋中,經常塗抹在小兒的腳上。

千金方,口舌一切諸瘡

升麻射干(各三兩),柏葉(一升),苦竹葉(五合),大黃(二兩),生蘆根薔薇根白皮(各五兩)

白話文:

  1. 升麻:三兩

  2. 射干:三兩

  3. 柏葉:一升

  4. 苦竹葉:五合

  5. 大黃:二兩

  6. 生蘆根:五兩

  7. 薔薇根白皮:五兩

水四升同藥煎至一升去滓,入生元參汁三合再煎,再入生地黃汁五合再煎兩沸,下蜜煎濃,安舌上細嚥。

白話文:

將四升水和藥同煮,煎熬到只剩下一升水,然後過濾掉藥渣。加入三合生元參汁繼續煎煮,再加入五合生地黃汁繼續煎煮兩次。最後加入蜂蜜煮到濃稠,含在舌頭上慢慢嚥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