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5)

1.

又曰:氣為衛,衛於外。

《正理》曰:日啖飲食之精,熟者益氣,此氣生於穀,故氣從米。

上氣

《靈樞》曰:邪在肺,則寒熱上氣,上氣者,呼多吸少,氣息促急。

《內經》曰:氣有餘則喘咳上氣。

下氣

《綱目》曰:下氣屬心。

經曰:夏脈者,心也。心脈不及,下為氣泄是也。

又曰:癲癇勞瘵者,若氣下泄不止者必死。此真氣竭絕,腸胃腠理閉塞,穀氣不能宣通於腸胃之外,故從腸胃中泄出也。

河間曰:腸胃鬱結,穀氣內發而不能宣通於腸胃之外,故善噫而或下氣也。

仲景曰:傷寒陽明病,胃中有燥屎者,必轉矢氣下之即愈。轉矢氣,乃氣下泄也。

短氣

《明理》曰:短氣者,氣短而不能相續者是已。若有氣上衝,而實非氣上衝也,呼吸雖數而不能相續,似喘而不搖肩,似呻吟而無痛,實為難辨之證,要識其真者,氣急而短促是也。

仲景曰:平人寒熱,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

又曰: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朮甘湯主之。腎氣丸主之。

《入門》曰:氣短者,呼吸不相接續是也。有結腫者,有停水怔忡者,有風濕相搏者,有素弱氣虛者,大抵心腹脹滿者為實,為邪在裡,心腹濡滿者為虛,為邪在表。

東垣曰:氣短,小便利者,四君子湯去茯苓加黃耆補之。

《入門》曰:氣散則中虛,倦怠無力,短氣不足以息,宜調中益氣湯、人參養榮湯。

《脈經》曰:寸口脈沉,胸中氣短。

少氣

《綱目》曰:少氣者,氣少不足以言也。

《靈樞》曰:肺藏氣,氣不足則息微少氣。

又曰: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。

又曰:腎主氣,腎虛則少氣乏言,吸吸骨酸,懈惰不能動。

又曰:膻中為氣之海。不足則少氣不足以言。

《內經》曰:怯然少氣者,是水道不行,形氣消索也。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奪氣也。宜生脈散。

易老曰:真氣虛弱,脈弱懶語,宜四君子湯、參耆益氣丸。

東垣曰:內傷脾胃,致中氣虛少,宜補中益氣湯、益胃升陽湯。

《活人心法》曰:氣虛發熱,百脈搖動,有如蟲行,相火自足上升,心常煩悸,頭重腦悶,黃耆二錢,人參、甘草各一錢,當歸五分,五味子九粒,煎服,名黃耆湯,乃清和調勻,鎮定之劑也。

氣痛

《入門》曰:人身元氣與血循環,被橫行臟腑之間,而為疼痛,積聚痃癖,壅逆胸臆之上,而為痞滿刺痛等證。多因七情飲食,郁為痰飲,初起宜辛溫開鬱,行氣豁痰消積,久則宜辛寒降火除根。氣滯上焦為心胸痞痛,宜枳橘湯。氣滯中焦為腹脅刺痛,宜木香破氣散。氣滯下焦為腰痛疝瘕,宜四磨湯。氣滯於外,則周身刺痛,或浮腫,宜木香流氣飲。

氣逆

《靈樞》曰:黃帝曰:何為逆而亂?岐伯對曰:清氣在陰,濁氣在陽,榮氣順脈,衛氣逆行,清濁相干,亂於胸中,是為太悗。悗與悶同。故氣亂於心,則喘心密默,俯首靜伏;亂於肺則俯仰喘喝,按手以呼;亂於腸胃,則為霍亂,於臂脛則為四厥;亂於頭則為厥逆,頭重眩僕。

白話文:

氣的運行與作用

  • 一般來說,氣是保護身體的屏障,主要在體表發揮作用。
  • 人每天吃進食物的精華,經過消化吸收,可以產生氣。穀物是產生氣的重要來源。

氣向上衝逆(上氣)

  • 如果邪氣侵入肺部,會引起發冷發熱、氣向上衝的現象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會出現吸氣少、呼氣多,呼吸急促的症狀。
  • 體內氣太多的時候,也可能會有喘氣、咳嗽、氣向上衝等症狀。

氣向下洩(下氣)

  • 氣向下洩主要與心臟功能有關。
  • 如果心臟功能不足,氣就會向下洩漏。
  • 癲癇、勞損疾病患者,如果氣不斷向下洩漏,病情會非常危險。這是因為體內真氣耗盡,腸胃功能失常,導致穀物精華無法輸送到全身,反而從腸胃洩出。
  • 如果腸胃功能不佳,導致氣鬱結,不能正常運行到腸胃之外,可能會出現打嗝或放屁等現象。
  • 傷寒陽明病患者,如果胃腸道乾燥,排便不暢,通過排氣可以幫助改善病情。排氣是氣向下洩的一種表現。

呼吸短促(短氣)

  • 短氣指的是呼吸短而不能持續的狀態。有時會感到氣向上衝,但實際上並不是氣向上衝。雖然呼吸頻率很快,但是無法順暢地連續呼吸,感覺像喘氣但又沒有肩膀聳動,像呻吟但又沒有疼痛。這種情況難以辨別,但真正的短氣是呼吸急促而短的。
  • 平常人出現發冷發熱,呼吸短促,難以順暢呼吸,屬於實證。
  • 如果短氣伴隨有水飲,應該通過小便排出。可以使用苓桂朮甘湯或腎氣丸治療。
  • 呼吸短促指的是呼吸不能順暢連接,可能的原因有很多,例如:體內有腫塊、有水停滯引起心悸、風濕阻滯、體質虛弱等等。如果同時伴隨腹脹,多為實證,是邪氣在體內;如果同時伴隨腹部柔軟,多為虛證,是邪氣在體表。
  • 如果氣短且小便次數多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去除茯苓,加入黃耆來補氣。
  • 氣散則體內虛弱,感到疲勞無力,呼吸短促,難以順暢呼吸,適合使用調中益氣湯或人參養榮湯來調理。
  • 寸口脈沉,表示胸腔內氣不足,導致氣短。

氣少不足(少氣)

  • 少氣指的是體內氣不足,說話時感到氣力不夠。
  • 肺是儲藏氣的器官,肺氣不足會導致呼吸微弱,感到氣不夠用。
  • 肺虛弱會導致呼吸淺短,難以連續呼吸。
  • 腎臟主導氣的運行,腎虛會導致說話無力,呼吸淺短,腰腿痠軟,疲勞不想動。
  • 胸中是氣的匯聚之處,如果氣不足會感到氣短,說話無力。
  • 如果氣虛弱且呼吸淺短,可能是體內水液代謝不暢,導致氣血虛弱。說話聲音微弱,要說很久才能再說話,這是氣被奪走的現象,適合使用生脈散。
  • 如果真氣虛弱,脈搏微弱,不愛說話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或參耆益氣丸來調理。
  • 如果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導致中氣不足,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或益胃升陽湯來調理。
  • 如果氣虛導致發熱,全身脈搏跳動,感覺像蟲子在爬行,這是虛火上升的表現。患者會感到心煩、心悸、頭重、腦悶,可以使用黃耆湯來調和鎮定。

氣的疼痛(氣痛)

  • 體內氣血運行不暢,阻滯在臟腑之間會引起疼痛,或者形成腫塊,氣逆於胸腔會出現胸悶刺痛等症狀。這些大多是因為情緒波動、飲食不當等原因導致痰飲積聚。初期宜使用辛溫藥物來疏通氣機,化痰消積;久病則宜使用辛寒藥物來清熱降火。如果氣滯留在上焦,引起心胸痞悶疼痛,宜使用枳橘湯;氣滯留在中焦,引起腹部脅肋刺痛,宜使用木香破氣散;氣滯留在下焦,引起腰痛、疝氣,宜使用四磨湯。如果氣滯留在體表,引起全身刺痛或水腫,宜使用木香流氣飲。

氣的逆亂(氣逆)

  • 如果清氣滯留在體內,濁氣滯留在體外,導致氣的運行逆亂。正常的氣血應該在血管內順暢流動,而衛氣在體表運行。如果清氣和濁氣相互干擾,在胸腔內形成阻滯,會導致悶氣。氣亂在心,會出現喘氣、心悸、喜歡靜臥的症狀。氣亂在肺,會出現呼吸急促、氣喘、需用手按壓才能順暢呼吸的症狀。氣亂在腸胃,會出現霍亂等症狀。氣亂在四肢,會出現四肢厥冷。氣亂在頭部,會出現頭暈、昏厥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