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 (24)
卷三 (24)
1. 肺
經曰:肺之見證也,善嚏,悲愁欲哭,灑淅寒熱,缺盆中痛,肩背痛,臍右少腹脹痛,小便數,溏泄,皮膚痛及麻木,喘少氣,頰上氣見。
經曰:肺主氣。
又曰:諸氣皆屬於肺。
又曰:肺藏氣,氣有餘則喘咳上氣,氣不足則息利少氣。
《靈樞》曰:膻中為之氣海,膻中者,肺室也。有餘則胸面俱赤,不足則少氣力,不多言。
丹溪曰:冷氣、滯氣、逆氣、上氣,皆是肺受火邪,氣得炎上之化,有升無降,熏蒸清導,甚而轉成劇病,局方例用辛香燥熱之劑,是以火濟火也。
張子和曰:諸病皆生於氣,諸痛皆因於氣。
《回春》云:風傷氣者為疼痛,寒傷氣者為戰慄,暑傷氣者為熱悶,濕傷氣者為腫滿,燥傷氣者為閉結。
《入門》曰:逸則氣滯,亦令氣結。輕者行動自愈;重者橘皮一物湯。(橘皮一兩,洗淨,新汲水煎服。)
《直指》云:七氣者,喜、怒、悲、思、憂、驚、恐,或以為寒、熱、恚、怒、喜、憂、愁,皆通也。
經曰:背為陽,陽中之陰,肺也。肺為牝臟,牝者,陰也。
又曰: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
人有七情,病生七氣,氣結則生痰,痰盛則氣愈結,故調氣必先豁痰,如七情湯以半夏主治,而官桂佐之,蓋良法也。
太乙真人曰:少言語,養內氣。
象川翁曰:精能生氣,氣能生神,榮衛一身,莫大於此。
黃帝問曰:余知百病生於氣也。怒則氣上;喜則氣緩;悲則氣消;恐則氣下;寒則氣收:炅則氣泄;驚則氣亂;勞則氣耗;思則氣結;九氣不同,何病之生?岐伯對曰: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,故氣上矣。喜則氣和志達,榮衛通利,故氣緩矣。悲則心系急,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,榮衛不散,熱氣在中,故氣消矣。
恐則精卻,卻則上焦閉,閉則氣還,還則下焦脹,故氣不行矣。寒則腠理閉,氣不行,故氣收矣。炅則腠理開,榮衛通,汗大泄,故氣泄矣。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。勞則喘息汗出,內外皆越,故氣耗矣。思則心有所存,神有所歸,正氣留而不行,故氣結矣。
經曰:氣為精神之根蒂。(李東垣曰:氣者,神之祖,精乃氣之子,氣者,精神之根蒂也。)
又曰:久臥傷氣。
《西山記》曰:近穢氣,觸真氣,近死氣,亂生氣。
《正傳》曰:男子屬陽,得氣易散。女人屬陰,遇氣多郁。是以男子之氣病常少,女人之氣病常多。故治法曰:女人宜調其血,以耗其氣;男子宜調其氣,以養其血。
氣生於穀
《靈樞》曰:人受氣於谷,谷入胃以傳與肺,五臟六腑皆以受氣。其清者為榮,濁者為衛,榮在脈中,衛有脈外,營周不休,五十度而復大會,陰陽相貫,如環無端。
又曰:上焦開發宣五穀味,熏膚,充身,澤毛,若霧露之溉,是謂氣。
白話文:
肺
**經文說:**肺的病症表現,像是容易打噴嚏、感到悲傷想哭、時冷時熱、鎖骨上方疼痛、肩背痛、肚臍右側下方脹痛、小便頻繁、腹瀉、皮膚疼痛及麻木、呼吸急促、氣短、臉頰上出現氣息。
**經文說:**肺主管氣。
**又說:**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。
**又說:**肺儲藏氣,氣過多就會喘咳、呼吸困難,氣不足就會呼吸微弱、氣短。
《靈樞》說:胸部正中的膻中穴是氣的匯聚處,膻中穴就是肺的居室。氣有餘,胸部和臉會發紅;氣不足,就會氣力不足、不想多說話。
丹溪說:寒氣、停滯的氣、上逆的氣、呼吸困難,都是因為肺受到火邪的影響,氣產生了向上炎熱的變化,只能上升不能下降,熏蒸清竅,嚴重時會轉變成重病。傳統醫方大多使用辛辣、芳香、燥熱的藥物,這是在用火助長火勢。
張子和說:各種疾病都是因為氣而產生的,各種疼痛都是因為氣造成的。
《回春》說:風邪傷害氣會導致疼痛,寒邪傷害氣會導致戰慄,暑邪傷害氣會導致熱悶,濕邪傷害氣會導致腫脹,燥邪傷害氣會導致閉結。
《入門》說:過於安逸會使氣停滯,也會使氣結聚。輕微的活動一下就會自行痊癒;嚴重的可以用橘皮一味藥煮湯來治療。(用橘皮一兩,洗淨,用新打的水煎服。)
《直指》說:七種氣指的是喜、怒、悲、思、憂、驚、恐,也有人認為是寒、熱、恚、怒、喜、憂、愁,其實都是相通的。
**經文說:**背部屬於陽,陽中的陰就是肺。肺是陰性的臟器,陰就代表女性的特性。
**又說:**各種氣的鬱結,都歸屬於肺。
人有七情,會產生七種氣病,氣結就會產生痰,痰多氣就會更加鬱結,所以調理氣必須先化痰。像是七情湯用半夏為主藥來治療,配上桂枝輔助,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
太乙真人說:少說話,可以養護體內的氣。
象川翁說:精可以產生氣,氣可以產生神,滋養全身,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。
黃帝問:我知道各種疾病都是因為氣產生的。發怒氣就會上衝;喜悅氣就會舒緩;悲傷氣就會消散;恐懼氣就會下降;寒冷氣就會收斂;炎熱氣就會發洩;驚嚇氣就會紊亂;勞累氣就會耗損;思慮氣就會結滯;這九種氣的不同變化,會產生什麼樣的疾病呢?岐伯回答:發怒氣就會上逆,嚴重時會吐血和腹瀉,所以氣就會上衝。喜悅氣就會和順,心情舒暢,營血和衛氣運行順暢,所以氣就會舒緩。悲傷會導致心系緊張,肺葉向上收縮,使上焦不通暢,營血和衛氣不能散布,熱氣積聚在體內,所以氣就會消散。
恐懼會導致精氣耗損,精氣耗損就會使上焦閉塞,上焦閉塞就會使氣返回,返回就會使下焦脹滿,所以氣就不能運行。寒冷會導致毛孔閉合,氣不能運行,所以氣就會收斂。炎熱會導致毛孔打開,營血和衛氣暢通,汗液大量排出,所以氣就會發洩。驚嚇會導致心神無所依歸,思緒無法安定,所以氣就會紊亂。勞累會導致呼吸急促、汗液排出,內外都空虛,所以氣就會耗損。思慮會導致心思有所牽掛,精神有所寄託,正氣停留而不能運行,所以氣就會結滯。
**經文說:**氣是精神的根本。(李東垣說:氣是神之祖,精是氣之子,氣是精神的根本。)
**又說:**長期臥床會損傷氣。
《西山記》說:接近污濁的氣會損害真氣,接近死亡的氣會擾亂生氣。
《正傳》說:男子屬於陽,氣容易散失。女人屬於陰,氣容易鬱積。因此男子的氣病比較少,女子的氣病比較多。所以治療方法說:女人應該調養血,以消耗其氣;男子應該調養氣,以養其血。
氣產生於食物。
《靈樞》說:人從食物中獲取氣,食物進入胃,再傳給肺,五臟六腑都從肺獲取氣。清純的成為營氣,混濁的成為衛氣,營氣在脈管中運行,衛氣在脈管外運行,營氣週而復始地循環,五十週後又重新開始,陰陽相互貫通,像環一樣沒有終點。
**又說:**上焦(胸腔以上)開發,將食物的味道宣散到全身,滋潤皮膚,充養身體,使毛髮潤澤,就像霧露的灌溉一樣,這就叫做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