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 (19)
卷三 (19)
1. 脾
《靈樞》曰:足太陰氣絕,則脈不榮肌肉。唇舌者,肌肉之本也。脈不榮則肌肉軟,肌肉軟則舌痿,人中滿,人中滿則唇反,唇反者,肉先死。甲日篤,乙日死。
《靈樞》曰:愁憂不解則傷意,意為脾神也。
思而動血者,屬脾。
腫脹水腫有十種之分,四肢苦重為脾水。總而論之,腎虛不能行水,脾虛不能制水,凡腫先起於腹,而散於四肢者,可治;自四肢而歸於腹者,難療。
經曰:黃如蟹膏者生,黃如枳實者死。
又曰:實則夢歡歌快樂,虛則夢飲食相爭。
又曰:太陰終者,腹脹閉,不得息,善噫善嘔,嘔則逆,逆則面赤,不逆則上下不通。上下不通則面黑,皮毛焦而終矣。
《脈經》曰:脾絕十二日死。(一云:五日死。)何以知之?口冷足腫,腹熱臚脹,泄利不覺,出時無度。
仲景曰:環口黧黑,柔汗發黃者,此為脾絕。
補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蓮子、扁豆、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陳皮。
瀉:枳實、石膏、青皮。
溫:丁香、藿香、胡椒、吳茱萸、附子、肉桂、良薑。
涼:玄明粉、滑石。
引經報使:升麻、白芍。
白話文:
脾
《靈樞》說:足太陰經氣衰竭,就會導致經脈無法滋養肌肉。嘴唇和舌頭是肌肉的根本。經脈無法滋養肌肉,肌肉就會鬆軟,肌肉鬆軟則舌頭萎縮,人中會變得腫脹,人中腫脹則嘴唇會外翻,嘴唇外翻,代表肌肉開始壞死。如果發病於甲日,病情就會加重,發病於乙日就會死亡。
《靈樞》又說:憂愁無法排解就會損傷「意」,「意」是脾臟所主的神志活動。
思慮過度導致血液運行異常,這也是屬於脾的功能失調。
腫脹水腫有十種不同的分類,四肢沉重無力是屬於脾虛導致的水腫。總體來說,腎臟虛弱無法運行水液,脾臟虛弱無法控制水液,凡是腫脹先從腹部開始,然後擴散到四肢的,還可以治療;如果腫脹從四肢開始,然後回到腹部的,就很難治好。
醫書上說:如果皮膚呈現像蟹黃一樣的黃色,代表病情還能好轉;如果呈現像枳實一樣的黃色,就代表病情很危險了。
醫書又說:如果夢見自己歡歌快樂,代表脾氣實證;如果夢見自己與人爭奪食物,代表脾氣虛證。
醫書還說:足太陰經氣衰竭到最後,會出現腹脹閉塞,呼吸困難,經常打嗝和嘔吐,嘔吐時氣機上逆,臉色發紅,如果不嘔吐,則上下氣機不通暢。上下氣機不通暢就會導致臉色發黑,皮膚毛髮枯焦,最後死亡。
《脈經》說:脾氣衰竭,會在十二天內死亡。(另一種說法是五天內死亡。)如何判斷呢?可以觀察到患者口唇冰冷、腳部腫脹、腹部發熱脹大、腹瀉不止且失去知覺,排泄物沒有節制。
張仲景說:如果患者口唇周圍出現灰黑色斑點,並且出汗時汗液發黃,這是脾氣衰竭的表現。
**補脾的藥物:**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蓮子、扁豆、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陳皮。
**瀉脾的藥物:**枳實、石膏、青皮。
**溫脾的藥物:**丁香、藿香、胡椒、吳茱萸、附子、肉桂、良薑。
**涼脾的藥物:**玄明粉、滑石。
**引經藥和報使藥:**升麻、白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