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8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8)
1.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
黃帝曰:色脈已定,別之奈何。歧伯曰: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濇,而病變定矣。黃帝曰:調之奈何。歧伯答曰:脈急者,尺之皮膚亦急。脈緩者,尺之皮膚亦緩。脈小者,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。脈大者,尺之皮膚亦賁而起。脈滑者,尺之皮膚亦滑。脈濇者,尺之皮膚亦濇。
凡此變者,有微有甚,故善調尺者,不待於寸,善調脈者,不待於色,能參合而行之者,可以為上工。上工十全九,行二者,為中工,中工十全七,行一者,為下工,下工十全六。
黃帝曰:請問脈之緩急小大滑濇之病形何如。歧伯曰:臣請言五藏之病變也。心脈急甚者為瘛瘲,微急為心痛引背,食不下。緩甚為狂笑,微緩為伏梁,在心下上下行,時唾血。大甚為喉吤,微大為心痹引背,善淚出,小甚為善噦,微小為消癉。滑甚為善渴,微滑為心疝引齊小腹鳴。
濇甚為瘖,微濇為血溢,維厥,耳鳴,顛疾。肺脈急甚為癲疾,微急為肺寒熱怠惰,欬唾血,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。緩甚為多汗,微緩為痿瘻偏風,頭以下汗出不可止。大甚為脛腫,微大為肺痹引胸背,起惡日光。小甚為泄,微小為消癉。滑甚為息賁上氣,微滑為上下出血。
濇甚為嘔血,微濇為鼠瘻,在頸支腋之間,下不勝其上,其應善痠矣。肝脈急甚者為惡言,微急為肥氣在脇下,若覆杯。緩甚為善嘔,微緩為水瘕痹也。大甚為內癰,善嘔衄,微大為肝痹陰縮,欬引小腹,小甚為多飲,微小為消癉。滑甚為㿉疝,微滑為遺溺。濇甚為溢飲,微濇為瘛攣筋痹。
脾脈急甚為瘛瘲,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,後沃沫。緩甚為痿厥,微緩為風痿,四支不用,心慧然若無病。大甚為擊仆,微大為疝氣,腹裏大,膿血在腸胃之外。小甚為寒熱,微小為消癉。滑甚為㿉癃,微滑為蟲毒蛕蝎腹熱。濇甚為腸㿉,微濇為內㿉,多下膿血。腎脈急甚為骨癲疾,微急為沉厥奔豚,足不收,不得前後。
緩甚為折脊,微緩為洞,洞者,食不化,下嗌還出。大甚為陰痿,微大為石水,起臍以下至小腹,腄腄然上至胃腕,死不治。小甚為洞泄,微小為消癉。滑甚為癃㿉,微滑為骨痿,坐不能起,起則目無所見。濇甚為大癰,微濇為不月沉痔。
黃帝曰:病之六變者,刺之奈何。歧伯答曰:諸急者多寒,緩者多熱,大者多氣少血,小者血氣皆少,滑者陽氣盛,微有熱,濇者多血少氣,微有寒。是故刺急者,深內而久留之。刺緩者,淺內而疾發鍼,以去其熱。刺大者,微寫其氣,無出其血。刺滑者,疾發鍼而淺內之以寫其陽氣而去其熱。
刺濇者,必中其脈,隨其逆順而久留之,必先按而循之,已發鍼,疾按其痏,無令其血出,以和其脈。諸小者,陰陽形氣俱不足,勿取以鍼,而調以甘藥也。
白話文:
邪氣藏府病形第四
黃帝說:顏色和脈象都已確定,那該如何區分病情呢?
歧伯說:觀察脈搏的緩急、大小、滑澀,就能確定病變了。
黃帝說:那該如何調整脈象呢?
歧伯回答說:脈象急促的,尺脈部位的皮膚也緊繃;脈象緩慢的,尺脈部位的皮膚也鬆弛;脈象細小的,尺脈部位的皮膚也消瘦,氣血不足;脈象強大的,尺脈部位的皮膚也鼓脹;脈象滑利的,尺脈部位的皮膚也光滑;脈象澀滯的,尺脈部位的皮膚也粗澀。
所有這些變化,有的輕微,有的嚴重。因此,善於調整尺脈的人,不需依賴寸脈;善於調整脈象的人,不需依賴顏色;能夠綜合運用這三者的人,才能算得上是上等醫生。上等醫生能治好十個病人中的九個;能運用其中兩種方法的,是中等醫生,能治好十個病人中的七個;只會運用一種方法的,是下等醫生,只能治好十個病人中的六個。
黃帝說:請問脈象的緩急、大小、滑澀,各自反映什麼樣的病症?
歧伯說:我來說明五臟的病變:
心脈急促嚴重者,會導致抽搐;輕微急促者,會心痛並牽扯到後背,食慾不振;緩慢嚴重者,會狂笑不止;輕微緩慢者,會患伏梁病(一種胸腹脹痛的病症),疼痛在心下部上下移動,有時會吐血;脈象強大嚴重者,會喉嚨腫痛;輕微強大者,會心臟痹阻並牽扯到後背,容易流淚;脈象細小嚴重者,會經常嘔吐;輕微細小者,會消瘦體弱。脈象滑利嚴重者,會口渴;輕微滑利者,會患心疝,並牽扯到腹部兩側,伴隨腸鳴。
脈象澀滯嚴重者,會失音;輕微澀滯者,會出血,四肢厥冷,耳鳴,頭暈目眩。
肺脈急促嚴重者,會導致癲癇;輕微急促者,會肺寒發熱,倦怠,咳嗽吐血,並牽扯到腰背胸部,好像鼻息肉堵塞不通;緩慢嚴重者,會多汗;輕微緩慢者,會患痿症、廔管、半身不遂,汗出不止;脈象強大嚴重者,會脛部腫脹;輕微強大者,會肺部痹阻,並牽扯到胸背,怕光;脈象細小嚴重者,會腹瀉;輕微細小者,會消瘦體弱;脈象滑利嚴重者,會呼吸困難,氣喘;輕微滑利者,會上下出血。
脈象澀滯嚴重者,會嘔血;輕微澀滯者,會患鼠瘻(一種頸部或腋下的廔管),下肢無力,患處酸痛。
肝脈急促嚴重者,會胡言亂語;輕微急促者,會腹部脹滿,像覆蓋著一個杯子;緩慢嚴重者,會經常嘔吐;輕微緩慢者,會患水腫和痹證;脈象強大嚴重者,會患內癰,經常嘔吐出血;輕微強大者,會肝臟痹阻,陰莖縮小,咳嗽牽扯到腹部;脈象細小嚴重者,會多飲;輕微細小者,會消瘦體弱;脈象滑利嚴重者,會患疝氣;輕微滑利者,會遺尿;脈象澀滯嚴重者,會溢飲;輕微澀滯者,會患抽搐、筋攣和痹證。
脾脈急促嚴重者,會抽搐;輕微急促者,會飲食入口又吐出,並伴隨口中唾沫;緩慢嚴重者,會患痿厥(一種肌肉萎縮的病症);輕微緩慢者,會患風痿,四肢無力,但精神卻很好,好像沒有病;脈象強大嚴重者,會突然倒地;輕微強大者,會患疝氣,腹部腫脹,膿血在腸胃之外;脈象細小嚴重者,會寒熱交替;輕微細小者,會消瘦體弱;脈象滑利嚴重者,會患小便不利;輕微滑利者,會患蟲毒引起的腹痛;脈象澀滯嚴重者,會腸道阻塞;輕微澀滯者,會腸道內部阻塞,並經常排出膿血。
腎脈急促嚴重者,會患骨癲癇;輕微急促者,會腹部沉重,氣血逆亂,足部無力,無法前後行走;緩慢嚴重者,會脊柱彎曲;輕微緩慢者,會患洞泄(一種飲食不消化,從口中吐出的病症);脈象強大嚴重者,會陽痿;輕微強大者,會患石淋(一種尿路結石),疼痛從肚臍以下到小腹,並向上蔓延到胃部,難以治癒;脈象細小嚴重者,會患洞泄;輕微細小者,會消瘦體弱;脈象滑利嚴重者,會患小便不利;輕微滑利者,會患骨痿,坐立不起,能站立時也看不清東西;脈象澀滯嚴重者,會患大癰;輕微澀滯者,會月經不調和痔瘡。
黃帝說:這六種脈象變化,該如何針灸治療呢?
歧伯回答說:脈象急促者,多屬寒證;脈象緩慢者,多屬熱證;脈象強大者,多是氣多血少;脈象細小者,是氣血都少;脈象滑利者,是陽氣盛,略帶熱證;脈象澀滯者,是血多氣少,略帶寒證。因此,針灸治療脈象急促者,要針刺深而久留;針灸治療脈象緩慢者,要針刺淺而迅速,以去除其熱;針灸治療脈象強大者,要輕微瀉氣,不要放血;針灸治療脈象滑利者,要迅速針刺,淺而快出針,以瀉其陽氣,去除其熱;
針灸治療脈象澀滯者,必須刺中脈絡,順著脈象的逆順方向而久留,必須先按壓再循行針刺,針刺後迅速按壓針孔,不要讓血液流出,以調和脈象。至於脈象細小者,陰陽氣血俱不足,不要用針灸治療,而要用溫和的藥物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