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73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73)
1. 衛氣行第七十六
黃帝問於歧伯曰:願聞衛氣之行,出入之合,何如。歧伯曰:歲有十二月,日有十二辰,子午為經,卯酉為緯,天周二十八宿,而一面七星,四七二十八星,房昴為緯,虛張為經,是故房至畢為陽,昴至心為陰,陽主晝,陰主夜。故衛氣之行,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,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,夜行於陰二十五周,周於五藏。
是故平旦陰盡,陽氣出於目,目張則氣上行於頭,循項下足太陽,循背下至小指之端。其散者,別於目銳眥,下手太陽,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。其散者,別於目銳眥,下足少陽,注小指次指之間,以上循手少陽之分,側下至小指之間,別者以上至耳前,合於頷脈,注足陽明以下行,至跗上,入五指之間。其散者,從耳下下手陽明,入大指之間,入掌中。
其至於足也,入足心,出內踝,下行陰分,復合於目,故為一周。
是故日行一舍,人氣行一周與十分身之八。日行二舍,人氣行三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。日行三舍,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。日行四舍,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。日行五舍,人氣行於身九周。日行六舍,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。日行七舍,人氣行於身十二周在身與十分身之六。
日行十四舍,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,陽盡於陰,陰受氣矣。
其始入於陰,常從足少陰注於腎,腎注於心,心注於肺,肺注於肝,肝注於脾,脾復注於腎為周。是故夜行一舍,人氣行於陰藏一周與十分藏之八,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,而復合於目。陰陽一日一夜,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。與十分藏之二。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,奇分不盡故也。
黃帝曰:衛氣之在於身也,上下往來不以期,候氣而刺之,奈何。伯高曰:分有多少,日有長短,春秋冬夏,各有分理,然後常以平旦為紀,以夜盡為始。是故一日一夜,水下百刻,二十五刻者,半日之度也,常如是無已。日入而止,隨日之長短,各以為紀而刺之,謹候其時,病可與期。
失時反候者,百病不治。故曰:刺實者,刺其來也。刺虛者,刺其去也。此言氣存亡之時,以候虛實而刺之。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,是謂逢時。在於三陽,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。病在於三陰,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。水下一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二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三刻,人氣在陽明。
水下四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五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六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七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八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九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十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十一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十二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十三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十四刻,人氣在少陽。
水下十五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十六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十七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十八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十九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二十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二十一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二十二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二十三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二十四刻,人氣在陰分。
白話文:
衛氣行第七十六
黃帝問岐伯說:「我想瞭解衛氣的運行,以及它出入的規律是怎樣的?」
岐伯回答:「一年有十二個月,一天有十二個時辰。以子午為南北縱向的經線,卯酉為東西橫向的緯線。天體運行分為二十八宿,每一方有七顆星,四方共二十八星。房宿與昴宿為緯,虛宿與張宿為經。因此,從房宿到畢宿屬陽,昴宿到心宿屬陰。陽主白天,陰主夜晚。衛氣的運行,一天一夜在人體內循環五十周,白天在陽分運行二十五周,夜晚在陰分運行二十五周,並環繞五臟。
清晨時陰氣消退,陽氣從眼睛出發。眼睛睜開,衛氣便上行至頭部,沿著頸項向下行至足太陽經,再沿背部下行至小趾尖端。其中分散的部分,從眼角別出,向下行至手太陽經,到達手小指外側。另一部分從眼角別出,向下行至足少陽經,注入小趾與次趾之間,再向上沿手少陽經的分支,側行至小指之間。還有部分上行至耳前,與頷脈會合,注入足陽明經,向下行至足背,進入五趾之間。此外,從耳下分散的部分,下行至手陽明經,進入大拇指之間,再進入掌心。
衛氣到達足部後,進入足心,從內踝出來,向下行至陰分,最後又回到眼睛,完成一周循環。
因此,太陽運行一宿(即一捨),人體的衛氣運行一周又十分之八。太陽運行二宿,衛氣運行三周又十分之六。太陽運行三宿,衛氣運行五周又十分之四。太陽運行四宿,衛氣運行七周又十分之二。太陽運行五宿,衛氣運行九周。太陽運行六宿,衛氣運行十周又十分之八。太陽運行七宿,衛氣運行十二周又十分之六。
太陽運行十四宿,衛氣在體內運行二十五周又十分之二,此時陽氣耗盡,陰氣開始主導。
衛氣進入陰分時,通常從足少陰經注入腎,再從腎注入心,心注入肺,肺注入肝,肝注入脾,脾又回注於腎,完成一周循環。因此,夜晚太陽運行一宿,衛氣在陰臟運行一周又十分之八,與白天陽分的二十五周相同,最終又回到眼睛。陰陽在一日一夜的循環中,總共多出十分之四的奇分,以及陰臟的十分之二。這就是人們作息時間有早有晚的原因,因為奇分未完全平衡。
黃帝問:「衛氣在人體內上下往來沒有固定時間,該如何根據氣候變化來針刺治療?」
伯高回答:「季節有長短,白天有變化,春夏秋冬各有規律。通常以清晨為基準,以夜晚結束為起點。一天一夜,水漏計時共百刻,二十五刻為半天的長度,如此循環不息。日落時停止,根據白天的長短來確定針刺時機,謹慎觀察時間,才能準確治療疾病。
錯過時機或違反氣候規律,百病難治。因此,針刺實證時,要在氣勢旺盛時下針;針刺虛證時,要在氣勢衰退時下針。這是根據氣的盛衰來判斷虛實並針刺。所以,必須謹慎觀察氣的所在位置再下針,這叫『逢時』。病在三陽經,必須等氣在陽分時針刺;病在三陰經,必須等氣在陰分時針刺。
水漏計時一刻,衛氣在太陽經;二刻在少陽經;三刻在陽明經;四刻在陰分;五刻又回到太陽經,如此循環。六刻在少陽,七刻在陽明,八刻在陰分……直至二十四刻,衛氣又回到陰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