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71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71)
1.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
黃帝曰:善。請藏之靈蘭之室,不敢妄出也。
黃帝曰:余聞刺有五邪,何謂五邪。歧伯曰:病有持癰者,有容大者,有狹小者,有熱者,有寒者,是謂五邪。黃帝曰:刺五邪奈何。歧伯曰:凡刺五邪之方,不過五章,癉熱消滅,腫聚散亡,寒痹益溫。小者益陽,大者必去,請道其方。
凡刺癰邪,無迎隴,易俗移性,不得膿,脆道更行,去其鄉,不安處所乃散亡,諸陰陽過癰者,取之其輸。寫之。
凡刺大邪,日以小,泄奪其有餘,乃益虛,剽其通,鍼其邪,肌肉親,視之無有反其真,刺諸陽分肉間。
凡刺小邪,日以大,補其不足,乃無害,視其所在,迎之界,遠近盡至,其不得外,侵而行之,乃自費,刺分肉間。
凡刺熱邪,越而蒼,出遊不歸,乃無病,為開通,辟門戶,使邪得出,病乃已。
凡刺寒邪,日以溫,徐往徐來,致其神,門戶已閉,氣不分,虛實得調,其氣存也。
黃帝曰:官鍼奈何。歧伯曰:刺癰者,用鈹鍼。刺大者,用鋒鍼。刺小者,用員利鍼。刺熱者,用鑱鍼。刺寒者,用毫鍼也。
請言解論,與天地相應,與四時相副,人參天地,故可為解,下有漸洳,上生葦蒲,此所以知形氣之多少也。陰陽者,寒暑也,熱則滋雨而在上,根荄少汁,人氣在外,皮膚緩腠理開,血氣減,汗大泄,皮淖澤。寒則地凍水冰,人氣在中,皮膚緻,腠理閉,汗不出,血氣強,肉堅濇。
當是之時,善行水者,不能往冰。善穿地者,不能鑿凍。善用鍼者,亦不能取四厥。血脈凝結,堅搏不往來者,亦未可即柔。故行水者,必待天溫,冰釋凍解,而水可行,地可穿也。人脈猶是也。治厥者,必先熨調和其經,掌與腋,肘與腳,項與脊以調之,火氣已通,血脈乃行,然後視其病,脈淖澤者,刺而平之,堅緊者,破而散之,氣下乃止,此所謂以解結者也。
用鍼之類,在於調氣,氣積於胃,以通營衛,各行其道,宗氣留於海,其下者,注於氣街,其上者,走於息道。故厥在於足,宗氣不下,脈中之血,凝而留止,弗之火調,弗能取之。用鍼者,必先察其經絡之實虛,切而循之,按而彈之,視其應動者,乃後取之而下之。六經調者,謂之不病,雖病,謂之自已也。
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,此必有橫絡盛加於大經,令之不通,視而寫之,此所謂解結也。上寒下熱,先刺其項太陽,久留之。已刺則熨項與肩胛,令熱下合乃止,此所謂推而上之者也。上熱下寒,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,取之,氣下乃止,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。
大熱徧身,狂而妄見妄聞妄言,視足陽明及大絡取之,虛者補之,血而實者寫之,因其偃臥,居其頭前,以兩手四指挾按頸動脈,久持之,卷而切,推下至缺盆中,而復止如前,熱去乃止,此所謂推而散之者也。
白話文:
刺節真邪第七十五
黃帝說:好!請把它珍藏在靈蘭的房間裡,不敢輕易拿出來。
黃帝說:我聽說針灸可以治療五種邪氣,什麼是五種邪氣呢?岐伯說:疾病有像癰疽那樣堅硬的,有腫塊很大的,有腫塊很小的,有熱邪的,有寒邪的,這就是五種邪氣。黃帝說:針刺五種邪氣的方法是什麼呢?岐伯說:凡是針刺五種邪氣的方法,不超過五種,熱邪消退,腫塊消散,寒痺溫暖。小的補益陽氣,大的必須瀉掉,請講解一下方法。
凡是針刺癰疽邪氣,不要迎著腫塊的走向,要改變它的性質,使其不形成膿腫,如果針路不通暢,就要改變針刺的方向,使其離開原來的位置,讓它不再停留,就會自然消散。陰陽經脈經過癰疽的地方,就在這些經脈的輸穴取穴。記住這些。
凡是針刺大的邪氣,每天都要減少一點,瀉掉它的多餘之氣,使之虛弱,疏通它的經絡,針刺邪氣聚集的地方,針刺要深入肌肉,觀察沒有異常情況,恢復到正常狀態,在諸陽經分佈的肌肉之間針刺。
凡是針刺小的邪氣,每天都要增加一點,補益它的不足,這樣就不會有害,觀察邪氣所在的位置,迎著它的走向針刺,遠近都要到達,讓它不能向外擴散,深入地針刺,讓邪氣自行消散,在分肉之間針刺。
凡是針刺熱邪,要超越它的範圍,讓它向外排出,不讓它停留,就不會有病,要使經絡通暢,打開門戶,讓邪氣排出,疾病就會痊癒。
凡是針刺寒邪,每天都要溫煦一點,緩慢進針,緩慢出針,使它的氣血運行正常,門戶已經關閉,氣機不分,虛實得到調和,它的氣機就會保存下來。
黃帝說:針具該怎麼選擇呢?岐伯說:針刺癰疽,要用鈹針;針刺大的腫塊,要用鋒利的針;針刺小的腫塊,要用圓而鋒利的針;針刺熱邪,要用鑱針;針刺寒邪,要用毫針。
請講解一下治療的原則,它要與天地相應,與四季相符,人參天地,所以可以治療疾病,下面有潮濕低洼的地方,上面生長著蘆葦和蒲草,這就可以知道形氣的多少。陰陽就是寒暑,天氣熱就會滋生雨水,雨水在上,根莖少汁液,人體的陽氣在外,皮膚鬆弛,毛孔開泄,血液減少,汗液大量排出,皮膚濕潤。天氣冷就會地凍水冰,人體的陽氣在內,皮膚緻密,毛孔閉塞,汗液不出,血液充盈,肌肉堅硬。
在這種時候,善於行水的,不能在冰上行走;善於穿地的,不能鑿開冰凍;善於用針的,也不能治療四厥。血脈凝結,堅硬阻塞,不能通行,也不能馬上使它柔軟。所以行水必須等到天氣溫暖,冰雪融化,水才能通行,地才能穿透。人體的脈絡也是一樣的。治療四厥,必須先用熨法調和它的經絡,手掌和腋窩、肘部和腳部、頸項和脊背都要調和,火氣通暢了,血脈才能運行,然後再觀察它的病情,脈搏濕潤的,針刺使其平緩;脈搏堅緊的,針刺使其疏通,氣血下降就能停止,這就是所謂的解開結滯。
運用針灸的方法,在於調和氣機,氣機積聚在胃部,以疏通營衛之氣,各行其道,宗氣停留在丹田,氣機下降的,注入氣街;氣機上升的,循行於呼吸道。所以四厥在足部,宗氣不下降,脈中的血液凝結停滯,不應用火溫熱,就不能治療它。用針灸必須先觀察經絡的虛實,仔細地觸摸它,按壓它,彈撥它,觀察它是否有反應,然後再針刺,使之通暢。六經調和了,就叫無病,即使有病,也會自行痊癒。
一條經脈上面實滿,下面虛弱不通,這一定是橫絡盛滿,加重了大經,使之不通,觀察然後針刺,這就是所謂的解開結滯。上面寒,下面熱,先針刺項部的太陽經,久留針。針刺後,用熨法熨頸項和肩胛骨,使熱氣下降,就會停止,這就是所謂的向上推動。上面熱,下面寒,觀察虛弱的脈搏,然後在經絡的虛處針刺,氣血下降就會停止,這就是所謂的向下引導。
全身大熱,神志狂亂,胡言亂語,胡思亂想,觀察足陽明經和大絡,在這些經絡上取穴,虛的地方補益,血脈實的地方瀉血,讓病人仰臥,坐在病人的頭前,用兩手四指夾按頸動脈,長時間按壓,然後旋轉按壓,向下推至鎖骨上窩,然後再向上按壓,像先前一樣,熱邪退了就停止,這就是所謂的推而散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