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7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7)

1. 玉版第六十

黃帝曰:余以小鍼為細物也,夫子乃言上合之於天,下合之於地,中合之於人,余以為過鍼之意矣,願聞其故。歧伯曰:何物大於天乎,夫大於鍼者,惟五兵者焉。五兵者,死之備也。非生之具,且夫人者,天地之鎮也,其不可不參乎。夫治民者,亦唯鍼焉,夫鍼之與五兵,其孰小乎。

黃帝曰:病之生時,有喜怒不測,飲食不節,陰氣不足,陽氣有餘,營氣不行,乃發為癰疽。陰陽不通,兩熱相搏,乃化為膿,小鍼能取之乎。歧伯曰: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,邪不可留也。故兩軍相當,旗幟相望,白刃陳於中野者,此非一日之謀也。能使其民令行,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,非一日之教也,須臾之得也。

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,膿血之聚者,不亦離道遠乎。夫癰疽之生,膿血之成也,不從天下,不從地出,積微之所生也。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,愚者遭其已成也。黃帝曰:其已形,不予遭,膿已成,不予見,為之奈何。歧伯曰:膿已成,十死一生,故聖人勿使已成,而明為良方,著之竹帛,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,無有終時者,為其不予遭也。黃帝曰: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。

不道之以小鍼治乎。歧伯曰:以小治小者,其功小,以大治大者,多害,故其已成膿血者,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。

黃帝曰:多害者其不可全乎。歧伯曰:其在逆順焉。黃帝曰:願聞逆順。歧伯曰:以為傷者,其白眼青,黑眼小,是一逆也。內藥而嘔者,是二逆也。腹痛渴甚,是三逆也。肩項中不便,是四逆也。音嘶色脫,是五逆也。除此五者,為順矣。黃帝曰:諸病皆有逆順,可得聞乎。

歧伯曰:腹脹身熱脈大,是一逆也。腹鳴而滿,四肢清泄,其脈大。是二逆也。衄而不止,脈大。是三逆也。欬且溲血脫形,其脈小勁,是四逆也。欬脫形,身熱,脈小以疾,是謂五逆也。如是者,不過十五日而死矣。其腹大脹,四末清。形脫,泄甚,是一逆也。腹脹便血,其脈大,時絕,是二逆也。

欬溲血,形肉脫,脈搏,是三逆也。嘔血,胸滿引背,脈小而疾,是四逆也。欬嘔,腹脹且飧泄,其脈絕,是五逆也。如是者,不過一時而死矣,工不察此者而刺之,是謂逆治。

黃帝曰:夫子之言鍼甚駿,以配天地,上數天文,下度地紀,內別五藏,外次六府,經脈二十八會,盡有周紀,能殺生人,不能起死者,子能反之乎。歧伯曰:能殺生人,不能起死者也。黃帝曰:余聞之,則為不仁。然願聞其道,弗行於人。歧伯曰:是明道也。其必然也,其如刀劍之可以殺人。

如飲酒使人醉也,雖勿胗,猶可知矣。黃帝曰:願卒聞之。歧伯曰:人之所受氣者,穀也。穀之所注者,胃也。胃者,水穀氣血之海也。海之所行雲氣者,天下也。胃之所出氣血者,經隧也。經隧者,五藏六府之大絡也,迎而奪之而已矣。黃帝曰:上下有數乎。歧伯曰:迎之五里,中道而止,五至而已,五往而藏之氣盡矣。

白話文:

黃帝說:我認為小針是很細小的東西,您卻說它上應天象,下合地理,中和人事,我覺得您把針的意義說得太過了,想聽聽其中的原因。

岐伯說:有什麼東西比天還大呢?比針大的,只有兵器而已。兵器是準備用來殺戮的工具,不是用來養生的。人是天地之間的樞紐,不可能不與天地相參合。治理人民也是一樣,針也是一種工具,針和兵器相比,哪個更小呢?

黃帝問:疾病發生時,有情緒不穩定、飲食不節制、體內陰氣不足、陽氣過盛、營養運行不暢等原因,這會導致癰疽的產生。如果陰陽之氣不通,兩股熱氣相互搏擊,就會化成膿液,用小針能處理嗎?

岐伯說:聖人無法讓已經化膿的病灶恢復原狀,邪氣也不應該在體內停留。就像兩軍對峙,旗幟遙相對望,刀劍在野外陳列,這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。要能讓人民服從命令,禁止士兵做出無謂的戰鬥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導所能達成,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。

如果身體長了癰疽,積聚了膿血,不也是偏離了正道太遠嗎?癰疽的產生和膿血的形成,不是憑空而來,而是由細微的累積所造成的。所以,聖人會在疾病還沒有形成時就加以控制,愚笨的人才會在疾病已經形成後才去處理。

黃帝問:如果疾病已經形成,沒有及早處理,膿已經生成,沒有及時發現,那該怎麼辦?

岐伯說:膿已經形成,那就要面對十死一生的局面,所以聖人不會讓疾病發展到這種程度,而是會制定良方,將其寫在竹帛上,讓有能力的人代代相傳,直到永遠,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。

黃帝問:如果已經有膿血形成,才用小針來治療可以嗎?

岐伯說:用小的手段處理小的問題,效果有限,用大的手段處理大的問題,會產生很多危害。所以,對於已經形成膿血的病症,只能用砭石或鈹鋒等工具來處理。

黃帝問:如果方法不對會有很多危害嗎?是否會無法痊癒?

岐伯說:這取決於順應還是違逆。

黃帝問:想聽聽順應和違逆的區別。

岐伯說:如果病人的白眼珠變青,黑眼珠變小,這是一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服藥後嘔吐,這是第二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腹痛口渴得厲害,這是第三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肩膀和脖子感到不舒服,這是第四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聲音沙啞,臉色蒼白,這是第五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沒有這些狀況,那就是順應的現象了。

黃帝問:各種疾病都有順應和違逆的狀況嗎?我可以聽聽嗎?

岐伯說:如果腹部脹大,身體發熱,脈象洪大,這是第一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腹部鳴叫且脹滿,四肢冰冷且拉肚子,脈象洪大,這是第二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流鼻血不止,脈象洪大,這是第三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咳嗽且尿血,身體虛弱,脈象細而有力,這是第四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咳嗽,身體虛弱,身體發熱,脈象細且急促,這是第五種違逆的現象。有這些狀況,活不過十五天。

如果腹部腫脹,四肢冰冷,身體虛弱,拉肚子很嚴重,這是第一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腹部脹痛且大便帶血,脈象洪大,時斷時續,這是第二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咳嗽、尿血、身體消瘦,脈搏有力,這是第三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嘔吐、胸悶、牽引到背部疼痛,脈象細且急促,這是第四種違逆的現象。如果咳嗽、嘔吐、腹脹且拉肚子,脈象微弱,這是第五種違逆的現象。有這些狀況,活不過一時半刻,醫生如果不了解這些情況就隨意針灸,這就叫做逆向治療。

黃帝說:您說的針灸術太高深了,可以與天地相配,上可推算天文,下可度量地理,內可辨別五臟,外可區分六腑,經脈有二十八處重要的會合點,全部都有其規律。這種醫術能殺生,卻不能使人死而復生,您能扭轉這種局面嗎?

岐伯說:能殺生,但不能使人起死回生。

黃帝說:我聽了覺得這樣太不仁慈了。不過,我還是想聽聽其中的道理,但不希望用在其他人身上。

岐伯說:這是明顯的道理。它的必然性,就像刀劍可以殺人一樣。

就像喝酒會使人醉一樣,即使不親自診察,也可以知道結果。

黃帝說:希望您能完整地說出來。

岐伯說:人所接受的氣,來自於食物。食物進入的地方,是胃。胃是水穀氣血的海洋。海洋所蒸發的雲氣,遍布天下。胃所輸出的氣血,則通過經絡。經絡是五臟六腑的大脈絡,迎擊並奪取這些經絡中的氣血就行了。

黃帝問:上下有定數嗎?

岐伯說:迎擊五里後就停止,重複五次就行了。五次過後,經絡中的氣血就會耗盡。

所以,五五二十五,就能耗盡經絡的輸注。這就是所謂的奪取天氣,但並不是要結束生命,減少壽命。

黃帝問:希望您能完整地說出來。

岐伯說:在門外就開始針刺的人,會死在家中;在進入屋內才開始針刺的人,會死在廳堂上。

黃帝說:這個道理說得太好了,太清楚明白了,請將它刻在玉版上,作為重要的寶物,傳給後世,作為針灸的禁忌,讓人民不敢違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