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6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6)

1. 賊風第五十八

黃帝曰: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,令人病焉,今有其不離屏蔽,不出室穴之中,卒然病者,非不離賊風邪氣,其故何也。歧伯曰: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,藏於血脈之中,分肉之間,久留而不去,若有所墮墜,惡血在內而不去。卒然喜怒不節,飲食不適,寒溫不時,腠理閉而不通,其開而遇風寒,則血氣凝結,與故邪相襲,則為寒痹。其有熱則汗出,汗出則受風,雖不遇賊風邪氣,必有因加而發焉。

黃帝曰:夫子之所言者,皆病人之所自知也,其毋無所遇邪氣,又無怵愓之所志,卒然而病者,其故何也,唯因鬼神之事乎。歧伯曰:此亦有故,邪留而未發,因而志有所惡,及有所慕,血氣內亂,兩氣相搏,其所從來者微,視之不見,聽而不聞,故似鬼神。黃帝曰:其祝而已者,其故何也。歧伯曰:先巫者,因知百病之勝,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,可祝而已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:先生您說賊風邪氣會傷害人,使人生病。但現在有人明明沒有離開遮蔽,沒有出過房間,卻突然生病,這並不是因為接觸了賊風邪氣,那是為什麼呢?

歧伯回答:這些人都是曾經被濕氣所傷,濕氣藏在血脈之中,肌肉之間,長期積留不去,就像有瘀血積在體內沒有排出一樣。突然間情緒起伏過大,飲食不適當,時冷時熱,導致皮膚的紋理閉塞不通。當皮膚紋理打開時,如果遇到風寒,就會使血氣凝結,加上之前積留的邪氣侵襲,就會形成寒痹。如果是熱邪,就會流汗,流汗時又吹到風,即使沒有遇到賊風邪氣,也一定會有其他原因導致疾病發作。

黃帝又問:先生您說的這些,都是病人自己能感覺到的。但如果有人沒有接觸到邪氣,也沒有因為驚恐而導致生病,卻突然生病,那是為什麼呢?難道是因為鬼神作祟嗎?

歧伯回答:這也是有原因的,邪氣積留在體內還沒有發作,因為心理上產生厭惡或愛慕的事情,導致體內血氣紊亂,陰陽之氣互相搏擊。疾病的來源很細微,肉眼看不到,耳朵也聽不到,所以看起來才像鬼神作祟。

黃帝再問:那些靠祝禱就能治好病的人,是什麼原因呢?

歧伯回答:古代的巫醫,是因為了解各種疾病的成因,也知道疾病從何而來,所以才可以用祝禱來治療疾病。

2.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

黃帝曰:衛氣之留於腹中,稸積不行,苑蘊不得常所,使人肢脇胃中滿,喘呼逆息者,何以去之。伯高曰:其氣積於胸中者,上取之。積於腹中者,下取之。上下皆滿者,傍取之。黃帝曰:取之奈何。伯高對曰:積於上,寫大迎天突喉中。積於下者,寫三里與氣街。上下皆滿者,上下取之,與季脇之下一寸。

重者,雞足取之,診視其脈大而弦急,及絕不至者,及腹皮急甚者,不可刺也。黃帝曰:善。

黃帝問於伯高曰:何以知皮肉氣血筋骨之病也。伯高曰:色起兩眉薄澤者,病在皮。脣色青黃赤白黑者,病在肌肉。營氣濡然者,病在血氣。目色青黃赤白黑者,病在筋。耳焦枯,受塵垢,病在骨。黃帝曰:病形何如,取之奈何。伯高曰:夫百病變化,不可勝數,然皮有部,肉有柱,血氣有輸,骨有屬。

黃帝曰:願聞其故。伯高曰:皮之部,輸於四末。肉之柱,在臂脛諸陽分肉之間,與足少陰分間。血氣之輸,輸於諸絡,氣血留居則盛而起。筋部無陰無陽,無左無右,候病所在。骨之屬者,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腦髓者也。黃帝曰:取之奈何。伯高曰:夫病變化,浮沉深淺,不可勝窮,各在其處,病間者淺之,甚者深之,間者少之,甚者眾之,隨變而調氣,故曰上工。

黃帝問於伯高曰:人之肥瘦大小寒溫,有老壯少小,別之奈何。伯高對曰:人年五十已上為老,二十已上為壯,十八已上為少,六歲已上為小。黃帝曰:何以度知其肥瘦。伯高曰:人有肥有膏有肉。黃帝曰:別此奈何。伯高曰:膕肉堅,皮滿者,肥。膕肉不堅,皮緩者,膏。

皮肉不相離者,肉。黃帝曰:身之寒溫何如。伯高曰:膏者,其肉淖而粗理者,身寒。細理者,身熱脂者,其肉堅,細理者熱,粗理者寒。黃帝曰:其肥瘦大小奈何。伯高曰:膏者,多氣而皮縱緩,故能縱腹垂腴。肉者,身體容大。脂者,其身收小。黃帝曰: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。

伯高曰:膏者,多氣,多氣者,熱,熱者,耐寒。肉者,多血則充形,充形則平。脂者,其血清,氣滑少,故不能大。此別於眾人者也。黃帝曰:眾人奈何。伯高曰:眾人皮肉脂膏,不能相加也,血與氣,不能相多,故其形不小不大,各自稱其身,命曰眾人。黃帝曰:善。治之奈何。

伯高曰:必先別其三形,血之多少,氣之清濁,而後調之。治無失常經。是故膏人縱腹垂腴,肉人者,上下容大,脂人者,雖脂不能大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道:衛氣停留在腹中,積聚不散,鬱積而無法正常運行,導致人體胸脅、胃部脹滿,呼吸急促不順,該如何排除?

伯高回答:如果氣積聚在胸部,就從上部疏導;如果積聚在腹部,就從下部疏導;如果上下都脹滿,就從旁邊疏導。

黃帝問:具體要怎麼疏導呢?

伯高說:積聚在上部,就刺大迎穴、天突穴和喉嚨部位;積聚在下部,就刺足三里穴和氣街穴。上下都脹滿,就上下都取穴,再配合季脅下一寸的部位。

如果病情嚴重,出現腳踝腫脹如雞爪,診斷時發現脈搏又大又弦急,或者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,以及腹部皮膚緊張僵硬的,就不能用針刺。

黃帝說:好。

黃帝問伯高:要如何判斷皮膚、肌肉、氣血、筋骨的疾病呢?

伯高回答:如果兩眉之間皮膚出現薄薄的光澤,病在皮膚;如果嘴唇顏色呈現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等異常顏色,病在肌肉;如果營氣濕潤,病在氣血;如果眼睛顏色呈現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等異常顏色,病在筋;如果耳朵焦枯,沾染灰塵污垢,病在骨。

黃帝問:疾病的表現形式是怎樣的?又該如何治療呢?

伯高說:各種疾病變化無常,多到數不清,但是皮膚有分佈區域,肌肉有支撐的部位,氣血有輸行的通道,骨骼有附屬的組織。

黃帝說:我想聽你詳細說明。

伯高說:皮膚的分佈,連接到四肢末梢;肌肉的支柱,在手臂、小腿等陽經肌肉之間,以及足少陰經分佈的部位;氣血的通道,輸布於各個絡脈,如果氣血停滯,就會積聚而隆起。筋的部位不分陰陽,也不分左右,要根據病痛所在的位置來判斷。骨骼的附屬組織,是骨頭空隙用來滋養腦髓的地方。

黃帝問:那具體要怎麼治療呢?

伯高說:疾病的變化,有浮淺、深淺的不同,沒有窮盡,治療時要根據疾病所在的部位來處理,病情輕微的就淺刺,病情嚴重的就深刺,病輕的少刺,病重的多刺,隨著病情變化來調整氣,這樣才是高明的醫師。

黃帝問伯高:人的肥胖、瘦弱、體型大小、寒熱體質,以及老、壯、少、小等不同,要如何區分呢?

伯高回答:人到五十歲以上為老,二十歲以上為壯,十八歲以上為少,六歲以上為小。

黃帝問:要如何判斷一個人是肥胖還是瘦弱呢?

伯高回答:人有肥、膏、肉三種體型。

黃帝問:要如何區分這三種呢?

伯高說:如果膝蓋後面的肌肉結實,皮膚飽滿,就是肥胖型;如果膝蓋後面的肌肉不結實,皮膚鬆弛,就是膏型;如果皮膚肌肉緊密相連,就是肉型。

黃帝問:身體的寒熱如何判斷呢?

伯高回答:膏型的人,如果肌肉柔軟,皮膚紋理粗糙,身體就偏寒;如果皮膚紋理細膩,身體就偏熱。脂型的人,如果肌肉堅實,皮膚紋理細膩,身體就偏熱;如果皮膚紋理粗糙,身體就偏寒。

黃帝問:那麼這三種體型的大小又是如何的呢?

伯高回答:膏型的人,氣多而皮膚鬆弛,所以腹部會下垂;肉型的人,身體軀幹比較大;脂型的人,身體相對比較小。

黃帝問:這三種體型的氣血多少又是如何呢?

伯高回答:膏型的人,氣多,氣多就會發熱,發熱就能耐寒;肉型的人,血多,血多就會使身體充盈,充盈就會顯得勻稱;脂型的人,血清,氣少且滑,所以身體不能長大。這些是與眾不同的類型。

黃帝問:普通人又是怎麼樣的呢?

伯高回答:普通人的皮膚、肌肉、脂肪,無法互相取代,氣血也不會過多,所以體型不大不小,與自身相稱,就稱為普通人。

黃帝說:好。那要如何治療呢?

伯高回答:必須先區分這三種體型,氣血的多少和清濁,然後再進行調養,治療時不能違背常理。所以,膏型的人腹部會鬆弛下垂,肉型的人上下都顯得比較大,脂型的人,雖然有脂肪,但體型卻不會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