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1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1)

1. 五色第四十九

各有部分,有部分,用陰和陽,用陽和陰,當明部分,萬舉萬當,能別左右,是謂大道,男女異位,故曰陰陽,審察澤夭,謂之良工。沉濁為內,浮澤為外,黃赤為風,青黑為痛,白為寒,黃而膏潤為膿,赤甚者為血痛,甚為攣,寒甚為皮不仁。五色各見其部,察其浮沉,以知淺深,察其澤夭,以觀成敗,察其散搏,以知遠近,視色上下,以知病處,積神於心,以知往今。故相氣不微,不知是非,屬意勿去,乃知新故。

色明不麤,沉夭為甚,不明不澤,其病不甚。其色散,駒駒然未有聚,其病散而氣痛,聚未成也。腎乘心,心先病,腎為應,色皆如是。男子色在於面王,為小腹痛,下為卵痛,其圜直為莖痛,高為本,下為首,狐疝㿉陰之屬也。女子在於面王,為膀胱子處之病,散為痛,搏為聚,方員左右,各如其色形。

其隨而下至胝,為淫,有潤如膏狀,為暴食不絜。左為左,右為右,其色有邪,聚散而不端,面色所指者也。色者,青黑赤白黃,皆端滿有別鄉。別鄉赤者,其色赤,大如榆莢,在面王為不日。其色上銳,首空上向,下銳下向,在左右如法,以五色命藏,青為肝,赤為心,白為肺,黃為脾,黑為腎。肝合筋,心合脈,肺合皮,脾合肉,腎合骨也。

白話文:

[五色第四十九]

面部五色各有對應的部位,通過觀察這些部位,可以運用陰陽理論來診斷疾病。明確各部位的對應關係,就能準確判斷病情。能夠辨別左右、男女的不同位置,就是掌握了陰陽之道。觀察色澤的潤澤與枯槁,是優秀醫者的本領。

顏色深沈渾濁表示病在內部,浮淺潤澤則病在外部。黃色和紅色多屬風症,青色和黑色多為疼痛,白色主寒症。若黃色如膏脂般潤澤,可能有膿;紅色過盛為血瘀疼痛,嚴重時會抽搐;寒症嚴重則皮膚麻木。

五色顯現於各自部位,觀察其浮沈可判斷病位深淺,察看色澤潤枯可推測病情吉凶,分辨色散或凝聚可知病程遠近,審視上下位置可確定病處。心神專注,便能通曉疾病的前因後果。若不細緻觀察氣色,便難辨病情;專心致志,才能分辨新舊病症。

色澤明亮而不粗糙,若深沈枯槁則病情嚴重;不明亮也不潤澤,病情較輕。若顏色分散如馬駒奔跑般無聚集,表示病氣散亂且氣滯疼痛,尚未形成積聚。若腎臟病邪侵犯心臟,心臟先病,腎臟隨之反應,其他臟腑的色診亦如此。

男性病色出現在鼻尖(面王),主小腹痛,向下延伸為睪丸痛;若色呈直條狀為陰莖痛,上部為根部,下部為龜頭,可能屬狐疝或陰囊腫大等症。女性病色在鼻尖,多屬膀胱或子宮疾病,色散為疼痛,色聚為積聚,形狀或方或圓,左右對應其病位。

若病色向下蔓延至尾骶部,可能為濕濁下注;若有油脂般潤澤,多為暴食不潔所致。左側病色對應左半身,右側同理。若色澤異常,聚散不定,需根據面色所指部位判斷。

五色(青、黑、赤、白、黃)應端正飽滿,各有對應臟腑。若其他部位出現紅色,如榆錢大小,在鼻尖則病情短期不愈。色形上端尖銳,病勢向上;下端尖銳,病勢向下,左右同理。

以五色對應五臟:青屬肝,赤屬心,白屬肺,黃屬脾,黑屬腎。肝主筋,心主脈,肺主皮,脾主肉,腎主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