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0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0)

1. 五色第四十九

雷公問於黃帝曰:五色獨決於明堂乎,小子未知其所謂也。黃帝曰:明堂者,鼻也。闕者,眉間也。庭者,顏也。蕃者頰側也。蔽者,耳門也。其間欲方大,去之十步,皆見於外,如是者壽,必中百歲。雷公曰:五官之辨,奈何。黃帝曰:明堂骨高以起,平以直,五藏次於中央,六府挾其兩側,首面上於闕庭,王宮在於下極,五藏安於胸中,真色以致,病色不見,明堂潤澤以清,五官惡得無辨乎。雷公曰:其不辨者,可得聞乎。

黃帝曰:五色之見也,各出其色部,部骨陷者,必不免於病矣。其色部乘襲者,雖病甚,不死矣。雷公曰:官五色奈何。黃帝曰:青黑為痛,黃赤為熱,白為寒,是謂五官。

雷公曰:病之益甚與其方衰,如何。黃帝曰:外內皆在焉,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,病益甚,在中。人迎氣大緊以浮者,其病益甚,在外。其脈口浮滑者,病日進。人迎沉而滑者,病日損。其脈口滑以沉者,病日進,在內。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,其病日進,在外。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小大等者,病難已。

病之在藏,沉而大者,易已,小為逆。病在府,浮而大者,其病易已。人迎盛堅者,傷於寒,氣口盛堅者,傷於食。

雷公曰:以色言病之間甚,奈何。黃帝曰:其色麤以明,沉夭者為甚,其色上行者,病益甚,其色下行,如雲徹散者,病方已。五色各有藏部,有外部,有內部也。色從外部走內部者,其病從外走內。其色從內走外者,其病從內走外。病生於內者,先治其陰,後治其陽,反者益甚。

其病生於陽者,先治其外,後治其內,反者益甚。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,病從外來,目有所見,志有所惡,此陽氣之并也,可變而已。

雷公曰:小子聞風者,百病之始也,厥逆者,寒濕之起也,別之奈何。黃帝曰:常候闕中,薄澤為風,沖濁為痹,在地為厥,此其常也,各以其色言其病。雷公曰:人不病卒死,何以知之。黃帝曰:大氣入於藏府者,不病而卒死矣。雷公曰:病小愈而卒死者,何以知之。黃帝曰:赤色出兩顴,大如母指者,病雖小愈,必卒死。

黑色出於庭,大如母指,必不病而卒死。雷公再拜曰:善哉,其死有期乎。黃帝曰:察色以言其時。

雷公曰:善乎,願卒聞之。黃帝曰:庭者,首面也。闕上者,咽喉也。闕中者,肺也。下極者,心也。直下者,肝也。肝左者,膽也。下者,脾也。方上者,胃也。中央者,大腸也。挾大腸者,腎也。當腎者,臍也。面王以上者,小腸也。面王以下者,膀胱子處也。顴者,肩也。

顴後者,臂也。臂下者,手也。目內眥上者,膺乳也。挾繩而上者,背也。循牙車以下者,股也。中央者,膝也。膝以下者,脛也。當脛以下者,足也。巨分者,股裏也。巨屈者,膝臏也。此五藏六府肢節之部也。

白話文:

雷公問黃帝說:「五種顏色的變化,只能從印堂這個地方判斷嗎?我還不了解這是什麼意思。」黃帝說:「印堂指的是鼻子,闕指的是眉毛之間,庭指的是整個臉面,蕃指的是臉頰兩側,蔽指的是耳朵前的區域。這些部位要寬大方正,站在十步之外都能看得很清楚,這樣的人就會長壽,通常能活到一百歲。」雷公問:「觀察五官的辨別方法是什麼呢?」黃帝說:「印堂骨骼高聳且平直,五臟排列在中央,六腑分布在兩側,頭面位於闕庭上方,王宮(下巴)在最下方,五臟安穩地在胸腔中,正常的顏色會顯現出來,病態的顏色就不會出現。印堂潤澤清亮,五官又怎麼會沒有辨別呢?」雷公問:「那無法辨別的情況,可以告訴我嗎?」

黃帝說:「五種顏色的顯現,各有其對應的部位。如果某個部位的骨骼凹陷,那這個人一定會生病。如果某個顏色侵犯到其他顏色對應的部位,雖然病情嚴重,也不會死。」雷公問:「五官的顏色要怎麼看呢?」黃帝說:「青色或黑色代表疼痛,黃色或紅色代表發熱,白色代表寒冷,這就是觀察五官顏色的方法。」

雷公問:「疾病加重和病情減輕的情況要怎麼判斷呢?」黃帝說:「病情變化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觀察。如果切脈時,寸口的脈象是滑、小、緊而且沉,代表病情加重,而且是在體內。如果人迎脈象是氣大、緊而且浮,代表病情加重,而且是在體外。如果寸口脈象是浮而且滑,代表病情正在發展。如果人迎脈象是沉而且滑,代表病情正在減輕。如果寸口脈象是滑而且沉,代表病情正在發展,而且是在體內。如果人迎脈象是滑盛而且浮,代表病情正在發展,而且是在體外。如果寸口脈象的浮沉與人迎脈象的氣勢大小相等,代表病情難以痊癒。

疾病在臟,脈象沉而且大,容易痊癒,如果脈象變小,則為逆證。疾病在腑,脈象浮而且大,容易痊癒。人迎脈象強盛而堅硬,代表是受寒邪所傷;寸口脈象強盛而堅硬,代表是飲食所傷。」

雷公問:「從顏色來看疾病的輕重程度,要怎麼判斷呢?」黃帝說:「顏色粗糙而且明顯,又沉暗不明的,代表病情嚴重。顏色往上走的,代表病情正在加重;顏色往下走,像雲散開一樣的,代表病情正在減輕。五種顏色各有其對應的臟腑部位,有外部,也有內部。顏色從外部走向內部的,代表疾病從體表侵入體內。顏色從內部走向外部的,代表疾病從體內發到體表。疾病發生在體內,要先治療陰,再治療陽,反過來會讓病情加重。

疾病發生在體表,要先治療外在,再治療內在,反過來會讓病情加重。如果脈象滑大,而且時快時慢又長,代表疾病從體外而來,可能是眼睛看到什麼,或是內心厭惡什麼,這是陽氣並盛的現象,可以改變。

雷公問:「我聽說風是百病的開端,厥逆是寒濕引起的,要怎麼區別呢?」黃帝說:「經常觀察眉間的闕中,如果顏色薄而有光澤,是風邪所致;如果顏色渾濁不清,是痹症;如果顏色在下,是厥症。這是一般規律,可以根據顏色來判斷疾病。雷公問:「如果有人沒有生病卻突然死亡,要怎麼知道呢?」黃帝說:「如果大氣侵入臟腑,就會沒有生病卻突然死亡。」雷公問:「如果病剛好一點就突然死亡,要怎麼知道呢?」黃帝說:「如果兩頰出現像大拇指般大小的紅色,即使病情稍微好轉,也一定會突然死亡。

如果印堂出現像大拇指般大小的黑色,即使沒有生病,也一定會突然死亡。」雷公再次拜謝說:「說得太好了!那麼死亡的時間可以判斷出來嗎?」黃帝說:「觀察顏色就可以判斷死亡的時間。」

雷公說:「很好,希望您能全部告訴我。」黃帝說:「庭,指的是頭面。闕上,指的是咽喉。闕中,指的是肺。下極,指的是心。直下,指的是肝。肝的左邊,指的是膽。下方,指的是脾。上方,指的是胃。中央,指的是大腸。夾著大腸的,指的是腎。對應腎的,指的是肚臍。面王以上,指的是小腸。面王以下,指的是膀胱和子宮。顴骨,指的是肩膀。

顴骨後方,指的是手臂。手臂下方,指的是手。眼內角的上方,指的是胸部。沿著背部向上,指的是背部。沿著牙床向下,指的是大腿。中央,指的是膝蓋。膝蓋以下,指的是小腿。小腿以下,指的是腳。大腿內側,指的是大腿內側的肌肉。膝蓋骨處,指的是膝蓋骨。這就是五臟六腑和四肢關節的分布部位。

各個部位都有各自的顏色,用陰陽來協調,用陽來調和陰,要明白這些部位的分布,就能準確地判斷各種疾病,能夠區分左右,這就是醫學的大道。男女的部位不同,所以說陰陽有別。仔細觀察顏色的潤澤和黯淡,就能成為良醫。顏色沉濁代表體內的問題,浮而有光澤代表體外的問題。黃色或紅色代表風邪,青色或黑色代表疼痛,白色代表寒冷。黃色而且有光澤,代表有膿。紅色過甚代表有血痛,嚴重會導致抽搐。寒冷過甚會導致皮膚麻木。五種顏色在各自對應的部位顯現,觀察顏色的浮沉,可以知道疾病的深淺。觀察顏色的潤澤和黯淡,可以判斷疾病的成敗。觀察顏色的散布和凝聚,可以知道疾病的遠近。觀察顏色的上下變化,可以判斷疾病的位置。將精神集中於心,可以了解疾病的過去和現在。所以診察氣色如果沒有仔細觀察,就無法分辨是非,要專心致志,才能了解疾病的新舊變化。

顏色明亮而不粗糙,如果沉暗不明則病情嚴重;顏色不明亮也沒有光澤,病情則不嚴重。顏色散開,沒有聚攏,代表病情分散而且氣痛,還沒有成形。腎氣侵犯心,心先發病,腎氣會跟著反應,顏色的表現也是如此。男子面部在面王部位出現顏色,代表小腹痛,下方出現顏色代表睪丸痛,如果顏色圓直,代表陰莖痛;如果顏色高起,代表陰莖根部疼痛;如果顏色在下方,代表陰莖頭疼痛,屬於疝氣之類的疾病。女子在面王部位出現顏色,代表膀胱或子宮的疾病,顏色散開代表疼痛,顏色聚攏代表有腫塊,顏色呈現的形狀和顏色,各自對應疾病的情況。

如果顏色隨著往下,到皮膚皺褶處,代表性慾過盛,如果顏色潤澤如油膏,代表是暴飲暴食所致。左邊的顏色代表左邊,右邊的顏色代表右邊。如果顏色不正,聚散不定,代表是面色所指示的疾病。顏色有青、黑、赤、白、黃,都必須端正飽滿,有各自的區分。區分出紅色的,如果顏色紅如榆莢,在面王部位出現,代表病情不輕。顏色往上尖銳,代表頭部或上方有病;顏色往下尖銳,代表下方有病;顏色在左右,也按此方法判斷。用五種顏色來對應臟腑,青色對應肝,紅色對應心,白色對應肺,黃色對應脾,黑色對應腎。肝合筋,心合脈,肺合皮,脾合肉,腎合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