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5)
1. 本輸第二
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,甚者深取之,間者淺取之。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。秋取諸合,餘如春法。冬取諸井諸俞之分,欲深而留之。此四時之序,氣之所處,病之所舍,藏之所宜。轉筋者,立而取之,可令遂已。痿厥者,張而刺之,可令立快也。
白話文:
《本輸第二》:
春天針灸時,應選取絡脈、滎穴及大經分肉之間的部位;病情嚴重的需深刺,較輕的則淺刺。夏天針灸時,應選取各俞穴、孫絡及肌肉皮膚表層。秋天針灸時,主要選取各合穴,其餘方法與春天相同。冬天針灸時,應選取各井穴與俞穴所在之處,需深刺並留針較久。這些是順應四季變化的治療次序,也是氣血運行、疾病所在及調養臟腑的適宜時機。
對於轉筋(抽筋)的患者,讓其站立時針刺,可迅速緩解症狀。對於痿弱無力或四肢冰冷的患者,需伸展其肢體後針刺,可使其立刻感到舒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