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48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48)

1. 本藏第四十七

白色小理者,肺小。粗理者,肺大。巨肩反膺陷喉者,肺高。合腋張脇者,肺下。好肩背厚者,肺堅。肩背薄者,肺脆。背膺厚者。肺端正。脇偏疏者,肺偏傾也。

青色小理者,肝小。粗理者,肝大。廣胸反骹者,肝高。合脇兔骹者,肝下。胸脇好者,肝堅。脇骨弱者,肝脆。膺腹好相得者,肝端正。脇骨偏舉者,肝偏傾也。

黃色小理者,脾小。粗理者,脾大。揭唇者,脾高。唇下縱者,脾下。唇堅者,脾堅。唇大而不堅者,脾脆。唇上下好者,脾端正。唇偏舉者,脾偏傾也。

黑色小理者,腎小。粗理者,腎大。高耳者,腎高。耳後陷者,腎下。耳堅者,腎堅。耳薄不堅者,腎脆。耳好前居牙車者,腎端正。耳偏高者,腎偏傾也。凡此諸變者,持則安,減則病也。

黃帝曰:善。然非余之所問也。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,至盡天壽,雖有深憂大恐,怵惕之志,猶不能減也。甚寒大熱,不能傷也。其有不離屏蔽室內,又無怵惕之恐,然不免於病者,何也,願聞其故。歧伯曰:五藏六府,邪之舍也,請言其故。五藏皆小者,少病,苦焦心,大愁憂。

五藏皆大者,緩於事,難使以憂。五藏皆高者,好高舉措。五藏皆下者,好出人下。五藏皆堅者,無病。五藏皆脆者,不離於病。五藏皆端正者,和利得人心。五藏皆偏傾者,邪心而善盜,不可以為人,平反覆言語也。

黃帝曰:願聞六府之應。歧伯答曰:肺合大腸,大腸者,皮其應。心合小腸,小腸者,脈其應。肝合膽,膽者,筋其應。脾合胃,胃者,肉其應。腎合三焦膀胱,三焦膀胱者,腠理毫毛其應。

黃帝曰:應之奈何。歧伯曰:肺應皮,皮厚者,大腸厚,皮薄者,大腸薄,皮緩腹裏大者,大腸大而長,皮急者,大腸急而短,皮滑者,大腸直,皮肉不相離者,大腸結。

心應脈,皮厚者,脈厚,脈厚者,小腸厚。皮薄者,脈薄。脈薄者,小腸薄。皮緩者,脈緩,脈緩者,小腸大而長。皮薄而脈沖小者,小腸小而短。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,小腸結。

脾應肉,肉䐃堅大者,胃厚,肉䐃麼者,胃薄,肉䐃小而麼者胃不堅,肉䐃不稱身者,胃下,胃下者,下脘約不利。肉䐃不堅者,胃緩。肉䐃無小裹累者,胃急。肉䐃多少裹累者,胃結。胃結者,上脘約不利也。

肝應爪,爪厚色黃者,膽厚。爪薄色紅者,膽薄。爪堅色青者,膽急。爪濡色赤者,膽緩。爪直色白無約者,膽直。爪惡色黑多絞者,膽結也。

腎應骨,密理厚皮者,三焦膀胱厚。粗理薄皮者,三焦膀胱薄。疏腠理者,三焦膀胱緩。皮急而無毫毛者,三焦膀胱急。毫毛美而粗者,三焦膀胱直。稀毫毛者,三焦膀胱結也。

黃帝曰:厚薄美惡皆有形,願聞其所病。歧伯答曰:視其外應,以知其內藏,則知所病矣。

白話文:

本藏第四十七

肺臟的大小、位置和狀態可以從外觀觀察得知。肺小的人,體格纖細;肺大的人,體格粗壯。肩膀寬大,胸部凹陷,脖子細長的人,肺臟位置較高;腋下飽滿,肋骨張開的人,肺臟位置較低;肩背厚實的人,肺臟堅實;肩背薄弱的人,肺臟虛弱;背部和胸部厚實的人,肺臟位置端正;肋骨一邊突出的人,肺臟位置傾斜。

肝臟的大小、位置和狀態也可從外觀觀察得知。肝小的人,體格纖細;肝大的人,體格粗壯。胸部寬廣,腳踝細小的人,肝臟位置較高;腋下飽滿,腳踝細小的人,肝臟位置較低;胸部和肋骨發達的人,肝臟堅實;肋骨脆弱的人,肝臟虛弱;胸部和腹部勻稱的人,肝臟位置端正;肋骨一邊突出的人,肝臟位置傾斜。

脾臟的大小、位置和狀態也可從外觀觀察得知。脾小的人,嘴唇薄小;脾大的人,嘴唇厚大;嘴唇上揚的人,脾臟位置較高;嘴唇下垂的人,脾臟位置較低;嘴唇堅實的人,脾臟堅實;嘴唇厚大但不堅實的人,脾臟虛弱;嘴唇上下勻稱的人,脾臟位置端正;嘴唇一邊上揚的人,脾臟位置傾斜。

腎臟的大小、位置和狀態也可從外觀觀察得知。腎小的人,耳朵小;腎大的人,耳朵大;耳朵位置高的人,腎臟位置較高;耳後凹陷的人,腎臟位置較低;耳朵堅實的人,腎臟堅實;耳朵薄弱不堅實的人,腎臟虛弱;耳朵位置端正,在牙齒附近的人,腎臟位置端正;耳朵一邊位置較高的人,腎臟位置傾斜。以上這些變化,保持平衡則健康,失去平衡則生病。

黃帝說:很好,但這不是我想要問的。我想知道人有沒有可能不生病,活到盡頭天年,即使有很大的憂慮和恐懼,心驚膽戰,也不會影響健康;即使經歷嚴寒酷暑,也不會受傷害。如果有人終生不出門,也沒有憂慮和恐懼,卻仍然生病,這是為什麼呢?請說明原因。

岐伯說:五臟六腑是邪氣藏匿的地方,讓我來解釋原因。五臟都小的人,少生病,但容易焦慮煩躁,愁眉苦臉;五臟都大的人,做事遲緩,難以承受憂慮;五臟位置都高的人,喜歡高高在上;五臟位置都低的人,喜歡低聲下氣;五臟都堅實的人,不會生病;五臟都虛弱的人,經常生病;五臟位置都端正的人,性格平和,容易獲得人心;五臟位置都傾斜的人,性格乖戾,喜歡偷盜,不可與之交往,言行反覆無常。

黃帝說:我想了解六腑的反應。

岐伯回答說:肺與大腸相通,大腸反應在大腸;心與小腸相通,小腸反應在脈搏;肝與膽相通,膽反應在筋;脾與胃相通,胃反應在肌肉;腎與三焦膀胱相通,三焦膀胱反應在皮膚和毛髮。

黃帝說:這些反應是如何體現的?

岐伯說:肺反應在皮膚,皮膚厚實則大腸厚實,皮膚薄弱則大腸薄弱;腹部鬆弛則大腸粗大而長,皮膚緊繃則大腸細小而短;皮膚光滑則大腸通暢,皮膚和肌肉緊密相連則大腸阻塞。

心反應在脈搏,皮膚厚實則脈搏有力,脈搏有力則小腸厚實;皮膚薄弱則脈搏虛弱,脈搏虛弱則小腸薄弱;皮膚鬆弛則脈搏緩慢,脈搏緩慢則小腸粗大而長;皮膚薄弱而脈搏微弱則小腸細小而短;陽經脈搏迂迴曲折則小腸阻塞。

脾反應在肌肉,肌肉豐滿堅實則胃厚實,肌肉瘦弱則胃薄弱;肌肉瘦弱則胃不堅實;肌肉瘦小則胃下垂,胃下垂則上腹部不適;肌肉不堅實則胃鬆弛;肌肉勻稱則胃通暢;肌肉臃腫則胃阻塞,胃阻塞則上腹部不適。

肝反應在指甲,指甲厚實黃色則膽厚實;指甲薄弱紅色則膽薄弱;指甲堅硬青色則膽氣急;指甲柔軟紅色則膽氣緩;指甲平直潔白則膽氣通暢;指甲粗糙黑色則膽阻塞。

腎反應在骨骼,骨骼緻密皮膚厚實則三焦膀胱厚實;骨骼粗糙皮膚薄弱則三焦膀胱薄弱;皮膚疏鬆則三焦膀胱鬆弛;皮膚緊繃而無毛髮則三焦膀胱緊繃;毛髮茂盛粗壯則三焦膀胱通暢;毛髮稀疏則三焦膀胱阻塞。

黃帝說:厚薄、好壞都有外在表現,我想知道這些反應會導致什麼疾病。

岐伯回答說:觀察其外在反應,就能了解其內臟狀況,從而知道其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