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48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48)

1. 本藏第四十七

白色小理者,肺小。粗理者,肺大。巨肩反膺陷喉者,肺高。合腋張脇者,肺下。好肩背厚者,肺堅。肩背薄者,肺脆。背膺厚者。肺端正。脇偏疏者,肺偏傾也。

青色小理者,肝小。粗理者,肝大。廣胸反骹者,肝高。合脇兔骹者,肝下。胸脇好者,肝堅。脇骨弱者,肝脆。膺腹好相得者,肝端正。脇骨偏舉者,肝偏傾也。

黃色小理者,脾小。粗理者,脾大。揭唇者,脾高。唇下縱者,脾下。唇堅者,脾堅。唇大而不堅者,脾脆。唇上下好者,脾端正。唇偏舉者,脾偏傾也。

黑色小理者,腎小。粗理者,腎大。高耳者,腎高。耳後陷者,腎下。耳堅者,腎堅。耳薄不堅者,腎脆。耳好前居牙車者,腎端正。耳偏高者,腎偏傾也。凡此諸變者,持則安,減則病也。

黃帝曰:善。然非余之所問也。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,至盡天壽,雖有深憂大恐,怵惕之志,猶不能減也。甚寒大熱,不能傷也。其有不離屏蔽室內,又無怵惕之恐,然不免於病者,何也,願聞其故。歧伯曰:五藏六府,邪之舍也,請言其故。五藏皆小者,少病,苦焦心,大愁憂。

五藏皆大者,緩於事,難使以憂。五藏皆高者,好高舉措。五藏皆下者,好出人下。五藏皆堅者,無病。五藏皆脆者,不離於病。五藏皆端正者,和利得人心。五藏皆偏傾者,邪心而善盜,不可以為人,平反覆言語也。

黃帝曰:願聞六府之應。歧伯答曰:肺合大腸,大腸者,皮其應。心合小腸,小腸者,脈其應。肝合膽,膽者,筋其應。脾合胃,胃者,肉其應。腎合三焦膀胱,三焦膀胱者,腠理毫毛其應。

黃帝曰:應之奈何。歧伯曰:肺應皮,皮厚者,大腸厚,皮薄者,大腸薄,皮緩腹裏大者,大腸大而長,皮急者,大腸急而短,皮滑者,大腸直,皮肉不相離者,大腸結。

心應脈,皮厚者,脈厚,脈厚者,小腸厚。皮薄者,脈薄。脈薄者,小腸薄。皮緩者,脈緩,脈緩者,小腸大而長。皮薄而脈沖小者,小腸小而短。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,小腸結。

脾應肉,肉䐃堅大者,胃厚,肉䐃麼者,胃薄,肉䐃小而麼者胃不堅,肉䐃不稱身者,胃下,胃下者,下脘約不利。肉䐃不堅者,胃緩。肉䐃無小裹累者,胃急。肉䐃多少裹累者,胃結。胃結者,上脘約不利也。

肝應爪,爪厚色黃者,膽厚。爪薄色紅者,膽薄。爪堅色青者,膽急。爪濡色赤者,膽緩。爪直色白無約者,膽直。爪惡色黑多絞者,膽結也。

腎應骨,密理厚皮者,三焦膀胱厚。粗理薄皮者,三焦膀胱薄。疏腠理者,三焦膀胱緩。皮急而無毫毛者,三焦膀胱急。毫毛美而粗者,三焦膀胱直。稀毫毛者,三焦膀胱結也。

黃帝曰:厚薄美惡皆有形,願聞其所病。歧伯答曰:視其外應,以知其內藏,則知所病矣。

白話文:

本藏第四十七

皮膚紋理細密而白的人,肺較小;紋理粗疏的人,肺較大。肩膀寬闊、胸骨突出、喉嚨凹陷的人,肺位偏高;腋部緊合、肋骨外張的人,肺位偏低。肩背厚實的人,肺臟堅固;肩背薄弱的人,肺臟脆弱。胸背厚實的人,肺臟端正;肋骨偏斜疏鬆的人,肺臟偏傾。

皮膚紋理細密而青的人,肝較小;紋理粗疏的人,肝較大。胸部寬廣、肋骨外翻的人,肝位偏高;肋骨緊合、肋骨下端如兔形的人,肝位偏低。胸肋勻稱的人,肝臟堅固;肋骨柔弱的人,肝臟脆弱。胸腹協調的人,肝臟端正;肋骨偏斜高聳的人,肝臟偏傾。

皮膚紋理細密而黃的人,脾較小;紋理粗疏的人,脾較大。嘴唇上翹的人,脾位偏高;嘴唇下垂鬆弛的人,脾位偏低。嘴唇堅實的人,脾臟堅固;嘴唇大而鬆軟的人,脾臟脆弱。嘴唇上下勻稱的人,脾臟端正;嘴唇偏斜上翹的人,脾臟偏傾。

皮膚紋理細密而黑的人,腎較小;紋理粗疏的人,腎較大。耳朵高聳的人,腎位偏高;耳朵後方凹陷的人,腎位偏低。耳朵堅實的人,腎臟堅固;耳朵薄而柔軟的人,腎臟脆弱。耳朵輪廓分明、貼近牙床的人,腎臟端正;耳朵偏斜高聳的人,腎臟偏傾。這些特徵若維持正常則健康,若減弱則易生病。

黃帝說:很好,但這不是我想問的。我想知道為何有人終生不病,即使經歷深憂大恐或嚴寒酷熱也不受影響;而有人雖居於安穩環境,無驚恐之情,卻仍不免生病,這是什麼原因?

岐伯回答:五臟六腑是邪氣停留之處。五臟皆小的人,少病但易焦慮憂愁;五臟皆大的人,行事遲緩,不易憂慮;五臟皆高的人,喜歡高調行事;五臟皆低的人,甘居人下;五臟皆堅固的人,不易生病;五臟皆脆弱的人,常患病;五臟皆端正的人,性情平和得人心;五臟皆偏斜的人,心思邪僻、善於偷盜,反覆無常,不可信任。

黃帝問:六腑的對應關係如何?

岐伯回答:肺與大腸相合,大腸對應皮膚;心與小腸相合,小腸對應血脈;肝與膽相合,膽對應筋;脾與胃相合,胃對應肌肉;腎與三焦、膀胱相合,三焦膀胱對應腠理和毫毛。

黃帝問:如何觀察這些對應關係?

岐伯回答:

  • 肺與皮膚:皮膚厚則大腸厚,皮膚薄則大腸薄;皮膚鬆弛、腹部寬大的人,大腸粗長;皮膚緊繃的人,大腸急短;皮膚光滑則大腸直,皮膚與肌肉黏連則大腸糾結。
  • 心與血脈:皮厚則脈厚,脈厚則小腸厚;皮薄則脈薄,脈薄則小腸薄;皮鬆則脈緩,脈緩則小腸粗長;皮薄而脈細小的人,小腸短小;陽經脈多彎曲的人,小腸糾結。
  • 脾與肌肉:肌肉堅實豐滿則胃厚,肌肉瘦薄則胃薄;肌肉弱小則胃不堅;肌肉與身形不稱則胃下垂,胃下垂則下脘阻塞;肌肉不堅則胃鬆弛;肌肉無結塊則胃緊繃,肌肉多結塊則胃糾結,胃糾結則上脘阻塞。
  • 肝與指甲:指甲厚而黃則膽厚,指甲薄而紅則膽薄;指甲堅硬色青則膽緊繃,指甲柔軟色赤則膽鬆弛;指甲平直色白無紋則膽直,指甲畸形色黑多紋則膽糾結。
  • 腎與骨骼:紋理細密、皮膚厚則三焦膀胱厚;紋理粗疏、皮膚薄則三焦膀胱薄;腠理疏鬆則三焦膀胱鬆弛;皮膚緊繃無毫毛則三焦膀胱緊繃;毫毛濃密粗硬則三焦膀胱直,毫毛稀疏則三焦膀胱糾結。

黃帝問:這些厚薄美醜的形態,與疾病有何關聯?

岐伯回答:觀察外在表現,即可推知內臟狀況,從而瞭解疾病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