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1.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
黃帝曰:夫百病之所始生者,必起於燥溫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,氣合而有形,得藏而有名,余知其然也。夫百病者,多以旦慧晝安,夕加夜甚,何也?歧伯曰:四時之氣使然。
黃帝曰:願聞四時之氣。歧伯曰:春生,夏長,秋收,冬藏,是氣之常也,人亦應之,以一日分為四時,朝則為春,日中為夏,日入為秋,夜半為冬。朝則人氣始生,病氣衰,故旦慧;日中人氣長,長則勝邪,故安;夕則人氣始衰,邪氣始生,故加;夜半人氣入藏,邪氣獨居於身,故甚也。
黃帝曰:有時有反者何也?歧伯曰:是不應四時之氣,藏獨主其病者,是必以藏氣之所不勝時者甚,以其所勝時者起也。黃帝曰:治之奈何?歧伯曰:順天之時,而病可與期。順者為工,逆者為麤。
黃帝曰:善,余聞刺有五變,以主五輸。願聞其數。歧伯曰:人有五藏,五藏有五變。五變有五輸,故五五二十五輸,以應五時。
黃帝曰:願聞五變。歧伯曰:肝為牡藏,其色青,其時春,其音角,其味酸,其日甲乙;心為牡藏,其色赤,其時夏,其日丙丁,其音徵,其味苦;脾為牝藏,其色黃,其時長夏,其日戊己,其音宮,其味甘;肺為牝藏,其色白,其音商,其時徵,其日庚辛,其味辛;腎為牝藏,其色黑,其時冬,其日壬癸,其音羽,其味鹹。是為五變。
黃帝曰:以主五輸奈何?藏主冬,冬刺井;色主春,春刺滎;時主夏,夏刺輸;音主長夏,長夏刺經;味主秋,秋刺合。是謂五變,以主五輸。
黃帝曰:諸原安和,以致五輸。歧伯曰:原獨不應五時,以經合之,以應其數,故六六三十六輸。
黃帝曰:何謂藏主冬,時主夏,音主長夏,味主秋,色主春。願聞其故。歧伯曰:病在藏者,取之井;病變於色者,取之滎;病時間時甚者,取之輸;病變於音者,取之經;經滿而血者,病在胃;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,取之於合,故命曰味主合。是謂五變也。
白話文:
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
黃帝說:各種疾病的產生,必定是由於燥濕、寒暑、風雨、陰陽失衡、情緒波動、飲食不節等原因所引起。邪氣與人體相結合便形成病症,藏於體內則有相應的病名,這些我都明白。然而,為何多數疾病在早晨較輕、白天平穩、傍晚加重、夜間更為嚴重呢?
岐伯回答:這是四時之氣影響的結果。
黃帝問:希望能聽聽四時之氣的道理。
岐伯說:春天生發,夏天成長,秋天收斂,冬天閉藏,這是自然之氣的常態,人體也與之相應。若將一天分為四時,早晨如同春天,中午如同夏天,傍晚如同秋天,半夜如同冬天。早晨人體陽氣初生,病氣衰退,因此病情較輕;中午陽氣旺盛,能戰勝邪氣,所以病情平穩;傍晚陽氣開始衰退,邪氣逐漸增長,因此病情加重;半夜陽氣潛藏於內,邪氣獨佔身體,所以病情最為嚴重。
黃帝問:有時病情變化與此相反,是什麼原因?
岐伯回答:這是因為疾病不受四時之氣影響,而是由五臟本身主導病情。若臟氣在它最弱的時辰(如肝病逢秋)會加重,在它旺盛的時辰(如肝病逢春)則會緩解。
黃帝問:該如何治療?
岐伯說:順應天時變化來治療,病情便能預期好轉。順應者為高明醫者,違逆者則為粗淺之醫。
黃帝說:說得好。我聽說針刺有五種變化,對應五輸穴,希望能瞭解其規律。
岐伯說:人體有五臟,五臟各有五種變化(色、時、音、味、日),五變又對應五輸穴,因此共有二十五穴,與五時相應。
黃帝問:請說明五變的內容。
岐伯回答:
- 肝為陽臟,色青,應春季,音角,味酸,日干支為甲乙。
- 心為陽臟,色赤,應夏季,日丙丁,音徵,味苦。
- 脾為陰臟,色黃,應長夏,日戊己,音宮,味甘。
- 肺為陰臟,色白,音商,應秋季,日庚辛,味辛。
- 腎為陰臟,色黑,應冬季,日壬癸,音羽,味鹹。
這就是五變。
黃帝問:如何對應五輸穴?
岐伯說:
- 臟氣主冬,冬季刺井穴。
- 色變主春,春季刺滎穴。
- 時氣主夏,夏季刺俞穴。
- 音變主長夏,長夏刺經穴。
- 味變主秋,秋季刺合穴。
這就是五變對應五輸穴的方法。
黃帝問:原穴如何配合,形成六輸穴?
岐伯說:原穴不單獨對應五時,而是與經穴配合,以符合六六三十六輸穴之數。
黃帝問:為何臟主冬、時主夏、音主長夏、味主秋、色主春?
岐伯解釋:
- 病在臟腑,取井穴。
- 病顯於色,取滎穴。
- 病情時輕時重,取俞穴。
- 病影響聲音,取經穴。
- 經脈瘀血或飲食不節致病,取合穴,因此味主合。
這就是五變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