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陰陽清濁第四十

黃帝曰:余聞十二經脈,以應十二經水者,其五色各異,清濁不同,人之血氣若一,應之奈何?歧伯曰:人之血氣,苟能若一,則天下為一矣,惡有亂者乎?黃帝曰:余問一人,非問天下之眾。歧伯曰:夫一人者,亦有亂氣,天下之象,亦有亂人,其合為一耳。

黃帝曰:願聞人氣之清濁。歧伯曰:受穀者濁,受氣者清。清者注陰,濁者注陽。濁而清者,上出於咽,清而濁者,則下行。清濁相干,命曰亂氣。

黃帝曰:夫陰清而陽濁,濁者有清,清者有濁,清濁別之奈何?歧伯曰:氣之大別,清者上注于肺,濁者下走于胃。胃之清氣,上出于口;肺之濁氣,下注于經,內積于海。

黃帝曰:諸陽皆濁,何陽濁甚乎?歧伯曰:手太陽獨受陽之濁,手太陰獨受陰之清;其清者上走空竅,其濁者下行諸經。諸陰皆清,足太陰獨受其濁。

黃帝曰:治之奈何?歧伯曰:清者其氣滑,濁者其氣澀,此氣之常也。故刺陰者,深而留之;刺陽者,淺而疾之;清濁相干者,以數調之也。

白話文:

陰陽清濁第四十

黃帝說:我聽說人體的十二經脈對應自然界的十二條河流,這些河流水色各異,清濁不同。但人的血氣若是一致的,又該如何對應呢?

岐伯回答:如果人的血氣真能完全一致,那天下就太平無亂了,怎會有混亂發生?

黃帝說:我問的是個人的情況,不是天下眾人。

岐伯說:個人體內也有混亂之氣,天下眾人中也有混亂之人,道理是相通的。

黃帝說:請說明人氣的清濁之分。

岐伯解釋:接受食物營養的部分為濁氣,接受自然清氣的部分為清氣。清氣注入陰經,濁氣注入陽經。濁氣中的清成分會上行至咽喉,清氣中的濁成分則會下行。若清濁互相干擾,就稱為「亂氣」。

黃帝問:陰經主清而陽經主濁,但濁中帶清、清中帶濁,該如何區分?

岐伯回答:氣的區分大致是——清氣向上輸注於肺,濁氣向下行至胃。胃中的清氣會上達口腔,肺中的濁氣則下注經脈,最終積聚於氣海。

黃帝問:所有陽經皆屬濁,哪一條陽經最為明顯?

岐伯說:手太陽經承受陽經中最濁之氣,手太陰經則承受陰經中最清之氣。清氣上行至頭面孔竅,濁氣下行至各經脈。所有陰經本屬清,唯獨足太陰經承受濁氣。

黃帝問:該如何調治?

岐伯回答:清氣運行滑利,濁氣運行滯澀,這是氣的常態。因此針刺陰經時,應深刺並留針;針刺陽經時,則淺刺且快速出針。若清濁相混,需依具體情況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