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血絡論第三十九

黃帝曰:願聞其奇邪而不在經者。歧伯曰:血絡是也。

黃帝曰:刺血絡而仆者,何也?血出而射者,何也?血少黑而濁者,何也?血出清而半為汁者,何也?拔鍼而腫者,何也?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,何也?拔鍼而面色不變而煩悗者,何也?多出血而不動搖者,何也?願聞其故。

歧伯曰:脈氣盛而血虛者,刺之則脫氣,脫氣則仆。

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,其血滑,刺之則射;陽氣蓄積,久留而不寫者,其血黑以濁,故不能射。

新飲而液滲于絡,而未合和于血也,故血出而汁別焉;其不新飲者,身中有水,久則為腫。

陰氣積于陽,其氣因于絡,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,故腫。

陰陽之氣,其新相得而未和合,因而寫之,則陰陽俱脫,表裏相離,故脫色而蒼蒼然。

刺之血出多,色不變而煩悗者,刺絡而虛經,虛經之屬于陰者,陰脫,故煩悗。

陰陽相得而合為痺者,此為內溢于經,外注于絡。如是者,陰陽俱有餘,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。

黃帝曰:相之奈何?歧伯曰:血脈者,盛堅橫以赤,上下無常處,小者如鍼,大者如筋,則而寫之萬全也,故無失數矣。失數而反,各如其度。

黃帝曰:鍼入而肉著者,何也?歧伯曰:熱氣因于鍼,則鍼熱,熱則內著于鍼,故堅焉。

白話文:

血絡論第三十九

黃帝問:我想瞭解那些異常邪氣不在經脈中的情況。
岐伯答:這就是血絡。

黃帝問:刺血絡後昏倒是什麼原因?血噴射而出是什麼原因?血色暗黑而混濁是什麼原因?出血清稀且半為液體是什麼原因?拔針後腫脹是什麼原因?出血或多或少而面色蒼白是什麼原因?拔針後面色不變卻煩悶是什麼原因?大量出血卻無異常反應是什麼原因?請說明緣由。

岐伯答:

  1. 脈氣旺盛但血虛者,刺後會耗散氣,氣散則昏倒。
  2. 血氣皆盛而陰氣偏多者,血液滑利,刺後會噴射。
  3. 陽氣鬱積過久未瀉者,血色暗黑混濁,故不噴射。
  4. 剛飲水而水液滲入血絡,未與血融合,故出血混雜清液。
  5. 若非剛飲水,體內有水濕停滯,日久則形成腫脹。
  6. 陰氣積聚於陽分,氣滯於血絡,刺時血未出而氣先動,故腫。
  7. 陰陽之氣剛交會未調和時瀉血,會使陰陽俱虛,表裡分離,故面色蒼白。
  8. 刺後出血多但面色不變且煩悶者,是因刺絡傷及經脈,經脈屬陰,陰虛故煩悶。
  9. 陰陽相合形成痺症時,氣血內溢經脈、外注血絡,此為陰陽俱實,即便大量出血亦不虛損。

黃帝問:如何觀察血絡?
岐伯答:血絡盛滿堅硬、色赤,分布不定,小如針、大如筋,找準後瀉血即可萬全,勿違反操作準則,否則會適得其反。

黃帝問:針刺後肌肉緊附針身是何原因?
岐伯答:熱氣隨針進入,使針發熱,熱則肌肉黏附針身,故緊固難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