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1.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
黃帝問於歧伯曰:余聞刺有五官五閱,以觀五氣。五氣者,五藏之使也,五時之副也。願聞其五使當安出?歧伯曰:五官者,五藏之閱也。黃帝曰:願聞其所出,令可為常。歧伯曰:脈出於氣口,色見於明堂,五色更出,以應五時,各如其常,經氣入藏,必當治理。
帝曰:善。五色獨決於明堂乎?歧伯曰:五官已辨,闕庭必張,乃立明堂,明堂廣大,蕃蔽見外,方壁高基,引垂居外,五色乃治,平搏廣大,壽中百歲,見此者,刺之必已,如是之人者,血氣有餘,肌肉堅致,故可苦以鍼。
黃帝曰:願聞五官。歧伯曰:鼻者,肺之官也;目者,肝之官也;口唇者,脾之官也;舌者,心之官也;耳者,腎之官也。
黃帝曰:以官何候?歧伯曰:以候五藏。故肺病者,喘息鼻張;肝病者,眥青;脾病者,唇黃;心病者,舌捲短,顴赤;腎病者,顴與顏黑。
黃帝曰:五脈安出,五色安見,其常色殆者如何?歧伯曰:五官不辨,闕庭不張,小其明堂,蕃蔽不見,又埤其牆,牆下無基,垂角去外。如是者,雖平常殆,況加疾哉。
黃帝曰:五色之見於明堂,以觀五藏之氣,左右高下,各有形乎?歧伯曰:藏府之在中也,各以次舍,左右上下,各如其度也。
白話文:
《五閱五使第三十七》:
黃帝問岐伯說:我聽說針刺療法可透過五官觀察五種氣色(五閱),五氣是五臟的外在表現,也與五時相應。請問如何透過五官判斷五臟狀態?岐伯回答:五官正是五臟的觀察窗口。
黃帝請教具體方法以便遵循。岐伯解釋:脈象顯現於氣口(手腕脈搏處),氣色呈現在鼻部(明堂)。五色隨季節交替變化,若經脈邪氣深入內臟,就需治療內在臟腑。黃帝稱善。
黃帝問是否僅憑鼻部判斷五色?岐伯說明:需先觀察五官整體——額頭開闊、鼻部豐隆、兩頰飽滿、耳周寬大、下頜方正,這類人氣血旺盛、肌肉堅實,適合針刺治療,且多長壽。此類患者施針易見效。
岐伯具體說明五官對應關係:鼻屬肺、眼屬肝、口唇屬脾、舌屬心、耳屬腎。並指出各臟病變的外顯特徵:肺病呼吸急促鼻翼煽動,肝病眼角發青,脾病唇色泛黃,心病舌捲縮且顴部發紅,腎病顴骨與額頭發黑。
黃帝詢問正常與病危的脈象氣色區別。岐伯回答:若五官模糊、額頭窄小、鼻部低平、臉頰瘦削、下頜薄弱、耳廓外翻,這種體質者即使看似正常也屬虛弱,更易患病。
最後討論臟腑在面部的對應位置:五臟在體內各有定位,其氣色反映在面部時,也依循固定的左右上下分佈規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