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4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4)
1. 厥病第二十四
厥頭痛,面若腫起而煩心,取之足陽明太陰。厥頭痛,頭脈痛,心悲善泣,視頭動脈反盛者,刺盡去血,後調足厥陰。厥頭痛,貞貞頭重而痛,寫頭上五行行五,先取手少陰,後取足少陰。厥頭痛,意善忘,按之不得,取頭面左右動脈,後取足太陰。厥頭痛,項先痛,腰脊為應,先取天柱,後取足太陽。
厥頭痛,頭痛甚,耳前後脈湧有熱,寫出其血,後取足少陽。真頭痛,頭痛甚,腦盡痛,手足寒至節,死不治。頭痛不可取於腧者,有所擊墮,惡血在於內,若肉傷,痛未已,可則刺,不可遠取也。頭痛不可刺者,大痹為惡,日作者,可令少愈,不可已,頭半寒痛,先取手少陽陽明,後取足少陽陽明。
厥心痛,與背相控善瘛,如從後觸其心,傴僂者,腎心痛也,先取京骨崑崙。發鍼不已,取然谷。厥心痛,腹脹胸滿,心尤痛甚,胃心痛也,取之大都太白。厥心痛,痛如以錐鍼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,取之然谷太谿。厥心痛,色蒼蒼如死狀,終日不得太息,肝心痛也,取之行間太衝。
厥心痛,臥若徒居,心痛,間動作,痛益甚,色不變,肺心痛也,取之魚際太淵。真心痛,手足清至節,心痛甚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心痛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,不可取於腧。腸中有蟲瘕及蛟蛕,皆不可取以小鍼。心腸痛,憹作痛,腫聚,往來上下行,痛有休止,腹熱喜渴涎出者,是蛟蛕也。
以手聚按而堅持之,無令得移,以大鍼刺之,久持之,蟲不動,乃出鍼也。㤣腹憹痛。形中上者。
耳聾無聞,取耳中,耳鳴,取耳前動脈。耳痛不可刺者,耳中有膿,若有乾盯⿰耳寍,耳無聞也。耳聾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,先取手,後取足。耳鳴取手中指爪甲上,左取右,右取左,先取手,後取足。足髀不可舉,側而取之,在樞合中,以員利鍼,大鍼不可刺。病注下血,取曲泉。
風痹淫濼,病不可已者,足如履冰,時如入湯中,股脛淫濼,煩心頭痛,時嘔時悗,眩已汗出,久則目眩,悲以喜恐,短氣,不樂,不出三年,死矣。
白話文:
厥病第二十四
厥頭痛
厥頭痛,病人頭痛,臉腫脹,感到煩躁不安,可取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治療。厥頭痛,頭部脈搏跳痛,感到悲傷想哭,如果看到頭部動脈比平常更明顯,就用針刺放出瘀血,然後調理足厥陰肝經的穴位。厥頭痛,感覺頭部沉重而且持續疼痛,治療時應在頭部五行(額、頂、左、右、枕)各刺五針,先取手少陰心經的穴位,再取足少陰腎經的穴位。厥頭痛,容易健忘,按壓頭部疼痛不會減輕,可取頭部左右兩側的動脈處穴位,然後取足太陰脾經的穴位。厥頭痛,先是頸項疼痛,接著腰背也跟著痛,先取天柱穴,再取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。
厥頭痛,頭痛劇烈,耳朵前後的脈搏跳動且發熱,就刺破放出瘀血,然後取足少陽膽經的穴位。真頭痛,頭痛非常劇烈,整個頭腦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這種情況無法治癒,會導致死亡。頭痛不適合在穴位上針刺的情況,是因為有外傷跌打,內部有瘀血,或是肌肉損傷,疼痛沒有停止。如果可以針刺,就刺,但不要在遠處取穴。頭痛不能針刺的情況,是大痺引起的惡性症狀,如果每天都發作,可以稍微緩解,但無法根治。如果是半邊頭部寒冷疼痛,先取手少陽三焦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,再取足少陽膽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。
厥心痛
厥心痛,感覺背部與心臟互相牽引抽痛,像從背後撞擊心臟一樣,身體彎曲,這是腎臟引起的心痛,先取京骨穴和崑崙穴。針刺後疼痛沒有停止,就取然谷穴。厥心痛,腹部脹滿,胸悶,心臟特別疼痛,這是胃引起的心痛,可取大都穴和太白穴。厥心痛,疼痛如同用錐子或針刺心臟,心臟非常疼痛,這是脾臟引起的心痛,可取然谷穴和太谿穴。厥心痛,臉色蒼白如死灰,整天都不能舒暢地嘆氣,這是肝臟引起的心痛,可取行間穴和太衝穴。
厥心痛,躺下時覺得身體空蕩,心痛,稍微動一下,疼痛更加劇烈,但臉色沒有改變,這是肺臟引起的心痛,可取魚際穴和太淵穴。真心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心臟劇烈疼痛,如果早上發作,晚上就會死亡,如果晚上發作,早上就會死亡。心痛不適合針刺的情況,是因為心臟內部有嚴重的積聚,不能在穴位上取穴。腸道內有蟲瘕和蛟蛕,都不適合用小針刺。心腸痛,持續疼痛,腫脹積聚,在腹部上下移動,疼痛時而停止,腹部發熱,喜歡喝水,流口水,這是蛟蛕作怪。
用手按壓並固定住疼痛部位,不要讓它移動,用大針刺入,持續按壓,如果蟲不動了,才將針拔出。腹部持續疼痛,如果疼痛部位在上腹部。
耳病
耳朵聽不見聲音,針刺耳朵內側。耳鳴,針刺耳朵前方的動脈。耳朵疼痛不適合針刺的情況,是因為耳朵內部有膿液,或是乾燥的耳垢(盯聍),導致聽力障礙。耳朵聽不見聲音,可取手小指次指(無名指)指甲與肉交界處的穴位,先取手部穴位,再取足部穴位。耳鳴,可取手中指指甲上,左邊耳鳴取右手中指,右邊耳鳴取左手中指,先取手部穴位,再取足部穴位。大腿外側不能舉起,要側躺著取穴,在樞合穴(股關節)的位置,用圓鈍的針,不能用大針刺。如果患病導致下血,可取曲泉穴。
風痹
風痹症狀持續不癒,腳像踩在冰上,有時又像浸在熱湯中,大腿小腿麻木,心煩頭痛,時而嘔吐,時而昏沉,頭暈目眩,出汗,久而久之就會眼花,悲傷,恐懼,呼吸急促,不快樂,如果不治療,不出三年就會死亡。
2. 病本第二十五
先病而後逆者,治其本,先逆而後病者,治其本,先寒而後生病者,治其本。先病而後生寒者,治其本。先熱而後生病者,治其本。先泄而後生他病者,治其本。必且調之,乃治其他病。先病而後中滿者,治其標。先病後泄者,治其本。先中滿而後煩心者,治其本。有客氣,有同氣,大小便不利,治其標。
大小便利,治其本。病發而有餘,本而標之,先治其本,後治其標。病發而不足,標而本之,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。謹詳察間甚,以意調之,間者并行,甚為獨行。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,治其本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疾病先發生,之後才出現與疾病本性相反的症狀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;如果先出現與疾病本性相反的症狀,之後才發生疾病,也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先感到寒冷,之後才生病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;如果先發生疾病,之後才感到寒冷,也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先感到發熱,之後才生病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;如果先腹瀉,之後才發生其他疾病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一定要先調理好這些根本原因,才能治療其他疾病。如果先發生疾病,之後才感到腹脹滿,就治療腹脹滿的症狀(標);如果先發生疾病,之後才腹瀉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先感到腹脹滿,之後才煩躁不安,就治療腹脹滿的根本原因。如果身體有外來的邪氣,或與體內氣機運行不協調,導致大小便不順暢,就治療大小便不順暢的症狀(標)。
如果大小便順暢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疾病發作時,如果身體的抵抗力有餘,就將疾病視為根本,將症狀視為枝節,先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,再治療症狀;疾病發作時,如果身體的抵抗力不足,就將症狀視為根本,將疾病視為枝節,先治療症狀,再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要仔細觀察疾病是輕微還是嚴重,根據情況來調理治療,輕微的疾病可以同時治療,嚴重的疾病要專門治療。如果先出現大小便不順暢,之後才發生其他疾病,就應該治療大小便不順暢這個根本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