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2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2)
1. 熱病第二十三
偏枯,身偏不用而痛,言不變,志不亂,病在分腠之間,巨鍼取之,益其不足,損其有餘,乃可復也。痱之為病也,身無痛者,四肢不收,智亂不甚,其言微知,可治,甚則不能言,不可治也。病先起於陽,後入於陰者,先取其陽,後取其陰,浮而取之。
熱病三日而氣口靜,人迎躁者,取之諸陽,五十九刺,以寫其熱,而出其汗,實其陰,以補其不足者。身熱甚,陰陽皆靜者,勿刺也。其可刺者,急取之,不汗出則泄。所謂勿刺者,有死徵也。熱病七日八日,脈口動,喘而短者,急刺之,汗且自出,淺刺手大指間。熱病七日八日,脈微小,病者溲血,口中乾,一日半而死。
脈代者,一日死。熱病已得汗出,而脈尚躁,喘且復熱,勿刺膚,喘甚者死。熱病七日八日,脈不躁,躁不散數,後三日中有汗,三日不汗,四日死,未曾汗者,勿腠刺之,熱病先膚痛,窒鼻充面,取之皮,以第一鍼,五十九,苛軫鼻,索皮於肺,不得索之火,火者,心也。
熱病先身濇倚而熱,煩悗,乾脣口嗌,取之皮,以第一鍼,五十九,膚脹口乾,寒汗出,索脈於心,不得索之水,水者,腎也。熱病嗌乾多飲,善驚,臥不能起,取之膚肉,以第六鍼,五十九,目眥青,索肉於脾,不得索之木,木者,肝也。
熱病面青腦痛,手足躁,取之筋間,以第四鍼於四逆,筋躄目浸,索筋於肝,不得索之金,金者,肺也,熱病數驚,瘛瘲而狂,取之脈,以第四鍼,急寫有餘者,癲疾毛髮去,索血於心,不得索之水,水者,腎也。熱病身重骨痛,耳聾而好瞑,取之骨,以第四鍼,五十九,刺骨病不食,齧齒耳青,索骨於腎,不得索之土,土者,脾也。熱病不知所痛,耳聾不能自收,口乾,陽熱甚,陰頗有寒者,熱在髓,死,不可治。
熱病頭痛,顳顬目⿰立爾,脈痛善衄,厥熱病也,取之以第三鍼,視有餘不足,寒熱痔熱病,體重,腸中熱,取之以第四鍼,於其腧及下諸指間,索氣於胃絡,得氣也,熱病挾臍急痛,胸脇滿,取之湧泉與陰陵泉,取以第四鍼,鍼嗌裏。熱病而汗且出,及脈順可汗者,取之魚際大淵大都大白,寫之則熱去,補之則汗出,汗出太甚,取內踝上橫脈以止之。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,此陰脈之極也,死。
其得汗而脈靜者,生。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,此陽脈之極也,死。脈盛躁得汗靜者,生。熱病不可刺者有九,一曰,汗不出,大顴發赤噦者,死,二曰,泄而腹滿甚者,死。三曰,目不明,熱不已者,死。四曰,老人嬰兒,熱而腹滿者,死。五曰,汗不出,嘔下血者,死。
六曰,舌本爛,熱不已者,死。七曰,欬而衄,汗不出,出不至足者,死。八曰,髓熱者,死。九曰,熱而痙者,死,腰折瘛瘲,齒噤齘也。凡此九者,不可刺也。所謂五十九刺者,兩手外內側各三,凡十二痏,五指間各一,凡八痏,足亦如是。頭入髮一寸傍三分各三,凡六痏。
白話文:
[熱病第二十三]
身體一側癱瘓,不能動彈且疼痛,但說話沒有障礙,神智也清楚,這種病發生在肌肉與皮膚之間,用粗針治療,補其不足,瀉其有餘,就可以恢復。
另一種病症是身體不痛,四肢無力,神智雖然有些混亂但不嚴重,稍微可以表達意思,這種情況可以治療;如果嚴重到無法說話,就無法治癒了。
疾病先從陽經開始,然後進入陰經,要先治療陽經,再治療陰經,採用輕淺的刺法。
發熱病三天,如果氣口脈象平穩,人迎脈象卻很浮躁,就要取陽經的穴位,總共刺五十九針,以發散熱氣,使其出汗,同時要補足陰氣的不足。
如果身體發熱很嚴重,陰陽脈象都很平靜,就不要針刺。可以針刺的情況,要立即針刺,如果不出汗就要用瀉法。說不要針刺的情況,是預示有死亡的徵兆。
發熱病七、八天,脈口跳動,呼吸急促短淺,要趕快針刺,汗會自然出來,在手大拇指間淺刺。發熱病七、八天,脈象細弱,病人小便出血,口乾,一天半就會死亡。
脈搏呈現間歇性跳動,一天就會死亡。發熱病已經出汗,但是脈象仍然浮躁,呼吸急促而且又發熱,不要刺皮膚,如果呼吸急促嚴重,就會死亡。
發熱病七、八天,如果脈象不浮躁,浮躁也不會很快消散,過三天可能會出汗,如果三天不出汗,四天就會死亡。沒有出過汗的人,不要在皮膚淺層針刺。
發熱病先是皮膚疼痛,鼻塞而且面部脹紅,要取皮膚的穴位,第一針就用五十九針,苛責地針對鼻子,尋找肺的相關徵兆,如果找不到就尋找心的相關徵兆,因為心屬火。
發熱病先是身體澀滯且發熱,煩躁,嘴唇、口和咽喉都乾,要取皮膚的穴位,第一針就用五十九針,如果皮膚脹大、口乾、並且出寒汗,要尋找心的脈搏相關徵兆,如果找不到就尋找腎的相關徵兆,因為腎屬水。
發熱病咽喉乾燥、一直喝水,容易受驚,臥床無法起身,要取皮膚肌肉的穴位,第六針就用五十九針,如果眼眶發青,要尋找脾的相關徵兆,如果找不到就尋找肝的相關徵兆,因為肝屬木。
發熱病面色發青、頭痛,手腳躁動,要取筋之間的穴位,第四針用在四肢末梢,如果筋脈抽搐、眼睛腫脹,要尋找肝的相關徵兆,如果找不到就尋找肺的相關徵兆,因為肺屬金。
發熱病頻繁受驚,抽搐而且癲狂,要取脈的穴位,第四針要趕緊洩去多餘的,癲狂病如果毛髮脫落,要尋找心的血液相關徵兆,如果找不到就尋找腎的相關徵兆,因為腎屬水。
發熱病身體沉重、骨頭疼痛,耳聾而且喜歡閉眼,要取骨的穴位,第四針就用五十九針,如果刺骨後病人不吃飯、磨牙且耳孔發青,要尋找腎的相關徵兆,如果找不到就尋找脾的相關徵兆,因為脾屬土。
發熱病不知道哪裡痛,耳聾無法自己控制,口乾,陽熱很盛,陰稍微有點寒,這是熱在骨髓,會死亡,無法治療。
發熱病頭痛,太陽穴和眼眶疼痛,脈搏疼痛而且容易流鼻血,這是厥熱病,要用第三針治療,觀察哪裡有餘或不足。寒熱痔熱病,身體沉重,腸道裡熱,要用第四針治療,在其穴位和下方的各個指間,尋找胃絡的氣,如果找到氣就好了。發熱病肚臍兩側劇痛,胸脅脹滿,要取湧泉穴和陰陵泉穴,用第四針治療,並在咽喉裡面針刺。
發熱病將要出汗,或者脈象順暢可以出汗的情況,要取魚際穴、太淵穴、大都穴、大白穴,用瀉法就可以退熱,用補法就可以出汗。如果出汗太多,要取內踝上的橫行脈絡來止汗。
發熱病已經出汗,但脈象仍然浮躁旺盛,這是陰脈到了極點,會死亡。如果出汗後脈象平靜,就能活下來。發熱病人脈象仍然旺盛浮躁,卻不能出汗,這是陽脈到了極點,會死亡。脈象旺盛浮躁但出汗後平靜的,就能活下來。
發熱病有九種情況不能針刺。第一,不出汗,顴骨發紅而且打嗝,會死亡。第二,腹瀉而且腹脹嚴重,會死亡。第三,眼睛看不清,發熱持續不退,會死亡。第四,老人或嬰兒,發熱而且腹脹,會死亡。第五,不出汗,嘔吐下血,會死亡。第六,舌根潰爛,發熱持續不退,會死亡。第七,咳嗽而且流鼻血,不出汗,或者出汗沒有到腳底,會死亡。第八,骨髓發熱,會死亡。第九,發熱而且抽搐,會死亡,包括腰部彎折、抽搐、牙齒緊咬磨牙。以上這九種情況都不能針刺。
所謂的五十九針,是指兩手內外側各三針,總共十二針;五指間各一針,總共八針;腳的針刺也一樣。頭部進入髮際一寸旁開三分,各三針,總共六針。再進入髮際三寸旁開五分,總共十針。耳朵前後和口下各一針,項部一針,總共六針。頭頂一針,囟門一針,髮際一針。廉泉穴一針,風池穴兩針,天柱穴兩針。
氣滿胸中,呼吸急促,要取足太陰經大腳趾的末端,把指甲剪去像韭菜葉子那樣的形狀。寒證就留針,熱證就快速出針,等氣順暢了就停止。心疝突然疼痛,要取足太陰經和足厥陰經,把血絡的血都刺出來。喉嚨腫痛、舌頭捲曲、口乾、心煩、心痛、手臂內側疼痛,無法抬起頭,要取手小指和無名指指甲下,把尖端修剪成韭菜葉的形狀。眼睛紅腫疼痛,從內眼角開始,要取陰蹺穴。風病導致身體向後彎曲,先取足太陽經和膕中的穴位以及血絡出血,如果內部有寒,取足三里穴。
小便不通,要取陰蹺穴和三毛穴的上方以及血絡出血,男性的病症就像蠱惑,女性的病症就像妒忌,身體腰背鬆散,不想吃東西,先取湧泉穴見血,看腳背上的血脈旺盛的,都盡量放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