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0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0)
1. 歲露論第七十九
黃帝問於歧伯曰:經言夏日傷暑,秋病瘧,瘧之發以時,其故何也。歧伯對曰:邪客於風府,病循膂而下,衛氣一日一夜,常大會於風府,其明日日下一節,故其日作晏。此其先客於脊背也,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,腠理開則邪氣入,邪氣入則病作,此所以日作尚晏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歧伯:「古代醫書上說,夏季會受暑氣侵襲,秋季容易得瘧疾,瘧疾為什麼會在固定的時間發作呢?」
歧伯回答:「邪氣首先侵犯風府穴,沿著脊背向下,衛氣每天晚上都會在風府穴聚集,第二天早上就分散到全身。所以瘧疾病發的時間會逐漸延後。
一開始邪氣侵犯脊背,導致腠理(皮膚毛孔)鬆弛,邪氣就會趁機進入,引發疾病,這就是瘧疾每天發作時間越來越晚的原因。」
衛氣之行風府,日下一節,二十一日,下至尾底,二十二日,入脊內,注於伏衝之脈,其行九日,出於缺盆之中,其氣上行,故其病稍益,至其內搏於五藏,橫連募原,其道遠,其氣深,其行遲,不能日作,故次日乃畜積而作焉。黃帝曰:衛氣每至於風府,腠理乃發,發則邪入焉,其衛氣日下一節,則不當風府,奈何。
白話文:
人體的衛氣運行於風府穴,每天下降一段,21天後到達尾骨,22天後進入脊椎內,匯入伏衝脈,運行9天,從缺盆穴出來。由於衛氣向上行,所以疾病會逐漸加重,直到衛氣進入內臟,與五臟相搏,並橫向連接募原穴。這段路程很長,氣血運行很深,運行速度很慢,不能每天發作,所以隔天就會積累而發作。黃帝說:衛氣每次到達風府穴,毛孔就會打開,邪氣就會趁機侵入。如果衛氣每天下降一段,就不會到達風府穴,這該怎麼辦呢?
歧伯曰:風府無常,衛氣之所應,必開其腠理,氣之所舍節,則其府也。黃帝曰:善。夫風之與瘧也,相與同類,而風常在,而瘧特以時休,何也。歧伯曰:風氣留其處,瘧氣隨經絡,沉以內搏,故衛氣應,乃作也。帝曰:善。
白話文:
歧伯說:風府穴沒有固定的位置,它隨著衛氣的運行而移動,必定會打開肌膚的毛孔,氣血匯聚的地方就是它的所在。黃帝說:好。風邪和瘧疾,它們都是同類,但是風邪經常存在,而瘧疾卻只在特定時間發作,這是什麼原因呢?歧伯說:風邪停留在體內,而瘧邪則沿著經絡運行,深入體內與衛氣對抗,所以衛氣受到刺激,就會發作。黃帝說:好。
黃帝問於少師曰:余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,故有寒暑,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,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,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,將必須八正虛邪,乃能傷人乎。少師答曰:不然,賊風邪氣之中人也,不得以時,然必因其開也,其入深,其內極病,其病人也,卒暴,因其閉也,其入淺以留,其病也,徐以遲。黃帝曰:有寒溫和適,腠理不開,然有卒病者,其故何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少師說道:我聽說四季八風侵入人體,所以產生寒熱症狀。天氣寒冷,人的皮膚會緊繃,毛孔會閉塞;天氣炎熱,皮膚會鬆弛,毛孔會打開。這樣一來,邪惡的風氣就會趁機侵入人體。那麼,是不是隻有八正虛弱的時候,邪氣才能致人於病呢?
少師回答說:並非如此。邪惡的風氣侵入人體,不限於特定時間,但一定要趁著人體毛孔打開的時候。如果邪氣侵入很深,就會導致內臟疾病,發病比較突然;如果邪氣侵入較淺並停留,則會導致疾病發展緩慢。
黃帝說:如果在寒溫適宜,毛孔不打開的情況下,仍然會突然發病,那是什麼原因呢?
少師答曰:帝弗知邪入乎。雖平居,其腠理開閉緩急,其故常有時也。黃帝曰:可得聞乎。少師曰:人與天地相參也,與日月相應也。故月滿則海水西盛,人血氣積,肌肉充,皮膚緻,毛髮堅,腠理郄,煙垢著,當是之時,雖遇賊風,其入淺不深。至其月郭空,則海水東盛,人氣血虛,其衛氣去,形獨居,肌肉減,皮膚縱,腠理開,毛髮殘,膲理薄,煙垢落,當是之時,遇賊風,則其入深,其病人也,卒暴。黃帝曰: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,何也。
白話文:
少師回答說:難道陛下不知道邪氣入侵人的原因嗎?即使在平時,人體的腠理也會根據環境變化而開合快慢,這些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。黃帝說:可以說說看嗎?少師說:人體與天地相連,與日月相應。所以當月亮盈滿時,海水會向西流得更急,人體的血氣旺盛,肌肉充實,皮膚細緻,毛髮堅固,腠理關閉嚴密,污垢沉澱。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遇到邪風,它的入侵也不會太深。當月亮缺空時,海水會向東流得更急,人體的血氣虛弱,衛氣散去,形體獨處,肌肉消瘦,皮膚鬆弛,腠理疏鬆,毛髮殘損,體液稀薄,污垢脫落。在這種情況下,遇到邪風,它的入侵就會很深,容易使人生病,而且發病突然猛烈。黃帝問:那些突然暴死或暴病的人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
少師答曰:三虛者,其死暴疾也。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。黃帝曰:願聞三虛。少師曰: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時之和,因為賊風所傷,是謂三虛,故論不知三虛,工反為麤。帝曰:願聞三實。少師曰:逢年之盛,遇月之滿,得時之和,雖有賊風邪氣,不能危之也,命曰三實。
黃帝曰:善乎哉論,明乎哉道,請藏之金匱,然此一夫之論也。
白話文:
少師回答說:身體虛弱到極點的人,容易突然死亡。身體強壯的人,外邪不能傷害他們。黃帝說:我想聽聽這「三虛」是什麼。少師說:在年老體衰的時候,遇到月亮虧空的時候,錯過季節交替的良機,被邪風所傷,這就叫做「三虛」。所以說,不瞭解「三虛」的話,醫術就容易粗糙。黃帝說:我想聽聽這「三實」是什麼。少師說:在年歲壯盛的時候,遇到月亮皎潔的時候,適逢季節交替的良好時機,就算有邪風邪氣,也不能危害到他們。這就叫做「三實」。
黃帝又說:論述得太好了,道理闡述得如此清晰,請讓我將這些智慧收錄於《金匱》之中,雖然這只是一位賢者的見解,
黃帝曰: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,何因而然。少師曰:此八正之候也。黃帝曰:候之奈何。少師曰:候此者,常以冬至之日,太一立於叶蟄之宮,其至也,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。風雨從南方來者,為虛風,賊傷人者也。其以夜半至也,萬民皆臥而弗犯也,故其歲民少病。其以晝至者,萬民懈惰而皆中於虛風,故萬民多病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希望聽到為什麼每年大家都會得相同的疾病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少師說:這是八正的時令造成的。黃帝說:怎麼觀察這種時令呢?少師說:觀察的方法是,通常在冬至那天,太一星駐留在葉蟄宮,到了那一天,上天必定會以風雨作為回應。如果風雨從南方來,就是虛耗的風,會傷害人體。如果風雨在半夜來,萬民都在入睡,不會受到侵害,所以那一年的人們很少生病。如果風雨在白天來,萬民懈怠懶惰,都會受到虛耗之風的侵襲,所以那一年的人們會很多病。
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,至其立春,陽氣大發,腠理開,因立春之日,風從西方來,萬民又皆中於虛風,此兩邪相搏,經氣結代者矣。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,命曰遇歲露焉。因歲之和,而少賊風者,民少病而少死,歲多賊風邪氣,寒溫不和,則民多病而死矣。黃帝曰:虛邪之風,其所傷貴賤何如,候之奈何。
白話文:
邪氣潛伏在人體骨頭中,卻不出現在體表。到了立春,陽氣大發,皮膚毛孔打開。由於立春之時,西風吹拂,人們又都受到虛風的影響。這兩股邪氣相互搏擊,導致經氣阻塞。所以凡是在立春之日,遇到風雨的人,就被稱為「遇歲露」。
根據歲氣的順利與否,受到惡風侵害的人數不同。歲氣順利,惡風侵害少,民眾很少生病和死亡。歲氣不順利,惡風侵害多,寒熱不調和,民眾就會多發疾病並死亡。
黃帝問:虛邪之風,對貴賤之人的傷害如何,有什麼預兆嗎?
少師答曰:正月朔日,太一居天留之宮,其日西北風不雨,人多死矣。正月朔日,平旦北風,春,民多死。正月朔日,平旦北風行,民病死者,十有三也。正月朔日,日中北風,夏,民多死。正月朔日,夕時北風,秋,民多死。終日北風,大病,死者十有六。正月朔日,風從南方來,命曰旱鄉,從西方來,命曰白骨,將國有殃,人多死亡。
白話文:
少師回答說:正月初一,太一星宿位於天留宮,這一天如果西北風不颳雨,很多人會死亡。正月初一,清晨刮北風,在春天,許多人會死亡。正月初一,清晨刮北風,將會有很多人生病而死亡,達到十分之三。正月初一,中午刮北風,在夏天,許多人會死亡。正月初一,傍晚刮北風,在秋天,許多人會死亡。整天刮北風,會有大規模的疾病,死亡的人會達到十分之六。正月初一,風從南方吹來,稱為「旱鄉」,從西方吹來,稱為「白骨」,國家將有災難,許多人會死亡。
正月朔日,風從東方來,發屋,揚沙石,國有大災也。正月朔日,風從東南方來,春有死亡。正月朔日,天和溫,不風,糴賤民不病,天寒而風,糴貴民多病。此所謂候歲之風,殘傷人者也。二月丑,不風,民多心腹病。三月戌不溫,民多寒熱。四月已不暑,民多癉病。十月申不寒,民多暴死。
諸所謂風者,皆發屋,折樹木,揚沙石,起毫毛,發腠理者也。
白話文:
正月初一,東風吹拂,吹得屋頂掀開,揚起沙塵,國家將有大災難。正月初一,東南風吹拂,春天會有死亡事件發生。正月初一,天氣溫和不颳風,糧食價格便宜,百姓不生病。如果天氣寒冷而且颳風,糧食價格昂貴,百姓會生病。這就是所謂的「候歲之風」,會傷害人們。二月十二日不颳風,百姓會有很多心腹之病。三月二十一日不溫暖,百姓會有很多寒熱病。四月十八日不炎熱,百姓會有很多癉病(不明原因的高燒)。十月十五日不寒冷,百姓會有很多突然死亡的事件。
所有被稱為風的自然現象,都能造成房屋倒塌、樹木摧折、沙石飛揚,甚至能觸動人體表面的毫毛,以及打開皮膚腠理間的微小孔竅。
2. 大惑論第八十
黃帝問於歧伯曰:余嘗上於清冷之臺,中階而顧,匍匐而前,則惑,余私異之,竊內怪之,獨瞑獨視,安心定氣,久而不解,獨博獨眩,披髮長跪,俛而視之,後久之不已也。卒然自上,何氣使然。
白話文:
黃帝問岐伯說:「我曾經登上高處,走到臺階中間向後看,然後向前爬行,感到非常驚慌。我暗自感到奇怪,內心忐忑不安。閉上單眼、專注凝視,安心平氣,但是疑惑不解,頭暈目眩,披散著頭髮長跪不起,低頭諦視,但過了很久仍然沒有好轉。最後從臺階上突然站起來,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症狀?」
歧伯對曰: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於目,而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朿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,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以入於腦,入於腦則腦轉,腦轉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其精,其精所中,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,視歧見兩物。
白話文:
歧伯回答說:五臟六腑的精氣,都會上行至眼睛,形成眼睛的精華。精華的容器就是眼球,骨頭的精華是瞳孔,筋脈的精華是黑眼珠,血液的精華是眼球的血管,氣血的精華是眼白,肌肉的精華是眼瞼。眼瞼包裹著筋骨血氣的精華,並與脈絡相連,上通於大腦,後從頸部穿出。因此,邪氣會從頸部入侵,趁虛而入。如果侵入較深,就會沿著眼系進入大腦。當邪氣進入大腦時,大腦就會轉動,大腦轉動就會拉扯眼系,眼系拉扯就會導致眼睛眩暈轉動。邪氣會損傷眼睛的精華,精華受到損傷後,不能互相協調,就會散亂。精華散亂就會導致複視,看到兩個重疊的影像。
目者,五藏六府之精也,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生也,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,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也。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。目者,心使也,心者,神之舍也,故神精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處,精神魂魄,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黃帝曰:余疑其然。
白話文:
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聚集之地,營衛、魂魄經常在此運作,神氣由此生發。因此精神耗竭時,魂魄就會離散,意志也混亂。所以瞳孔的黑眼珠象徵陰,眼白和它的紅血絲象徵陽。陰陽結合,才能清晰明亮。眼睛是心意支配的,心是神魂居住的地方。如果心神混亂不守於正位,突然間看到超出常態的事物,精神、魂魄就會離散,彼此無法相顧,這就是所謂的迷惑。黃帝說:我認為確實如此。
余每之東苑,未嘗不惑,去之則復,余唯獨為東苑勞神乎,何其異也。歧伯曰:不然也。心有所喜,神有所惡,卒然相惑,則精氣亂,視誤,故惑,神移乃復,是故間者為迷,甚者為惑。
白話文:
每當我去東苑,都會產生疑惑,離開後又會恢復,只有我在東苑時才會感到困擾,這是什麼原因呢?歧伯說:不是這樣的。當心有所喜愛,神有所厭惡時,突然相互混亂,就會導致精氣混亂,視力模糊,所以會產生疑惑。當精神恢復正常後,疑惑才會消失。因此,有時候會迷茫,嚴重時就會困惑。
黃帝曰:人之善忘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上氣不足,下氣有餘,腸胃實而心肺虛,虛則營衛留於下,久之不以時上,故善忘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為什麼健忘? 歧伯回答:上面(頭部)的氣不足,下面(腹部)的氣有餘,腸胃充實而心肺虛弱。虛弱導致營氣和衛氣停留在下部,時間久了不再按時上行,所以才會健忘。
黃帝曰: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精氣并於脾,熱氣留於胃,胃熱則消穀,穀消故善饑,胃氣逆上,則胃脘寒,故不嗜食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有人很容易餓卻不喜歡吃東西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
歧伯答:精氣聚集在脾臟,熱氣停留在胃部。胃熱會消耗穀物,穀物消化快所以容易餓。而胃氣向上逆行,胃脘部就會寒冷,所以不喜歡吃東西。
黃帝曰:病而不得臥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衛氣不得入於陰,常留於陽,留於陽則陽氣滿,陽氣滿則陽蹻盛,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,故目不瞑矣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生病而無法入睡,是什麼氣造成的?
歧伯答:因為衛氣無法進入陰分,只停留在陽分。停留在陽分,導致陽氣旺盛;陽氣旺盛,陽蹻(體表陽經)活躍。而衛氣無法進入陰分,導致陰氣不足,因此眼睛不能閉合。
黃帝曰:病目而不得視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衛氣留於陰,不得行於陽,留於陰則陰氣盛,陰氣盛則陰蹻滿,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,故目閉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眼睛生病看不到東西,是哪種氣造成的?
岐伯回答:衛氣滯留在陰分,不能運轉到陽分。衛氣滯留在陰分,陰氣就會旺盛。陰氣旺盛,陰蹻(陰經)就會壅塞,陽氣不能進入陽分,所以眼睛就會閉塞。
黃帝曰:人之多臥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。腸胃大則衛氣留久,皮膚濕則分肉不解,其行遲。夫衛氣者,晝日常行於陽,夜行於陰,故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。故腸胃大,則衛氣行留久,皮膚濕,分肉不解,則行遲,留於陰也久,其氣不清,則欲瞑,故多臥矣。其腸胃小,皮膚滑以緩,分肉解利,衛氣之留於陽也久,故少瞑焉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睡懶覺?
岐伯回答:因為這些人腸胃大、皮膚濕潤而鬆弛。腸胃大,氣血運行就會慢;皮膚濕潤,肌肉就會鬆弛,活動就不利索。
氣血運行有一個規律,白天在身體表面運行,晚上在身體內部運行。所以白天陽氣充足,人就會清醒;晚上陰氣聚集,人就會睡覺。
腸胃大的人,氣血在白天運行緩慢;皮膚濕潤、肌肉鬆弛的人,氣血在身體內部運行也慢;所以這些人睡覺的時間長,醒來後氣血也不暢通,因此就容易犯困,喜歡睡懶覺。
而腸胃小、皮膚光滑柔軟、肌肉緊實的人,氣血在白天運行時間長;所以這些人睡覺的時間短。
黃帝曰:其非常經也,卒然多臥者。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邪氣留於上焦,上焦閉而不通,已食若飲湯,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,故卒然多臥焉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那些不是經絡常見症狀的,突然特別想睡覺的。是什麼氣造成的呢?歧伯說:邪氣停留在上焦,上焦閉塞不通,吃進去的食物像喝湯一樣,衛氣長時間停留在陰部不能運行,所以才會突然特別想睡覺。
黃帝曰:善。治此諸邪,奈何。歧伯曰:先其藏府,誅其小過,後調其氣,盛者寫之,虛者補之,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,定乃取之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「很好。對於治療這些邪氣,該怎麼辦?」歧伯說:「首先要調養臟腑,糾正輕微的失調,然後再調理氣血,氣血過剩的要瀉掉,不足的要補足。一定要先清楚瞭解病人的體質和心理狀態,才能決定治療方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