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0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30)
1. 歲露論第七十九
黃帝問於歧伯曰:經言夏日傷暑,秋病瘧,瘧之發以時,其故何也。歧伯對曰:邪客於風府,病循膂而下,衛氣一日一夜,常大會於風府,其明日日下一節,故其日作晏。此其先客於脊背也,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,腠理開則邪氣入,邪氣入則病作,此所以日作尚晏也。
衛氣之行風府,日下一節,二十一日,下至尾底,二十二日,入脊內,注於伏衝之脈,其行九日,出於缺盆之中,其氣上行,故其病稍益,至其內搏於五藏,橫連募原,其道遠,其氣深,其行遲,不能日作,故次日乃畜積而作焉。黃帝曰:衛氣每至於風府,腠理乃發,發則邪入焉,其衛氣日下一節,則不當風府,奈何。
歧伯曰:風府無常,衛氣之所應,必開其腠理,氣之所舍節,則其府也。黃帝曰:善。夫風之與瘧也,相與同類,而風常在,而瘧特以時休,何也。歧伯曰:風氣留其處,瘧氣隨經絡,沉以內搏,故衛氣應,乃作也。帝曰:善。
黃帝問於少師曰:余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,故有寒暑,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,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,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,將必須八正虛邪,乃能傷人乎。少師答曰:不然,賊風邪氣之中人也,不得以時,然必因其開也,其入深,其內極病,其病人也,卒暴,因其閉也,其入淺以留,其病也,徐以遲。黃帝曰:有寒溫和適,腠理不開,然有卒病者,其故何也。
少師答曰:帝弗知邪入乎。雖平居,其腠理開閉緩急,其故常有時也。黃帝曰:可得聞乎。少師曰:人與天地相參也,與日月相應也。故月滿則海水西盛,人血氣積,肌肉充,皮膚緻,毛髮堅,腠理郄,煙垢著,當是之時,雖遇賊風,其入淺不深。至其月郭空,則海水東盛,人氣血虛,其衛氣去,形獨居,肌肉減,皮膚縱,腠理開,毛髮殘,膲理薄,煙垢落,當是之時,遇賊風,則其入深,其病人也,卒暴。黃帝曰: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,何也。
少師答曰:三虛者,其死暴疾也。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。黃帝曰:願聞三虛。少師曰: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時之和,因為賊風所傷,是謂三虛,故論不知三虛,工反為麤。帝曰:願聞三實。少師曰:逢年之盛,遇月之滿,得時之和,雖有賊風邪氣,不能危之也,命曰三實。
黃帝曰:善乎哉論,明乎哉道,請藏之金匱,然此一夫之論也。
黃帝曰: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,何因而然。少師曰:此八正之候也。黃帝曰:候之奈何。少師曰:候此者,常以冬至之日,太一立於叶蟄之宮,其至也,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。風雨從南方來者,為虛風,賊傷人者也。其以夜半至也,萬民皆臥而弗犯也,故其歲民少病。其以晝至者,萬民懈惰而皆中於虛風,故萬民多病。
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,至其立春,陽氣大發,腠理開,因立春之日,風從西方來,萬民又皆中於虛風,此兩邪相搏,經氣結代者矣。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,命曰遇歲露焉。因歲之和,而少賊風者,民少病而少死,歲多賊風邪氣,寒溫不和,則民多病而死矣。黃帝曰:虛邪之風,其所傷貴賤何如,候之奈何。
少師答曰:正月朔日,太一居天留之宮,其日西北風不雨,人多死矣。正月朔日,平旦北風,春,民多死。正月朔日,平旦北風行,民病死者,十有三也。正月朔日,日中北風,夏,民多死。正月朔日,夕時北風,秋,民多死。終日北風,大病,死者十有六。正月朔日,風從南方來,命曰旱鄉,從西方來,命曰白骨,將國有殃,人多死亡。
正月朔日,風從東方來,發屋,揚沙石,國有大災也。正月朔日,風從東南方來,春有死亡。正月朔日,天和溫,不風,糴賤民不病,天寒而風,糴貴民多病。此所謂候歲之風,殘傷人者也。二月丑,不風,民多心腹病。三月戌不溫,民多寒熱。四月已不暑,民多癉病。十月申不寒,民多暴死。
諸所謂風者,皆發屋,折樹木,揚沙石,起毫毛,發腠理者也。
白話文:
歲露論第七十九
黃帝問岐伯:「經文說夏天受到暑氣傷害,秋天容易得瘧疾,瘧疾發作有規律,是什麼原因呢?」
岐伯回答說:「邪氣侵入風府穴,會沿著背脊向下蔓延。衛氣每天夜晚都會在風府穴匯集,第二天則會向下移動一個關節,所以每天發作的時間會比較晚。這是邪氣先侵入背脊的緣故,因此當衛氣到達風府穴時,皮膚的毛孔就會打開,毛孔打開邪氣就會侵入,邪氣侵入就會發病,這就是每天發作時間比較晚的原因。
衛氣從風府穴開始運行,每天向下移動一個關節,二十一天到達尾椎骨底部,二十二天進入脊柱內部,注入伏衝脈。沿著伏衝脈運行九天後,從缺盆穴出來,然後向上運行,所以病情會逐漸加重。當邪氣內侵到五臟,橫向連到募穴、原穴時,因為路途遙遠、邪氣深入、運行較慢,所以不能每天發作,而是隔天蓄積到一定程度才發作。」
黃帝問:「衛氣每次到達風府穴,毛孔就會打開,打開就會有邪氣侵入,但衛氣每天都會向下移動一個關節,就不會再經過風府穴了,那為何還會持續受邪呢?」
岐伯說:「風府穴並非固定不變,只要是衛氣匯集的地方,皮膚的毛孔就會打開,衛氣停留的關節,就是它的府穴。」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」
黃帝又問:「風和瘧疾都是同一類型的疾病,但風病經常存在,瘧疾卻是定期發作,這是為什麼呢?」
岐伯回答:「風邪會停留在那裡,瘧疾則會沿著經絡侵入,深入內部與邪氣搏鬥,因此當衛氣應對時,才會發病。」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」
黃帝問少師:「我聽說四季八風侵襲人體,會造成寒暑之感,寒冷時皮膚會緊縮、毛孔閉合,炎熱時皮膚會鬆弛、毛孔打開,這樣邪氣就會趁虛而入嗎?還是必須要等正氣虛弱,邪氣才會傷害人呢?」
少師回答說:「不是的,邪風侵襲人體並不一定會在特定時間,但一定會趁著毛孔打開的時候侵入。如果邪氣侵入較深,會造成內臟的重病,病情發作會很突然;如果邪氣侵入較淺,只是停留在體表,病情就會來得比較慢。」黃帝問:「有時候天氣溫和適宜,毛孔沒有打開,但卻突然生病,這是為什麼呢?」
少師回答說:「您不了解邪氣是如何侵入的吧!即使是平時,毛孔的開合也經常有規律。」黃帝問:「可以說來聽聽嗎?」
少師說:「人與天地是相通的,也與日月相呼應。當月圓的時候,海水會西漲,人體的血氣會積聚,肌肉飽滿,皮膚緊緻,毛髮堅固,毛孔閉合,污垢也會附著在皮膚上。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遇到邪風,邪氣也難以深入。當月缺的時候,海水會東漲,人體的氣血虛弱,衛氣會散去,身體單獨存在,肌肉會消減,皮膚會鬆弛,毛孔會打開,毛髮會稀疏,皮膚會變得薄弱,污垢也會脫落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遇到邪風,邪氣就會深入,病情就會突然發作。」黃帝又問:「有些人會突然暴死或突發急病,這是為什麼呢?」
少師回答說:「人體處於『三虛』狀態,就會突然生病而死;處於『三實』狀態,邪氣就無法傷害到人。」黃帝說:「請您說說什麼是『三虛』?」
少師說:「在年老體衰、月亮空虛、時令不和的情況下,又被邪風所傷,就稱為『三虛』,如果不懂得『三虛』的道理,醫生就會顯得粗淺。」黃帝問:「請您說說什麼是『三實』?」
少師說:「在年富力強、月亮圓滿、時令調和的情況下,即使有邪風侵襲,也不能危害到人,這就稱為『三實』。」
黃帝說:「這道理說得太好了,真是明白啊!請把這些話收藏起來,這些道理應該是人人都要知道的。」
黃帝問:「為什麼每年都會發生相似的疾病呢?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」少師說:「這是因為有『八正』的影響。」黃帝問:「如何判斷『八正』的影響呢?」
少師說:「判斷『八正』的影響,通常以冬至那天為基準。當太一星位於叶蟄宮的時候,天空中一定會有風雨來應對。如果風雨是從南方來的,那就是虛風,會傷害人。如果風雨在半夜來臨,大家都在睡覺,就不會受到影響,所以這一年人民就會比較少生病。如果風雨在白天來臨,大家都很鬆懈,就會受到虛風的侵襲,所以這一年人民就會比較多生病。
如果虛邪侵入骨骼,沒有在體表發作,等到立春時節,陽氣大發,毛孔打開,如果在立春那天,風又從西方來,大家又會受到虛風的侵襲。這兩種邪氣相互搏鬥,會使經絡氣血阻滯。那些同時遇到風和雨的人,就叫做受到『歲露』的傷害。如果這一年的氣候調和,少有邪風,人民就會少生病、少死亡;反之,如果這一年的邪風太多、氣候寒溫不調,人民就會多生病而死亡。」黃帝問:「虛邪的風傷害人,不論貴賤嗎?如何判斷呢?」
少師回答說:「正月初一,太一星位於天留宮的時候,如果這天刮西北風,而且沒有下雨,就會有很多人死亡。正月初一,早上刮北風,春季會有很多人死亡。正月初一,早上刮北風,會有人十分之三死於疾病。正月初一,中午刮北風,夏季會有很多人死亡。正月初一,傍晚刮北風,秋季會有很多人死亡。如果整天都刮北風,就會有大病,會有人十分之六死亡。正月初一,如果風從南方來,就叫做旱災;如果從西方來,就叫做白骨,國家會發生災難,很多人會死亡。
正月初一,如果風從東方來,就會吹倒房屋、捲起沙石,國家會發生大災難。正月初一,如果風從東南方來,春天就會有人死亡。正月初一,如果天氣溫和,沒有風,米價就會便宜,人民就不會生病;如果天氣寒冷又刮風,米價就會上漲,人民就會多生病。這就是所謂判斷每年風邪傷害人民的方法。二月,如果沒有刮風,就會有很多人患有心腹疾病。三月,如果天氣不溫暖,就會有很多人患有寒熱病。四月,如果天氣不炎熱,就會有很多人患有黃疸病。十月,如果天氣不寒冷,就會有很多人暴死。
凡是提到刮風,都是指能吹倒房屋、折斷樹木、捲起沙石、讓人汗毛豎立、打開毛孔的風。」
2. 大惑論第八十
黃帝問於歧伯曰:余嘗上於清冷之臺,中階而顧,匍匐而前,則惑,余私異之,竊內怪之,獨瞑獨視,安心定氣,久而不解,獨博獨眩,披髮長跪,俛而視之,後久之不已也。卒然自上,何氣使然。
歧伯對曰: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於目,而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朿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,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以入於腦,入於腦則腦轉,腦轉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其精,其精所中,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,視歧見兩物。
目者,五藏六府之精也,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生也,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,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也。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。目者,心使也,心者,神之舍也,故神精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處,精神魂魄,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黃帝曰:余疑其然。
余每之東苑,未嘗不惑,去之則復,余唯獨為東苑勞神乎,何其異也。歧伯曰:不然也。心有所喜,神有所惡,卒然相惑,則精氣亂,視誤,故惑,神移乃復,是故間者為迷,甚者為惑。
黃帝曰:人之善忘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上氣不足,下氣有餘,腸胃實而心肺虛,虛則營衛留於下,久之不以時上,故善忘也。
黃帝曰: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精氣并於脾,熱氣留於胃,胃熱則消穀,穀消故善饑,胃氣逆上,則胃脘寒,故不嗜食也。
黃帝曰:病而不得臥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衛氣不得入於陰,常留於陽,留於陽則陽氣滿,陽氣滿則陽蹻盛,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,故目不瞑矣。
黃帝曰:病目而不得視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衛氣留於陰,不得行於陽,留於陰則陰氣盛,陰氣盛則陰蹻滿,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,故目閉也。
黃帝曰:人之多臥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。腸胃大則衛氣留久,皮膚濕則分肉不解,其行遲。夫衛氣者,晝日常行於陽,夜行於陰,故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。故腸胃大,則衛氣行留久,皮膚濕,分肉不解,則行遲,留於陰也久,其氣不清,則欲瞑,故多臥矣。其腸胃小,皮膚滑以緩,分肉解利,衛氣之留於陽也久,故少瞑焉。
黃帝曰:其非常經也,卒然多臥者。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邪氣留於上焦,上焦閉而不通,已食若飲湯,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,故卒然多臥焉。
黃帝曰:善。治此諸邪,奈何。歧伯曰:先其藏府,誅其小過,後調其氣,盛者寫之,虛者補之,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,定乃取之。
白話文:
黃帝問歧伯說:「我曾經登上高處的清涼台,走到一半時回頭看,再往前爬行,就感到迷惑。我私下覺得奇怪,內心疑惑,試著閉上眼睛,又試著張開眼睛,靜下心,安定氣息,但很久都無法解除迷惑。接著,又感到頭暈眼花,披散頭髮長跪在地上,低下頭看,過很久都無法停止這種感覺。突然間就這樣發生,是什麼氣造成的呢?」
歧伯回答說:「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,形成眼睛的精華。眼睛的眼窩是精華的住所,骨的精華形成瞳孔,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球,血的精華形成脈絡,眼窩的氣的精華形成白眼球,肌肉的精華形成約束力。這些精華裹挟著筋、骨、血、氣,與脈絡匯合成為一條連繫,向上通往大腦,再從脖子後方出來。所以,當邪氣侵入脖子,正好遇到身體虛弱的時候,邪氣就會深入,沿著眼部的連繫進入大腦,進入大腦後就會導致大腦暈眩,大腦暈眩就會牽引眼部的連繫,使之緊張。眼部連繫緊張,眼睛就會感到眩暈轉動。如果邪氣干擾精華,邪氣所侵犯的部位不相同,精華就會散亂。精華散亂,就會視線模糊,看到重影。
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匯聚之處,是營衛之氣、魂魄之氣經常活動的地方,也是神氣產生的場所。所以,精神過度勞累,魂魄就會散亂,意志也會迷失。因此,瞳孔和黑眼球效法陰,白眼球和紅色的脈絡效法陽。陰陽相互協調傳送,眼睛才能明亮。眼睛是心臟的使者,心臟是神氣的住所。所以,如果神氣混亂而不能正常運轉,突然看到不尋常的景象,精神、魂魄就會散亂不和,這就是所謂的迷惑。黃帝說:我認為是這樣。」
「我每次到東苑,都感到迷惑,離開後就恢復正常。我是否因為到東苑特別勞神,才會這樣與眾不同呢?」歧伯說:「不是這樣的。當心中有所喜愛或厭惡時,如果突然產生迷惑,就會導致精氣混亂,視線模糊,所以才會感到迷惑。當神氣移轉後,迷惑就會恢復正常。因此,輕微的稱為迷,嚴重的稱為惑。」
黃帝問:「人容易健忘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」歧伯說:「上焦的氣不足,下焦的氣有餘,腸胃飽滿而心肺虛弱,虛弱導致營衛之氣停留在下半身,很久不能按時上行,所以容易健忘。」
黃帝問:「人容易感到飢餓但不喜歡吃東西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」歧伯說:「精氣積聚在脾臟,熱氣停留在胃中。胃有熱就會消化食物,食物消化快所以容易感到飢餓,而胃氣上逆,就會導致胃脘寒冷,所以不喜歡吃東西。」
黃帝問:「生病而無法入睡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」歧伯說:「衛氣不能進入陰分,總是停留在陽分。停留在陽分就會導致陽氣旺盛,陽氣旺盛就會導致陽蹻脈亢盛,衛氣不能進入陰分就會導致陰氣虛弱,所以眼睛無法閉合。」
黃帝問:「眼睛生病而無法看東西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」歧伯說:「衛氣停留在陰分,不能運行到陽分。停留在陰分就會導致陰氣旺盛,陰氣旺盛就會導致陰蹻脈充盛,衛氣不能進入陽分就會導致陽氣虛弱,所以眼睛閉合。」
黃帝問:「人容易貪睡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」歧伯說:「這種人腸胃大,皮膚濕潤,肌肉鬆散。腸胃大導致衛氣停留的時間長,皮膚濕潤導致肌肉鬆散,衛氣運行緩慢。衛氣白天在陽分運行,夜晚在陰分運行,陽氣耗盡就會入睡,陰氣耗盡就會醒來。所以,腸胃大,衛氣停留時間就長,皮膚濕潤,肌肉鬆散,衛氣運行就慢,停留在陰分的時間也長,衛氣不清澈,就會想睡覺,所以容易貪睡。如果腸胃小,皮膚光滑而鬆弛,肌肉緊實,衛氣停留在陽分的時間就長,所以睡眠較少。」
黃帝問:「如果不是因為經脈失調,而是突然間貪睡,是什麼氣導致的呢?」歧伯說:「邪氣停留在上焦,導致上焦閉塞不通。吃了東西就像喝湯一樣,衛氣長時間停留在陰分而不運行,所以突然間就容易貪睡。」
黃帝說:「很好。要如何治療這些邪氣呢?」歧伯說:「首先要調理臟腑,消除小的過失,然後調整氣息。實證就用瀉法,虛證就用補法。必須先明確了解他的身體和精神的痛苦與快樂,才能確定治療方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