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口問第二十八

黃帝閒居,辟左右而問於歧伯曰:余已聞九鍼之經,論陰陽逆順,六經已畢,願得口問。歧伯避席再拜曰:善乎哉問也,此先師之所口傳也。黃帝曰:願聞口傳。歧伯答曰:夫百病之始生也,皆生於風雨寒暑,陰陽喜怒,飲食居處,大驚卒恐。則血氣分離,陰陽破敗,經絡厥絕,脈道不通,陰陽相逆,衛氣稽留,經脈虛空,血氣不次,乃失其常。論不在經者,請道其方。

黃帝曰:人之欠者,何氣使然?歧伯答曰:衛氣晝日行於陽,夜半則行於陰,陰者主夜,夜者臥;陽者主上,陰者主下;故陰氣積於下,陽氣未盡,陽引而上,陰引而下,陰陽相引,故數欠。陽氣盡,陰氣盛,則目瞑;陰氣盡而陽氣盛,則寤矣。寫足少陰,補足太陽。

黃帝曰:人之噦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穀入于胃,胃氣上注于肺。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,俱還入于胃,新故相亂,真邪相攻,氣並相逆,復出於胃,故為噦。補手太陰,寫足少陰。

黃帝曰:人之唏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此陰氣盛而陽氣虛,陰氣疾而陽氣徐,陰氣盛而陽氣絕,故為唏。補足太陽,寫足少陰。

黃帝曰:人之振寒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寒氣客於皮膚,陰氣盛,陽氣虛,故為振寒寒慄,補諸陽。

黃帝曰:人之噫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寒氣客於胃,厥逆從下上散,復出於胃,故為噫。補足太陰陽明,一曰補眉本也。

黃帝曰:人之嚏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陽氣和利,滿於心,出於鼻,故為嚏。補足太陽榮眉本,一曰眉上也。

黃帝曰:人之嚲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胃不實則諸脈虛;諸脈虛則筋脈懈惰;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,氣不能復,故為嚲。因其所在,補分肉間。

黃帝曰:人之哀而泣涕出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心者,五藏六府之主也;目者,宗脈之所聚也,上液之道也;口鼻者,氣之門戶也。故悲哀愁憂則心動,心動則五藏六府皆搖,搖則宗脈感,宗脈感則液道開,液道開,故泣涕出焉。液者,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,故上液之道開則泣,泣不止則液竭;液竭則精不灌,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,故命曰奪精。補天柱經俠頸。

黃帝曰:人之太息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憂思則心系急,心系急則氣道約,約則不利,故太息以伸出之,補手少陰心主,足少陽留之也。

黃帝曰:人之涎下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飲食者,皆入于胃,胃中有熱則蟲動,蟲動則胃緩,胃緩則廉泉開,故涎下,補足少陰。

黃帝曰:人之耳中鳴者,何氣使然?歧伯曰: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,故胃中空則宗脈虛,虛則下溜,脈有所竭者,故耳鳴,補客主人,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。

黃帝曰:人之自齧舌者,何氣使然?此厥逆走上,脈氣輩至也。少陰氣至則齧舌,少陽氣至則齧頰,陽明氣至則齧唇矣。視主病者,則補之。

凡此十二邪者,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。故邪之所在,皆為不足。故上氣不足,腦為之不滿,耳為之苦鳴,頭為之苦傾,目為之眩。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腸為之苦鳴。下氣不足,則乃為痿厥心悗。補足外踝下留之。

黃帝曰:治之奈何?歧伯曰:腎主為欠,取足少陰;肺主為噦,取手太陰、足少陰;唏者,陰與陽絕,故補足太陽,寫足少陰;振寒者,補諸陽;噫者,補足太陰陽明;嚏者,補足太陽眉本;嚲,因其所在,補分肉間;泣出補天柱經俠頸,俠頸者,頭中分也;太息,補手少陰、心主、足少陽,留之;涎下補足少陰;耳鳴補客主人,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;自嚙舌,視主病者,則補之。目眩頭傾,補足外踝下留之;痿厥心悗,刺足大趾間上二寸,留之,一曰足外踝下留之。

白話文:


黃帝問答:身體各種小毛病的秘密

黃帝有一天閒著沒事,把身邊的人都請出去,單獨問岐伯:「我已經聽你講完針灸、陰陽和六經的道理了,現在想當面請教一些更深入的問題。」

岐伯聽了,立刻恭敬地起身行禮,說道:「問得好!這可是我們的老師代代相傳下來的口訣,我這就告訴您。」

黃帝說:「那太好了,請你直接說吧。」

岐伯回答:「其實各種疾病的開始,大多都是從風雨寒暑情緒上的喜怒哀樂飲食起居不正常,以及突然受到巨大的驚嚇引起的。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身體裡的氣血不協調,陰陽失衡,經絡閉塞不通。衛氣(身體的防禦之氣)會停滯不前,經脈裡變得空虛,氣血的運行也亂了套,身體自然就會生病。這些道理在經書裡沒有寫得那麼詳細,我現在就直接告訴您治療的方法。」


為什麼人會打哈欠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打哈欠?」

岐伯回答:「衛氣(身體的防禦之氣)白天在身體的陽分(上半身)運行,到了半夜則進入陰分(下半身)。陰分主宰夜晚,所以人會想睡覺;陽分主宰上半身,陰分主宰下半身。當陰氣累積在下面,但陽氣還沒完全用完的時候,陽氣想往上,陰氣想往下,兩股氣互相拉扯,就會讓人頻頻打哈欠。等到陽氣用盡,陰氣變強,人就會閉上眼睛睡著;反過來,如果陰氣用盡,陽氣變強,人就會清醒過來。治療打哈欠,要(減少)足少陰經(增強)足太陽經。」


為什麼人會打嗝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打嗝?」

岐伯回答:「當我們吃東西後,食物的氣會從胃往上傳到肺。這時如果有一股舊的寒氣新的食物之氣一起回到胃裡,兩股氣混亂打架,氣就會往上逆行,從胃裡衝出來,就形成了打嗝。治療打嗝,要補****手太陰經瀉****足少陰經。」


為什麼人會發出嘆息聲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發出嘆息聲?」

岐伯回答:「這是因為陰氣太旺盛而陽氣太虛弱,陰氣走得很快,陽氣卻走得很慢,導致陰陽之氣脫節,所以會發出嘆息聲。治療嘆息,要補足太陽經瀉足少陰經。」


為什麼人會打哆嗦、發冷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發抖、發冷?」

岐伯回答:「這是寒氣侵入皮膚,導致體內的陰氣太強、陽氣太弱,所以身體會發抖、發冷。治療方法是所有陽經的經絡。」


為什麼人會打飽嗝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打飽嗝?」

岐伯回答:「這是寒氣進入胃裡,逆行而上,然後從胃裡散發出來,就成了打飽嗝。治療方法是補足太陰經和陽明經,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補眉毛根部。」


為什麼人會打噴嚏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打噴嚏?」

岐伯回答:「當陽氣在身體裡順暢運行,充滿了心臟,然後從鼻子衝出來,就形成了打噴嚏。治療方法是補足太陽經的眉毛根部,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眉毛上方。」


為什麼人會身體疲憊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感到身體很沉重、疲憊無力?」

岐伯回答:「這是因為胃氣不足,導致身體各個經脈都變得虛弱。經脈虛弱,筋脈就會鬆弛無力。當筋脈鬆弛,人活動時氣血無法及時補上,就會感到疲憊。治療方法是找到哪裡無力,就那個地方的肌肉縫隙。」


為什麼人傷心會流眼淚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難過的時候會流眼淚?」

岐伯回答:「是我們所有內臟的主宰;眼睛是氣血經脈匯聚的地方,也是身體裡津液往上輸送的通道;口鼻則是氣的出入口。當我們悲傷憂慮時,心就會動盪不安,連帶著所有臟腑都跟著晃動。臟腑一動,經脈就會受到影響,輸送津液的通道就會打開,所以眼淚就流出來了。

眼淚這種津液,是用來滋潤身體空竅的。如果眼淚一直流不停,津液就會枯竭;津液枯竭,眼睛就得不到滋潤,最後會導致看不見東西,這在中醫裡叫做『奪精』。治療方法是補天柱穴,這個穴位在脖子兩側。」


為什麼人會嘆氣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嘆氣?」

岐伯回答:「當人憂愁思慮的時候,就會緊繃,連帶導致氣的通道變窄,氣的運行不順暢,所以要嘆氣來把它伸展開來。治療方法是補手少陰經心主穴足少陽經也要留針。」


為什麼人會流口水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流口水?」

岐伯回答:「我們吃的東西都進到胃裡,如果胃裡有熱,就會讓『蟲』動起來(古人認為有些疾病是蟲引起的),導致胃部鬆弛,讓口水流出的通道廉泉打開,所以口水就會流下來。治療方法是補足少陰經。」


為什麼人會耳鳴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耳鳴?」

岐伯回答:「耳朵是經脈匯聚的地方。當胃裡空虛,經脈就會虛弱,氣血往下降,有些經脈的氣血就會枯竭,所以會耳鳴。治療方法是補客主人穴,這個穴位在大拇指指甲和肉交界的地方。」


為什麼人會自己咬到舌頭、臉頰或嘴唇?
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自己咬到舌頭?」

岐伯回答:「這是因為逆行的氣往上衝,經脈裡的氣突然聚集到了嘴巴。少陰經的氣到了,就會咬到舌頭少陽經的氣到了,就會咬到臉頰陽明經的氣到了,就會咬到嘴唇。治療方法是觀察是哪條經脈出了問題,就那條經脈。」


帝王總結與治療總結

上面說的這十二種毛病,都是屬於不正常的邪氣從身體的孔竅跑進來。哪裡被邪氣侵犯,哪裡的氣就會不足。

上焦(胸部以上)的氣不足,腦部就會感覺不飽滿,耳朵會一直鳴叫,頭會覺得暈眩,眼睛會看東西模糊。

中焦(腹部)的氣不足,大小便就會出問題,腸道會一直叫。

下焦(腹部以下)的氣不足,就會造成四肢無力、手腳冰冷、心煩意亂。治療方法是補足外踝下的穴位,並留針。

黃帝問:「那這些病要怎麼治療呢?」

岐伯回答:「打哈欠,要取足少陰經打嗝,要取手太陰經足少陰經嘆息,因為是陰陽脫節,所以要補足太陽經瀉足少陰經發抖,要補所有陽經打飽嗝,要補足太陰經和陽明經打噴嚏,要補足太陽經眉毛根部身體疲憊,就在哪個部位補那個部位的肌肉流眼淚,要補天柱穴,就是脖子兩側的穴位。嘆氣,要補手少陰經、心主穴足少陽經,並留針。流口水,要補足少陰經耳鳴,要補客主人穴,就是大拇指指甲和肉交界處的穴位。咬到自己,就看是哪條經脈出問題,就那條經脈。頭暈眼花,要補足外踝下的穴位並留針。四肢無力、心煩意亂,要刺足大趾間往上兩寸的地方並留針,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足外踝下的穴位並留針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