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29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29)
1. 九鍼論第七十八
黃帝曰:余聞九鍼於夫子,眾多博大矣,余猶不能寤,敢問九鍼焉生,何因而有名。歧伯曰:九鍼者,天地之大數也,始於一而終於九,故曰:一以法天,二以法地,三以法人,四以法時,五以法音,六以法律,七以法星,八以法風,九以法野。黃帝曰:以鍼應九之數,奈何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「我聽說夫子所說的九種針,種類繁多,博大精深。我還不能完全理解,敢問九種針是如何產生的,為什麼會有這些名稱?」
歧伯回答道:「九種針是天地運行的大法則,從一開始到九結束,因此說:一針應合天象,二針應合地勢,三針應合人體,四針應合時序,五針應合聲音,六針應合法律,七針應合星辰,八針應合風氣,九針應合郊野。」
黃帝說:「如何用針法與這九種法則相應呢?」
歧伯曰:夫聖人之起,天地之數也,一而九之,故以立九野,九而九之,九九八十一,以起黃鐘數焉,以鍼應數也。
白話文:
歧伯說:聖人的誕生,是天地運行中的數字規律。這個規律是一乘以九,所以定了九野;九乘以九,九九八十一,用來確定黃鐘的音高,鍼灸治療也與這個數字規律相呼應。
一者,天也,天者,陽也,五藏之應天者肺,肺者,五藏六府之蓋也,皮者,肺之合也,人之陽也,故為之治鍼,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,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。二者,地也,人之所以應土者,肉也,故為之治鍼,必筩其身而員其末,令無得傷肉分,傷則氣得竭。三者,人也,人之所以成生者,血脈也,故為之治鍼,必大其身而員其末,令可以按脈勿陷,以致其氣,令邪氣獨出。
白話文:
一類是天,天指陽氣,五臟中與天相應的是肺,肺是五臟六腑的保護傘,皮膚是肺的象徵,是人體的陽氣所在,所以針灸時,針頭要大,針尖要鋒利,不能扎得太深,以免陽氣流失。
二類是地,人體與土相應的部分是肌肉,所以針灸時,針身要細,針尖要圓,不能傷及肌肉,否則氣血會耗盡。
三類是人,人體之所以能生長發育,靠的是血脈,所以針灸時,針身要大,針尖要圓,能觸及脈搏而不扎傷,這樣才能讓邪氣排出。
四者,時也,時者,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,為瘤病者也,故為之治鍼,必筩其身而鋒其末,令可以寫熱出血,而痼病竭。五者,音也,音者,冬夏之分,分於子午,陰與陽別,寒與熱爭,兩氣相搏,合為癰膿者也,故為之治鍼必令其末如劍鋒,可以取大膿。六者,律也,律者,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,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,故為之治鍼,必令尖如氂,且員且銳,中身微大,以取暴氣。
白話文:
第一種:時
「時」指季節,時令之氣(即四時八風)會侵襲人體經絡,導致瘤病。因此,針灸治療時,必須將針身磨平,針尖鋒利,以便刺入腫瘤處放出血,拔除深藏的病邪。
第二種:音
「音」指冬夏交替時節,子午時分,陰陽交替,寒熱相爭。兩氣相搏,形成癰膿。因此,針灸治療時,必須將針尖磨成劍鋒狀,以便取出血膿。
第三種:律
「律」指調節陰陽四時,使其與十二經脈相協調。邪氣乘虛侵襲經絡,導致暴痹。因此,針灸治療時,必須使用尖如麥芒、圓潤銳利的針,微微粗壯,以便取出血瘀。
七者,星也,星者,人之七竅,邪之所客於經,而為痛痹,舍於經絡者也,故為之治鍼,令尖如蚊蝱喙,靜以徐往,微以久留,正氣因之,真邪俱往,出鍼而養者也。八者,風也,風者,人之股肱八節也,八正之虛風,八風傷人,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,為深痹也,故為之治鍼,必長其身,鋒其末,可以取深邪遠痹。
白話文:
七種痺症是因為星邪,星邪指的是人體的七竅,邪氣通過經絡侵入七竅,引起疼痛和痺症。因為邪氣存在於經絡中,所以用鍼灸治療,針尖要像蚊子的嘴一樣尖細,動作要緩慢而平穩,針要留的時間長一些。正氣會隨著針灸而運作,真氣和邪氣會一起排出,拔出針後要保養身體。
八種痺症是因為風邪,風邪指的是人的四肢八節。八個正氣虛弱的地方容易受風邪侵襲,當八風傷人時,會深入骨骼、肌肉、腰脊和身體各部位,引起深層的痺症。所以用鍼灸治療時,針身要長,針尖要鋒利,這樣才能取到深處的邪氣,治療遠端的痺症。
九者,野也,野者,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,淫邪流溢於身,如風水之狀,而溜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,故為之治鍼,令尖如挺,其鋒微員,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。
白話文:
「九者」指人體的九個部位,這些部位都是皮膚和肌肉之間的間隙。當邪氣在體內蔓延時,會像風水一樣流動,但卻無法通過關節等較大的部位。因此,在針灸治療時,針尖要像矛一樣尖銳,但頂端要微微圓鈍,這樣才能將堵塞在關節處的氣血疏通出來。
黃帝曰:鍼之長短有數乎。歧伯曰:一曰鑱鍼者,取法於巾鍼,去末寸半,卒銳之,長一寸六分,主熱在頭身也。二曰員鍼,取法於絮鍼,筩其身而卵其鋒,長一寸六分,主治分肉間氣。三曰鍉鍼,取法於黍粟之銳,長三寸半,主按脈取氣,令邪出。四曰鋒鍼,取法於絮鍼,筩其身鋒其末,長一寸六分,主癰熱出血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針的長短有特定的規律嗎?
岐伯答:
-
**鑱針:**以巾 針為範例,去除末端的 1.5 寸,將其前端磨尖,長 1.6 寸。主治頭身熱症。
-
**員針:**以絮針為範例,將針身磨細,針尖成卵形,長 1.6 寸。主治肌肉組織間的病氣。
-
**鍉針:**以黍粟的尖端為範例,長 3.5 寸。主治按脈取氣,讓邪氣排出。
-
**鋒針:**以絮針為範例,將針身磨細,針尖鋒利,長 1.6 寸。主治癰腫熱痛出血。
五曰鈹鍼,取法於劍鋒,廣二分半,長四寸,主大癰膿,兩熱爭者也。六曰員利鍼,取法於氂鍼微大其末,反小其身,令可深內也,長一寸六分,主取癰痹者也。七曰毫鍼,取法於毫毛,長一寸六分,主寒熱痛痹在絡者也。八曰長鍼,取法於綦鍼,長七寸,主取深邪遠痹者也。
九曰大鍼,取法於鋒鍼,其鋒微員,長四寸,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也,鍼形畢矣。此九鍼大小長短法也。
白話文:
第五種:鈹針,仿照劍鋒製作,寬二分半,長四寸,用於治療大癰膿腫,也就是兩股熱氣交爭的症狀。
第六種:員利針,仿照圓錐針,針尖稍粗,針身較細,以便深入,長一寸六分,用於治療癰腫和痺症。
第七種:毫針,仿照毫毛製作,長一寸六分,用於治療經絡中的寒熱、疼痛和痺症。
第八種:長針,仿照麻繩針製作,長七寸,用於治療深層邪氣和遠處痺症。
接下來談到的是「大鍼」,其設計源於「鋒鍼」,但針尖較為圓潤,全長四寸,適用於調理大氣而穴位不在關節深處的治療,至此,關於鍼灸所用的九種鍼具的形狀、長短規格已經介紹完畢。
黃帝曰:願聞身形,應九野,奈何。歧伯曰: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,左足應立春,其日戊寅己丑。左脇應春分,其日乙卯。左手應立夏,其日戊辰己巳。膺喉首頭應夏至,其日丙午。右手應立秋,其日戊申己未。右脇應秋分,其日辛酉。右足應立冬,其日戊戌己亥。腰尻下竅應冬至,其日壬子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「我想要了解人體部位與季節的對應關係,不知道怎麼對應呢?」
歧伯說:「好,我來講述人體部位與九個季節的對應:
- 左腳對應立春,這天的天干是戊、己,地支是寅、醜。
- 左腋窩對應春分,這天的天干是乙,地支是卯。
- 左手對應立夏,這天的天干是戊、己,地支是辰、巳。
- 胸膛、喉嚨、頭部對應夏至,這天的天干是丙,地支是午。
- 右手對應立秋,這天的天干是戊、己,地支是申、未。
- 右腋窩對應秋分,這天的天干是辛,地支是酉。
- 右腳對應立冬,這天的天干是戊、己,地支是戌、亥。
- 腰部和大腿根部以下的部位對應冬至,這天的天干是壬,地支是子。」
六府膈下三藏應中州,其大禁,大禁太一所在之日,及諸戊己。凡此九者,善候八正所在之處,所主左右上下,身體有癰腫者,欲治之,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,是謂天忌日也。
白話文:
六腑、隔膜以下的三處腑臟對應人體的中部。重要的禁忌是:太一所在的日子和所有戊、己日。凡是這九天,應該仔細觀察八卦中的「八正」所在的位置,瞭解它所主管的身體左右、上下部位。如果身體有腫膿,想要治療,不要在與腫膿相對應的日子潰治,因為這是上天禁忌的日子。
形樂志苦,病生於脈,治之以灸刺。形苦志樂,病生於筋,治之以熨引。形樂志樂,病生於肉,治之以鍼石。形苦志苦,病生於咽喝,治之以甘藥。形數驚恐,筋脈不通,病生於不仁,治之以按摩醪藥。是謂形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放鬆而精神苦悶,疾病會產生在血脈上。用灸法、刺法來治療。如果身體苦悶而精神放鬆,疾病會產生在筋上。用熨燙、牽引來治療。如果身體放鬆而精神也放鬆,疾病會產生在肉上。用針灸、敷藥來治療。如果身體苦悶而精神也苦悶,疾病會產生在咽喉。用甘味藥物來治療。如果身體有了過度的變化,精神上受到驚恐,導致經絡不通,疾病會產生在無感覺或麻痺的部位。用按摩、服用醪藥來治療。這就是「形」的理論。
五藏氣,心主噫,肺主欬,肝主語,脾主吞,腎主欠。六府氣,膽為怒,胃為氣逆噦,大腸小腸為泄,膀胱不約為遺溺,下焦溢為水。五味,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甘入脾,鹹入腎,淡入胃,是謂五味。五并,精氣并肝則憂,并心則喜,并肺則憂,并腎則恐,并脾則畏,是謂五精之氣,并於藏也。五惡,肝惡風,心惡熱,肺惡寒,腎惡燥,脾惡濕,此五藏氣所惡也。
白話文:
人體五臟的氣,心主掌嘆息,肺主掌咳嗽,肝主掌說話,脾主掌吞嚥,腎主掌打呵欠。六腑的氣,膽主掌發怒,胃主掌氣逆打嗝,大腸小腸主掌排泄,膀胱失控主掌失禁,下焦溢出主掌水腫。五種味道,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甘入脾,鹹入腎,淡入胃,這就是五味。五種精氣,精氣積聚於肝則憂愁,積聚於心則歡喜,積聚於肺則憂傷,積聚於腎則恐懼,積聚於脾則畏懼,這就是五種精氣積聚於臟腑。五臟所惡,肝惡風,心惡熱,肺惡寒,腎惡燥,脾惡濕,這是五臟氣所不喜的。
五液,心主汗,肝主泣,肺主涕,腎主唾,脾主涎,此五液所出也。五勞,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此五久勞所病也。五走,酸走筋,辛走氣,苦走血,鹹走骨,甘走肉,是謂五走也。五裁,病在筋,無食酸,病在氣,無食辛,病在骨,無食鹹,病在血,無食苦,病在肉,無食甘,口嗜而欲食之,不可多也,必自裁也,命曰五裁。五發,陰病發於骨,陽病發於血,陰病發於肉,陽病發於冬,陰病發於夏。
白話文:
人體有五種液體,分別由心、肝、肺、腎、脾主導:心主汗、肝主淚、肺主涕、腎主唾、脾主涎。
過度勞累會損傷身體:久視傷血、久臥傷氣、久坐傷肉、久立傷骨、久行傷筋。
不同的味道對應著不同的身體部位:酸走筋、辛走氣、苦走血、鹹走骨、甘走肉。
身體生病時,要根據症狀選擇相應的食物來調理:筋病食酸、氣病食辛、骨病食鹹、血病食苦、肉病食甘,但不可過量,需根據自身情況調節。
疾病的發作也與陰陽有關:陰病發於骨,陽病發於血;陰病發於肉,陽病發於冬,陰病發於夏。
五邪,邪入於陽,則為狂,邪入於陰,則為血痹,邪入於陽,轉則為癲疾,邪入於陰,轉則為瘖,陽入之於陰,病靜,陰出之於陽,病喜怒。五藏,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。脾藏意,腎藏精志也。五主,心主脈,肺主皮,肝主筋,脾主肌,腎主骨。
白話文:
有五種邪氣,如果邪氣進入陽經,就會造成狂躁的症狀;如果邪氣進入陰經,就會造成血脈不通的症狀。邪氣進入陽經,轉變後會成為癲癇;邪氣進入陰經,轉變後會造成失語。陽氣進入陰經,症狀就會平靜;陰氣進入陽經,症狀就會喜怒無常。
五臟各有其藏神,分別是:心藏神明,肺藏魂魄,肝藏靈魂,脾藏意念,腎藏精氣和意志。
五臟各有其主管的部位,分別是:心主管脈搏,肺主管皮膚,肝主管筋腱,脾主管肌肉,腎主管骨骼。
陽明多血多氣,太陽多血少氣,少陽多氣少血,太陰多血少氣,厥陰多血少氣,少陰多氣少血,故曰刺陽明出血氣,刺太陽出血惡氣,刺少陽出氣惡血,刺太陰出血惡氣,刺厥陰出血惡氣,刺少陰出氣惡血也。足陽明太陰為表裏,少陽厥陰為表裏,太陽少陰為表裏,是謂足之陰陽也。手陽明太陰為表裏,少陽心主為表裏,太陽少陰為表裏,是謂手之陰陽也。
白話文:
陽明經脈富含血液和氣血,太陽經脈富含血液但氣血較少,少陽經脈富含氣血但血液較少,太陰經脈富含血液但氣血較少,厥陰經脈富含血液但氣血較少,少陰經脈富含氣血但血液較少。因此,針刺陽明經脈會排出血液和氣血,針刺太陽經脈會排出血液和惡氣,針刺少陽經脈會排出氣血和惡血,針刺太陰經脈會排出血液和惡氣,針刺厥陰經脈會排出血液和惡氣,針刺少陰經脈會排出氣血和惡血。
足陽明經脈和太陰經脈是表裡關係,少陽經脈和厥陰經脈是表裡關係,太陽經脈和少陰經脈是表裡關係,這就是足部的陰陽經脈關係。
手陽明經脈和太陰經脈是表裡關係,少陽經脈和心主經脈是表裡關係,太陽經脈和少陰經脈是表裡關係,這就是手的陰陽經脈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