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28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28)

1. 衛氣行第七十六

黃帝問於歧伯曰:願聞衛氣之行,出入之合,何如。歧伯曰:歲有十二月,日有十二辰,子午為經,卯酉為緯,天周二十八宿,而一面七星,四七二十八星,房昴為緯,虛張為經,是故房至畢為陽,昴至心為陰,陽主晝,陰主夜。故衛氣之行,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,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,夜行於陰二十五周,周於五藏。

是故平旦陰盡,陽氣出於目,目張則氣上行於頭,循項下足太陽,循背下至小指之端。其散者,別於目銳眥,下手太陽,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。其散者,別於目銳眥,下足少陽,注小指次指之間,以上循手少陽之分,側下至小指之間,別者以上至耳前,合於頷脈,注足陽明以下行,至跗上,入五指之間。其散者,從耳下下手陽明,入大指之間,入掌中。

其至於足也,入足心,出內踝,下行陰分,復合於目,故為一周。

是故日行一舍,人氣行一周與十分身之八。日行二舍,人氣行三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。日行三舍,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。日行四舍,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。日行五舍,人氣行於身九周。日行六舍,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。日行七舍,人氣行於身十二周在身與十分身之六。

日行十四舍,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,陽盡於陰,陰受氣矣。

其始入於陰,常從足少陰注於腎,腎注於心,心注於肺,肺注於肝,肝注於脾,脾復注於腎為周。是故夜行一舍,人氣行於陰藏一周與十分藏之八,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,而復合於目。陰陽一日一夜,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。與十分藏之二。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,奇分不盡故也。

黃帝曰:衛氣之在於身也,上下往來不以期,候氣而刺之,奈何。伯高曰:分有多少,日有長短,春秋冬夏,各有分理,然後常以平旦為紀,以夜盡為始。是故一日一夜,水下百刻,二十五刻者,半日之度也,常如是無已。日入而止,隨日之長短,各以為紀而刺之,謹候其時,病可與期。

失時反候者,百病不治。故曰:刺實者,刺其來也。刺虛者,刺其去也。此言氣存亡之時,以候虛實而刺之。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,是謂逢時。在於三陽,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。病在於三陰,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。水下一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二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三刻,人氣在陽明。

水下四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五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六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七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八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九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十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十一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十二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十三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十四刻,人氣在少陽。

水下十五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十六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十七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十八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十九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二十刻,人氣在陰分。水下二十一刻,人氣在太陽。水下二十二刻,人氣在少陽。水下二十三刻,人氣在陽明。水下二十四刻,人氣在陰分。

水下二十五刻,人氣在太陽。此半日之度也。從房至畢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,日行半度。迴行一舍,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。大要曰: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,人氣在太陽,是故日行一舍,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,常如是無已,天與地同紀,紛紛𤽉𤽉,終而復始,一日一夜,水下百刻而盡矣。

白話文:

衛氣的運行

黃帝問岐伯:「我想知道衛氣是如何運行的,它的出入和會合是怎樣的?」

岐伯回答:「一年有十二個月,一天有十二個時辰。子時和午時是經線,卯時和酉時是緯線。天空有二十八星宿,每一面有七顆星,四七共二十八顆星。房宿和昴宿是緯線,虛宿和張宿是經線。因此,從房宿到畢宿為陽,從昴宿到心宿為陰。陽主白天,陰主夜晚。所以衛氣的運行,一天一夜在身體內循環五十周。白天在陽分運行二十五周,夜晚在陰分運行二十五周,循環遍佈五臟。」

「因此,在早晨,陰氣耗盡,陽氣從眼睛發出,眼睛睜開,氣就向上運行到頭部,沿著頸部向下到足太陽經,沿著背部向下到小腳趾末端。它分散的一部分,從眼角外側,沿著手太陽經,向下到手小指外側。它分散的另一部分,從眼角外側,向下到足少陽經,到達小腳趾次趾之間,然後沿著手少陽經的走向,向下到小指之間。還有分散的一部分,向上到耳前,與下頷的脈搏匯合,再注入足陽明經向下行走,到腳背上,進入五趾之間。再分散的一部分,從耳朵下方沿著手陽明經,進入大拇指之間,進入手掌中。」

「它到達腳部時,進入腳心,從內踝出來,向下運行到陰分,再回到眼睛,這樣運行一周。」

「所以,太陽在一天裡運行一舍(約15度),人體衛氣運行一周又十分之八。太陽運行兩舍,人體衛氣運行三周又十分之六。太陽運行三舍,人體衛氣運行五周又十分之四。太陽運行四舍,人體衛氣運行七周又十分之二。太陽運行五舍,人體衛氣運行九周。太陽運行六舍,人體衛氣運行十周又十分之八。太陽運行七舍,人體衛氣運行十二周又十分之六。」

「太陽運行十四舍,人體衛氣在身體內運行二十五周多,以及十分之二。陽氣運行結束,陰氣開始接受。」

「它開始進入陰分時,通常從足少陰經注入腎臟,腎臟注入心臟,心臟注入肺臟,肺臟注入肝臟,肝臟注入脾臟,脾臟再注入腎臟,循環一周。因此,夜晚運行一舍,人體衛氣在陰臟運行一周又十分之八,也像白天運行二十五周一樣,最後回到眼睛。陰陽之氣在一天一夜之間,合起來有十分之四多和十分之二的餘分。所以人們睡覺和起床的時間有早晚的差異,就是因為這個餘分沒有完全消耗完的緣故。」

黃帝說:「衛氣在身體內運行,上下往來沒有固定的時間,要根據氣的變化來針刺,要怎麼做呢?」

伯高說:「衛氣的運行有多有少,日子有長有短,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變化規律。所以通常以早晨天亮作為開始,以夜晚結束作為開始。因此,一天一夜,水漏一百刻(古時的計時單位),二十五刻是半天的時間,一直這樣沒有停止。太陽下山就停止了,根據日子的長短,各自確定起始點,然後針刺,謹慎地觀察時間,疾病就可以預期了。」

「如果錯過了時間,反而觀察錯誤的時機,那麼各種疾病都無法治癒。所以說:針刺實證,要刺在它的來時;針刺虛證,要刺在它的去時。這說的是氣的存亡時間,以此來判斷虛實並施針。所以要謹慎地觀察氣的所在之處再針刺,這就叫做抓住時機。氣在三陽經,就一定要觀察它在陽分時針刺;病在三陰經,就一定要觀察氣在陰分時針刺。水漏一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水漏二刻,人體的氣在少陽經。水漏三刻,人體的氣在陽明經。」

「水漏四刻,人體的氣在陰分。水漏五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水漏六刻,人體的氣在少陽經。水漏七刻,人體的氣在陽明經。水漏八刻,人體的氣在陰分。水漏九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水漏十刻,人體的氣在少陽經。水漏十一刻,人體的氣在陽明經。水漏十二刻,人體的氣在陰分。水漏十三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水漏十四刻,人體的氣在少陽經。」

「水漏十五刻,人體的氣在陽明經。水漏十六刻,人體的氣在陰分。水漏十七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水漏十八刻,人體的氣在少陽經。水漏十九刻,人體的氣在陽明經。水漏二十刻,人體的氣在陰分。水漏二十一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水漏二十二刻,人體的氣在少陽經。水漏二十三刻,人體的氣在陽明經。水漏二十四刻,人體的氣在陰分。」

「水漏二十五刻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這就是半天的時間。從房宿到畢宿共十四舍,水漏五十刻,太陽運行半個週期。太陽迴轉運行一舍,水漏三刻又十分之四。總的來說:通常以太陽在星宿上的位置來判斷,人體的氣在太陽經。所以太陽運行一舍,人體的氣在三陽經運行並且也運行在陰分,一直這樣沒有停止,天地運行規律相同,變化不斷,周而復始,一天一夜,水漏一百刻就結束了。」

2. 九宮八風第七十七

太一常以冬至之日,居叶蟄之宮四十六日,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,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,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,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,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,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,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,明日復居叶蟄之宮,曰冬至矣。太一日遊,以冬至之日,居叶蟄之宮,數所在日從一處,至九日,復反於一,常如是無已,終而復始。

太一移日,天必應之以風雨,以其日風雨則吉,歲美民安少病矣。先之則多雨,後之則多旱。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,占在君。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,占在相。太一在中宮之日有變,占在吏。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,占在將。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,占在百姓。所謂有變者,太一居五宮之日,病風折樹木,揚沙石,各以其所主,占貴賤。

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,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,主生,長養萬物。從其衝後來為虛風,傷人者也,主殺,主害者,謹候虛風而避之,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,如避矢石然,邪弗能害,此之謂也。

是故太一入徙立於中宮,乃朝八風,以占吉凶也。風從南方來,名曰大弱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心,外在於脈,氣主熱。風從西南方來,名曰謀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脾,外在於肌,其氣主為弱。風從西方來,名曰剛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肺,外在於皮膚,其氣主為燥。風從西北方來,名曰折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小腸,外在於手太陽脈,脈絕則溢,脈閉則結不通,善暴死。風從北方來,名曰大剛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腎,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,其氣主為寒也。

風從東北方來,名曰凶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大腸,外在於兩脇腋骨下及肢節。風從東方來,名曰嬰兒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肝,外在於筋紐,其氣主為身濕。風從東南方來,名曰弱風,其傷人也,內舍於胃,外在肌肉,其氣主體重。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,乃能病人,三虛相搏,則為暴病卒死,兩實一虛,病則為淋露寒熱。犯其雨濕之地,則為痿。

故聖人避風,如避矢石焉。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,則為擊仆偏枯矣。

白話文:

太一神祇通常在冬至這天,會停留在葉蟄宮四十六天,接著隔天會移動到天留宮四十六天,再隔天到倉門宮四十六天,再隔天到陰洛宮四十五天,再隔天到天宮四十六天,再隔天到玄委宮四十六天,再隔天到倉果宮四十六天,再隔天到新洛宮四十五天,最後再回到葉蟄宮,這時就又是冬至了。太一神祇的運行,從冬至這天停留在葉蟄宮開始算起,計算停留的宮位天數,從一到九,又回到一,如此循環不已,永無止境。

太一神祇移動日期的時候,天空一定會以風雨來呼應,如果它移動的日子有風雨,就代表今年是豐收的好年,人民平安健康,很少生病。如果風雨早來,就會有很多雨水;如果風雨晚來,就會有很多旱災。太一神祇在冬至這天出現變化,就預示著君主會有問題;在春分這天出現變化,就預示著宰相會有問題;在正中間的日子出現變化,就預示著官吏會有問題;在秋分這天出現變化,就預示著將軍會有問題;在夏至這天出現變化,就預示著平民百姓會有問題。所謂的「變化」,是指太一神祇停留在五宮的這幾天,如果有狂風吹倒樹木、捲起沙塵,就按照它所主宰的對象,來判斷貴賤吉凶。

觀察風從哪個方向吹來,來進行占卜:如果風從太一神祇所停留的宮位方向吹來,就叫做「實風」,這代表生機,能夠滋養萬物;如果風從相對的方向吹來,就叫做「虛風」,這會傷害人體,主宰殺伐和災害,要小心提防這種虛風,所以聖人每天都會避開虛邪之氣,就好像躲避弓箭石頭一樣,這樣邪氣就傷害不了我們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
因此,太一神祇進入並停留在中心位置時,會朝向八個方向的風,來占卜吉凶。風從南方吹來,叫做「大弱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心臟內部,並表現在脈搏上,使人感到發熱。風從西南方吹來,叫做「謀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脾臟內部,並表現在肌肉上,使人感到虛弱無力。風從西方吹來,叫做「剛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肺臟內部,並表現在皮膚上,使人感到乾燥。風從西北方吹來,叫做「折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小腸內部,並表現在手太陽經脈上,如果脈搏停止跳動,血液就會外溢,如果脈搏閉塞不通,就會導致氣血凝結,容易突然死亡。風從北方吹來,叫做「大剛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腎臟內部,並表現在骨骼和肩背的肌肉筋腱上,使人感到寒冷。

風從東北方吹來,叫做「凶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大腸內部,並表現在兩側腋下肋骨和關節處。風從東方吹來,叫做「嬰兒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肝臟內部,並表現在筋腱上,使人感到身體濕重。風從東南方吹來,叫做「弱風」,它傷害人體時,會侵入胃部,並表現在肌肉上,使人感到身體沉重。這八種風都從虛弱的方向吹來,才會使人生病。如果三種虛風同時侵入人體,就會導致暴病猝死;如果兩種實風夾雜一種虛風,則會導致淋漓不盡的寒熱病症。如果冒犯了風雨潮濕的地方,則會導致肢體痿弱。

所以聖人避開風邪,就像躲避弓箭石頭一樣。如果身體有三種虛弱的情況,又偏偏受到邪風侵襲,就會導致突然昏倒、半身不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