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1. 病本第二十五
先病而後逆者,治其本;先逆而後病者,治其本;先寒而後生病者,治其本;先病而後生寒者,治其本;先熱而後生病者,治其本。
先泄而後生他病者,治其本,必且調之,乃治其他病。先病而後中滿者,治其標;先病後泄者,治其本;先中滿而後煩心者,治其本。
有客氣,有同氣。大小便不利治其標,大小便利,治其本。
病發而有餘,本而標之,先治其本,後治其標;病發而不足,標而本之,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,謹詳察間甚,以意調之,間者並行,甚為獨行;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,治其本也。
白話文:
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
「先有什麼症狀,就處理什麼問題」
當身體先出現一種病症,之後再產生其他病症時,我們應該治療最初的那個病因(「本」)。
- 例如:
- 如果身體先出現「氣逆」的症狀(氣血運行不順),之後才發病,就要治療氣逆這個根本原因。
- 如果先感到寒冷,之後才生病,就要先處理寒氣這個根本原因。
- 如果先發燒,之後才生病,就要先處理發燒這個根本原因。
- 如果先拉肚子,之後才產生其他病症,也要先處理拉肚子的根本原因。在治療時,必須先調整好身體,才能去治療其他的病。
「先病後有新症狀」:
- 如果先得了病,之後才出現肚子脹滿的症狀,這時要先處理肚子脹滿這個「標」的問題。
- 如果先得了病,之後才出現腹瀉,則要治療最初的那個「本」的問題。
- 如果先肚子脹滿,之後才感到心煩,則要治療肚子脹滿這個「本」的問題。
外來邪氣與自身病因的治療
「外邪與內邪」:
- **「客氣」**指的是外來的邪氣,例如風、寒、暑、濕等。
- **「同氣」**指的是身體內產生的病氣。
症狀處理的優先順序
「緊急症狀與根本病因」:
- 大、小便不順:如果病人有排便困難的問題,要先處理這個「標」的症狀。
- 大、小便通暢:如果排便正常,則可以從根本病因(「本」)開始治療。
身體「多餘」與「不足」的治療方法
「有餘」與「不足」:
- 病症有餘(實證):如果疾病表現出過多的邪氣,例如發炎、紅腫等,這時要採取「本標兼治」的方法,但要先治療根本病因,再處理症狀。
- 病症不足(虛證):如果疾病是身體虛弱造成的,例如氣血不足、體力下降等,這時要採取「標本兼治」的方法,但要先處理症狀,再治療根本病因。
「治療時機」:
- 要仔細觀察病情的輕重緩急。
- 「間者並行」:病情平緩時,可以同時處理根本病因和症狀。
- 「甚為獨行」:病情嚴重時,只能專心處理最緊急的那個問題。
- 大、小便不順引起的病:如果先是大小便不順,之後才引起其他病症,這時就要治療大小便不順這個根本原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