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25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25)
1. 經筋第十三
足太陽之筋,起於足小指,上結於踝,邪上結於膝,其下循足外側,結於踵,上循跟,結於膕。其別者,結於踹外,上膕中內廉,與膕中并上結於臀,上挾脊上項。其支者,別入結於舌本。其直者,結於枕骨上頭,下顏,結於鼻。其支者,為目上綱,下結於頄。其支者,從腋後外廉,結於肩髃。
其支者,入下,腋上出缺盆,上結於完骨。其支者,出缺盆,邪上出於頄。其病小指支跟腫痛,膕攣,脊反折,項筋急,肩不舉,腋支缺盆中紐痛,不可左右搖。治在燔鍼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,名曰仲春痹也。
足少陽之筋,起於小指次指,上結外踝,上循脛外廉,結於膝外廉。其支者,別起外輔骨,上走髀。前者,結於伏兔之上,後者,結於尻。其直者,上乘䏚季協,上走腋前廉,繫於膺乳,結於缺盆。直者,上出腋,貫缺盆,出太陽之前,循耳後,上額角,交巔上下走頷,上結於頄。
支者,結於目眥為外維,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,引膝外轉筋,膝不可屈伸,膕筋急,前引髀,後引尻,即上乘䏚季脇痛,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,從左之右,右目不開,上過右角,並蹻脈而行,左絡於右,故傷左角,右足不用,命曰維筋相交。治在燔鍼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,名曰孟春痹也。
足陽明之筋,起於中三指,結於跗上,邪外上加於輔骨,上結於膝外廉,直上結於髀樞,上循協,屬脊。其直者,上循骭,結於膝。其支者,結於外輔骨,合少陽。其直者,上循伏兔,上結於髀,聚於陰器,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結,上頸,上挾口,合於頄,下結於鼻,上合於太陽,太陽為目上網,陽明為目下網。
其支者,從頰結於耳前,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,腳跳堅,伏兔轉筋,髀前腫,㿉疝,腹筋急,引缺盆及頰,卒口僻,急者,目不合,熱則筋縱,目不開。頰筋有寒,則急引頰移口,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,故僻。治之以馬膏,膏其急者,以白酒和桂,以塗其緩者,以桑鉤鉤之,即以生桑灰,置之坎中,高下以坐等,以膏熨急頰,且飲美酒,噉美炙肉,不飲酒者,自強也,為之三拊而已。治在燔鍼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,名曰季春痹也。
足太陰之筋,起於大指之端內側,上結於內踝,其直者絡於膝內輔骨,上循陰股,結於髀,聚於陰器,上腹,結於齊,循腹裏,結於肋,散於胸中。其內者,著於脊。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,轉筋痛,膝內輔骨痛,陰股引髀而痛,陰器紐痛,下引齊兩脇痛,引膺中脊內痛。治在燔鍼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,命曰孟秋痹也。
足少陰之筋,起於小指之下,並足太陰之筋,邪走內踝之下,結於踵與太陽之筋,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,並太陰之筋而上,循陰股,結於陰器,循脊內,挾膂,上至項,結於枕骨,與足太陽之筋合。其病足下轉筋,及所過而結者,皆痛及轉筋。病在此者,主癇瘛及痙,在外者,不能俛,在內者,不能仰,故陽病者,腰反折不能俛,陰病者,不能仰。治在燔鍼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,在內者,熨引飲藥。
白話文:
經筋第十三
足太陽經的筋,起於腳小趾,向上結於腳踝,斜向上結於膝蓋,向下沿著腳的外側,結於腳跟,再往上沿著腳跟,結於膝膕。它的一個分支,結於小腿外側,往上到膝膕的內側邊緣,與膝膕中的筋匯合,再一起往上結於臀部,接著沿著脊椎兩旁向上到頸部。它的一個分支,進入並結於舌根。它的主幹,結於枕骨上方的頭部,向下到臉頰,結於鼻子。它的一個分支,成為眼睛上方的網狀結構,向下結於顴骨。它的一個分支,從腋窩後外側,結於肩峰。
它的一個分支,向下進入腋窩,在腋窩上方從鎖骨窩出來,向上結於完骨。它的一個分支,從鎖骨窩出來,斜向上到顴骨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小腳趾到腳跟腫痛,膝膕痙攣,脊椎向後彎折,頸部肌肉僵硬,肩膀抬不起來,腋窩到鎖骨窩中間疼痛,無法左右搖動。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仲春痹。
足少陽經的筋,起於小趾的第二個腳趾,向上結於外腳踝,向上沿著小腿外側,結於膝蓋外側。它的一個分支,從外踝的突起骨開始,向上走向大腿。前面的分支,結於大腿前部的伏兔穴上方,後面的分支,結於尾骶骨。它的主幹,向上經過肋骨下緣,向上走向腋窩前緣,聯繫到胸前的乳房,結於鎖骨窩。主幹再向上出腋窩,穿過鎖骨窩,從足太陽經的前面出來,沿著耳朵後面,向上到額角,在頭頂交會,向下沿著下巴,向上結於顴骨。
它的一個分支,結於眼外角,成為眼外維繫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小趾第二個腳趾抽筋,牽引膝蓋向外側抽筋,膝蓋無法彎曲伸直,膝膕抽筋,向前牽引大腿,向後牽引尾骶骨,進而導致肋骨下緣疼痛,向上牽引鎖骨窩、胸部乳房及頸部肌肉僵硬,由左向右蔓延,導致右眼無法張開,向上經過右側額角,與蹻脈並行,左側的病症會影響到右側,所以傷到左側額角,右腳就無法活動,這稱為維繫的筋脈互相影響。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孟春痹。
足陽明經的筋,起於中間的三個腳趾,結於腳背,斜向外側附著在小腿骨,向上結於膝蓋外側,直接向上結於大腿根部的關節處,再向上沿著脅肋部,附屬於脊椎。它的主幹,向上沿著小腿,結於膝蓋。它的一個分支,結於外踝的突起骨,與足少陽經匯合。它的主幹,向上沿著伏兔,向上結於大腿,會聚於陰部,向上到腹部,再散佈到鎖骨窩而結,向上到頸部,向上夾住口部,與顴骨會合,向下結於鼻子,向上與足太陽經匯合,足太陽經形成眼睛上方的網狀結構,足陽明經形成眼睛下方的網狀結構。
它的一個分支,從臉頰結於耳朵前方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腳中間的腳趾到小腿抽筋,腳背跳動僵硬,伏兔抽筋,大腿前部腫脹,疝氣,腹部肌肉僵硬,牽引到鎖骨窩及臉頰,突然口歪,嚴重時,眼睛無法閉合,熱的時候肌肉鬆弛,眼睛無法張開。臉頰肌肉受寒時,會拉緊臉頰使口歪斜,受熱時則肌肉鬆弛無力,導致口歪。治療方法是用馬膏塗抹在痙攣的部位,用白酒和桂枝調和,塗抹在鬆弛的部位,用桑木製成的鉤子鉤住鬆弛的部位,然後把生桑木灰放在坑中,高度與坐姿時的高度相同,用藥膏熨燙痙攣的臉頰,同時飲用美酒,吃烤肉,不喝酒的人也要勉強喝一點,這樣做三次就好。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季春痹。
足太陰經的筋,起於大腳趾內側端,向上結於內腳踝,它的主幹絡於膝蓋內側的突起骨,向上沿著大腿內側,結於大腿根部,會聚於陰部,向上到腹部,結於肚臍,沿著腹腔內側,結於肋部,散佈於胸中。它的內部分支,附著於脊椎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腳大拇指到內腳踝疼痛,抽筋痛,膝蓋內側的突起骨疼痛,大腿內側牽引到大腿根部疼痛,陰部扭痛,向下牽引到肚臍兩側脅肋疼痛,牽引到胸部內側脊椎疼痛。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孟秋痹。
足少陰經的筋,起於小腳趾下方,與足太陰經的筋並行,斜向內腳踝下方,結於腳跟,與足太陽經的筋匯合,一起向上結於內踝的突起下方,並與足太陰經的筋一起向上,沿著大腿內側,結於陰部,沿著脊椎內側,夾住脊椎兩旁的肌肉,向上到頸部,結於枕骨,與足太陽經的筋匯合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腳底抽筋,以及所經過和結節的地方,都會疼痛及抽筋。病在此處,主要導致癲癇、抽搐和痙攣,在外面的,無法彎腰,在內部的,無法仰頭,所以陽經病變的,會導致腰部反折,無法彎腰,陰經病變的,無法仰頭。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在內部的,要用熨燙引導和服用藥物。
如果這條筋脈扭傷或斷裂,情況嚴重的話會導致死亡,無法醫治,這種病症叫做仲秋痹。
足厥陰經的筋,起於大腳趾上方,向上結於內腳踝前方,向上沿著小腿,向上結於內踝的突起下方,向上沿著大腿內側,結於陰部,聯絡各條筋脈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腳大拇指到內腳踝前方疼痛,內踝突起處疼痛,大腿內側疼痛抽筋,陰部功能失常。傷到內部則無法勃起,受寒則陰莖收縮,受熱則陰莖勃起不收。治療方法是疏通行水,清除陰氣。它發病出現抽筋時,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季秋痹。
手太陽經的筋,起於小指上方,結於手腕,向上沿著手臂內側邊緣,結於肘關節內側的突起骨的後方,彈撥時會牽引到小指上方,進入並結於腋下。它的一個分支,向後走腋窩後邊緣,向上環繞肩胛骨,沿著頸部,出來走向足太陽經的前面,結於耳後的完骨。它的一個分支,進入耳中。它的主幹,從耳朵上方出來,向下結於下巴,向上附屬於眼外角。它發病時,會出現小指到肘關節內側突起骨後邊緣疼痛,沿著手臂內側,進入腋下,腋下疼痛,腋窩後邊緣疼痛,環繞肩胛骨牽引頸部疼痛,耳朵中鳴痛牽引下巴,眼睛看不見東西很久才能看見,頸部肌肉僵硬則會形成頸部瘻管或頸部腫脹。頸部出現寒熱時,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。
如果是腫脹,要復刺使其消散。它的一個分支,向上彎曲到牙齒,沿著耳朵前方,附屬於眼外角,向上到下巴,結於額角。它發病時,經過的地方會出現抽筋,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仲夏痹。
手少陽經的筋,起於小指的第二個指頭的末端,結於手腕,向上沿著手臂,結於肘關節,向上環繞上臂外側,到肩部。走向頸部,與手太陽經匯合。它的一個分支,彎曲到臉頰進入並聯繫到舌根。它的一個分支,向上彎曲到牙齒,沿著耳朵前方,附屬於眼外角,向上經過下巴,結於額角。它發病時,經過的地方會出現抽筋,舌頭捲曲,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季夏痹。
手陽明經的筋,起於大拇指的第二個指頭的末端,結於手腕,向上沿著手臂,向上結於肘關節外側,向上到上臂,結於肩峰。它的一個分支,環繞肩胛骨,夾住脊椎。它的主幹,從肩峰向上到頸部。它的一個分支,向上到臉頰,結於顴骨。它的主幹,向上出手太陽經的前面,向上到左側額角,聯絡頭部,向下到右側下巴。它發病時,經過的地方會出現疼痛及抽筋,肩膀抬不起來,頸部無法左右轉動,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孟夏痹。
手太陰經的筋,起於大拇指上方,沿著手指向上,結於大魚際後方,沿著寸口外側,向上沿著手臂,結於肘關節中間,向上到上臂內側邊緣,進入腋下,出鎖骨窩,結於肩峰前方,向上結於鎖骨窩,向下結於胸腔內,散布並貫穿賁門,與賁門下方匯合抵達肋骨下緣。它發病時,經過的地方會出現抽筋,疼痛嚴重時會形成息賁,脅肋部疼痛,吐血,治療方法是用燒熱的針快速點刺,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次數,以疼痛的地方作為施針點,這種病症叫做仲冬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