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9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9)
1. 禁服第四十八
雷公問於黃帝曰:細子得受業,通於九鍼六十篇,旦暮勤服之,近者編絕,久者簡垢,然尚諷誦弗置,未盡解於意矣,外揣言渾朿為一,未知所謂也。夫大則無外,小則無內,大小無極,高下無度,朿之奈何。士之才力,或有厚薄,智慮褊淺,不能博大深奧,自強於學若細子,細子恐其散於後世,絕於子孫,敢問約之奈何。黃帝曰:善乎哉問也。
白話文:
雷公向黃帝問道:細子勤奮地學習,通曉九鍼六十篇。早晚勤勞地練習,近代的篇章雖然散失了,古代的篇章也因為時間久遠而模糊不清。但是細子還是堅持朗讀,並沒有放棄,他雖然沒有完全理解,但還是努力揣測其中的意思。不過,他總覺得書中將許多模糊不清的東西混為一談,不知道是怎麼回事。宇宙沒有外邊,小事物也沒有內部,宇宙的大小沒有界限,高低沒有程度,混沌又是怎樣的呢?人的能力或多或少,智力也有淺薄與深奧之分,自強不息地學習像細子這樣的人,恐怕他們的後代會失傳這些知識。請問怎樣才能讓這些知識流傳下去呢?黃帝說:你問得很好。
此先師之所禁,坐私傳之也,割臂歃血之盟也,子若欲得之,何不齋乎,雷公再拜而起曰:請聞命於是也。乃齋宿三日而請曰:敢問今日正陽,細子願以受盟。黃帝乃與俱入齋室,割臂歃血。黃帝親祝曰:今日正陽,歃血傳方,敢有背此言者,反受其殃。雷公再拜曰:細子受之。
黃帝乃左握其手,右受之書,曰:慎之慎之,吾為子言之。
白話文:
這是先師禁止傳授的內容,要通過斷臂盟誓才能獲得。如果你想得到它,為什麼不齋戒呢?雷公再拜起身說:請聽從您的吩咐。於是齋戒沐浴三天後請求說:敢問今天是正陽之日,弟子希望在您面前立誓。黃帝就和雷公一起進入齋室,割臂歃血。黃帝親自祝禱說:今天是正陽之日,歃血傳授祕方。如果有人違背這個誓言,將會自食其果。雷公再拜說:弟子謹記在心。
於是,黃帝左手緊握岐伯的手,右手接過書卷,慎重地囑咐道:「務必小心謹慎,我現在為你說明。在進行診治時,必須徹底檢查病人症狀的起源與發展過程,留意寒熱的表現,以此來確認臟腑的實際病況。
凡刺之理,經脈為始,營其所行,知其度量,內刺五藏,外刺六府,審察衛氣,為百病母,調其虛實,虛實乃止,寫其血絡,血盡不殆矣。雷公曰:此皆細子之所以通,未知其所約也。
白話文:
針灸的原理,首先要了解經脈,沿著經脈的走向行針,把握適當的深度。內針治療五臟,外針治療六腑,仔細辨別衛氣,它是一百種疾病的病因之母。調和身體的虛實,虛實失衡就不會出現了。掌握血脈的走向,即使放盡血液也不會危及生命。雷公說:這些都是針灸細針的通達之路,但是並不知道它們的約束力。
黃帝曰:夫約方者,猶約囊也,囊滿而弗約,則輸泄,方成弗約,則神與弗俱。雷公曰:願為下材者,弗滿而約之。黃帝曰: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,不可以為天下師。雷公曰:願聞為工。
白話文:
**黃帝問:**方劑就好像一個袋子,如果袋子裝滿了卻不綁起來,裡面的東西就會漏出來。同樣的,方劑組成後如果不加以調理,神氣也不會聚集其中。
雷公回答: 那些願意屈居下位的醫生,他們並不會等到方劑組成後纔去調理。
黃帝說: 知道在方劑組成前就加以調理是技術,但不能僅憑此就成為天下間的醫學導師。
雷公問: 請問什麼樣的技術才能成為天下醫學導師?
黃帝曰:寸口主中,人迎主外,兩者相應,俱往俱來,若引繩大小齊等,春夏人迎微大,秋冬寸口微大,如是者名曰平人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切中指的脈象主導人體內部,而頸動脈兩側的脈象主導人體外部,這兩者互相呼應,同時強盛或虛弱。如果兩者的脈象像引導繩一樣大小相同,那麼在春夏季節頸動脈的脈象會稍大,而在秋冬季節中指的脈象會稍大。這種情況叫做「平人」,也就是身體健康、平衡的狀態。
人迎大一倍於寸口,病在足少陽,一倍而躁,在手少陽。人迎二倍,病在足太陽,二倍而躁,病在手太陽。人迎三倍,病在足陽明,三倍而躁,病在手陽明。盛則為熱,虛則為寒,緊則為痛痹,代則乍甚乍問。盛則寫之,虛則補之,緊痛則取之分肉,代則取血絡,且飲藥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,名曰經刺。人迎四倍者,且大且數,名曰溢陽,溢陽為外格,死不治。
必審按其本末,察其寒熱,以驗其藏府之病。
白話文:
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,則疾病在足少陽經;如果脈搏急促,則疾病在手少陽經。
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兩倍,則疾病在足太陽經;如果脈搏急促,則疾病在手太陽經。
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三倍,則疾病在足陽明經;如果脈搏急促,則疾病在手陽明經。
脈搏盛實則表示熱證,脈搏虛弱則表示寒證,脈搏緊迫則表示疼痛痹阻,脈搏時緊時緩則表示病情忽好忽壞。
脈搏盛實則用瀉法,脈搏虛弱則用補法,脈搏緊痛則取患者分肉上的血,脈搏時緊時緩則取其血絡,並且服用藥物,脈搏沉陷則用灸法。
如果脈搏不盛不虛,則根據經絡取穴,稱為經刺。
如果人迎脈比寸口脈大四倍,並且寬大而數,稱為溢陽,屬於外感證,無法治癒。
務必詳盡地探究病症從開始到目前的寒熱變化,透過這種方式來驗證並確定臟腑所遭受的病患。
寸口大於人迎一倍,病在足厥陰,一倍而躁,病在手心主。寸口二倍,病在足少陰,二倍而躁,在手少陰。寸口三倍,病在足太陰,三倍而躁,病在手太陰。盛則脹滿,寒中食不化,虛則熱中,出糜少氣,溺色變,緊則痛痹,代則乍痛乍止。盛則寫之,虛則補之,緊則先刺而後灸之,代則取血絡,而後調之,陷下則徒灸之,陷下者,脈血絡於中,中有著血,血寒,故宜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,名曰經刺。寸口四倍者,名曰內關,內關者,且大且數,死不治。
必審察其本末之寒溫,以驗其藏府之病。
白話文:
寸口脈比人迎脈大一倍,疾病在足厥陰經;大一倍以上且急促,疾病在手心主經。寸口脈大兩倍,疾病在足少陰經;大兩倍以上且急促,疾病在手少陰經。寸口脈大三倍,疾病在足太陰經;大三倍以上且急促,疾病在手太陰經。脈盛(大而數)則腹脹飽滿,寒症內伏,飲食不化;脈虛(小而遲)則虛熱內盛,大便稀少氣味變異,小便顏色異常;脈緊則疼痛麻痺;脈代(忽緊忽緩)則疼痛時發時止。脈盛應瀉,脈虛應補;脈緊先刺血後灸療;脈代先取血絡後調理;脈陷下(沉細)就用灸療。脈陷下是因為血脈於體內阻塞,導致血液凝滯,血寒,所以宜用灸法。脈既不盛又不虛,就根據經絡取穴,這種方法稱為經刺。寸口脈大四倍,稱為內關,內關脈又大又數,預後不良。
必須詳細檢查病症從初始到發展的全過程中寒熱的變化,用以驗證並確定臟腑所患的疾病。
通其營輸,乃可傳於大數。大數曰:盛則徒寫之。虛則徒補之,緊則灸刺,且飲藥,陷下則徒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所謂經治者,飲藥,亦曰灸刺。脈急則引,脈大以弱,則欲安靜,用力無勞也。
白話文:
貫通人體的營氣和輸液系統,才能傳導到大量的經絡。
大量經絡的原則是:
- 氣血旺盛時,只瀉出來。
- 氣血虛弱時,只補進去。
- 經絡阻塞時,進行艾灸和針刺,同時服用藥物。
- 經絡下陷時,只進行艾灸。
- 氣血既不旺盛也不虛弱時,用傳統的經絡療法治療。
所謂傳統的經絡療法,是指服用藥物或艾灸針刺。
- 脈搏急促時,用疏通經絡的方法治療。
- 脈搏大但虛弱時,用安神靜心的方法治療,避免過度用力。
2. 五色第四十九
雷公問於黃帝曰:五色獨決於明堂乎,小子未知其所謂也。黃帝曰:明堂者,鼻也。闕者,眉間也。庭者,顏也。蕃者頰側也。蔽者,耳門也。其間欲方大,去之十步,皆見於外,如是者壽,必中百歲。雷公曰:五官之辨,奈何。黃帝曰:明堂骨高以起,平以直,五藏次於中央,六府挾其兩側,首面上於闕庭,王宮在於下極,五藏安於胸中,真色以致,病色不見,明堂潤澤以清,五官惡得無辨乎。雷公曰:其不辨者,可得聞乎。
白話文:
雷公問黃帝:「五臟的氣血盛衰,是否都能在明堂表現出來呢?我還不太明白這個說法。」黃帝回答:「明堂就是鼻子。闕就是眉間。庭就是臉部。蕃就是兩頰。蔽就是耳門。這些部位的間隔應方正且大,距離鼻子十步的距離,都可以在外部看得見,符合這種特徵的人,一定能長壽,年過百歲。雷公又問:「五官的辨證該怎麼看?」黃帝答:「明堂骨骼高聳突出,平坦而筆直,五臟位於中央,六腑位於兩側,頭部貫通到眉間,下極就是王宮,五臟安穩於胸中,能反映出五臟真正的氣色,病色不會出現,明堂潤澤而清明,五官的氣色當然能夠辨別。」雷公又問:「辨別不出來的,可以聽聽嗎?」
黃帝曰:五色之見也,各出其色部,部骨陷者,必不免於病矣。其色部乘襲者,雖病甚,不死矣。雷公曰:官五色奈何。黃帝曰:青黑為痛,黃赤為熱,白為寒,是謂五官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五種顏色各自從它們的部位出現,如果部位凹陷,一定會得病。如果顏色部位覆蓋著其他顏色,即使病得很重,也不會死。雷公問:官吏的五種顏色怎麼樣?黃帝說:青色和黑色代表疼痛,黃色和紅色代表熱,白色代表寒冷,這就是五官。
雷公曰:病之益甚與其方衰,如何。黃帝曰:外內皆在焉,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,病益甚,在中。人迎氣大緊以浮者,其病益甚,在外。其脈口浮滑者,病日進。人迎沉而滑者,病日損。其脈口滑以沉者,病日進,在內。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,其病日進,在外。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小大等者,病難已。
白話文:
雷公問:「疾病嚴重加劇和病情減輕的情況,是什麼樣的?」黃帝說:「外因和內因都有關係。按脈時,如果寸口脈浮滑緊而沉,說明疾病嚴重加劇,在內部。如果人迎脈緊而浮,說明疾病嚴重加劇,在外部。如果寸口脈浮滑,說明疾病每天都在加重。如果人迎脈沉而滑,說明疾病每天都在減輕。如果寸口脈滑而沉,說明疾病每天都在加重,在內部。如果人迎脈滑盛而浮,說明疾病每天都在加重,在外部。脈象浮沉程度和人迎脈、寸口脈氣勢大小等情況,表明疾病難以痊癒。
病之在藏,沉而大者,易已,小為逆。病在府,浮而大者,其病易已。人迎盛堅者,傷於寒,氣口盛堅者,傷於食。
白話文:
如果疾病在內臟,症狀沉重且明顯,則比較容易處理,如果症狀輕微,則容易轉變為逆證。如果疾病在體表,症狀浮淺且明顯,則比較容易緩解。
如果人迎穴(鼻翼外緣旁)飽滿結實,說明受到寒氣損傷。如果氣口穴(肚臍旁)飽滿結實,說明受到飲食損傷。
雷公曰:以色言病之間甚,奈何。黃帝曰:其色麤以明,沉夭者為甚,其色上行者,病益甚,其色下行,如雲徹散者,病方已。五色各有藏部,有外部,有內部也。色從外部走內部者,其病從外走內。其色從內走外者,其病從內走外。病生於內者,先治其陰,後治其陽,反者益甚。
白話文:
雷公說:根據面部氣色判斷疾病的關係很深遠,這是為什麼呢?
黃帝回答:面部氣色粗糙、發亮,且顏色下沉深暗,這是病情最嚴重的表現。如果氣色向上升,說明病情加重;如果氣色向下行,像雲霧散開一樣,說明病情有所好轉。
五種顏色對應著不同的臟腑部位,有的屬於外部,有的屬於內部。氣色從外部流向內部,說明疾病從外轉移到內部。氣色從內部流向外部,說明疾病從內轉移到外部。
疾病發生在內部,治療時應先治療陰陽,然後再治療陽氣。如果反過來治療,病情會加重。
其病生於陽者,先治其外,後治其內,反者益甚。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,病從外來,目有所見,志有所惡,此陽氣之并也,可變而已。
白話文:
由陽氣引起的疾病,應先治療外因,再調治內因。如果順序反過來,病情會加重。如果脈象滑大,節奏連續而長,說明疾病是由外因導致的,例如看到令人不愉快的事物或心裡存在厭惡的感覺。這表示陽氣凝聚,可以通過調整來改善。
雷公曰:小子聞風者,百病之始也,厥逆者,寒濕之起也,別之奈何。黃帝曰:常候闕中,薄澤為風,沖濁為痹,在地為厥,此其常也,各以其色言其病。雷公曰:人不病卒死,何以知之。黃帝曰:大氣入於藏府者,不病而卒死矣。雷公曰:病小愈而卒死者,何以知之。黃帝曰:赤色出兩顴,大如母指者,病雖小愈,必卒死。
黑色出於庭,大如母指,必不病而卒死。雷公再拜曰:善哉,其死有期乎。黃帝曰:察色以言其時。
白話文:
雷公說:「孩子常聽到風聲,這是百病的開始;厥逆(氣息逆亂)的症狀,是寒濕引起的,如何區分呢?」
黃帝說:「通常觀察患者的關脈,脈象薄弱紊亂的是風病,脈象衝激混濁的是痹症,脈象沉滯不定的在地部的是厥症,這是它們通常的症狀,根據各自分別的脈象反映它們的病症。」
雷公說:「人不會突然死亡,如何能知道呢?」
黃帝說:「大氣進入臟腑,就會不生病而突然死亡。」
雷公說:「小病痊癒後突然死亡,又如何知道呢?」
黃帝說:「兩顴出現紅色,像大拇指一樣大,即使小病痊癒,也會突然死亡。」
若見黑色斑點出現在鼻翼(庭),大小猶如拇指,此人即便目前無病狀,也可能猝然死亡。雷公再次行禮說:真是高見,那這樣的死亡是否有預兆時期可察?黃帝回答:觀察面色的變化,就能推斷大約的時間。
雷公曰:善乎,願卒聞之。黃帝曰:庭者,首面也。闕上者,咽喉也。闕中者,肺也。下極者,心也。直下者,肝也。肝左者,膽也。下者,脾也。方上者,胃也。中央者,大腸也。挾大腸者,腎也。當腎者,臍也。面王以上者,小腸也。面王以下者,膀胱子處也。顴者,肩也。
白話文:
雷公說:「很好,我希望能聽您把話說完。」黃帝說:「庭,是指頭和臉。闕上,是指咽喉。闕中,是指肺。下極,是指心。直下,是指肝。肝的左側,是指膽。下方,是指脾。正上方,是指胃。正中間,是指大腸。夾在大腸旁邊的,是指腎。位於腎的上方,是指臍。面部的上部,是指小腸。面部的下部,是指膀胱的位置。顴骨,是指肩膀。」
顴後者,臂也。臂下者,手也。目內眥上者,膺乳也。挾繩而上者,背也。循牙車以下者,股也。中央者,膝也。膝以下者,脛也。當脛以下者,足也。巨分者,股裏也。巨屈者,膝臏也。此五藏六府肢節之部也。
白話文:
顴骨後面的部位,是手臂。腋下,是手。眼睛內側上方,是胸部和乳房。從腮幫骨附近一直到脖子,是背部。沿著臉龐下方,是股部。臉的正中央,是膝蓋。膝蓋以下,是小腿。小腿以下,是腳。粗壯的分支,是大腿內側。彎曲的部位,是膝蓋骨。這些就是五臟六腑以及四肢各部位的名稱。
各有部分,有部分,用陰和陽,用陽和陰,當明部分,萬舉萬當,能別左右,是謂大道,男女異位,故曰陰陽,審察澤夭,謂之良工。沉濁為內,浮澤為外,黃赤為風,青黑為痛,白為寒,黃而膏潤為膿,赤甚者為血痛,甚為攣,寒甚為皮不仁。五色各見其部,察其浮沉,以知淺深,察其澤夭,以觀成敗,察其散搏,以知遠近,視色上下,以知病處,積神於心,以知往今。故相氣不微,不知是非,屬意勿去,乃知新故。
白話文:
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症狀,用陰來對應陽,用陽來對應陰,當我們清楚地辨別了這些部位的症狀,在治療上都能取得萬無一失的效果,能準確地區別左右兩側的經脈,這就是醫學上的大道。男女的部位不同,所以稱之為陰陽。仔細觀察疾病的發展情況,可以判斷預後好壞。沉滯暗濁的是內部的症狀,浮出光澤的是外表的症狀,發黃發紅的是風證,發青發黑的是疼痛,發白的是寒證,發黃且油潤的是膿液,發紅得很厲害的是血痛,發紅很厲害並伴有攣縮的是寒證很厲害導致皮膚失去了知覺。五種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部位出現,觀察它們的浮沉可以知道病竈的深淺,觀察它們的光澤和枯萎可以判斷預後好壞,觀察它們的散聚搏動可以知道病竈的遠近,觀察顏色在上還是在下可以知道病情的部位,集中精神於心,可以知道病情的過去和現在。因此,如果不仔細觀察氣色,就不知道病情的真假,如果注意力不集中,就不能知道病情的變化。
色明不麤,沉夭為甚,不明不澤,其病不甚。其色散,駒駒然未有聚,其病散而氣痛,聚未成也。腎乘心,心先病,腎為應,色皆如是。男子色在於面王,為小腹痛,下為卵痛,其圜直為莖痛,高為本,下為首,狐疝㿉陰之屬也。女子在於面王,為膀胱子處之病,散為痛,搏為聚,方員左右,各如其色形。
白話文:
面色紅潤但膚質粗糙,尤其呈現深紅色,表明病情嚴重。如果面色暗沉但沒有光澤,病情則不那麼嚴重。面色分散,點點散開,還沒有聚攏在一起,說明病情分散,但有氣血阻滯的疼痛,這是聚攏未成的表現。腎臟影響心臟,心臟先生病,腎臟就會應和,面色都會像這樣。
男子的面色症狀在臉上表現為:臉色發紅,表明小腹疼痛,面色發青,表明睾丸疼痛,面色圓潤飽滿,表明陰莖疼痛,面色蒼白,表明病根在上面,面色發黑,表明病根在下面。狐疝是陰陰的疾病。
女子的面色症狀在臉上表現為:臉色發紅,表明膀胱或子宮有病,面色分散,表明有疼痛,面色集中成團,表明有腫脹,方方員員或者左右對稱,根據不同的顏色和形狀,可以判斷不同的疾病。
其隨而下至胝,為淫,有潤如膏狀,為暴食不絜。左為左,右為右,其色有邪,聚散而不端,面色所指者也。色者,青黑赤白黃,皆端滿有別鄉。別鄉赤者,其色赤,大如榆莢,在面王為不日。其色上銳,首空上向,下銳下向,在左右如法,以五色命藏,青為肝,赤為心,白為肺,黃為脾,黑為腎。肝合筋,心合脈,肺合皮,脾合肉,腎合骨也。
白話文:
從上至下看膚色,可以看出身體的狀況。如果皮膚色澤潤澤如膏狀,表示暴食不節制。左邊代表左側,右邊代表右側,皮膚色澤若有不正常的地方,聚集或分散不均,皮膚色澤可以指示身體的狀況。皮膚的色澤有青色、黑色、赤色、白色、黃色,每種皆有不同的涵義。赤色代表的是皮膚呈現紅潤色澤,像榆樹莢那樣大,在臉部的位置被稱為“不日”。上半部的皮膚色澤尖銳,頭部向上,下半部尖銳向下,左右對稱,按五色來看,青色代表肝臟,赤色代表心臟,白色代表肺臟,黃色代表脾臟,黑色代表腎臟。肝臟主筋,心臟主脈搏,肺臟主皮膚,脾臟主肌肉,腎臟主骨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