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7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7)

1.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

黃帝曰:願聞淫邪泮衍,奈何。歧伯曰:正邪從外襲內,而未有定舍,反淫於藏,不得定處,與營衛俱行,而與魂魄飛揚,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。氣淫於府,則有餘於外,不足於內,氣淫於藏,則有餘於內,不足於外。

黃帝曰:有餘不足有形乎。歧伯曰:陰氣盛,則夢涉大水而恐懼。陽氣盛,則夢大火而燔焫。陰陽俱盛,則夢相殺。上盛則夢飛,下盛則夢墮,甚饑則夢取,甚飽則夢予。肝氣盛,則夢怒。肺氣盛,則夢恐懼,哭泣,飛揚。心氣盛,則夢善笑,恐畏。脾氣盛,則夢歌樂,身體重不舉。腎氣盛,則夢腰脊兩解不屬。凡此十二盛者,至而寫之,立已。

厥氣客於心,則夢見邱山煙火。客於肺,則夢飛揚。見金鐵之奇物。客於肝,則夢山林樹木。客於脾,則夢見邱陵大澤,壞屋風雨。客於腎,則夢臨淵,沒居水中。客於膀胱,則夢遊行。客於胃,則夢飲食。客於大腸,則夢田野。客於小腸,則夢聚邑衝衢。客於膽,則夢鬬訟自刳。

客於陰器,則夢接內。客於項,則夢斬首。客於脛,則夢行走而不能前,及居深地窌苑中。客於股肱,則夢禮節拜起。客於胞植,則夢洩便。凡此十五不足者,至而補之立已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:我想了解淫邪之氣擴散蔓延的情況,該如何解釋?

岐伯說:正常的氣和邪氣從外侵入體內,但還沒有固定的位置,反而侵擾到臟腑,無法固定在某處,它會隨著營氣和衛氣一起運行,並擾亂魂魄,讓人睡不安穩且容易做夢。氣在六腑中過盛,就會出現體外有餘而體內不足的情況;氣在五臟中過盛,則會出現體內有餘而體外不足的情況。

黃帝問:這種有餘和不足,在夢境中有什麼表現呢?

岐伯說:陰氣過盛,就會夢見渡過大河而感到恐懼。陽氣過盛,就會夢見大火燃燒。陰氣和陽氣都過盛,就會夢見互相殘殺。上半身氣過盛,就會夢見飛行;下半身氣過盛,就會夢見墜落。過度飢餓,就會夢見拿取東西吃;過度飽食,就會夢見給予東西。肝氣過盛,就會夢見發怒。肺氣過盛,就會夢見恐懼、哭泣、飛揚。心氣過盛,就會夢見愛笑、恐懼害怕。脾氣過盛,就會夢見唱歌、身體沉重難以舉動。腎氣過盛,就會夢見腰和脊椎脫離,無法相連。以上這十二種過盛的情況,只要用瀉法治療,就能立即痊癒。

如果邪氣侵擾到心臟,就會夢見丘陵山地和煙火。侵擾到肺臟,就會夢見飛揚,以及看到奇怪的金屬或鐵器。侵擾到肝臟,就會夢見山林樹木。侵擾到脾臟,就會夢見丘陵、大澤、倒塌的房屋和風雨。侵擾到腎臟,就會夢見站在深淵邊,或是住在水中。侵擾到膀胱,就會夢見遊玩行走。侵擾到胃,就會夢見飲食。侵擾到大腸,就會夢見田野。侵擾到小腸,就會夢見人口聚集的市鎮或交通要道。侵擾到膽,就會夢見爭吵打鬥,甚至自己剖開身體。

如果邪氣侵擾到男性生殖器,就會夢見性交。侵擾到頸部,就會夢見被斬首。侵擾到小腿,就會夢見行走卻無法前進,或是居住在深坑或園林中。侵擾到大腿和手臂,就會夢見禮節性的跪拜起立。侵擾到膀胱,就會夢見排泄大小便。以上這十五種不足的情況,只要用補法治療,就能立即痊癒。

2.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

黃帝曰:夫百病之所始生者,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然,氣合而有形,得藏而有名,余知其然也。夫百病者,多以旦慧,晝安,夕加,夜甚,何也。歧伯曰:四時之氣使然。黃帝曰:願聞四時之氣。歧伯曰: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是氣之常也,人亦應之。以一日分為四時,朝則為春,日中為夏,日入為秋,夜半為冬,朝則人氣始生,病氣衰,故旦慧。日中人氣長,長則勝邪,故安。

夕則人氣始衰,邪氣始生,故加。夜半人氣入藏,邪氣獨居於身,故甚也。黃帝曰:其時有反者何也。歧伯曰:是不應四時之氣,藏獨主其病者,是必以藏氣之所不勝時者甚,以其所勝時者起也。黃帝曰:治之奈何。歧伯曰:順天之時,而病可與期,順者為工,逆者為粗。

黃帝曰:善。余聞刺有五變,以主五輸,願聞其數。歧伯曰:人有五藏,五藏有五變,五變有五輸,故五五二十五輸,以應五時。黃帝曰:願聞五變。歧伯曰:肝為牡藏,其色青,其時春,其音角,其味酸,其日甲乙。心為牡藏,其色赤,其時夏,其日丙丁,其音徵,其味苦。

脾為牝藏,其色黃,其時長夏,其日戊己,其音宮,其味甘。肺為牝藏,其色白,其音商,其時秋,其日庚辛,其味辛。腎為牝藏,其色黑,其時冬,其日壬癸,其音羽,其味鹹,是為五變。

黃帝曰:以主五輸奈何。藏主冬,冬刺井。色主春,春刺滎。時主夏,夏刺俞。音主長夏,長夏刺經。味主秋,秋刺合,是謂五變,以主五輸。黃帝曰:諸原安合,以致六輸。歧伯曰:原獨不應五時,以經合之,以應其數,故六六三十六輸。黃帝曰:何謂藏主冬,時主夏,音主長夏,味主秋,色主春,願聞其故。

歧伯曰:病在藏者,取之井。病變於色者,取之滎。病時間時甚者,取之俞。病變於音者,取之經。經滿而血者,病在胃,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,取之於合,故命曰味主合。是謂五變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說:所有疾病的產生,都一定是因為乾燥、潮濕、寒冷、炎熱、風、雨、陰陽失衡、喜怒無常、飲食不當這些因素造成的。這些因素與人體氣機結合就會形成有形的疾病,藏在體內就會有不同的名稱,我明白了這個道理。許多疾病,早上比較輕,白天比較安穩,傍晚會加重,晚上會更嚴重,這是為什麼呢?

岐伯回答:這是因為四季的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。黃帝問:我想知道四季的氣候變化是怎樣的?岐伯說:春天萬物生長,夏天萬物茂盛,秋天萬物收成,冬天萬物收藏,這是氣候變化的常規,人體也應該順應這個規律。如果將一天分為四個時段,早上就如同春天,中午就如同夏天,日落時分就如同秋天,半夜就如同冬天。早上人體的陽氣開始產生,病邪之氣就會衰退,所以早上感覺比較好。中午人體的陽氣旺盛,旺盛的陽氣可以戰勝邪氣,所以白天會比較安穩。傍晚人體的陽氣開始衰弱,邪氣開始產生,所以病情會加重。半夜人體的陽氣都收藏起來,邪氣獨自留在體內,所以病情會更嚴重。

黃帝問:如果出現病情與這種規律相反的情況,又是為什麼呢?岐伯說:那是因為人體沒有順應四季氣候變化,而是臟腑自身在主導病情。病情加重的時候,一定是臟腑的氣最虛弱的時候,病情減輕的時候,一定是臟腑的氣可以剋制病邪的時候。黃帝問:那應該如何治療呢?岐伯說:治療要順應天時變化,病情就可以預期。順應天時的醫生是高明的,違背天時的醫生是粗劣的。

黃帝說:很好。我聽說針刺有五種變化,對應五個穴位,我想知道具體情況。岐伯說:人有五臟,五臟各有五種變化,五種變化對應五個穴位,所以總共有五五二十五個穴位,對應五個時令。黃帝問:我想知道這五種變化是什麼?岐伯說:肝臟屬於陽性臟器,它的顏色是青色,對應的時令是春天,聲音是角聲,味道是酸味,對應的日子是甲乙日。心臟屬於陽性臟器,它的顏色是紅色,對應的時令是夏天,對應的日子是丙丁日,聲音是徵聲,味道是苦味。脾臟屬於陰性臟器,它的顏色是黃色,對應的時令是長夏,對應的日子是戊己日,聲音是宮聲,味道是甘味。肺臟屬於陰性臟器,它的顏色是白色,聲音是商聲,對應的時令是秋天,對應的日子是庚辛日,味道是辛味。腎臟屬於陰性臟器,它的顏色是黑色,對應的時令是冬天,對應的日子是壬癸日,聲音是羽聲,味道是鹹味。這就是五種變化。

黃帝問:如何用這些變化來對應五個穴位呢?岐伯說:臟腑主導冬天,所以冬天針刺井穴。顏色主導春天,所以春天針刺滎穴。時令主導夏天,所以夏天針刺俞穴。聲音主導長夏,所以長夏針刺經穴。味道主導秋天,所以秋天針刺合穴,這就是五種變化對應五個穴位的方法。

黃帝問:原穴應該如何與其他穴位結合,才能達到六個穴位的效果呢?岐伯說:原穴本身不對應五個時令,所以要與經脈上的穴位結合,這樣才能達到六個穴位的數量。因此就有六六三十六個穴位的說法。

黃帝問:為什麼說臟腑主導冬天,時令主導夏天,聲音主導長夏,味道主導秋天,顏色主導春天,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。岐伯說:如果疾病在臟腑內部,就應該針刺井穴。如果疾病表現在顏色上,就應該針刺滎穴。如果疾病的發作有時間規律,就應該針刺俞穴。如果疾病表現在聲音上,就應該針刺經穴。如果經脈充滿血液,就代表疾病在胃部,或者因為飲食不節制而引起的疾病,就應該針刺合穴,所以才說味道主導合穴,這就是五種變化所對應的穴位。

3. 外揣第四十五

黃帝曰:余聞九鍼九篇,余親授其調,頗得其意。夫九鍼者,始於一而終於九,然未得其要道也。夫九鍼者,小之則無內,大之則無外,深不可為下,高不可為蓋,恍惚無窮,流溢無極,余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,然余願雜之毫毛,渾朿為一,可乎。歧伯曰:明乎哉問也,非獨鍼道焉,夫治國亦然。

黃帝曰:余願聞鍼道,非國事也。歧伯曰:夫治國者,夫惟道焉,非道,何可小大深淺,雜合而為一乎。

黃帝曰:願卒聞之。歧伯曰:日與月焉,水與鏡焉,鼓與響焉。夫日月之明,不失其影,水鏡之察,不失其形,鼓響之應,不後其聲,動搖則應和,盡得其情。黃帝曰:窘乎哉,昭昭之明不可蔽,其不可蔽,不失陰陽也。合而察之,切而驗之,見而得之,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。

五音不彰,五色不明,五藏波蕩,若是則內外相襲,若鼓之應桴,響之應聲,影之應形。故遠者司外揣內,近者,司內揣外,是謂陰陽之極,天地之蓋,請藏之靈蘭之室,弗敢使泄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說:「我聽說了九種針法的九篇理論,我親自學習並調整它們,也算稍微理解了其中的含義。這九種針法,開始於一,結束於九,但我還沒掌握其中的精髓。這九種針法,說小可以小到沒有內部,說大可以大到沒有外部,深淺無法用來形容,高低也無法覆蓋,它變化莫測、無窮無盡,我知道它符合天道人事和四季變化的規律,但我希望能將其細微之處,全部融合為一體,這樣可以嗎?」

岐伯說:「你問得真是太明白了!這不僅僅是針法的道理,治理國家也是這樣啊!」

黃帝說:「我只想了解針法的道理,不是在說國家大事。」

岐伯說:「治理國家,最重要的是遵循道,不遵循道,又怎麼能將大小、深淺、雜合的東西都融為一體呢?」

黃帝說:「我希望你能把話說完。」

岐伯說:「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,也像水和鏡子一樣,也像鼓和響聲一樣。太陽和月亮的光明,不會失去它們的影子;水和鏡子的觀察,不會失去它們的形狀;鼓聲和響聲的呼應,不會延遲它們的聲音,只要有動靜就會有回應,這樣就能完全了解其中情況。 」

黃帝說:「我感到很困惑啊!如此清晰明白的道理是無法被遮蔽的,之所以無法被遮蔽,是因為它沒有偏離陰陽的法則。將這些道理融合起來觀察,仔細體驗,親眼看到就能領悟,就像清水和明鏡不會失去它們的形狀一樣。」

如果五音不和諧,五色不明顯,五臟的功能也失調,就會導致內外互相影響,就像鼓槌敲擊鼓,響聲回應聲音,影子回應形狀一樣。所以,從遠處的表現可以推測內在的問題,從近處的表現可以推測外在的問題,這就是陰陽變化的極致,也是天地運轉的法則。我會將這些道理珍藏在靈蘭之室,不敢輕易洩露。」

4. 五變第四十六

黃帝問於少俞曰:余聞百疾之始期也,必生於風雨寒暑,循毫毛而入腠理,或復還,或留止,或為風腫汗出,或為消癉,或為寒熱,或為留痹,或為積聚,奇邪淫溢,不可勝數,願聞其故。夫同時得病,或病此,或病彼,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,何其異也。少俞曰:夫天之生風者,非以私百姓也,其行公平正直,犯者得之,避者得無殆,非求人而人自犯之。黃帝曰:一時遇風,同時得病,其病各異,願聞其故。

少俞曰:善乎哉問,請論以比匠人,匠人磨斧斤礪刀,削斵材木,木之陰陽,尚有堅脆,堅者不入,脆者皮弛,至其交節,而缺斤斧焉。夫一木之中,堅脆不同,堅者則剛,脆者易傷,況其材木之不同,皮之厚薄,汁之多少,而各異耶。夫木之蚤花先生葉者,遇春霜烈風,則花落而葉萎。

久曝大旱,則脆木薄皮者,枝條汁少而葉萎。久陰淫雨,則薄皮多汁者,皮潰而漉。卒風暴起,則剛脆之木,枝折杌傷。秋霜疾風,則剛脆之木,根搖而葉落。凡此五者,各有所傷,況於人乎。黃帝曰:以人應木,奈何。少俞答曰:木之所傷也,皆傷其枝,枝之剛脆而堅,未成傷也。

人之有常病也,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,邪之所舍也,故常為病也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,何以候之,少俞答曰:肉不堅,腠理疏,則善病風。黃帝曰:何以候肉之不堅也。少俞答曰:膕肉不堅,而無分理,理者粗理,粗理而皮不緻者,腠理疏,此言其渾然者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消癉者,何以候之。少俞答曰:五藏皆柔弱者,善病消癉。黃帝曰: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。少俞答曰:夫柔弱者,必有剛強,剛強多怒,柔者易傷也。黃帝曰: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。

少俞答曰:此人皮膚薄而目堅固以深者,長衝直揚,其心剛,剛則多怒,怒則氣上逆,胸中畜積,血氣逆留,臗皮充肌,血脈不行,轉而為熱,熱則消肌膚,故為消癉,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寒熱者,何以候之。少俞答曰:小骨弱肉者,善病寒熱。黃帝曰:何以候骨之小大,肉之堅脆,色之不一也。少俞答曰:顴骨者,骨之本也,顴大則骨大,顴小則骨小,皮膚薄而其肉無䐃,其臂懦懦然,其地色殆然,不與其天同色,汗然獨異,此其候也。然後臂薄者,其髓不滿,故善病寒熱也。

黃帝曰: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,少俞答曰:粗理而肉不堅者,善病痹。黃帝曰:痹之高下有處乎。少俞答曰:欲知其高下者,各視其部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,何以候之。少俞答曰:皮膚薄而不澤,肉不堅而淖澤,如此,腸胃惡,惡則邪氣留止,積聚乃傷,脾胃之間,寒溫不次,邪氣稍至,畜積留止,大聚乃起。

黃帝曰:余聞病形,已知之矣,願聞其時。少俞答曰:先立其年,以知其時,時高則起,時下則殆,雖不陷下,當年有衝通,其病必起,是謂因形而生病,五變之紀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少俞說:「我聽說所有疾病的開始,都源自風、雨、寒、暑等外在環境因素,它們沿著毛髮進入皮膚,有的會自然好轉,有的則會停留在體內。這些因素有的會導致風腫、出汗,有的會導致消渴病,有的會導致寒熱交替,有的會導致痺痛,有的會導致積聚,各種奇怪的邪氣不斷侵擾,多到數不清。我想知道這些現象的原因。同樣的時間生病,有人得這種病,有人得那種病,難道是上天故意讓人們生病嗎?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異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上天產生風,並不是為了針對特定的人,它的運行公平公正,侵犯它的人就會受到影響,避開它的人就能安然無恙。這不是上天主動找人侵犯,而是人自己去侵犯它。」

黃帝說:「在同一時間遇到風,同時生病,但生出的病卻各有不同,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。」

少俞說:「你問得真好!我用木匠做比喻來說明。木匠打磨斧頭、磨刀,用它們來砍削木材,木頭有陰陽之分,也有堅硬和脆弱之別。堅硬的木頭很難砍入,脆弱的木頭容易剝落,如果砍到木頭的節點,斧頭和刀刃就會損壞。同一棵樹,有的地方堅硬,有的地方脆弱,堅硬的地方就比較強壯,脆弱的地方就容易受傷。更何況不同的樹木,樹皮的厚薄、汁液的多少都不一樣,情況自然就各不相同。早開花而後長葉子的樹木,遇到春霜和強風,花朵就會凋落,葉子也會枯萎。長期曝曬在大太陽下,樹皮薄、木質脆弱的樹木,枝條的汁液就會減少,葉子也會枯萎。長期陰雨連綿,樹皮薄汁液多的樹木,樹皮就會潰爛。突然颳起大風,不管是剛硬還是脆弱的樹木,樹枝都會折斷受傷。秋霜和狂風來襲,不管是剛硬還是脆弱的樹木,樹根都會搖動,樹葉也會掉落。以上這五種情況,每種都會對樹木造成不同的傷害,更何況是人呢?」

黃帝說:「用人來比喻樹木,這要怎麼解釋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樹木受到的傷害,都是傷到它的枝條,枝條的剛硬和脆弱,都還沒真正傷到根本。人會生病,也是因為他們的骨節、皮膚和肌肉不夠堅固,邪氣才會入侵並停留在體內,所以才會經常生病。」

黃帝問:「那些容易得風病、虛脫出汗的人,要怎麼判斷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肌肉不結實、皮膚紋理疏鬆的人,就容易得風病。」

黃帝問:「要怎麼判斷肌肉不結實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膝窩的肌肉不結實,而且沒有明顯的紋理,紋理粗糙,皮膚不緊密,皮膚紋理疏鬆,這樣的人就是肌肉不結實。」

黃帝問:「那些容易得消渴病的人,要怎麼判斷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五臟都虛弱的人,容易得消渴病。」

黃帝問:「要怎麼知道五臟虛弱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虛弱的人,必然會有剛強的一面,剛強的人容易發怒,虛弱的人就容易受傷。」

黃帝問:「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是虛弱還是剛強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皮膚薄,但眼睛堅定深邃,個性衝動直率的人,心氣剛強,剛強容易發怒,發怒就會導致氣往上衝,積聚在胸中,血氣逆流,堆積在皮膚下,導致血脈不通,轉而發熱,發熱就會消耗肌肉,所以會得消渴病。這樣的人是外表剛強但肌肉虛弱。」

黃帝問:「那些容易得寒熱病的人,要怎麼判斷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骨頭小、肌肉虛弱的人,容易得寒熱病。」

黃帝問:「要怎麼判斷骨頭的大小、肌肉的堅實度、膚色的差異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顴骨是骨頭的根本,顴骨大,骨頭就大,顴骨小,骨頭就小。皮膚薄,肌肉沒有光澤,手臂軟弱無力,膚色黯淡,與正常人的膚色不同,汗水看起來也很奇怪,這就是骨小肉弱的徵兆。手臂肌肉薄弱的人,骨髓也不會充足,所以容易得寒熱病。」

黃帝問:「要怎麼判斷一個人容易得痺病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皮膚紋理粗糙,肌肉不結實的人,容易得痺病。」

黃帝問:「痺病發作的位置有高低之分嗎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要判斷痺病發作的位置高低,就要觀察發病的部位。」

黃帝問:「那些容易得腸胃積聚病的人,要怎麼判斷呢?」

少俞回答說:「皮膚薄而沒有光澤,肌肉不結實而且濕潤的人,腸胃功能會比較差,腸胃功能差,邪氣就會停留在體內,形成積聚,損害脾胃。脾胃功能失調,忽冷忽熱,邪氣就容易侵入並停留在體內,積聚就會越來越嚴重。」

黃帝說:「我聽了你說的這些病症,已經了解了,現在我想知道疾病發作的時間。」

少俞回答說:「先要確定年份,才能知道發病的時間,時運高則病發,時運低則病情加重,即使沒有病情加重的跡象,在當年也會有氣血運行不暢,疾病必定會發作。這就是根據體質和外在因素而生病,是疾病變化的規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