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7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7)

1.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

黃帝曰:願聞淫邪泮衍,奈何。歧伯曰:正邪從外襲內,而未有定舍,反淫於藏,不得定處,與營衛俱行,而與魂魄飛揚,使人臥不得安而喜夢。氣淫於府,則有餘於外,不足於內,氣淫於藏,則有餘於內,不足於外。

黃帝曰:有餘不足有形乎。歧伯曰:陰氣盛,則夢涉大水而恐懼。陽氣盛,則夢大火而燔焫。陰陽俱盛,則夢相殺。上盛則夢飛,下盛則夢墮,甚饑則夢取,甚飽則夢予。肝氣盛,則夢怒。肺氣盛,則夢恐懼,哭泣,飛揚。心氣盛,則夢善笑,恐畏。脾氣盛,則夢歌樂,身體重不舉。腎氣盛,則夢腰脊兩解不屬。凡此十二盛者,至而寫之,立已。

厥氣客於心,則夢見邱山煙火。客於肺,則夢飛揚。見金鐵之奇物。客於肝,則夢山林樹木。客於脾,則夢見邱陵大澤,壞屋風雨。客於腎,則夢臨淵,沒居水中。客於膀胱,則夢遊行。客於胃,則夢飲食。客於大腸,則夢田野。客於小腸,則夢聚邑衝衢。客於膽,則夢鬬訟自刳。

客於陰器,則夢接內。客於項,則夢斬首。客於脛,則夢行走而不能前,及居深地窌苑中。客於股肱,則夢禮節拜起。客於胞植,則夢洩便。凡此十五不足者,至而補之立已也。

2.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

黃帝曰:夫百病之所始生者,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然,氣合而有形,得藏而有名,余知其然也。夫百病者,多以旦慧,晝安,夕加,夜甚,何也。歧伯曰:四時之氣使然。黃帝曰:願聞四時之氣。歧伯曰: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是氣之常也,人亦應之。以一日分為四時,朝則為春,日中為夏,日入為秋,夜半為冬,朝則人氣始生,病氣衰,故旦慧。日中人氣長,長則勝邪,故安。

夕則人氣始衰,邪氣始生,故加。夜半人氣入藏,邪氣獨居於身,故甚也。黃帝曰:其時有反者何也。歧伯曰:是不應四時之氣,藏獨主其病者,是必以藏氣之所不勝時者甚,以其所勝時者起也。黃帝曰:治之奈何。歧伯曰:順天之時,而病可與期,順者為工,逆者為粗。

黃帝曰:善。余聞刺有五變,以主五輸,願聞其數。歧伯曰:人有五藏,五藏有五變,五變有五輸,故五五二十五輸,以應五時。黃帝曰:願聞五變。歧伯曰:肝為牡藏,其色青,其時春,其音角,其味酸,其日甲乙。心為牡藏,其色赤,其時夏,其日丙丁,其音徵,其味苦。

脾為牝藏,其色黃,其時長夏,其日戊己,其音宮,其味甘。肺為牝藏,其色白,其音商,其時秋,其日庚辛,其味辛。腎為牝藏,其色黑,其時冬,其日壬癸,其音羽,其味鹹,是為五變。

黃帝曰:以主五輸奈何。藏主冬,冬刺井。色主春,春刺滎。時主夏,夏刺俞。音主長夏,長夏刺經。味主秋,秋刺合,是謂五變,以主五輸。黃帝曰:諸原安合,以致六輸。歧伯曰:原獨不應五時,以經合之,以應其數,故六六三十六輸。黃帝曰:何謂藏主冬,時主夏,音主長夏,味主秋,色主春,願聞其故。

歧伯曰:病在藏者,取之井。病變於色者,取之滎。病時間時甚者,取之俞。病變於音者,取之經。經滿而血者,病在胃,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,取之於合,故命曰味主合。是謂五變也。

3. 外揣第四十五

黃帝曰:余聞九鍼九篇,余親授其調,頗得其意。夫九鍼者,始於一而終於九,然未得其要道也。夫九鍼者,小之則無內,大之則無外,深不可為下,高不可為蓋,恍惚無窮,流溢無極,余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,然余願雜之毫毛,渾朿為一,可乎。歧伯曰:明乎哉問也,非獨鍼道焉,夫治國亦然。

黃帝曰:余願聞鍼道,非國事也。歧伯曰:夫治國者,夫惟道焉,非道,何可小大深淺,雜合而為一乎。

黃帝曰:願卒聞之。歧伯曰:日與月焉,水與鏡焉,鼓與響焉。夫日月之明,不失其影,水鏡之察,不失其形,鼓響之應,不後其聲,動搖則應和,盡得其情。黃帝曰:窘乎哉,昭昭之明不可蔽,其不可蔽,不失陰陽也。合而察之,切而驗之,見而得之,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。

五音不彰,五色不明,五藏波蕩,若是則內外相襲,若鼓之應桴,響之應聲,影之應形。故遠者司外揣內,近者,司內揣外,是謂陰陽之極,天地之蓋,請藏之靈蘭之室,弗敢使泄也。

4. 五變第四十六

黃帝問於少俞曰:余聞百疾之始期也,必生於風雨寒暑,循毫毛而入腠理,或復還,或留止,或為風腫汗出,或為消癉,或為寒熱,或為留痹,或為積聚,奇邪淫溢,不可勝數,願聞其故。夫同時得病,或病此,或病彼,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,何其異也。少俞曰:夫天之生風者,非以私百姓也,其行公平正直,犯者得之,避者得無殆,非求人而人自犯之。黃帝曰:一時遇風,同時得病,其病各異,願聞其故。

少俞曰:善乎哉問,請論以比匠人,匠人磨斧斤礪刀,削斵材木,木之陰陽,尚有堅脆,堅者不入,脆者皮弛,至其交節,而缺斤斧焉。夫一木之中,堅脆不同,堅者則剛,脆者易傷,況其材木之不同,皮之厚薄,汁之多少,而各異耶。夫木之蚤花先生葉者,遇春霜烈風,則花落而葉萎。

久曝大旱,則脆木薄皮者,枝條汁少而葉萎。久陰淫雨,則薄皮多汁者,皮潰而漉。卒風暴起,則剛脆之木,枝折杌傷。秋霜疾風,則剛脆之木,根搖而葉落。凡此五者,各有所傷,況於人乎。黃帝曰:以人應木,奈何。少俞答曰:木之所傷也,皆傷其枝,枝之剛脆而堅,未成傷也。

人之有常病也,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,邪之所舍也,故常為病也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,何以候之,少俞答曰:肉不堅,腠理疏,則善病風。黃帝曰:何以候肉之不堅也。少俞答曰:膕肉不堅,而無分理,理者粗理,粗理而皮不緻者,腠理疏,此言其渾然者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消癉者,何以候之。少俞答曰:五藏皆柔弱者,善病消癉。黃帝曰: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。少俞答曰:夫柔弱者,必有剛強,剛強多怒,柔者易傷也。黃帝曰: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。

少俞答曰:此人皮膚薄而目堅固以深者,長衝直揚,其心剛,剛則多怒,怒則氣上逆,胸中畜積,血氣逆留,臗皮充肌,血脈不行,轉而為熱,熱則消肌膚,故為消癉,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寒熱者,何以候之。少俞答曰:小骨弱肉者,善病寒熱。黃帝曰:何以候骨之小大,肉之堅脆,色之不一也。少俞答曰:顴骨者,骨之本也,顴大則骨大,顴小則骨小,皮膚薄而其肉無䐃,其臂懦懦然,其地色殆然,不與其天同色,汗然獨異,此其候也。然後臂薄者,其髓不滿,故善病寒熱也。

黃帝曰: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,少俞答曰:粗理而肉不堅者,善病痹。黃帝曰:痹之高下有處乎。少俞答曰:欲知其高下者,各視其部。

黃帝曰: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,何以候之。少俞答曰:皮膚薄而不澤,肉不堅而淖澤,如此,腸胃惡,惡則邪氣留止,積聚乃傷,脾胃之間,寒溫不次,邪氣稍至,畜積留止,大聚乃起。

黃帝曰:余聞病形,已知之矣,願聞其時。少俞答曰:先立其年,以知其時,時高則起,時下則殆,雖不陷下,當年有衝通,其病必起,是謂因形而生病,五變之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