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4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4)
1. 官鍼第七
凡刺有五,以應五藏。一曰半刺,半刺者,淺內而疾發鍼,無鍼傷肉,如拔毛狀,以取皮氣,此肺之應也。二曰豹文刺,豹文刺者,左右前後鍼之,中脈為故,以取經絡之血者,此心之應也。三曰關刺,關刺者,直刺左右,盡筋上,以取筋痹,慎無出血,此肝之應也,或曰淵刺,一曰豈刺。四曰合谷刺,合谷刺者,左右雞足,鍼於分肉之間,以取肌痹,此脾之應也。
五曰輸刺,輸刺者,直入直出,深內之至骨,以取骨痹,此腎之應也。
白話文:
官鍼第七
針灸共有五種方法,分別對應五臟。
第一種是半刺法,針刺很淺,快速進針,不傷肌肉,像拔毛一樣,只取皮膚的氣血,這是肺的相應方法。
第二種是豹紋刺法,針從左右前後刺入,針尖在經脈的中央,以取得經絡的血,這是心的相應方法。
第三種是關刺法,針從左右直刺,到達筋膜之上,用於治療筋脈痹痛,要小心不要出血,這是肝的相應方法,也有人稱之為淵刺或豈刺。
第四種是合谷刺法,針刺在左右的雞足穴(拇指與食指間的肌肉處),針尖在肌肉之間,用於治療肌肉痹痛,這是脾的相應方法。
第五種是輸刺法,針直入直出,深入到骨頭,用於治療骨骼痹痛,這是腎的相應方法。
2. 本神第八
黃帝問於歧伯曰:凡刺之法,先必本於神,血脈營氣精神,此五藏之所藏也,至於淫泆離藏則精失,魂魄飛揚,志意恍亂,智慮去身者,何因而然乎,天之罪與,人之過乎。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,請問其故。
歧伯答曰:天之在我者,德也,地之在我者,氣也,德流氣薄而生者也。故生之來謂之精。兩精相搏謂之神。隨神往來者,謂之魂。並精而出入者,謂之魄。所以任物者,謂之心。心有所憶,謂之意。意之所存,謂之志。因志而存變,謂之思。因思而遠慕,謂之慮。因慮而處物,謂之智。
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,如是則僻邪不至,長生久視。是故怵惕思慮者,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,流淫而不止。因哀悲動中者,竭絕而失生,喜樂者,神憚散而不藏,愁憂者,氣閉寒而不行,盛怒者,迷惑而不治,恐懼者,神蕩憚而不收。
心怵惕思慮,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自失,破䐃脫肉,毛悴色夭,死於冬。脾憂愁而不解,則傷意,意傷則悗亂,四支不舉,毛悴色夭,死於春。肝悲哀動中,則傷魂,魂傷則狂忘不精。不精則不正,當人陰縮而攣筋,兩脇骨不舉,毛悴色夭,死於秋。肺喜樂無極,則傷魄,魄傷則狂,狂者意不存人,皮革焦,毛悴色夭,死於夏。
腎盛恕而不止,則傷志,志傷則喜忘,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,毛卒色夭,死於季夏。恐懼而不解,則傷精,精傷則骨痠痿厥,精時自下。是故五藏,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,傷則失守而陰虛,陰虛則無氣,無氣則死矣。是故用鍼者,察觀病人之態,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,得失之意,五者以傷,鍼不可以治之也。
肝藏血,血舍魂,肝氣虛則恐,實則怒,脾藏榮,榮舍意,脾氣虛則四肢不用,五藏不安,實則腹脹經溲不利。心藏脈,脈舍神,心氣虛則悲,實則笑不休。肺藏氣,氣舍魄,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,實則喘喝胸盈仰息。腎藏精,精舍志,腎氣虛則厥,實則脹,五藏不安。必審五藏之病形,以知其氣之虛實,謹而調之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歧伯說:所有針刺的方法,都必須以精神為根本。血脈、營氣、精神,這都是五臟所儲藏的精華。如果放縱慾望、離開五臟的正常功能,就會導致精氣散失,魂魄飛散,意志恍惚混亂,判斷力也喪失,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是天生的過錯,還是後天人為的過失呢?什麼是「德氣」產生精神、魂魄、心、意志、思慮、判斷力?請解釋這些道理。
歧伯回答說:天賦予我們的,稱為「德」,大地賦予我們的,稱為「氣」,「德」和「氣」交融而產生的就是生命。所以生命的起源稱為「精」。陰陽之精相互結合就產生了「神」。跟隨著「神」活動的,稱為「魂」。伴隨著「精」出入的,稱為「魄」。能夠認識外在事物的,稱為「心」。心中有所記憶的,稱為「意」。意念所存在的,稱為「志」。根據「志」而產生變化,稱為「思」。因為「思」而產生遙遠的嚮往,稱為「慮」。根據「慮」來處理事物,稱為「智」。
所以,有智慧的人養生,一定會順應四季變化來適應寒暑,平和喜怒的情緒來安穩居住,節制陰陽來調和剛柔,這樣邪氣就不會侵犯,就能長壽健康。如果經常擔驚受怕、思慮過度,就會損傷「神」,「神」受到損傷就會恐懼,精神散亂而無法停止。如果因為悲傷而內心受到觸動,就會精氣耗盡而喪失生命。如果過度喜樂,「神」就會散亂而不收斂。如果憂愁,「氣」就會閉塞不暢而寒冷。如果過度憤怒,就會迷惑而不能自理。如果恐懼,則「神」會飄蕩而無法安定。
心中擔驚受怕、思慮過度,就會損傷「神」,「神」受到損傷就會恐懼而失態,肌肉消瘦脫落,毛髮枯槁,臉色枯黃,在冬天死亡。脾臟過度憂愁而無法解脫,就會損傷「意」,「意」受到損傷就會精神恍惚,四肢無力,毛髮枯槁,臉色枯黃,在春天死亡。肝臟過度悲傷而內心受到觸動,就會損傷「魂」,「魂」受到損傷就會狂亂健忘。精神不佳就會不正,導致陰部萎縮、筋脈攣縮,兩脅骨無力舉起,毛髮枯槁,臉色枯黃,在秋天死亡。肺臟過度喜樂而沒有節制,就會損傷「魄」,「魄」受到損傷就會狂亂,狂亂就會神智不清,皮膚焦黑,毛髮枯槁,臉色枯黃,在夏天死亡。
腎臟過度憤怒而無法停止,就會損傷「志」,「志」受到損傷就會健忘,並且會說出前後矛盾的話語,腰背不能彎曲伸展,毛髮枯槁,臉色枯黃,在季夏死亡。如果過度恐懼而無法解脫,就會損傷「精」,「精」受到損傷就會骨頭痠痛、萎軟、厥冷,精液不自覺流出。所以,五臟主要的功能是儲藏精氣,不可損傷。如果損傷就會失去守護精氣的能力而導致陰虛,陰虛就會失去元氣,失去元氣就會死亡。所以,使用針刺的人,要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,以了解精神、魂魄的存亡得失。如果這五者都受到損傷,針刺就不能治療了。
肝臟儲藏血液,血液是魂的居所。肝氣虛弱就會恐懼,肝氣過盛就會憤怒。脾臟儲藏營養物質,營養物質是意的居所。脾氣虛弱就會四肢無力,五臟不安,脾氣過盛就會腹脹、小便不利。心臟儲藏脈搏,脈搏是神的居所。心氣虛弱就會悲傷,心氣過盛就會不停地笑。肺臟儲藏氣息,氣息是魄的居所。肺氣虛弱就會鼻塞不通、氣短,肺氣過盛就會喘氣胸悶、仰頭呼吸。腎臟儲藏精氣,精氣是志的居所。腎氣虛弱就會厥冷,腎氣過盛就會腹脹。五臟不安時,一定要仔細審查五臟的病態,以了解氣的虛實,謹慎地進行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