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3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3)
1. 口問第二十八
黃帝閑居,辟左右而問於歧伯曰:余已聞九鍼之經,論陰陽逆順,六經已畢,願得口問。歧伯避席再拜曰:善乎哉問也,此先師之所口傳也。黃帝曰:願聞口傳。歧伯答曰:夫百病之始生也,皆生於風雨寒暑,陰陽喜怒,飲食居處,大驚卒恐,則血氣分離,陰陽破散,經絡厥絕,脈道不通,陰陽相逆,衛氣稽留,經脈虛空,血氣不次,乃失其常,論不在經者,請道其方。
白話文:
黃帝悠閒地住著,讓身邊的人都退下,然後問歧伯:「我已經聽過九針的道理,講述了陰陽順逆,六經的內容已經學完了,希望你親自教導我。」歧伯起身拜了兩拜,說:「您問得非常好,這是先師口授的。」黃帝說:「希望聽您親自傳授。」歧伯回答說:「各種疾病的產生,都是由於風雨寒熱,陰陽喜怒,飲食起居,突然受到驚嚇恐懼等因素,導致血氣分離,陰陽失衡,經絡不通暢,脈絡不流通,陰陽相抗,衛氣阻滯,經脈空虛,血氣紊亂,從而失去正常。不屬於經絡的問題,請您提出解決方案。」
黃帝曰:人之欠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答曰:衛氣晝日行於陽,夜半則行於陰,陰者主夜,夜者臥,陽者主上,陰者主下,故陰氣積於下,陽氣未盡,陽引而上,陰引而下,陰陽相引,故數欠,陽氣盡,陰氣盛則目瞑,陰氣盡而陽氣盛,盛則寤矣。寫足少陰,補足太陽。
白話文:
黃帝問道:人為什麼會打哈欠?
岐伯回答道:人的衛氣白天在陽經運行,半夜時分轉到陰經運行。陰經主導夜晚,夜晚時人要睡覺;陽經主導白天,陰經主導下方,因此陰氣積聚在下部,陽氣還沒有完全消散,陽氣向上牽引,陰氣向下牽引,陰陽相引,所以會打哈欠。陽氣耗盡,陰氣旺盛,就會閉目睡覺;陰氣耗盡,陽氣旺盛,旺盛時就會醒來。寫在足少陰經,補在足太陽經。
黃帝曰:人之噦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穀入於胃,胃氣上注於肺,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,俱還入於胃,新故相亂,真邪相攻,氣并相逆,復出於胃,故為噦,補手太陰,寫足少陰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「人為什麼會嘔吐?」
歧伯回答:「食物進入胃後,胃氣會上升到肺。現在,因為某些原因,寒氣和剛進去的食物之氣,一起回到胃,新舊之氣混亂,真氣與邪氣相爭,氣息相互逆行,於是又從胃中吐出來,這就是嘔吐。治療時,宜補強手太陰經(肺經),瀉出足少陰經(腎經)的邪氣。」
黃帝曰:人之唏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此陰氣盛而陽氣虛,陰氣疾而陽氣徐,陰氣盛而陽氣絕,故為唏,補足太陽,寫足少陰。
黃帝曰:人之振寒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寒氣客於皮膚,陰氣盛,陽氣虛,故為振寒寒慄,補諸陽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人打噴嚏,是什麼原因導致的?
歧伯回答:這是由於陰氣旺盛而陽氣虛弱,陰氣流動得快而陽氣流動得慢,陰氣旺盛而陽氣衰竭造成的。因此才會打噴嚏。要治療這種情況,需要補充太陽經的陽氣,減緩少陰經的陰氣。
黃帝問:人體寒戰發抖是由什麼氣機造成的?歧伯回答:這是寒氣侵襲皮膚,陰氣過盛而陽氣相對虛弱所致,因此會出現寒戰和顫慄的症狀,治療時應補充各條陽經的氣血。
黃帝曰:人之噫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寒氣客於胃,厥逆從下上散,復出於胃,故為噫,補足太陰陽明,一曰補眉本也。
黃帝曰:人之嚏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陽氣和利,滿於心,出於鼻,故為嚏,補足太陽榮眉本,一曰眉上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打嗝是怎麼回事?
岐伯答:寒氣侵入胃中,從下面逆行向上散開,再從胃中發出,所以會打嗝。打嗝可以補充足太陰(脾經)和足陽明(胃經),或者補充眉毛的根本。
黃帝又問:人打噴嚏是什麼氣機作用的結果?歧伯回答:當陽氣和順充沛,充滿心臟,並通過鼻子發散出來時,就會產生打噴嚏的反應。治療時可以補足足太陽經的榮養,穴位在眉梢的本位,也就是眉毛上方的位置。
黃帝曰:人之嚲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胃不實則諸脈虛,諸脈虛則筋脈懈惰,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,氣不能復,故為嚲,因其所在,補分肉間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為什麼會喘? 岐伯答:胃裡沒有東西,就會導致全身的脈絡虛弱。脈絡虛弱,就會導致筋肉鬆弛無力。筋肉鬆弛無力,就會導致氣血停滯,氣血不能恢復,所以才會喘。根據患者喘息所在的位置,在相應的部分補充氣血。
黃帝曰:人之哀而泣涕出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心者,五藏六府之主也。目者,宗脈之所聚也,上液之道也。口鼻者,氣之門戶也。故悲哀愁憂則心動,心動則五藏六府皆搖,搖則宗脈感,宗脈感則液道開,液道開,故泣涕出焉,液者,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。故上液之道開,則泣,泣不止則液竭,液竭則精不灌,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,故命曰奪精,補天柱經俠頸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為什麼感到悲傷就會流淚?
岐伯回答:心臟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主宰。眼睛是經絡匯集的地方,也是液體上行的通道。口和鼻子是氣體出入的門戶。所以,當人感到悲傷、憂愁時,心臟就會受到觸動,心臟一動,五臟六腑也會隨之震動。震動就會影響經絡,經絡受到影響,液體通道就會打開。液體通道一旦打開,就會流淚水。這些液體是用來滋潤五臟六腑和空竅的。因此,當液體通道打開時,就會流淚。如果流淚不止,液體就會耗盡,液體耗盡後,五臟六腑就得不到滋潤。五臟六腑得不到滋潤,眼睛就會失去視力。因此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奪精」,需要治療「天柱經」和「俠頸經」。
黃帝曰:人之太息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憂思則心系急,心系急則氣道約,約則不利,故太息以伸出之,補手少陰心主,足少陽留之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為什麼會嘆息?
岐伯答:憂慮思慮過多,會導致內心的氣血運行不暢,氣不順暢就會導致身體不舒服。所以,人們會嘆息來舒緩胸中的氣,這能補充手少陰心經的氣血,而足少陽膽經則會留住這些氣血。
黃帝曰:人之涎下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飲食者,皆入於胃,胃中有熱則蟲動,蟲動則胃緩,胃緩則廉泉開,故涎下,補足少陰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的唾液流出,是什麼原因導致的?
歧伯回答:飲食後,食物都進入胃部,胃中有熱氣,就會引起胃中蟲子活動,蟲子活動就會使胃部鬆弛,胃部鬆弛就會導致廉泉穴(位於上顎內)打開,所以唾液就會流出,並補充少陰經氣。
黃帝曰:人之耳中鳴者,何氣使然。歧伯曰: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,故胃中空則宗脈虛,虛則下溜,脈有所竭者,故耳鳴,補客主人,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道:人耳中發出聲響,是哪種氣體在作祟?
歧伯回答:耳朵是宗絡脈氣匯聚的地方。當胃中空虛時,宗絡脈氣也會空虛,空虛就會向下流淌。脈氣有不足的地方,就會導致耳鳴。
治療這種情況,需要補益胃氣,也就是補益客氣。而補益客氣的方法,就是按壓大拇指指甲根部與肉交接的地方。
黃帝曰:人之自齧舌者,何氣使然。此厥逆走上,脈氣輩至也,少陰氣至則齧舌,少陽氣至則齧頰,陽明氣至則齧脣矣,視主病者,則補之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人們自己咬舌頭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
岐伯回答:這是氣血運行不正常,逆流上行導致的。脈絡中的氣血到達不同的位置,就會導致不同的症狀:少陰脈的氣血到達則咬舌頭,少陽脈的氣血到達則咬腮幫子,陽明脈的氣血到達則咬嘴脣。針對這些症狀,需要辨別出是哪條經脈出現了問題,然後加以調理。
凡此十二邪者,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,故邪之所在,皆為不足,故上氣不足,腦為之不滿,耳為之苦鳴,頭為之苦傾,目為之眩,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腸為之苦鳴。下氣不足,則乃為痿厥心悗,補足外踝下留之。黃帝曰:治之奈何。歧伯曰:腎主為欠,取足少陰。肺主為噦,取手太陰。
白話文:
這十二種邪氣,都是奇異的邪氣,它們會遊走於空虛的部位。因此,邪氣所在的地方,都會出現不足的現象:
如果上氣不足,腦子就會空虛,導致耳朵發鳴,頭部劇烈傾斜,眼睛昏眩。
如果中氣不足,小便和大便就會異常,腸子發出鳴叫。
如果下氣不足,就會出現痿痺、厥冷、心悸、神志恍惚的症狀。這時需要針對腳踝以下的外踝穴位進行治療。
黃帝問:這些症狀該如何治療?
歧伯回答:腎臟主管打哈欠,因此在腎經(足少陰經)上取穴治療。
肺臟主管咳嗽,因此在肺經(手太陰經)上取穴治療。
足少陰唏者,陰與陽絕,故補足太陽,寫足少陰。振寒者,補諸陽。噫者,補足太陰陽明。嚏者,補足太陽眉本。嚲因其所在,補分肉間。泣出補天柱經俠頸,俠頸者,頭中分也。太息補手少陰心主,足少陽留之。涎下補足少陰。耳鳴補客主人,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。自齧舌,視主病者,則補之。
目眩頭傾,補足外踝下留之。痿厥心悗,刺足大指間上二寸留之。一曰足外踝下留之。
白話文:
腎經(足少陰)枯竭時,陰陽絕交,因此需要補充太陽經,疏泄足少陰經。
發抖時,補充所有陽經。
打嗝時,補充太陰經和陽明經。
打噴嚏時,補充太陽經和眉毛根部。
流鼻涕時,根據流出的部位,補充相應的經絡之間。
流淚時,補充天柱經和頸側,頸側是頭部的分界線。
嘆息時,補充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陽膽經。
流涎時,補充足少陰腎經。
耳鳴時,補充客主人,即拇指指甲與肉交界處。
自咬舌頭時,觀察主管疾病的經絡,然後補充之。
對於眼睛眩暈、頭部傾斜的症狀,應在足外踝下方進行針灸並留針一段時間。針對萎軟、手足逆冷及心悸不安的情況,則在足大趾間向上二寸處施針並留針。另一種說法是在足外踝下方施針並留針。
2. 師傳第二十九
黃帝曰:余聞先師,有所心藏,弗著於方,余願聞而藏之,則而行之,上以治民,下以治身,使百姓無病,上下和親,德澤下流,子孫無憂,傳於後世,無有終時,可得聞乎。歧伯曰:遠乎哉問也。夫治民與自治,治彼與治此,治小與治大,治國與治家,未有逆而能治之也,夫惟順而已矣。順者,非獨陰陽脈,論氣之逆順也,百姓人民,皆欲順其志也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「我聽聞先師們有所藏而不公開的治病方法,我希望聽後將其保存並實踐,上可以治理百姓,下可以保全自身,讓百姓不生病,上下和睦,德澤廣佈,子孫後代無憂無慮,永遠傳承下去,請問能讓我聽聞嗎?」
岐伯說:「您的問題問得深遠啊。治理百姓和治理自身,治理他和他治理自己,治理小事和治理大事,治理國家和治理家庭,都沒有辦法逆勢而治理的,只能順勢而為。順勢而為,不僅指陰陽脈絡,氣的逆順,更是指百姓人民都希望順應他們的意願。」
黃帝曰:順之奈何。歧伯曰:入國問俗,入家問諱,上堂問禮,臨病人問所便。黃帝曰:便病人奈何。歧伯曰:夫中熱消癉則便寒,寒中之屬則便熱,胃中熱則消穀,令人懸心善饑,臍以上皮熱。腸中熱,則出黃如糜,臍以下皮寒。胃中寒,則腹脹,腸中寒,則腸鳴飧泄。胃中寒,腸中熱,則脹而且泄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如何順從這些原則?
歧伯回答:進入一個國家,要詢問當地的習俗;進入人家裡,要詢問禁忌;拜訪長輩,要詢問禮節;面對病人,要詢問他們覺得舒服的方式。
黃帝問:如何讓病人感到舒服?
歧伯回答:如果體內有熱,就會消瘦發熱,會感到冷;如果體內有寒,就會感到發熱,胃熱就會消化不好,讓人感到心神不安,容易飢餓,肚臍以上皮膚發熱。如果腸道有熱,就會排出黃色黏稠的糞便,肚臍以下皮膚發冷。如果胃裡有寒,就會腹脹;如果腸道有寒,就會腸鳴腹瀉。如果胃裡有寒,腸道有熱,就會又脹又瀉。
胃中熱,腸中寒,則疾饑小腹痛脹。黃帝曰:胃欲寒飲,腸欲熱飲,兩者相逆,便之奈何。且夫王公大人,血食之君,驕恣從欲輕人,而無能禁之,禁之則逆其志,順之則加其病,便之奈何,治之何先。
白話文:
如果胃裡有熱,腸道有寒,就會經常感到飢餓,小腹疼痛脹滿。黃帝說:胃裡需要喝涼水,腸道需要喝熱水,這兩個需求互相抵觸,怎麼辦呢?
那些位高權重的貴族,享受著豐盛的飲食,驕傲放縱,任性妄為,卻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。如果限制他們,會違揹他們的意願;如果放縱他們,會加重他們的疾病。這種情況下怎麼辦,應該先治療哪個問題?
歧伯曰:人之情,莫不惡死而樂生。告之以其敗,語之以其善,導之以其所便,開之以其所苦,雖有無道之人,惡有不聽者乎。黃帝曰:治之奈何。歧伯曰:春夏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,秋冬先治其本,後治其標。黃帝曰:便其相逆者奈何。歧伯曰:便此者,飲食衣服,亦欲適寒溫,寒無悽愴,暑無出汗。
食飲者,熱無灼灼,寒無滄滄,寒溫中適,故氣將持,乃不致邪僻也。
白話文:
歧伯說:人的本性,沒有人會不討厭死亡而喜歡生命的。向他們講解死亡的壞處,告訴他們生命的可貴,引導他們走向對身體有益的事情,讓他們瞭解疾病的痛苦,即使是不講道理的人,哪有不聽勸的呢?黃帝問:治療的方法是如何?
歧伯回答:春天和夏天,先治療外在的症狀,再治療根本的病因;秋天和冬天,先治療根本的病因,再治療外在的症狀。黃帝說:這樣做豈不是互相抵觸嗎?歧伯回答:適應這種對立的方法,在飲食和衣著上,也要適應寒暖變化,寒冷時不要感到瑟縮,炎熱時不要出汗。
進食飲水,熱食不應過燙,冷食不應過寒,保持溫度適中,這樣氣機才能協調平衡,身體就不易受到外邪侵擾。
黃帝曰:本藏以身形支節䐃肉,候五藏六府之小大焉。今夫王公大人,臨朝即位之君,而問焉,誰可捫循之。而後答乎。歧伯曰:身形支節者,藏府之蓋也,非面部之閱也。黃帝曰:五藏之氣,閱於面者,余已知之矣,以支節知而閱之,奈何。歧伯曰:五藏六府者,肺為之蓋,巨肩陷,咽喉見其外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人體的形狀和支節肌肉,可以反映五臟六腑的大小狀況。現在,如果王公大人或掌管朝政的君主來詢問,誰可以探摸查探呢?然後再回答呢?歧伯說:人體的形狀和支節肌肉,是五臟六腑的外在表現,而不是臉部所能觀察到的。黃帝說:五臟之氣可以表現在臉部,這一點我已經知道了,用支節肌肉來瞭解五臟之氣,該怎麼做呢?歧伯說:五臟六腑之中,肺是外在的表現,肩膀寬大而下陷,咽喉會顯露在外。
黃帝曰:善。歧伯曰:五藏六府,心為之主,缺盆為之道,䯏骨有餘,以候𩩲𩨗。黃帝曰:善。歧伯曰:肝者,主為將,使之候外,欲知堅固,視目小大。黃帝曰:善。歧伯曰:脾者,主為衛,使之迎糧,視脣舌好惡,以知吉凶。黃帝曰:善。歧伯曰:腎者: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
黃帝曰:善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好啊!
歧伯說:五臟六腑中,心臟是主導的,就像一個沒有底的盤子,而腎骨有餘(結實),可以觀察到疾病的預兆。
黃帝說:好啊!
歧伯說:肝臟,就像一個將軍,負責觀察外部環境。想要知道身體強弱,可以看眼睛的大小。
黃帝說:好啊!
歧伯說:脾臟,就像一個衛兵,負責迎接食物。可以看嘴脣和舌頭的喜好,來判斷吉凶。
黃帝說:好啊!
歧伯說:腎臟,就像一個偵察兵,負責遠距離聆聽。可以看耳朵的喜好,來瞭解一個人的性格。
黃帝說:很好。
願聞六府之候。歧伯曰:六府者,胃為之海,廣骸大頸張胸,五穀乃容,鼻隧以長,以候大腸,脣厚,人中長,以候小腸,目下果大,其膽乃橫,鼻孔在外,膀胱漏泄,鼻柱中央起,三焦乃約,此所以候六府者也。上下三等,藏安且良矣。
白話文:
請問如何觀察六腑的狀態?
歧伯回答:六腑是這樣區分的:胃好像一個海,胸部寬廣,脖子粗壯,胸部寬敞,可以容納五穀。鼻孔寬長,可以觀察大腸的狀況。嘴脣厚,人中長,可以觀察小腸的狀況。眼睛下方部位肥厚,膽就橫著長。鼻孔外張,膀胱容易漏尿。鼻樑中間突起,三焦就狹窄。這就是觀察六腑的方法。上、中、下三焦協調,內臟安穩而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