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2)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2)
1. 壽夭剛柔第六
寒痹之為病也,留而不去,時痛而皮不仁。黃帝曰:刺寒痹內熱奈何。伯高答曰:刺布衣者,以火焠之。刺大人者,以藥熨之。黃帝曰:藥熨奈何。伯高答曰:用淳酒二十斤,蜀椒一升,乾薑一斤,桂心一斤,凡四種,皆㕮咀,漬酒中,用綿絮一斤,細白布四丈,并內酒中。置酒馬矢熅中,蓋封塗,勿使泄。
五日五夜,出布綿絮,曝乾之,乾復漬,以盡其汁。每漬必晬其日,乃出乾。乾,并用滓與綿絮,複布為複巾,長六七尺,為六七巾。則用之生桑炭灸巾,以熨寒痹所刺之處,令熱入至於病所,寒復炙巾以熨之,三十遍而止。汗出以巾拭身,亦三十遍而止。起步內中,無見風。
每刺必熨,如此病已矣,此所謂內熱也。
白話文:
壽夭剛柔第六
寒痹這種病症,病邪滯留體內不散,時常疼痛且皮膚麻木不仁。黃帝問:「如何用針刺治療寒痹並使體內產生熱效?」伯高回答:「治療平民百姓,可用火針療法;治療尊貴之人,則以藥物熱熨。」
黃帝問:「藥物熱熨的方法是怎樣的?」伯高回答:「用濃酒二十斤、蜀椒一升、乾薑一斤、桂心一斤,共四種藥材,全部切碎後浸泡於酒中。另取棉絮一斤、細白布四丈,一同放入酒中。將酒罈置於馬糞燃燒的微火中溫煨,密封罈口,避免洩漏。
浸泡五天五夜後,取出白布與棉絮曬乾,乾後再浸入酒中,直到吸盡藥汁。每次浸泡須滿一整天,再取出曬乾。曬乾後,將藥渣與棉絮均勻鋪於布中,摺疊成長六七尺的布巾,共做六七條。使用時,以桑木炭火烤熱布巾,熨貼於寒痹針刺的部位,讓熱力深入病處。若布巾變涼,再烤熱繼續熨貼,反覆三十次為止。熨後若出汗,用布巾擦拭全身,同樣三十次為止。之後在室內行走活動,避免受風。
每次針刺後都需熱熨,如此疾病便能痊癒,這便是所謂的『內熱』療法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