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2)

1. 壽夭剛柔第六

寒痹之為病也,留而不去,時痛而皮不仁。黃帝曰:刺寒痹內熱奈何。伯高答曰:刺布衣者,以火焠之。刺大人者,以藥熨之。黃帝曰:藥熨奈何。伯高答曰:用淳酒二十斤,蜀椒一升,乾薑一斤,桂心一斤,凡四種,皆㕮咀,漬酒中,用綿絮一斤,細白布四丈,并內酒中。置酒馬矢熅中,蓋封塗,勿使泄。

五日五夜,出布綿絮,曝乾之,乾復漬,以盡其汁。每漬必晬其日,乃出乾。乾,并用滓與綿絮,複布為複巾,長六七尺,為六七巾。則用之生桑炭灸巾,以熨寒痹所刺之處,令熱入至於病所,寒復炙巾以熨之,三十遍而止。汗出以巾拭身,亦三十遍而止。起步內中,無見風。

每刺必熨,如此病已矣,此所謂內熱也。

白話文:

寒痺這種疾病,會持續存在而不消退,時而疼痛,皮膚也會失去知覺。黃帝問道:治療寒痺的內熱該怎麼辦?伯高回答:如果治療的是穿著布衣的普通人,可以用火燒灼針灸的部位;如果是治療地位較高的人,則要用藥物熨燙。黃帝又問:藥物熨燙的方法是什麼?伯高回答:取純酒二十斤,蜀椒一升,乾薑一斤,桂心一斤,這四種藥材都要研磨成末,浸泡在酒中。再準備綿絮一斤,細白布四丈,也一起放入酒中。把裝有藥酒的容器放在馬糞堆裡加熱,蓋好封嚴,避免洩漏。

五天五夜後,取出布和綿絮,曬乾。曬乾後再次浸泡,直到藥汁完全被吸收。每次浸泡都必須在特定日期完成,然後取出曬乾。曬乾後,將藥渣、綿絮和布料縫製成布巾,每條長六七尺,做六七條。然後用生桑樹的炭火烤熱布巾,用來熨燙寒痺針灸的部位,讓熱力深入病灶。熱了之後再用烤熱的布巾熨燙,如此反覆三十次即可。出汗後用布巾擦拭身體,也重複三十次。治療後需待在室內,避免吹風。

每次針灸後都必須熨燙,這樣疾病就能痊癒,這就是所謂的治療內熱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