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 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《黃帝內經靈樞》 (12)

1. 厥病第二十四

厥頭痛,面若腫起而煩心,取之足陽明太陰。厥頭痛,頭脈痛,心悲善泣,視頭動脈反盛者,刺盡去血,後調足厥陰。厥頭痛,貞貞頭重而痛,寫頭上五行行五,先取手少陰,後取足少陰。厥頭痛,意善忘,按之不得,取頭面左右動脈,後取足太陰。厥頭痛,項先痛,腰脊為應,先取天柱,後取足太陽。

厥頭痛,頭痛甚,耳前後脈湧有熱,寫出其血,後取足少陽。真頭痛,頭痛甚,腦盡痛,手足寒至節,死不治。頭痛不可取於腧者,有所擊墮,惡血在於內,若肉傷,痛未已,可則刺,不可遠取也。頭痛不可刺者,大痹為惡,日作者,可令少愈,不可已,頭半寒痛,先取手少陽陽明,後取足少陽陽明。

厥心痛,與背相控善瘛,如從後觸其心,傴僂者,腎心痛也,先取京骨崑崙。發鍼不已,取然谷。厥心痛,腹脹胸滿,心尤痛甚,胃心痛也,取之大都太白。厥心痛,痛如以錐鍼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,取之然谷太谿。厥心痛,色蒼蒼如死狀,終日不得太息,肝心痛也,取之行間太衝。

厥心痛,臥若徒居,心痛,間動作,痛益甚,色不變,肺心痛也,取之魚際太淵。真心痛,手足清至節,心痛甚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心痛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,不可取於腧。腸中有蟲瘕及蛟蛕,皆不可取以小鍼。心腸痛,憹作痛,腫聚,往來上下行,痛有休止,腹熱喜渴涎出者,是蛟蛕也。

以手聚按而堅持之,無令得移,以大鍼刺之,久持之,蟲不動,乃出鍼也。㤣腹憹痛。形中上者。

耳聾無聞,取耳中,耳鳴,取耳前動脈。耳痛不可刺者,耳中有膿,若有乾盯⿰耳寍,耳無聞也。耳聾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,先取手,後取足。耳鳴取手中指爪甲上,左取右,右取左,先取手,後取足。足髀不可舉,側而取之,在樞合中,以員利鍼,大鍼不可刺。病注下血,取曲泉。

風痹淫濼,病不可已者,足如履冰,時如入湯中,股脛淫濼,煩心頭痛,時嘔時悗,眩已汗出,久則目眩,悲以喜恐,短氣,不樂,不出三年,死矣。

白話文:

厥病第二十四

厥頭痛

厥頭痛,病人頭痛,臉腫脹,感到煩躁不安,可取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治療。厥頭痛,頭部脈搏跳痛,感到悲傷想哭,如果看到頭部動脈比平常更明顯,就用針刺放出瘀血,然後調理足厥陰肝經的穴位。厥頭痛,感覺頭部沉重而且持續疼痛,治療時應在頭部五行(額、頂、左、右、枕)各刺五針,先取手少陰心經的穴位,再取足少陰腎經的穴位。厥頭痛,容易健忘,按壓頭部疼痛不會減輕,可取頭部左右兩側的動脈處穴位,然後取足太陰脾經的穴位。厥頭痛,先是頸項疼痛,接著腰背也跟著痛,先取天柱穴,再取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。

厥頭痛,頭痛劇烈,耳朵前後的脈搏跳動且發熱,就刺破放出瘀血,然後取足少陽膽經的穴位。真頭痛,頭痛非常劇烈,整個頭腦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這種情況無法治癒,會導致死亡。頭痛不適合在穴位上針刺的情況,是因為有外傷跌打,內部有瘀血,或是肌肉損傷,疼痛沒有停止。如果可以針刺,就刺,但不要在遠處取穴。頭痛不能針刺的情況,是大痺引起的惡性症狀,如果每天都發作,可以稍微緩解,但無法根治。如果是半邊頭部寒冷疼痛,先取手少陽三焦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,再取足少陽膽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。

厥心痛

厥心痛,感覺背部與心臟互相牽引抽痛,像從背後撞擊心臟一樣,身體彎曲,這是腎臟引起的心痛,先取京骨穴和崑崙穴。針刺後疼痛沒有停止,就取然谷穴。厥心痛,腹部脹滿,胸悶,心臟特別疼痛,這是胃引起的心痛,可取大都穴和太白穴。厥心痛,疼痛如同用錐子或針刺心臟,心臟非常疼痛,這是脾臟引起的心痛,可取然谷穴和太谿穴。厥心痛,臉色蒼白如死灰,整天都不能舒暢地嘆氣,這是肝臟引起的心痛,可取行間穴和太衝穴。

厥心痛,躺下時覺得身體空蕩,心痛,稍微動一下,疼痛更加劇烈,但臉色沒有改變,這是肺臟引起的心痛,可取魚際穴和太淵穴。真心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心臟劇烈疼痛,如果早上發作,晚上就會死亡,如果晚上發作,早上就會死亡。心痛不適合針刺的情況,是因為心臟內部有嚴重的積聚,不能在穴位上取穴。腸道內有蟲瘕和蛟蛕,都不適合用小針刺。心腸痛,持續疼痛,腫脹積聚,在腹部上下移動,疼痛時而停止,腹部發熱,喜歡喝水,流口水,這是蛟蛕作怪。

用手按壓並固定住疼痛部位,不要讓它移動,用大針刺入,持續按壓,如果蟲不動了,才將針拔出。腹部持續疼痛,如果疼痛部位在上腹部。

耳病

耳朵聽不見聲音,針刺耳朵內側。耳鳴,針刺耳朵前方的動脈。耳朵疼痛不適合針刺的情況,是因為耳朵內部有膿液,或是乾燥的耳垢(盯聍),導致聽力障礙。耳朵聽不見聲音,可取手小指次指(無名指)指甲與肉交界處的穴位,先取手部穴位,再取足部穴位。耳鳴,可取手中指指甲上,左邊耳鳴取右手中指,右邊耳鳴取左手中指,先取手部穴位,再取足部穴位。大腿外側不能舉起,要側躺著取穴,在樞合穴(股關節)的位置,用圓鈍的針,不能用大針刺。如果患病導致下血,可取曲泉穴。

風痹

風痹症狀持續不癒,腳像踩在冰上,有時又像浸在熱湯中,大腿小腿麻木,心煩頭痛,時而嘔吐,時而昏沉,頭暈目眩,出汗,久而久之就會眼花,悲傷,恐懼,呼吸急促,不快樂,如果不治療,不出三年就會死亡。

2. 病本第二十五

先病而後逆者,治其本,先逆而後病者,治其本,先寒而後生病者,治其本。先病而後生寒者,治其本。先熱而後生病者,治其本。先泄而後生他病者,治其本。必且調之,乃治其他病。先病而後中滿者,治其標。先病後泄者,治其本。先中滿而後煩心者,治其本。有客氣,有同氣,大小便不利,治其標。

大小便利,治其本。病發而有餘,本而標之,先治其本,後治其標。病發而不足,標而本之,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。謹詳察間甚,以意調之,間者并行,甚為獨行。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,治其本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疾病先發生,之後才出現與疾病本性相反的症狀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;如果先出現與疾病本性相反的症狀,之後才發生疾病,也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先感到寒冷,之後才生病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;如果先發生疾病,之後才感到寒冷,也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先感到發熱,之後才生病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;如果先腹瀉,之後才發生其他疾病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一定要先調理好這些根本原因,才能治療其他疾病。如果先發生疾病,之後才感到腹脹滿,就治療腹脹滿的症狀(標);如果先發生疾病,之後才腹瀉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先感到腹脹滿,之後才煩躁不安,就治療腹脹滿的根本原因。如果身體有外來的邪氣,或與體內氣機運行不協調,導致大小便不順暢,就治療大小便不順暢的症狀(標)。

如果大小便順暢,就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疾病發作時,如果身體的抵抗力有餘,就將疾病視為根本,將症狀視為枝節,先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,再治療症狀;疾病發作時,如果身體的抵抗力不足,就將症狀視為根本,將疾病視為枝節,先治療症狀,再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。要仔細觀察疾病是輕微還是嚴重,根據情況來調理治療,輕微的疾病可以同時治療,嚴重的疾病要專門治療。如果先出現大小便不順暢,之後才發生其他疾病,就應該治療大小便不順暢這個根本原因。

3. 雜病第二十六

厥挾脊而痛者,至頂,頭沉沉然,目䀮䀮然,腰脊強,取足太陽膕中血絡。厥胸滿面腫,脣漯漯,然暴言難,甚則不能言,取足陽明。厥氣走喉而不能言,手足清,大便不利,取足少陰。厥而腹嚮嚮然,多寒氣,腹中𣹬𣹬,便溲難,取足太陰。

嗌乾,口中熱如膠,取足少陰,膝中痛,取犢鼻,以員利鍼,發而間之,鍼大如氂,刺膝無疑。喉痹不能言,取足陽明。能言,取手陽明。瘧不渴,間日而作,取足陽明。渴而日作,取手陽明。齒痛不惡清飲,取足陽明。惡清飲,取手陽明。聾而不痛者,取足少陽。聾而痛者。

取手陽明。衄而不止,衃血流,取足太陽。衃血,取手太陽,不已,刺宛骨下,不已,刺膕中出血。腰痛,痛上寒,取足太陽陽明。痛上熱,取足厥陰。不可以俛仰,取足少陽。中熱而喘,取足少陰膕中血絡。喜怒而不欲食,言益小,刺足太陰。怒而多言,刺足少陽。顑痛,刺手陽明與顑之盛脈出血。

項痛不可俛仰,刺足太陽。不可以顧,刺手太陽也。

小腹滿大,上走胃,至心,淅淅身時寒熱,小便不利,取足厥陰。腹滿,大便不利,腹大,亦上走胸嗌,喘息喝喝然,取足少陰。腹滿食不化,腹嚮嚮然,不能大便,取足太陰。心痛引腰脊,欲嘔,取足少陰。心痛腹脹,嗇嗇然,大便不利,取足太陰。

心痛引背,不得息,刺足少陰,不已,取手少陽。心痛引小腹滿,上下無常處,便溲難,刺足厥陰。心痛,但短氣不足以息,刺手太陰。心痛,當九節刺之,按,已刺按之,立已。不已,上下求之,得之立已。

顑痛,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,立已。不已,按人迎於經,立已。氣逆上,刺膺中陷者與下胸動脈,腹痛,刺臍左右動脈,已刺按之,立已。不已,刺氣街,已刺按之,立已。痿厥為四末朿悗,乃疾解之,日二,不仁者,十日而知,無休,病已止。噦以草刺鼻,嚏,嚏而已。無息而疾迎引之,立已。大驚之,亦可已。

白話文:

雜病第二十六

腿腳冰冷,連帶背部疼痛,直到頭頂,感覺頭昏沉沉的,眼睛看不清楚,腰背僵硬,就取足太陽經的膕窩處的血絡放血。

腿腳冰冷,胸悶,臉部腫脹,嘴唇濕潤,突然說話困難,嚴重時甚至說不出話,就取足陽明經的穴位。

腿腳冰冷,氣衝到喉嚨說不出話,手腳冰冷,大便不順暢,就取足少陰經的穴位。

腿腳冰冷,肚子咕嚕咕嚕叫,經常感到寒冷,腹部絞痛,小便困難,就取足太陰經的穴位。

喉嚨乾燥,口中發熱像膠水一樣,就取足少陰經的穴位;膝蓋疼痛,就取犢鼻穴,用圓利針快速刺入並拔出,針就像毫毛一樣細,刺膝蓋處不會有錯。

喉嚨腫痛說不出話,就取足陽明經的穴位;能說話,就取手陽明經的穴位。

瘧疾發作時不口渴,隔一天發作一次,就取足陽明經的穴位;口渴而且每天發作,就取手陽明經的穴位。

牙痛但不排斥喝清淡的飲料,就取足陽明經的穴位;排斥喝清淡的飲料,就取手陽明經的穴位。

耳聾但不痛,就取足少陽經的穴位;耳聾而且痛,就取手陽明經的穴位。

流鼻血不止,流出的是瘀血,就取足太陽經的穴位;流出的是瘀血,就取手太陽經的穴位;如果還不止,就刺宛骨穴下方,還不止,就刺膕窩處放血。

腰痛,痛處偏上且感到寒冷,就取足太陽和陽明經的穴位;痛處偏上且感到發熱,就取足厥陰經的穴位;不能彎腰或仰頭,就取足少陽經的穴位。

身體內部發熱並感到喘,就取足少陰經的膕窩處的血絡放血。

容易生氣,不想吃飯,說話越來越小聲,就刺足太陰經的穴位;生氣而且多話,就刺足少陽經的穴位。

面頰疼痛,就刺手陽明經和面頰上的明顯血管,使其出血。

脖子疼痛不能彎腰或仰頭,就刺足太陽經的穴位;不能轉頭,就刺手太陽經的穴位。

小腹脹滿,向上衝到胃,甚至到心,時而感到寒冷時而感到發熱,小便不順暢,就取足厥陰經的穴位。

肚子脹滿,大便不順暢,肚子腫大,也向上衝到胸部和喉嚨,呼吸急促,就取足少陰經的穴位。

肚子脹滿,吃東西不消化,肚子咕嚕咕嚕叫,不能排大便,就取足太陰經的穴位。

心痛牽引到腰背,想嘔吐,就取足少陰經的穴位。

心痛、腹脹,感到緊縮,大便不順暢,就取足太陰經的穴位。

心痛牽引到背部,呼吸困難,刺足少陰經的穴位,如果沒有好轉,就取手少陽經的穴位。

心痛牽引到小腹脹滿,疼痛位置上下不定,小便困難,就刺足厥陰經的穴位。

心痛,只是感到呼吸短促,就刺手太陰經的穴位。

心痛,在九個關節處刺穴,按壓後,疼痛立刻會停止,如果還沒停止,就找上下附近的穴位,找到後立刻就能停止疼痛。

面頰疼痛,刺足陽明經曲周的動脈,讓它出血,疼痛立刻會停止。如果還沒停止,按壓人迎穴的經脈,疼痛也會立刻停止。

氣往上逆,就刺胸口凹陷處和下方胸部的動脈;腹痛,就刺肚臍左右的動脈,刺完後按壓,疼痛會立刻停止。如果還沒停止,就刺氣街穴,刺完後按壓,疼痛也會立刻停止。

四肢痿軟麻木,應快速解開束縛,一天兩次,麻木不仁的,十天後會有所知覺,不要中斷,直到疾病痊癒為止。打嗝不止,用草刺激鼻孔,打噴嚏,打噴嚏後症狀就會停止,如果沒有停,就快速引導氣往下走,立刻就會停止,驚嚇也能使打嗝停止。

4. 周痹第二十七

黃帝問於歧伯曰:周痹之在身也,上下移徒隨脈,其上下左右相應,間不容空,願聞此痛,在血脈之中邪,將在分肉之間乎,何以致是。其痛之移也,間不及下鍼,其慉痛之時,不及定治,而痛已止矣,何道使然,願聞其故。

歧伯答曰:此眾痹也。非周痹也。黃帝曰:願聞眾痹。歧伯對曰:此各在其處,更發更止,更居更起,以右應左,以左應右。非能周也,更發更休也。黃帝曰:善。刺之奈何。歧伯對曰:刺此者,痛雖已止,必刺其處,勿令復起。帝曰:善。願聞周痹何如。歧伯對曰:周痹者,在於血脈之中,隨脈以上,隨脈以下,不能左右,各當其所。

黃帝曰:刺之奈何。歧伯對曰:痛從上下者,先刺其下以過之,後刺其上以脫之,痛從下上者,先刺其上以過之,後刺其下以脫之。

黃帝曰:善。此痛安生。何因而有名。歧伯對曰:風寒濕氣,客於外分肉之間,迫切而為沫,沫得寒則聚,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,分裂則痛,痛則神歸之,神歸之則熱,熱則痛解,痛解則厥,厥則他痹發,發則如是。

帝曰:善。余已得其意矣。此內不在藏,而外未發於皮,獨居分肉之間,真氣不能周,故命曰周痹。故刺痹者,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,視其虛實,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,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,熨而通之,其瘛堅,轉引而行之。黃帝曰:善。余已得其意矣。亦得其事也。九者,經巽之理,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歧伯說:「身體出現周痹這種病症,它的疼痛會上下移動,好像隨著經脈遊走,而且上下左右的疼痛部位會互相呼應,中間沒有空隙。我想知道這種疼痛,究竟是發生在血脈之中呢?還是肌肉之間?是什麼原因導致的?這種疼痛移動時,讓人來不及下針治療,當疼痛稍微緩和時,又來不及確定治療方法,疼痛就自己停止了,這是什麼道理?希望能知道其中的原因。」

歧伯回答說:「這不是周痹,而是眾痹。」黃帝說:「我想知道什麼是眾痹。」歧伯回答說:「眾痹是疼痛各自發生在不同的部位,反覆發作,時好時壞,有時發生在右邊,有時發生在左邊,但並不是在全身遊走,而是在不同部位輪流發生。」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那該怎麼治療呢?」歧伯回答說:「治療這種病症,即使疼痛已經停止,也要在原來的疼痛部位下針,防止再次發作。」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我想知道什麼是周痹?」歧伯回答說:「周痹是發生在血脈之中的疾病,疼痛會隨著經脈向上或向下移動,但不會左右遊走,而是固定在經脈的特定部位。」

黃帝說:「那該怎麼治療呢?」歧伯回答說:「如果疼痛是從上往下移動,就要先在下方下針,讓氣血通過,然後再從上方下針,讓氣血疏通。如果疼痛是從下往上移動,就要先在上方下針,讓氣血通過,然後再從下方下針,讓氣血疏通。」

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這種疼痛是怎麼產生的?為什麼會被叫做周痹?」歧伯回答說:「風、寒、濕等邪氣侵入肌肉之間,使肌肉組織受到擠壓而產生像泡沫一樣的東西。如果這些泡沫遇到寒氣,就會凝結在一起。凝結在一起就會擠壓肌肉,導致肌肉分裂,肌肉分裂就會產生疼痛。疼痛時,神經會聚集於此,聚集之後就會發熱,發熱後疼痛就會減輕,疼痛減輕後就會出現厥症,出現厥症後,其他的痹症也會隨之發生,反覆如此。」

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我已經明白了。這種病既不在臟腑內部,也沒有顯現在皮膚表面,而是獨自存在於肌肉之間,導致真氣不能正常運行,所以被稱為周痹。所以治療痹症時,一定要先仔細檢查經脈,查看經脈的虛實情況,以及大的絡脈中是否有血瘀不通的情況,或者是否有虛弱而脈搏下陷的狀況。要對這些情況進行調理,通過溫熨等方法疏通經脈,如果肌肉出現痙攣僵硬,就要進行按摩推拿,將其疏通開。 」黃帝說:「說得好。我已經了解其中含義,也明白了具體該怎麼做。這九個重點,都符合經脈的規律,也包含了十二經脈陰陽病變的道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