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帝內經-靈樞》~
1. 經別第十一
黃帝問於歧伯曰:余聞人之合於天道也,內有五藏,以應五音、五色、五時、五味、五位也;外有六府,以應六律。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、十二辰、十二節、十二經水、十二時、十二經脈者,此五藏六府之所以應天道。夫十二經脈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,學之所始,工之所止也。麤之所易,上之所難也。請問其離合,出入奈何?歧伯稽首再拜曰:明乎哉問也!此麤之所過,上之所息也,請卒言之。
足太陽之正,別入于膕中,其一道下尻五寸,別入于肛,屬於膀胱,散之腎,循膂,當心入散;直者,從膂上出於項,復屬於太陽,此為一經也。足少陰之正,至膕中,別走太陽而合,上至腎,當十四椎出屬帶脈;直者,系舌本,復出於項,合於太陽,此為一合。成以諸陰之別,皆為正也。
足少陽之正,繞髀入毛際,合於厥陰,別者入季脅之間,循胸裏屬膽,散之上肝,貫心以上挾咽,出頤頜中,散於面,繫目系,合少陽於外眥也。足厥陰之正,別跗上,上至毛際,合於少陽,與別俱行,此為二合也。z
足陽明之正,上至脾,入于腹裏屬胃,散之脾,上通於心,上循咽出於口,上頞䪼,還繫目系,合於陽明也。足太陰之正,上至髀,合於陽明,與別俱行,上結於咽,貫舌中,此為三合也。
手太陽之正,指地,別於肩解,入腋走心,系小腸也。手少陰之正,別入于淵腋兩筋之間,屬於心,上走喉嚨,出於面,合目內眥,此為四合也。
手少陽之正,指天,別於巔,入缺盆,下走三焦,散於胸中也。手心主之正,別下淵腋三寸,入胸中,別屬三焦,出循喉嚨,出耳後,合少陽完骨之下,此為五合也。
手陽明之正,從手循膺乳,別於肩髃,入柱骨,下走大腸,屬於肺,上循喉嚨,出缺盆,合於陽明也。手太陰之正,別入淵腋少陰之前,入走肺,散之大陽,上出缺盆,循喉嚨,復合陽明,此六合也。
白話文:
黃帝問了一位名叫歧伯的醫師,說:「我聽說人體的構造與宇宙的運行是相通的,身體裡有五個重要的器官(五臟),對應著音樂的五音、世界的五色、四季的五時、食物的五味和空間的五個方位。身體外還有六個器官(六腑),對應著音樂的六律。
這些音樂的節奏又與陰陽、十二個月、十二個時辰、十二個節氣、十二條河流、以及人體十二條主要的經脈相呼應。這就是為什麼五臟六腑能與大自然的法則相應。
而這十二條經脈,是維持生命、解釋生病原因、找出治療方法、以及病痛是如何產生的關鍵。它是所有醫學的起點,也是醫術高超的人不斷探索的終點。對粗淺的醫者來說,這部分看起來很容易,但對頂尖的醫者來說,卻是最困難的。
我想請問,這些經脈是如何連結、分開、進出人體的呢?」
歧伯聽了,恭敬地行禮回答:「您的問題實在太高明了!這正是醫術淺薄的人會忽略,而高深醫者才會深入研究的課題。我這就為您詳細說明。」
人體的經脈系統:六大組合
第一組: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
- 足太陽經:從膝蓋後方分出一條支脈,向下走到臀部五寸的地方,再分出另一條支脈進入肛門,連結到膀胱,然後分散到腎臟。它沿著脊椎向上,進入心臟後又散開。其中一條直行的主脈,從脊椎向上經過脖子,再次與主幹相連。
- 足少陰經:走到膝蓋後方時,會分出一條支脈,與足太陽經會合。然後向上到達腎臟,在第十四節脊椎骨的地方出來,連結到帶脈。它的主脈直線上行,連結舌頭的根部,再從脖子出來,與足太陽經會合。
- 備註:所有與主要經脈分離的陰經支脈,都屬於這條主脈。
第二組: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
- 足少陽經:這條經脈圍繞著大腿進入陰部毛髮處,與足厥陰經會合。它還有一條支脈進入肋骨之間,沿著胸腔內側連結膽囊,向上分散到肝臟,穿過心臟向上,夾著喉嚨,從下巴處出來,分散在臉上,與眼睛連結,最後在眼角外側與主幹會合。
- 足厥陰經:從腳背分出一條支脈,向上走到陰部毛髮處,與足少陽經會合,並與它的支脈一起運行。
第三組: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
- 足陽明經:向上到達脾臟,進入腹部深處連結胃,並分散到脾臟。它向上通向心臟,沿著喉嚨出來,經過嘴巴,向上到達鼻樑,繞回來連結眼睛,最後與主幹會合。
- 足太陰經:向上到達大腿,與足陽明經會合,並與它的支脈一起運行。它向上匯集在喉嚨,穿過舌頭中間。
第四組: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
- 手太陽經:在肩膀關節處分出一條支脈,進入腋下,走到心臟,連結到小腸。
- 手少陰經:從腋下兩個肌腱之間分出一條支脈,連結到心臟,向上走到喉嚨,出來到臉上,在眼睛內側與手太陽經會合。
第五組: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
- 手少陽經:在頭頂分出一條支脈,進入鎖骨上方的凹陷處(缺盆),向下走到三焦,分散在胸腔中。
- 手厥陰經:從腋下三寸處分出一條支脈,進入胸腔,連結到三焦,出來沿著喉嚨,從耳朵後面出來,在頭骨後面的乳突骨下方與手少陽經會合。
第六組: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
- 手陽明經:從手臂沿著胸部和乳房,在肩膀上方的骨頭處分出一條支脈,進入脊椎骨,向下走到大腸,連結到肺。它向上沿著喉嚨,從鎖骨上方的凹陷處(缺盆)出來,最後與主幹會合。
- 手太陰經:從腋下靠近手少陰經的地方分出一條支脈,進入肺臟,分散到大腸,向上從鎖骨上方的凹陷處(缺盆)出來,沿著喉嚨,再次與手陽明經會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