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下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1)

1. 癭瘤論

治小瘤方,

先用甘草煎膏,筆蘸妝瘤傍四圍,干而復妝,凡三次,後以

大戟,芫花,甘遂

上等分為細末,米醋調,別筆妝敷其中,不得近著甘草處。次日縮小,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,中間仍用大戟芫花甘遂如前,自然焦縮。

散腫潰堅湯,

(方見前)

治癭瘤結核通用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腫瘤的方法:

先用甘草煎煮成濃稠的膏狀,用筆沾取塗抹在腫瘤的周圍,等膏乾了再塗,總共塗三次。之後,將大戟、芫花、甘遂這三種藥材磨成細粉,等量混合,用米醋調和,再用筆沾取塗抹在腫瘤的中心,不要塗到之前塗過甘草膏的地方。隔天腫瘤就會縮小,這時再用甘草膏塗抹腫瘤周圍三次,中間腫瘤中心的部分,仍然用之前的大戟、芫花、甘遂混合藥粉塗抹,腫瘤自然就會焦枯萎縮。

消腫潰堅湯:

(藥方在前面已經提到)

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癭瘤結核。

2. 臁瘡論

夫臁瘡者,皆由腎臟虛寒,風邪毒氣外攻三里之旁,灌於陰交之側,風熱毒氣流注兩腳,生瘡腫爛,疼痛臭穢,步履艱難。此瘡生於臁骨為重,以其骨上肉少皮薄,故難愈。至有多年無巳,瘡口開闊,皮爛肉現,臭穢可畏。治法,當先取蟲,然後敷藥如隔紙膏、麝香輕粉散之類皆可,仍宜內服黃耆丸及神仙蠟礬丸之類。須翹足端坐,勿多行履,庶可痊愈矣。

隔紙膏,

治內外臁瘡。

當歸,白芷,黃連,五倍子,雄黃,沒藥,血竭,海螵蛸,白芨,白蘞,黃柏,厚朴(以上各半兩),黃丹(六錢),乳香(二錢半,研),輕粉(一錢)

上為細末研勻,用清油調成膏。用油紙貼藥,敷瘡上,絹帛縛定,有膿水解開,刮去不潔,再貼藥,如此數次即愈。須先用燒鹽湯洗淨,片帛拭乾,待片時水氣干,然後貼藥。

治臁瘡久不愈,

龍骨(二錢半),輕粉(少許),檳榔(半兩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,干豬糞(半兩,燒存性)

上為細末,先以燒鹽湯洗瘡,以軟絹帛拭乾,清油調敷,瘡濕則摻之。

治臁瘡下注,

白石脂,龍骨(各半兩),白礬(一兩,枯),五倍子(二兩,燒存性),黃丹(三錢,飛),雄黃(少許)

上為細末,先將蔥鹽湯洗瘡見赤肉,然後將前藥敷瘡上,用藥如法。厚者卻用帛子包縛著不要動,直候乾自脫去瘡皮。

治臁瘡方,

白芨,白蘞,黃柏,黃丹(另研,各等分)

上為極細末,入輕粉些少研勻。以煉蜜和成劑,捏作餅貼瘡上,深者填滿,以帛片包紮,一日一換。後來瘡漸干或有裂處,只須摻,以瘥為度。

翠玉膏,

治臁瘡。

瀝青(一兩),銅綠(研),黃蠟(各二錢),乳香(研),沒藥(研,各三錢)

上將銅綠以油調勻,將瀝蠟火上熔開,下綠攪勻,次入乳沒末,仍攪勻,傾在河水盆內拌勻,以油紙裹,口嚼。旋捏作餅子貼瘡,以緋絹包,直候瘡好,其藥自脫。

治臁瘡方,

冬青葉,臘豬膽,百草霜(二味,和勻)

上將冬青葉與本人嚼爛,先以蔥椒湯洗淨瘡口,以膽霜敷後卻敷嚼藥在上,三四次即可。

奇妙梔子散,

治遠年日久內外臁瘡。

山梔子(不拘多少,燒作灰,研為細末),乳香(另研,各半錢),輕粉(少許)

上研勻,以瓷器盛。每用時先以蔥白花椒煎湯洗淨瘡,稍歇再以溫漿水又洗一次,候惡水去盡,再將白朮煎百沸,候溫再洗。但瘡口無膿水血絲,清水各盡,又用粉帛片拭乾,然後敷藥。如干者香油調敷,濕者乾摻,但將瘡口實滿,軟絹帛護之。堅硬不作膿者,未可用;腫如軟有膿者;依前法再洗,後敷貼之,三二次即愈。乃一藥二洗之功也。

粉麝散,

治外臁瘡臭爛,數十年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臁瘡論

臁瘡的產生,都是因為腎臟虛寒,加上風邪毒氣從外侵犯腿部的三里穴附近,流注到陰部附近,風熱毒氣流竄到雙腳,導致瘡瘍腫脹潰爛,疼痛難忍,並且有臭味,行走困難。這種瘡瘍長在臁骨上最為嚴重,因為臁骨部位的肉少皮薄,所以很難痊癒。有些臁瘡可以持續多年不癒,瘡口擴大,露出爛肉,臭味令人害怕。治療方法,應該先清除蟲子,然後敷藥,像隔紙膏、麝香輕粉散等藥物都可以使用,同時也要內服黃耆丸、神仙蠟礬丸等藥物。治療期間,需要翹起腳來端坐,不要多走動,這樣才能痊癒。

隔紙膏

治療內外臁瘡。

藥方組成:當歸、白芷、黃連、五倍子、雄黃、沒藥、血竭、海螵蛸、白芨、白蘞、黃柏、厚朴(以上各半兩),黃丹(六錢),乳香(二錢半,研磨),輕粉(一錢)。

製法: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清油調成膏狀。

用法:用油紙將藥膏貼在患處,用絹帛固定。如果有膿水滲出,就解開藥膏,刮去污物,再重新貼上藥膏,如此數次即可痊癒。使用前,需先用燒鹽水清洗患處,用乾淨的布擦乾,等水分稍乾後再貼藥。

治療臁瘡久治不癒的方劑

藥方組成:龍骨(二錢半),輕粉(少許),檳榔(半兩),乳香、沒藥(各一錢),燒過的豬糞(半兩,燒至炭化)。

製法: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
用法:先用燒鹽水清洗患處,用柔軟的絹帛擦乾,再用清油調和藥粉敷在患處,如果瘡瘍潮濕就只撒藥粉。

治療臁瘡向下蔓延的方劑

藥方組成:白石脂、龍骨(各半兩),枯礬(一兩,煅燒至乾燥),燒過的五倍子(二兩,燒至炭化),飛過的黃丹(三錢,飛煉),雄黃(少許)。

用法:先用蔥鹽水清洗患處,直到看到鮮紅的肉,然後將藥粉敷在患處,用法同上。如果患處較厚,就用布包裹起來,不要動,等到瘡痂自行脫落。

治療臁瘡的方劑

藥方組成:白芨、白蘞、黃柏、黃丹(分別研磨,各等量)。

製法: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少許輕粉,混合均勻,再用煉蜜調和成藥劑,捏成餅狀,貼在患處。

用法:對於較深的瘡瘍,要將藥餅填滿,再用布片包紮,一天換藥一次。後期瘡瘍逐漸乾燥或出現裂口,只需要撒藥粉,直到痊癒為止。

翠玉膏

治療臁瘡。

藥方組成:瀝青(一兩),研磨的銅綠,黃蠟(各二錢),研磨的乳香、沒藥(各三錢)。

製法:將銅綠用油調勻,將瀝青和黃蠟在火上熔化,加入調好的銅綠,攪拌均勻,再加入研磨好的乳香和沒藥,繼續攪拌均勻,倒入河水盆中攪拌均勻,用油紙包好,揉搓成藥餅。

用法:將藥餅貼在患處,用紅色絹布包紮,直到瘡瘍痊癒,藥物會自行脫落。

治療臁瘡的方劑

藥方組成:冬青葉,臘豬膽,百草霜(兩種藥材混合均勻)。

用法:將冬青葉嚼爛,先用蔥椒水清洗患處,然後將豬膽和百草霜混合物敷在患處,再敷上嚼爛的冬青葉,如此三四次即可。

奇妙梔子散

治療多年久治不癒的內外臁瘡。

藥方組成:山梔子(不限用量,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),研磨的乳香(各半錢),輕粉(少許)。

用法:先用蔥白和花椒煎水清洗患處,稍作休息後再用溫熱的米漿水清洗一次,待膿水流盡後,再用白朮煎水(煮沸一百次)清洗,待溫後再清洗。待瘡口沒有膿水和血絲,清水洗淨後,用乾淨的布擦乾,然後敷藥。如果患處乾燥就用香油調和藥粉敷用,潮濕就只撒藥粉,將瘡口填滿,用柔軟的絹帛保護。如果患處堅硬沒有化膿,則暫時不要使用;如果腫脹柔軟有膿,則按照之前的步驟清洗,然後敷藥,三到五次即可痊癒。這是藥物和清洗雙重作用的功效。

粉麝散

治療外臁瘡潰爛,多年不癒的藥方。

藥方組成:一隻烏龜(殺死後去除肉,只取龜殼,用一碗醋煮至醋乾,再煅燒至冒白煙,去除火毒)。

製法:將龜殼研磨成粉末,加入輕粉和麝香混合均勻。

用法:使用前先用蔥水清洗患處,待乾燥後再敷藥。

秘傳隔紙膏

治療多年久治不癒的臁瘡。

藥方組成:老松香,樟腦,炒過的黃丹,水龍骨(即舊船上的石灰),輕粉。

用法:如果藥物效果不佳,可以加入白芷、川芎、海螵蛸,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。將松香熔化,加入少許清油調和,用油紙根據瘡瘍大小製作藥袋,盛放藥物。用水清洗患處後,將藥袋敷在患處,每二到四天換藥一次。如果單獨使用白芷、川芎、海螵蛸三味藥,煎水清洗患處,效果也會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