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3)

1. 五發癰疽通治方

上以參苓白豆蔻為末入研,藥令勻,每服一錢半,蜜湯調下,無時候。此藥專治惡瘡熱盛焮痛,作渴煩躁。此藥解毒。

麥飯石膏方,

治發背諸般癰疽神效。(一名鹿角膏)

白麥飯石(其石顏色黃白,類麥飯糰者是。如無,以多年磨面磨,近面處石代之,研令極細),白蘞(研為細末),鹿角(不用自脫者,須生取者為佳,截作二三寸長,炭火內煅令煙盡為度,研為極細末用。)

上將麥飯石用炭火煅紅,以好米醋淬之。如此煅煉十次,研為極細末,每用二兩,白蘞末二兩,鹿角灰末四兩,同入乳缽內研令極細無聲,方有效驗。若研得不細,塗得極痛。若細而嫩,大能止痛收口排膿。精粗之效驗不同者如此。

和合時量藥末多寡,用經年好米醋,入銀石器內煎,令魚眼沸,卻旋旋入前三味藥末在內,用竹篦子不住手攪,熬一二時久,令稀稠得所,取出傾在瓷盆內候冷,以紙蓋固,勿令著塵埃。每用時,先用豬蹄湯洗去癰瘡上膿血至淨,以故帛挹干,以鵝翎拂藥膏塗敷四圍。凡有赤處盡塗之,但留中心一口如錢大以出膿血,使熱毒之氣隨出。

如瘡未潰,能令內消;如已潰,則排膿如湍水,逐日見瘡口收斂。如患瘡久,肌肉腐爛,筋骨出露,用舊有片塗藥以貼瘡上,但內膜才穿,亦能取安。洗瘡勿以手觸動嫩肉,仍不可以口氣吹著瘡,更忌有腋氣之人及月經見行婦人或有孕人見,合藥亦忌此等。合此藥時須要麥飯石,好鹿角要生取帶腦骨者,燒灰時卻不使腦骨,但辨其生取與自退。

爾若能精擇藥材,精處修制,勝用他藥收功多矣。仍可熬取好米醋一大碗,收瓷器內,候逐日用藥於瘡上,久則其藥干。常用鵝翎點醋拂濕其藥,勿令繃也。初使須一日一洗一換藥,十日後兩日一換。古方云,白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,曾作磨者尤佳,愚謂麥飯石不可作磨,如古人云曾作磨者尤佳,則惑人矣。麥飯石其狀如飯糰,生粒點,若無此石,當以舊面磨近齒處石代,取其有麥性故也。

屢試得效。此石鋪家有時無賣,今欲用之,但於溪中尋麻石中有白石粒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。但其石大小不同,或如拳,或如鵝卵,或如碗,大略如握聚一團麥飯焉(古方有序字多不錄)。

排膿內補十宣散

(一名十奇散,一名內補散)

治癰疽瘡癤,未成者速散,已成者速潰。敗膿自出,無用手擠;惡肉自去,不用針刀。服藥後疼痛頓減,其效如神。

人參(去蘆),當歸(酒洗,去蘆焙乾),黃耆(去叉蘆,各二兩),甘草(生用),川芎(曬乾,不見火),防風(去蘆叉),厚朴(去粗皮,薑汁製),苦桔梗(去蘆),白芷(不見火),薄桂(不見火,各一兩)

上如法修制,曬焙令燥,方稱人參、當歸、黃耆各二兩,余藥各一兩,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無灰酒調下,日夜各數服,以多為妙。服至瘡口合,更服為佳。所以補前損,杜後患也。不飲酒人,濃煎木香湯調下。然終不若酒力之勝。或飲酒不多,能勉強以木香湯兼酒調下亦可。

白話文:

五發癰疽通用治療方

將人參、茯苓、白豆蔻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蜂蜜水調服,不限時間。這藥專治惡性瘡瘍,熱盛導致紅腫疼痛,口渴煩躁。此藥能解毒。

麥飯石膏方

治療背部及各種癰疽,效果神奇。(又名鹿角膏)

選用白色麥飯石(顏色黃白,像麥飯糰的石頭。如果沒有,用磨過多年麵的石磨,靠近磨麵的地方的石頭代替,磨成極細粉末),白蘞(磨成細粉),鹿角(不要用自然脫落的,要用新鮮採取的為佳,截成二三寸長,用炭火燒到冒煙為止,磨成極細粉末)。

先把麥飯石用炭火燒紅,用好米醋淬火,如此煅煉十次,磨成極細粉末。每次用麥飯石粉末二兩,白蘞粉末二兩,鹿角灰粉末四兩,一同放入乳缽中磨到極細無聲,才有效驗。如果磨得不夠細,塗抹在患處會非常疼痛。如果磨得細緻柔滑,就能夠很好地止痛、收口、排出膿液。粗細的差異,效果也不同。

調製藥膏時,要根據藥粉的量,用存放多年的好米醋,在銀或石器中煮,讓它像魚眼般冒泡,然後慢慢加入前面三種藥粉,用竹製攪拌器不停攪拌,熬煮一兩個小時,使藥膏濃稠度適中。取出後倒在瓷盆中放涼,用紙蓋好,不要讓灰塵進入。每次使用時,先用豬蹄湯清洗瘡瘍上的膿血,直到乾淨,用乾淨的布擦乾,再用鵝毛輕拂藥膏塗抹在四周,凡是有紅腫的地方都要塗到,但留中心像錢幣大小的口子,讓膿血排出,使熱毒之氣散發出來。

如果瘡還沒破,能使它消散;如果已經潰破,會像急流一樣排出膿液,每天都能看到瘡口收縮。如果患瘡時間久,肌肉腐爛,筋骨外露,用舊的藥膏剪成片貼在瘡上,即使只有內層薄膜穿破,也能夠治好。清洗瘡口時,不要用手觸碰嫩肉,也不可以用口氣吹到瘡口,更要避免有狐臭的人、月經來的婦女或孕婦看到,配藥時也忌諱這些人。配此藥時,麥飯石一定要用,好鹿角要用新鮮採取的、帶著腦骨的,燒成灰時不用腦骨,但要分辨是新鮮採取的還是自然脫落的。

如果你能精選藥材,精細製作,勝過用其他藥物,效果更好。還可以熬煮一大碗好米醋,裝在瓷器中,每天用藥在瘡上,時間久了藥會變乾。常用鵝毛筆沾醋塗濕藥膏,不要讓藥膏繃緊。開始使用時,要一天洗一次、換一次藥,十天後可以兩天換一次藥。古方說,白麥飯石顏色黃白,像麥飯糰,曾經用作磨盤的更好。我覺得麥飯石不應該用作磨盤,如果像古人說的曾經用作磨盤的更好,這就誤導人了。麥飯石形狀像飯糰,有顆粒狀,如果沒有這種石頭,可以用舊麵磨靠近齒的地方的石頭代替,因為它有麥的特性。

多次試驗都有效。這種石頭在鋪子有時沒有賣的,現在想用,只要在溪水中尋找麻石中,有白色像豆子或米粒大小的石頭就是了。石頭大小不同,有的像拳頭,有的像鵝蛋,有的像碗,大約像握住一團麥飯。(古方中有很多序言,這裡不收錄)

排膿內補十宣散

(又名十奇散,又名內補散)

治療癰疽瘡癤,未形成的能快速消散,已形成的能快速潰破。壞死的膿液會自行排出,不需要用手擠;腐爛的肉會自行脫落,不需要用針或刀。服藥後疼痛會立即減輕,效果神奇。

人參(去除蘆頭),當歸(用酒洗過,去除蘆頭並烘乾),黃耆(去除分叉的蘆頭,各二兩),甘草(生用),川芎(曬乾,不見火),防風(去除蘆頭分叉),厚朴(去除粗皮,用薑汁炮製),苦桔梗(去除蘆頭),白芷(不見火),薄桂(不見火,各一兩)

以上藥材按方法處理,曬乾後,人參、當歸、黃耆各二兩,其餘藥各一兩,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無灰酒調服,早晚多次服用,多服效果更好。服用到瘡口癒合,再繼續服用,可以補益之前的損傷,防止以後再發作。不喝酒的人,可以用濃煎的木香湯調服。但始終不如酒的效果好。如果飲酒不多,可以勉強用木香湯和酒混合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