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5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5)

1. 虛勞

故腎水虧,則肝失所滋而血燥生;腎水虧,則水不歸源而脾痰起;腎水虧,則心腎不交而神色敗;腎水虧,則盜傷肺氣而喘嗽頻;腎水虧,則孤陽無主而虛火熾。凡勞傷等證,使非傷入根本,何以危篤至此。故凡病甚於上者,必其竭甚於下也。余故曰:虛邪之至,害必歸陰,五臟之傷,窮必及腎,窮而至此,吾末如之何也矣。

夫所貴乎君子者,亦貴其知微而已。(《景岳》)

虛勞之證,《金匱》敘於血痹之下,可見勞則必勞其精血也。營血傷則內熱起,五心常熱,目中生花見火,耳內蛙聒蟬鳴,口舌糜爛,不知正味,鼻孔乾燥,呼吸不利,乃至飲食不為肌膚,怠惰嗜臥,骨軟足酸,營行日遲,衛行日疾,營血為衛氣所迫,不能內守而脫出於外,或吐或衄,或出二陰之竅,血出既多,火熱迸入,逼迫煎熬,漫無休止,營血有立盡而已,不死何待耶。更有勞乏之極而血痹不行者,血不脫於外而但蓄於內,蓄之日久。

周身血走之隧道,悉痹不流,惟就乾涸,皮鮮滑澤,面無榮潤,於是氣之所過,血不為動,徒蒸血為熱,或日晡,或子午,始必乾熱,俟蒸氣散,微汗而熱解,熱蒸不已,瘵病成焉,不死又何待耶。(《醫門法律》)

虛損勞瘵之異,凡損傷元氣者本皆虛證,而古方以虛損勞瘵各分門類,則病若有異,亦所宜辨。蓋虛損之謂,或有發見於一證,或有困憊於暫時,凡在經在臟,但傷元氣,則無非虛損病也。至若勞瘵之有不同者,則或以骨蒸,或以干嗽,甚至吐血吐痰,營衛俱敗,尫羸日甚,此其積漸有日,本末俱竭而然。但虛損之虛,有在陰分,有在陽分,然病在未深,多宜溫補;若勞瘵之虛,深在陰中之陰分,多有不宜溫補者。然凡治虛證宜溫補者,病多易治;不宜溫補者,病多難治。此虛勞若乎有異,而不知勞瘵之損,即損之深而虛之甚者耳。凡虛損不愈,則日甚成勞矣,有不可不慎也。(《景岳》)

脈候,診其脈,甚數甚急,甚細甚弱甚微,甚澀甚滑,甚短甚長,甚浮甚沉,甚緊甚弦,甚洪甚實,皆生於勞傷。(《中藏經》)

虛勞之脈,大抵多弦(按:嚴子禮亦云然),或浮大,或數,皆虛勞之候也。大者易治,血氣未衰(按:原文衰作定,今從《簡易方》),可斂而正也。弦者難治,血氣已耗,未易調補之。若帶雙弦,則為賊邪侵脾,此尤難治,加數(按:原文此下有劑字,今從《簡易方》刪)則殆矣。(《直指》)

虛損之脈(按:原文此下有《中藏經》文),然無論浮沉大小,但漸緩則漸有生意,若弦甚者病必甚,數甚者病必危,若以弦細而再加緊數,則百無一生矣。(《景岳》)

勞脈,初起見洪大或細數,皆忌也。然投以滋補之劑尚能應手,而脈亦漸轉微弱,數亦漸退,猶為可治;若證轉而脈不轉,即不可治,所謂無胃氣也。(《醫學指要》)

白話文:

因此,腎水不足,肝臟就失去滋養,導致血燥;腎水不足,水液無法回歸源頭,導致脾臟產生痰液;腎水不足,心腎無法協調,導致精神和氣色衰敗;腎水不足,盜汗會損傷肺氣,導致頻繁咳嗽氣喘;腎水不足,虛陽沒有依附,導致虛火旺盛。凡是勞損等病症,如果不是傷到根本,怎麼會危險到這種程度呢?所以,凡是病在上部很嚴重的,必定是下部衰竭得厲害。所以我說:虛邪入侵,傷害必然會歸於陰,五臟的損傷,最終必然會影響到腎,到了這種地步,我也沒有辦法了。

君子之所以可貴,也就在於他能夠洞察細微的變化。《景岳》說。

虛勞這種病,《金匱要略》將其放在血痹的章節之下,可見勞損必然會損傷精血。營血受損就會產生內熱,表現為手心腳心發熱,眼睛看東西會有火花,耳朵裡像有青蛙叫或蟬鳴,口舌糜爛,味覺失靈,鼻孔乾燥,呼吸困難,甚至吃進去的東西無法轉化為身體的營養,身體疲倦嗜睡,骨頭軟弱無力,腳也痠痛。營血運行越來越慢,衛氣運行越來越快,營血被衛氣逼迫,無法固守在體內而從體外流出,可能會嘔吐、流鼻血,或是從大小便排出。一旦出血過多,火熱之氣就會侵入,不斷煎熬,沒有停止的時候,營血有可能會因此耗盡而死,不死還能等待什麼呢?還有一些人是勞累過度導致血脈不通,血液沒有從體外流失,而是淤積在體內,時間久了,全身血液運行的通道都會阻塞不通,血液只能在乾涸的地方停留,皮膚雖然光滑,但臉色卻沒有光澤。這樣一來,氣所經過的地方,血液就無法流動,反而會將血液蒸發成熱,這種情況可能在下午或子時午時發作,剛開始是乾燥發熱,等蒸發的熱氣散去,稍微出汗後熱就會消退,如果熱氣持續蒸發,就會發展成癆病,到了這種地步,不死還能等待什麼呢?《醫門法律》說。

虛損和勞瘵的區別:凡是損傷元氣的病都屬於虛證,但古方將虛損和勞瘵分門別類,說明這兩種病症還是有所區別的,也應該加以辨別。所謂的虛損,可能只表現為一種症狀,也可能只是暫時的疲憊,只要是在經絡或臟腑中損傷了元氣,都屬於虛損。至於勞瘵,它的不同之處在於,可能會有骨蒸發熱,或者乾咳,甚至會吐血吐痰,導致營衛都衰敗,身體日漸消瘦,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,是根本都耗盡了才會這樣。虛損的虛,可能在陰分,也可能在陽分,病情還不深的時候,多適合用溫補的方法治療;而勞瘵的虛,多在陰中之陰分,有很多情況不適合用溫補的方法。一般來說,凡是適合用溫補方法治療的虛證,大多容易治好;而不適合用溫補方法治療的,則很難治好。這就說明虛勞似乎有所不同,但實際上勞瘵的損耗,是損耗得很深、虛得很厲害的情況。凡是虛損不加以治療,就會日益嚴重發展成勞瘵,這是一定要謹慎的。《景岳》說。

關於脈象:診斷脈象時,如果出現脈搏很快、很急、很細、很弱、很微、很澀、很滑、很短、很長、很浮、很沉、很緊、很弦、很洪、很實等情況,都是因為勞損造成的。《中藏經》說。

虛勞的脈象,大多是弦脈(嚴子禮也這麼認為),或者浮大脈,或者數脈,這些都是虛勞的表現。脈象大的比較容易治療,說明血氣還沒有衰敗(原文衰作定,今從《簡易方》),可以通過收斂的方法來使其恢復正常。弦脈就比較難治,說明血氣已經耗損,不容易調養補益了。如果同時出現雙弦脈,則表示有外邪侵犯脾臟,這種情況尤其難治,再加上脈搏跳動很快(原文此下有劑字,今從《簡易方》刪),那就危險了。《直指》說。

虛損的脈象(原文此下有《中藏經》文),無論脈象是浮、沉、大、小,只要脈搏逐漸緩和,就說明身體開始有生機,如果弦脈很明顯,病情必然很嚴重,如果脈搏很快,病情就很危險,如果脈象是弦細又加緊數,那就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了。《景岳》說。

勞損的脈象,剛開始會表現為洪大或細數,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。但是如果用滋補的藥物,身體還能接受,而且脈象也逐漸轉為微弱,脈搏跳動也逐漸減緩,這樣還算是可以治療的;如果病情加重,脈象卻沒有轉好,那就不可治療了,這就是所謂的沒有胃氣了。《醫學指要》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