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3)

回本書目錄

內因類 (3)

1. 虛勞

諸虛出於心腎,夫人之一身,腎之液謂之精,意之所存謂之志,故經曰,腎藏精與志也。生性之本,元氣之根,精神之所舍,名曰精神,故《靈樞經》曰腎藏精精舍志者是也。人有精而後有神,今人之虛損,皆出於心腎,其盜汗其白濁之類,奚可容乎。且心之液則為汗,腎之液則為精。今有虛乏之人,夜多異夢,心之液自夢中出,覺來則汗如雨,未幾便乾,此則為盜汗。腎之液泄,自小便中出,停久濁如泔,或上有脂油,或為夢泄,則氣體怯弱,神情倦怠,眼目昏花,精既脫矣,烏得而有神哉。且心者神藏之,腎者精藏之。今心既受病,則神不守舍,日則有怔忡健忘、恍惚失志之證,夜則有登高涉險、火發追捕之夢。腎既受於病,則髓海枯竭,遂有腳膝軟弱,精神倦怠,夜夢鬼交,便溲白濁,消渴瘦瘁。諸虛百損,莫不自心腎而然。(《治病活法秘方》)

陽虛陰虛,病之虛損,變態不同,因有五勞七傷,證有營衛臟腑。然總之則人賴以生者,惟此精氣,而病為虛損者,亦惟此精氣。氣虛者,即陽虛也;精虛者,即陰虛也。凡病有火盛水虧,而見榮衛燥、津液枯者,即陰虛之證也;有水盛火虧,而見臟腑寒、脾腎敗者,即陽虛之證也。此惟陰陽偏困,所以致然。凡治此者,但當培其不足,不可伐其有餘。夫既緣虛損,而再去所餘,則兩敗俱傷矣,豈不殆哉。惟是陰陽之辨,猶有不易,謂其陰陽之中,復有陰陽。其在似陽非陽、似陰非陰者,使非確有真見,最易惑人,此不可不詳察也。且復有陰陽俱虛者,則陽為有生之本,而所重者又單在陽氣耳。知乎此,則虛損之治,如指諸掌矣。

(《景岳》)

夫男子之勞,起於傷精;女子之勞,起於經閉;小兒之勞,得於母胎。蓋男子十六而精通,女子十四而天癸至,然未充也。後生少年輩,淫欲太早,斵喪真元,真陰內虧,虛火熾焰,肺金受傷,無以生腎水,腎水枯竭,無以濟心火。心火一旺,腎火從之,而夢遺鬼交之病作;肺氣一虛,則腠理疏豁而盜汗自汗之病作;火動其血,血隨火升,而咳嗽吐紅之病作。考之《內經》及上古諸家之說,一曰勞瘵,一曰勞極,一曰陰虛,一曰不足,一曰虛損。

然因名以責實,不過氣虛血虛陰虛之異耳。凡脾肺不足,皆氣虛也;心肝不足,皆血虛也;腎水有虧,即陰虛也。氣屬陽,血屬陰,血虛亦屬陰虛。(《訂補明醫指掌》)

古稱五勞、七傷、六極、二十三蒸,證狀繁多,令人眩惑,但能明先天后天二種根本之治,無不痊安,蓋簡而不繁,約而無漏者也。夫人之虛,非氣即血,五臟六腑,莫能外焉。而血之源頭,則在乎腎,蓋水為天一之元,而人資之以為始者也。氣之源頭,則在乎脾,蓋土為萬物之母,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。

白話文:

虛勞

各種虛弱的狀況都源於心和腎。人的身體中,腎的液體稱為精,意志所存放的地方稱為志,所以經典上說,腎掌管精和志。它是生命根本,元氣的根源,精神的居所,所以也稱為精神。《靈樞經》說腎藏精,精舍志就是這個意思。人有了精然後才有神,現在人的虛弱損耗,都出自於心和腎。像盜汗、白濁之類的症狀,怎麼能忽視呢?而且心的液體是汗,腎的液體是精。現在有虛弱乏力的人,晚上經常做奇怪的夢,心的液體從夢中流出,醒來就汗如雨下,不久就乾了,這就是盜汗。腎的液體洩出,從小便排出,久了就會像米湯一樣渾濁,或者上面有油脂,或者發生夢遺,就會導致身體虛弱,精神疲倦,眼睛昏花,精既然已經流失,哪裡還會有精神呢?而且心是神所藏的地方,腎是精所藏的地方。現在心生病了,神就不守住居所,白天就會出現心悸、健忘、精神恍惚的症狀,晚上就會夢到爬高、涉險、火災追捕的夢。腎如果生病,就會導致髓海枯竭,出現腳膝軟弱,精神疲倦,晚上夢到鬼交,小便混濁,消渴消瘦。各種虛弱和損傷,沒有不是從心腎而來的。

陽虛陰虛

疾病導致的虛損,表現狀態不同,所以有五勞七傷,症狀包括營衛臟腑的虛損。但總體來說,人賴以生存的是精氣,而疾病導致虛損,也是因為精氣。氣虛就是陽虛,精虛就是陰虛。凡是疾病有火盛水虧,出現營衛乾燥、津液枯竭的,就是陰虛的症狀。如果有水盛火衰,出現臟腑寒冷、脾腎衰敗的,就是陽虛的症狀。這都是陰陽偏盛偏衰導致的。治療這種情況,應該補其不足,不可以再耗損其剩餘的。如果因為虛損而再去耗損,就會兩敗俱傷,豈不是很危險嗎?只是陰陽的辨別,還有不容易的地方,因為陰陽之中,還會有陰陽。有些情況,像陽又不像陽,像陰又不像陰,如果沒有確切的見解,最容易迷惑人,這不可以不仔細觀察。而且還有陰陽都虛的情況,陽是生命根本,所以更要重視陽氣。明白這些,那麼虛損的治療,就如同看手掌一樣清楚了。

男子女子小兒虛勞

男子的虛勞,是從損傷精液開始的;女子的虛勞,是從月經閉止開始的;小兒的虛勞,是從母親懷孕時就帶來的。男子一般十六歲精氣充盈,女子一般十四歲開始來月經,但這時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。後生的年輕人,如果過早沉溺於性慾,就會損耗真元,導致真陰不足,虛火旺盛,傷害肺金,肺金不能滋養腎水,腎水枯竭,就不能制約心火。心火一旦旺盛,腎火也會跟著旺盛,就會導致夢遺和夢到鬼交的疾病。肺氣一旦虛弱,皮膚的毛孔就會疏鬆,導致盜汗自汗的疾病。火動血,血隨火上行,就會導致咳嗽吐血的疾病。考察《內經》和古代醫家的說法,這些病症有的叫勞瘵,有的叫勞極,有的叫陰虛,有的叫不足,有的叫虛損。

從名稱的實質來說,不過是氣虛、血虛和陰虛的區別而已。凡是脾肺不足,都屬於氣虛;心肝不足,都屬於血虛;腎水虧損,就是陰虛。氣屬陽,血屬陰,血虛也屬於陰虛。

古代所說的五勞、七傷、六極、二十三蒸,症狀繁多,讓人迷惑,但是只要明白先天和後天兩種根本的治療方法,沒有不能痊癒的。總的來說,簡單而不繁雜,簡約而不遺漏。人的虛弱,不是氣虛就是血虛,五臟六腑,沒有能超出這個範圍的。而血的源頭,在於腎,因為水是天一之元,人從水開始發育。氣的源頭,在於脾,因為土是萬物之母,人從土而生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