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86)
外因類 (86)
1. 腳氣
蘇:生薑蒜豉當食大佳,不宜食麵及羊肉蘿蔔蔓菁韭。酒醉房室,久立冷濕,船行水氣,夏月屋中濕氣熱氣,勞劇哭泣憂憒,如此等類,好使氣發也。(《外臺》)
又第一忌嗔,嗔即心腹煩,煩即腳氣發。第二忌大語,大語即損肺,肺損亦發動。又不得露腳當風入水,以冷水洗腳,腳脛尤不宜冷。(同上)
又晝日莫多臥,須力遨遊,舒暢情性,以勿睡也。(同上)
又患腳氣,每旦早食任意飽,午後少食,日晚不食彌佳。(同上)(《寶鑑》此下曰:恐傷脾胃營運之氣,失其常度。況夜食則血氣壅滯而行陰道,愈增腫痛。)
唐:若頭面及項,少似熱氣上,即露背膊取冷,勿使腰腎冷,其背膊冷,極厚著衣,須如此將息必漸瘥。若不解將息,立見危殆困篤,轉加易發,至損性命。洗面及腳,皆須熱湯,小添冷水洗之。又不得食酸飯,不用乘馬。若能步行,勞筋力,其腳氣自然漸瘥。(同上)
又凡腳氣病人不能永瘥,至春夏還復發動。夏時腠理開,不宜臥睡,睡覺令人按挪,勿使邪氣稽留,數勞動關節,常令通暢,此並養生之要,拒風邪法也。尋常有力,每食後行五百步,罷倦即止,此腳中惡氣隨即下散,雖浮腫氣不能上也。(同上)
患腳氣人,不可吃鯽魚,甚驗。(《瑣碎錄》)
白話文:
腳氣:
應該多吃生薑、蒜頭和豆豉,對身體很好,不適合吃麵食以及羊肉、白蘿蔔、蕪菁、韭菜。酒醉後行房事、長時間站立在寒冷潮濕的地方、搭船被水氣侵襲、夏天屋內潮濕悶熱、過度勞累、哭泣或憂愁煩悶等情況,都容易使腳氣發作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此外,第一忌諱生氣,生氣會使心裡煩躁,煩躁就會引發腳氣。第二忌諱大聲說話,大聲說話會損傷肺氣,肺氣受損也會導致腳氣發作。還有,不要讓腳暴露在風中、不要讓腳泡在水裡,用冷水洗腳也不好,尤其是腳踝和小腿更不能受寒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另外,白天不要睡太多,應該盡量活動身體,舒暢心情,不要貪睡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患有腳氣的人,每天早上可以盡情吃飽,中午少吃,晚上不吃最好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(《寶鑑》接著說:這是為了避免傷害脾胃的運作,使其失去正常的規律。而且晚上吃東西會使血氣壅塞,在陰經運行,更加加重腫痛。)
唐代醫家認為,如果頭部、臉部或脖子感覺微微發熱,就應該露出背部使其涼爽,但不要讓腰部和腎臟受寒,背部涼爽後,要穿上很厚的衣服保暖。 這樣調養身體,腳氣會逐漸好轉。如果不注意調養,很快就會病情危急,甚至會危及生命,且腳氣更容易復發。洗臉和洗腳都要用熱水,可以稍微加入一些冷水,但不宜太冷。還有,不能吃酸飯,不要騎馬。如果可以走路,適度勞動筋骨,腳氣自然會逐漸好轉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此外,腳氣患者無法徹底根治,通常在春夏季節還會復發。夏天皮膚毛孔張開,不宜躺著睡覺,睡覺會讓人身體僵硬,不要讓邪氣滯留體內,應該多活動關節,保持暢通,這些都是養生的要點,也是預防風邪的方法。平常有體力的人,每次飯後可以走五百步,感到疲倦就停下來,這樣腳中的惡氣就會散去,即使有浮腫氣也無法向上竄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患有腳氣的人,不能吃鯽魚,這點非常靈驗。(出自《瑣碎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