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83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83)

1. 腳氣

蘇恭防己湯,主通身體滿,小便澀,上氣,上下痰水。不能食,食則脹者方。

桑白皮(五兩切),大豆(五升以水三斗並桑白皮煮取一斗去滓),防己,橘皮,赤茯苓,麻黃(去節各三兩),生薑(五兩),旋覆花(一兩),杏仁(八十枚去尖皮兩仁碎),紫蘇莖葉(二兩切)

上十味切,以前件藥汁煮取三升,去滓分為三服,身弱者分為五服,相去六七里久,微覆,當大汗,小便利,腫氣消下。冷多,加茱萸四兩,熱多,加玄參四兩。忌酢物。(《外臺》)

唐風引湯,療痹滿上氣,遍身脹,膝疼,並去風濕痛方。

大豆(三升),附子(三兩炮),枳實(炙),澤瀉,橘皮(各四兩),甘草(炙),茯苓,防風(各二兩)

上八味切,以水二斗,酒二升,煮大豆取一斗,去滓內藥,煮取三升,分三服,三劑腫消,去大豆、澤瀉,更服三劑瘥。(同上)

治濕腳氣,通身浮腫,小便不利,氣壅煩悶,腹脅連膀胱虛脹,上氣喘促,坐臥不得、宜服漢防己散方。

漢防己(三分),桑根白皮(一兩銼),澤瀉(半兩),赤茯苓(半兩),木通(三分銼),郁李仁(三分湯浸去皮尖微炒),豬苓(三分去黑皮),檳榔(一兩),紫蘇莖葉(一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聖惠》)又治腳氣腫滿,小便不利,喘促不食,漢防己散,於本方去澤瀉、郁李仁。

治腳氣,大小便秘澀,膀胱氣壅,攻心腹妨悶,宜服澤瀉散方。

澤瀉(三分),赤茯苓(三分),枳殼(三分麩炒微黃去瓤),木通(一兩銼),豬苓(一兩去黑皮),檳榔(一兩),牽牛子(二兩微炒)
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每服用水煎生薑蔥白湯,調下二錢,日二三服,以利為度。(同上)

《近效》療腳氣衝心,肺氣氣急,及水氣臥不得,立驗方。

曹州葶藶子(四分,好者紙上熬令紫色,別搗如膏,紙裹,兩瓦子合,床腳下壓去油。),杏仁(四分,去尖皮兩仁,切碎,紙上熬令黃,搗如膏。),甘草(四分炙),海蛤(四分別研如面),郁李仁(四分去皮尖如麻子仁別搗),漢防己(五分),吳茱萸(二分),檳榔仁(六分),大黃(七分)

上九味搗篩為散,合研令調和,取蒸餅中棗膏二分去皮,攪和白蜜少許,更於臼中搗一千二百杵方止,空腹一服十五丸,如梧子,漸漸加至下泄為度。服良久,待丸散後可食。(《外臺》)

崔氏療腳氣,及腰腎膀胱宿水,及痰飲,桃花散方。

收桃花陰乾,量取一大升,但隨虛滿,不須按捺,搗為散,紗羅下之,溫清酒和,一服令盡,通利為度。(同上)

滋養諸方,三陰受寒濕,著於腳膝上,枯瘦色淡,小腹不仁,腹急疼痛,上氣喘急,八味丸加沉香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腳氣

蘇恭防己湯: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身體脹滿,小便不暢,呼吸急促,以及上下有痰液和水液積聚的情況。適用於食慾不振,吃東西就腹脹的人。

藥材包含:桑白皮(切成五兩)、大豆(五升,加水三斗與桑白皮一起煮,取一斗藥汁,去除藥渣)、防己、橘皮、赤茯苓、麻黃(去除節,各三兩)、生薑(五兩)、旋覆花(一兩)、杏仁(八十枚,去除尖皮,分成兩半搗碎)、紫蘇莖葉(切成二兩)。

將以上十種藥材切好,用先前煮好的藥汁一起煮,取三升藥液,去除藥渣,分成三次服用。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分成五次服用,每次服藥間隔約六、七里路(約三到四公里)的距離,稍微蓋上被子,應當會大量出汗,小便順暢,腫脹消退。如果怕冷,可以加茱萸四兩;如果怕熱,可以加玄參四兩。服藥期間忌吃酸性食物。

唐風引湯:這個藥方治療身體麻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全身腫脹、膝蓋疼痛,以及去除風濕引起的疼痛。

藥材包含:大豆(三升)、附子(炮製過的,三兩)、枳實(炙烤過的)、澤瀉、橘皮(各四兩)、甘草(炙烤過的)、茯苓、防風(各二兩)。

將以上八種藥材切好,用水二斗、酒二升一起煮大豆,取一斗藥汁,去除藥渣後加入其他藥材,再煮取三升藥液,分成三次服用。服用三劑後腫脹會消退。之後去除大豆和澤瀉,繼續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

漢防己散:這個藥方治療濕性腳氣,導致全身浮腫、小便不利、氣滯胸悶、腹部和脅肋到膀胱部位脹痛、呼吸急促、坐立難安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漢防己(三分)、桑根白皮(切成一兩)、澤瀉(半兩)、赤茯苓(半兩)、木通(切成三分)、郁李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,稍微炒過,三分)、豬苓(去除黑皮,三分)、檳榔(一兩)、紫蘇莖葉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粗略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中盞水加入生薑半片煎至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另一個治療腳氣腫脹、小便不暢、呼吸急促、食慾不振的漢防己散,則是在原本的藥方中去除澤瀉和郁李仁。

澤瀉散:這個藥方治療腳氣導致的大小便不暢、膀胱氣滯、心腹脹悶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澤瀉(三分)、赤茯苓(三分)、枳殼(用麩皮炒至微黃,去除內瓤,三分)、木通(切成一兩)、豬苓(去除黑皮,一兩)、檳榔(一兩)、牽牛子(稍微炒過,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細細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煎生薑蔥白湯調服,每天服用兩到三次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

近效方:這個藥方治療腳氣上衝至心,導致肺氣急促,以及水腫導致無法躺臥的情況,效果迅速。

藥材包含:曹州葶藶子(取好的四分,用紙包裹在上面烤至紫色,另外搗成膏狀,用紙包好,放在兩片瓦片之間,用床腳壓榨去油。)、杏仁(四分,去除尖皮分成兩半,切碎,用紙包裹在上面烤至黃色,搗成膏狀。)、甘草(炙烤過的,四分)、海蛤(磨成粉末,四分)、郁李仁(去除皮尖,搗成麻子仁狀,四分)、漢防己(五分)、吳茱萸(二分)、檳榔仁(六分)、大黃(七分)。

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篩成散劑,混合研磨均勻。取蒸餅中的棗膏二分,去除外皮,攪拌少許白蜜,再放入臼中搗一千二百下,空腹服用十五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逐漸增加劑量,直到腹瀉為止。服藥後要等一段時間,待藥丸散開後才能進食。

崔氏桃花散:這個藥方治療腳氣、腰腎膀胱積水和痰飲。

收集陰乾的桃花,取一大升,根據個人體質虛實情況,不需要壓實,搗成散劑,用紗布篩過。用溫熱的清酒調服,一次性全部喝完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

滋養諸方:如果三陰經脈受到寒濕侵襲,影響到腳部和膝蓋,導致身體消瘦、面色蒼白、小腹麻木、腹部疼痛、呼吸急促,可以使用八味丸,並加入沉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