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14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14)

1. 〔附〕臂細

臂細無力,不任重,此乃肝腎氣虛,風邪客滯於榮衛之間,使氣血不能周養四肢,故有此證候。肝主項背與臂膊,腎主腰胯與腳膝,其二臟若偏虛,則隨其所主而生病焉。今此症乃肝氣偏虛,宣專補肝,兼腎。(《雞蜂》)

白話文:

手臂細瘦無力,拿不起重物,這是因為肝腎之氣虛弱,風邪滯留在人體的氣血運行通道中,導致氣血無法周流四肢,所以出現了這種症狀。肝臟主宰頸部、背部和手臂,腎臟主宰腰部、胯部和腿膝,這兩個臟器如果偏虛,那麼就會根據它們所主宰的部位而生病。現在這種症狀是肝氣偏虛,所以要專門補益肝臟,兼顧腎臟。(《雞蜂》)

2. 四肢諸痛

四肢痛,四肢痛無常處者,手足支節皆卒然而痛,不在一處。其痛處不腫,色亦不異,但肉裡掣痛,如錐刀所刺。由體虛受於風邪,風邪隨氣而行,氣虛之時,邪氣則勝,與正氣交爭相擊,痛隨虛而生,故無常處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四肢疼痛

四肢疼痛沒有一定的部位,手和腳的關節和肢體部分突然疼痛,不在一個地方。疼痛的地方沒有腫脹,顏色也沒有異樣,只是肌肉裡抽搐疼痛,就像被錐子或刀子刺一樣。這是因為身體虛弱,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,風寒邪氣隨著氣血運行,當氣血虛弱時,邪氣就會勝出,與正氣相互交爭,疼痛隨著虛弱而產生,所以沒有固定的部位。(《病源論》)

一女子,兩手足自四末痹至肱膝,方痛而不省人事,作痰氣服四七湯愈。(《永類》)

白話文:

有一位女子,雙手雙腳自四肢末端到胳膊和膝蓋都麻痹了,正劇烈疼痛而且昏迷不醒,用祛痰氣的四七湯治療後痊癒。

肢節疼,須用羌活,去風濕亦用之。如肥人肢節痛,多是風濕與痰飲流注經絡而痛,宜南星、半夏。瘦人肢節痛,是血虛,宜四物加防風、羌活。如瘦人性急躁而肢節痛發熱,是血熱,宜四物加黃芩、酒炒黃柏。肢節痛腫脈滑者,當用燥濕,宜蒼朮、南星,兼行氣藥木香、枳殼、檳榔,在下者加漢防己。如肢節痛腫脈澀數者,此是瘀血,宜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及大黃微利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四肢關節疼痛,需要使用羌活,它可以祛風濕。如果肥胖的人出現四肢關節疼痛,多是風濕與痰飲流注經絡而引起的疼痛,宜用南星、半夏。

  2. 消瘦的人出現四肢關節疼痛,是血虛所致,宜服用四物湯加防風、羌活。

  3. 如果消瘦的人性情急躁,並且四肢關節疼痛伴有發熱,是血熱所致,宜服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酒炒黃柏。

  4. 四肢關節疼痛腫脹,脈搏滑溜,應使用燥濕藥物,宜蒼朮、南星,兼行氣藥木香、枳殼、檳榔,如果疼痛位於下肢,再加漢防己。

  5. 如果四肢關節疼痛腫脹,脈搏澀而數,這是瘀血所致,宜服用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及大黃微利之。

如倦怠無力而肢節痛,此是氣虛,兼有痰飲流注,宜參、朮、星、半。(《丹溪》)

十指疼痛,治手足十指疼痛麻木。孫盈仲嘗患此,其祖善醫,云有風而非虛,以此藥治之而愈。

附子,木香

白話文:

如果感到疲倦無力並且四肢關節疼痛,這是氣虛的表現,同時可能有痰飲在體內流動積聚,應該使用人參、白朮、南星、半夏等藥物來治療。 十指疼痛,可以用來治療手腳十指的疼痛和麻木。孫盈仲曾經患有這種症狀,他的祖父是個很好的醫生,說這是風邪引起的而不是虛弱所致,用特定的藥物治療後就好了。 附子、木香

上二味等分,銼為粗末,用薑如常法煎,木香隨氣虛實加減。如治足弱,去附子,用烏頭甚妙。(《是齋》)

白話文:

這兩種藥物各取相等分量,搗成粗末,用薑按一般方法煎服,木香可根據氣虛或氣實的情況加減用量。如果治療足部虛弱,要去掉附子,用烏頭效果更好。(《是齋》)

石頑治禮科薑如農次媳,春初患發熱頭疼腹痛,咳逆無痰,十指皆紫黑而痛。或用發表順氣不效,延余診之,脈來弦細而數,右大於左。曰:此懷抱不舒,肝火鬱於脾土而發熱,熱蒸於肺故咳。因肺本燥,故無痰。脾受木克,故腹痛。陽氣不得發越,故頭疼。四肢為諸陽之本,陽氣不行,氣凝血滯,故十指疼紫。

白話文:

石頑治禮科薑如農的次媳婦,在初春時患了發燒、頭痛、腹痛,咳嗽但沒有痰,十個手指頭都紫黑且疼痛。有人用發散風寒、理氣順氣的方法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她延請我診治,脈象弦細而數,右脈比左脈大。我說:這是因為她鬱悶不舒暢,肝火鬱結於脾土而發熱,熱氣蒸騰到肺部所以咳嗽。因為肺本身乾燥,所以沒有痰。脾臟受到肝木的剋制,所以腹痛。陽氣不能發散,所以頭痛。四肢諸陽的根本,陽氣不通,氣血凝結阻滯,所以十個手指疼痛紫黑。

其脈弦者肝也,數者火也,細者火鬱於血分也。遂以加味逍遙散加桂枝,於土中達木,三劑而諸證霍然,十指亦不疼紫矣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脈象弦緊是肝病,脈數是火熱,脈細是火熱鬱阻於血液之中。於是按照加減逍遙散,加桂枝,以便於通達肝臟,三劑藥後,諸種症狀霍然而愈,十個手指也不疼痛變紫了。(見《醫通》)

手痛,經曰手屈不伸者,其病在筋,薏苡仁湯。伸而不屈者,其病在骨,《近效》白朮附子湯、十味銼散選用。(《醫通》)

臂腿一兩點痛,治臂腿之間,忽一兩點痛,著骨不可忍。

芫花根

白話文:

手痛,根據《內經》所說,手不能彎曲伸直的,是筋出了問題,可以服用薏苡仁湯。手能伸直但不能彎曲的,是骨出了問題,可以服用《近效》一書中介紹的白朮附子湯或十味銼散,具體選擇哪款藥方,可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。(《醫通》)

上一味,研為細末,米醋調,隨大小敷之,立止。廬州郭醫云:此陶成一醫者,曾以治一婦人產後而得此疾者良驗。但敷貼不住,須以紙花覆其上,用絹帛扎定也。(《是齋》)

白話文:

上一味藥,研磨成細末,用米醋調和,根據傷口的大小,塗抹上去即可立竿見影。廬州的郭醫師說:這位陶成一直是一位醫師,他曾經用這種方法治療一位產後得了這種病的婦女,效果很好。但是敷貼住不住,必須在上面覆蓋一層紙花,再用絹帛紮緊固定。

腿痛,腿痛有血虛、血寒、寒濕、風濕、濕熱、流注、陰虛、陽虛、腎虛風襲之殊。(《醫通》)(原詳載證治,又有大股痛,並宜參。)

白話文:

腿痛,有血虛、血寒、寒濕、風濕、濕熱、流注、陰虛、陽虛、腎虛風襲等不同病因。(出自《醫通》)(原著詳細記載了證治,另有「大股痛」,也需要參考。)

膝痛,經云:膝者筋之府,屈伸不能,行則僂附,筋將憊矣。故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,虛則風寒濕氣襲之。又曰:身半以下者,濕中之也。故治膝脛之痛,又須以去濕為主。大抵痛在筋者,多挾風熱,則屈不伸而腫,兼陰虛者則熱而不腫。因臥濕地,流入腳膝,痹弱疼重,《千金》獨活寄生湯。夏月濕熱沉重而痛,當歸拈痛湯。痛在骨者,多兼寒飲,重而屈伸不利,常若拭不幹狀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關於膝痛,有古籍說到:「膝蓋是筋的所在地,如果屈伸都不能順利,行走時就會彎腰駝背,筋快要疲憊虛弱了。」所以患上膝痛,多半都因為肝腎虛弱,虛弱的狀況下容易受到風寒濕氣的侵襲。又說:「人的身體一半以下的部分,多屬濕證。」所以治療膝蓋疼痛,同時也要以祛濕為主。通常膝痛發生在筋上,多半伴隨著風熱,就會屈伸不順暢,而且腫痛;同時兼具陰虛的人,則會只有發熱而不腫痛。因臥濕地而導致腳膝部位流入濕氣,會又僵硬痠軟又有沈重疼痛的感覺,可以使用《千金》藥方中的獨活寄生湯治療。夏季的濕熱會造成疼痛沉重,可以使用當歸拈痛湯來治療。如果膝痛發生在骨頭上,多半也會有寒濕,而且會更沉重、屈伸不便,通常感覺像是濕毛巾擦不乾一樣。(摘錄自《醫通》)

予冬月膝亦痠疼,灸犢鼻而愈,以此見藥與灸不可偏廢也。若灸膝關、三里亦得。但按其穴痠疼,即是受病處,灸之不拘。(《資生》)

足痛、足心痛,尺脈虛弱,緩澀而緊,病為足痛,或是痿病。(《崔氏脈訣》)

白話文:

冬天,我的膝蓋也疼痛,灸犢鼻穴而治癒,由此可見藥物和灸法不可偏廢。如果灸膝關、三里穴也會有效。只要按壓穴位有痠痛感,就是疼痛部位,灸之不拘泥。

腳下有結物,牢𩊅如石,痛如錐刀所刺,此由腎經虛,風毒之氣傷之,與血氣相擊,故痛而結𩊅不散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腳底下長了硬塊,堅硬像石頭,疼痛如刀刺,這是因為腎經虛弱,風毒之氣侵襲,與血氣相交結,所以疼痛,硬塊不散。

足心及踝骨熱疼者,為腎虛濕著,命門火不歸經,腎著湯下八味丸。肥人多濕痰流注,足心作痛,但久坐臥,起則痛甚,行動則緩,宜腎著湯合二妙散(用黃柏、蒼朮)。慎不可用補腎藥,及血藥助陰,愈增其劇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腳底和腳踝骨頭疼痛發熱的,是腎虛濕熱沒有治好,腎氣不能迴歸經脈,應服用腎著湯和八味丸來治療。肥胖的人通常濕痰流注,導致腳底疼痛。這種疼痛常在久坐或久臥後更嚴重,活動後疼痛則會緩解。應服用腎著湯與二妙散(用黃柏、蒼朮)合劑治療。千萬不可服用補腎藥或滋陰養血的藥物,否則將會加重病情。( 出自《醫通》)

腳根痛,腳根頹者,腳跟忽痛,不得著地,世呼為腳跟頹。(《病源論》)

足跟痛,有痰有血熱,血熱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牛膝之類。(《丹溪》)

白話文:

腳跟痛,腳跟突然疼痛,無法著地,世人稱之為腳跟頹。 足跟痛的情況下,如果體內有痰和血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、知母、牛膝等藥材來治療。

腎臟陰虛者,則足脛時熱而足跟痛,六味丸加龜版、肉桂。陽虛者,則不能久立而足跟痛,八味丸。挾濕者,必重著而腫。肥人,濕痰流注。凡下部痛,多用藥酒,殊不知病甚於冬者,為寒濕,故宜用酒;若春夏甚而秋冬減者,此屬濕熱,若用藥酒,是反助其濕也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腎臟陰虛的人,腳小腿發熱、腳後部疼痛,六味丸加入龜板、肉桂。陽虛的人,不能久站起來走路、腳後部疼痛,八味丸。夾雜著濕氣的人,一定會腳沉重、腫脹。肥胖的人,濕痰流動、沉積。凡是下部疼痛,都用藥酒,不知道冬天病症嚴重的人,是因為寒濕,所以應該用藥酒;如果春夏嚴重、秋冬緩解的人,這就屬於濕熱,如果用藥酒,就是反過來助長了濕氣。(《醫通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