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82)
外因類 (82)
1. 腳氣
檳榔(一兩),獨活(半兩),赤茯苓(半兩),枳殼(一兩麩炒微黃去瓤),羚羊角屑(半兩),沉香(半兩),川大黃(一兩銼碎微炒),芎藭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三和散,治腳氣上攻,胸腹滿悶,大便不通。(《和劑》)《究原方》治腳氣發腫,大便澀氣滿,《局方》三和散,加大黃煎服。(《萬安》)腳氣稍愈,可服沉香三和散,不特愈時服之,病腳氣常服尤妙。(《經驗良方》)
木瓜散,治腳氣衝心,胸膈痞滯煩悶得效方。
大腹(一個),紫蘇(一分),乾木瓜(一分),甘草(一分炙),木香(一分),羌活(一分)
上件藥細銼為飲子,分作三服,每服用水一升,同煎至三合,通口服之。(《傳家秘寶》)《活人》大腹用皮。《奇效》木瓜湯,於活人方中,加茯苓、陳皮。
輕者與香蘇散,加乾木瓜、檳榔、生薑煎服,然後隨證治之。(《管見良方》)
《和劑方》香蘇散,加檳榔、木瓜,名檳蘇散,治風濕腳痛,疏通氣道。
紫蘇,香附子(各二兩),陳皮,甘草,檳榔,木瓜(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薑蔥煎服。(《大成》)《經驗良方》檳蘇散,凡覺腳氣初發,先服此藥,去風濕及損鬱氣脈,多服不傷人(即本方)。大便秘滯,加大黃二錢半。《濟生》檳榔湯,治一切腳痛,順氣防壅,於本方加五加皮。如大便秘結,虛弱者加枳實,壯盛者加大黃。
鈍齋彭先生傳神效檳蘇散,治腳氣如神。
檳榔(三錢),蘇葉梗,防風,羌活,當歸,木瓜(各二錢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半)
上為末,分二服,每服薑蔥各五,酒二碗,煎八分,入片糖一指大(《試效要方》砂糖一片,如指大)溶化,熱空心服,酒隨量飲,醉為度。綿被蓋腳痛處,待藥力尋到痛處,汗出避風,以有汗為愈。(《普濟良方》)
主腳氣大便澀方。
大黃(五兩),大麻仁(三兩熟研)
上搗羅大黃為末,和麻仁以蜜為丸,酒下五丸,漸加至十五、二十丸,微利為度。氣脹手腳腫,加檳榔一兩,人參末一兩。(《千金月令》)
滲利滌瀉諸方,崔氏療腳氣遍身腫方。
大豆(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豆),桑根白皮(一握切),檳榔(二七枚碎),茯苓(二兩切)
上四味,將三物以前豆汁浸經宿,煮取二升,絞去滓,添酒二合內藥中,隨多少服之。或不利即更服,利多量減服之。(《外臺》)又文仲療腳氣滿,小便少者,於本方去茯苓。若冷脹,加吳茱萸二升,生薑二兩。《聖濟》治一切風毒腳氣軟腳等,黑豆飲,於本方去茯苓,加郁李仁。
白話文:
腳氣
這個藥方是將檳榔一兩、獨活半兩、赤茯苓半兩、枳殼一兩(用麩炒至微黃並去除內瓤)、羚羊角屑半兩、沉香半兩、川大黃一兩(切碎微炒)、芎藭半兩、甘草半兩(烤至微紅後切碎)等藥材搗碎,粗略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小碗水,加入生薑半分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在飯前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三和散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腳氣向上衝,導致胸腹脹滿、大便不通暢的症狀。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《究原方》記載,此方可治腳氣發腫、大便乾澀、氣脹滿。《局方》的三和散,加入大黃煎服也可治療這些症狀。(出自《萬安方》)當腳氣稍微好轉後,可以服用沉香三和散,不僅在病癒時服用,平時服用對治療腳氣也很有幫助。(出自《經驗良方》)
木瓜散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腳氣衝心、胸膈堵塞、煩悶等症狀,效果很好。
此方由大腹皮(一個)、紫蘇(一分)、乾木瓜(一分)、甘草(一分,烤過)、木香(一分)、羌活(一分)組成。將這些藥材切細,分成三次服用,每次用一升水煎煮至剩下三合,一次喝完。(出自《傳家秘寶》)《活人方》記載,大腹要用皮。《奇效方》的木瓜湯,在《活人方》的基礎上,加入了茯苓、陳皮。
病情輕微的,可以服用香蘇散,並加入乾木瓜、檳榔、生薑一起煎服,然後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。(出自《管見良方》)
《和劑局方》的香蘇散,加入檳榔、木瓜,就叫做檳蘇散,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腳痛,疏通氣道。
這個藥方由紫蘇、香附子(各二兩)、陳皮、甘草、檳榔、木瓜(各一兩)組成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生薑、蔥一起煎服。(出自《大成方》)《經驗良方》記載,檳蘇散在感覺腳氣剛開始發作時就服用,可以去除風濕和疏通鬱結的氣脈,經常服用也不會傷身(就是本方)。如果大便秘結,可以加大黃二錢半。《濟生方》的檳榔湯,可以治療各種腳痛,疏通氣機,防止氣滯,在本方的基礎上加入五加皮。如果大便秘結,體虛的加入枳實,體質強壯的加入大黃。
鈍齋彭先生傳授的神效檳蘇散,治療腳氣效果很好。
這個藥方由檳榔(三錢)、蘇葉梗、防風、羌活、當歸、木瓜(各二錢)、乳香、沒藥(各一錢半)組成。將藥材研成末,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服用時加入生薑、蔥各五段,用兩碗酒煎至剩八分,再加入一片指頭大小的片糖(出自《試效要方》,《普濟良方》中用砂糖),待糖融化後,趁熱空腹服用,酒可以隨意飲用,喝到微醺的程度。用棉被蓋住腳痛的部位,等藥力到達疼痛處,出汗後避風,以出汗為痊癒的標準。(出自《普濟良方》)
還有一個主治腳氣、大便乾澀的藥方:
這個藥方由大黃(五兩)、大麻仁(三兩,熟研)組成。將大黃搗成末,與研好的麻仁混合,用蜂蜜做成藥丸,每次用酒送服五丸,逐漸增加到十五丸、二十丸,以稍微腹瀉為度。如果氣脹、手腳腫,可以加入檳榔一兩、人參末一兩。(出自《千金月令》)
以下是一些利尿通便的藥方,崔氏的方子可以治療腳氣引起的全身腫脹:
這個藥方由大豆(三大升,用水一斗煮取五升,去掉豆子)、桑樹根白皮(一把,切碎)、檳榔(十四枚,搗碎)、茯苓(二兩,切碎)組成。將桑樹根白皮、檳榔、茯苓用煮過大豆的汁浸泡一夜,然後煮取二升,擠掉藥渣,加入二合酒,根據情況服用。如果沒有通便就繼續服用,如果腹瀉嚴重就減少用量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另外,文仲的方子可以治療腳氣脹滿、小便少的症狀,在本方中去掉茯苓。如果感覺冷脹,可以加入吳茱萸二升、生薑二兩。《聖濟方》可以治療各種風毒腳氣、腿腳軟弱等症狀,黑豆飲在本方中去掉了茯苓,加入了郁李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