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81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81)

1. 腳氣

沉香降氣湯,患腳氣人,毒氣上衝,心腹堅滿,肢體浮腫者,尤宜服之。(《和劑》)(方見《諸氣》中)

崔氏療腳氣,毒遍內外,煩熱,口中生瘡者方。服紫雪,強人服如兩棗大,弱者減之,和水服,當利熱毒。(《外臺》)(按:又引蘇恭同)紫雪方,鑑真云:若腳氣衝心,取一小兩和水飲之。(《醫心》)大煩躁者,紫雪最良。(《活人書》)(按:此本於《傷寒括要》。)

茱萸散,治腳氣心悶不通,及乾霍亂等方。

煉成朴硝(一斤),茱萸末(八兩)

上相和搗羅調勻,以不津瓷器貯之,凡患服一匙匕。(《千金月令》)

三將軍丸,治腳氣入腹衝心,大便不通。

吳茱萸(去皮枝湯泡),宣木瓜(去穰),川大黃(等分)

上為細末,米糊丸,綠豆大,每服五十丸,粳米枳殼煎湯吞下。未應,加丸數再服,以通為度。(《澹寮》)(按:此方本出《續易簡方後集》。)

搜風丸,治腳氣腫痛,大便不通。

大黃(半兩),檳榔(半兩),枳實(半兩),黑牽牛(一兩生)

上為末,糊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飯湯下,食前。(《仁存孫氏方》)

若腳氣之患,入腹衝心,或見嘔逆之證,無法可療,《千金》以大黃利之。大黃性寒,病既深入,必難導達,是速其嘔吐也。不若用養正丹或黑錫丹、來復丹之類,煎降氣湯嚥下。更須多服,以大便通利為度。腳氣無補法,此有利性,即非補藥,服之無疑。(《易簡》)(養正丹、黑錫丹方見《中風》中,降氣湯即蘇子降氣湯。)

甘草湯,治腳弱,舉身洪腫,胃反,食谷吐逆,胸中氣結不安而寒熱,下痢不止,小便難。

甘草,人參(各一兩),半夏(一升),桂心,蜀椒(各三兩),小麥(八合),大棗(二十枚),生薑(八兩),吳茱萸(二升)

上九味㕮咀,以水一斗三升,煮小麥取一斗,去小麥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分為六服。(《千金》)又半夏湯,治腳氣上入腹,腹急上衝胸,氣急欲絕。於本方去小麥、大棗、生薑、吳茱萸,加乾薑、細辛、附子,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。初稍稍進,恐氣衝上格塞不得下,少少服,通其氣耳。

(按:此二方無類可屬,蓋其意主在溫散,而上衝嘔逆一時或有宜此者,仍附於茲。先教諭嘗用《千金》治痰飲半夏湯,半夏、生薑、附子、吳茱萸四味方,以治衝心危證,大奏奇驗,即此方之單捷者也。《千金》又有紫蘇子湯,治腳弱上氣,《和劑》蘇子降氣湯是,然盧祖常論之曰:腳氣初發,早服亦可成功,若曰入腹攻胃衝心,略難覬效云云。此言信然,今仍舉其方於咳嗽中,茲不錄入。

內疏緩治諸方,治腳氣春夏防發,宜服此疏風調氣檳榔散方。

白話文:

腳氣

沉香降氣湯,特別適合患有腳氣的人,當毒氣往上衝,導致胸腹脹滿、四肢浮腫時服用。(這個方子出自《和劑局方》,詳細配方可參考《諸氣》篇。)

崔氏治療腳氣的方法,針對毒素蔓延全身內外,出現煩躁發熱、口中生瘡的人。服用紫雪,體質強壯的人服用約兩個棗子大小的量,體弱的人則減量服用,用溫水調服,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熱毒。(這個方子出自《外台秘要》,並參考了蘇恭的說法。)《醫心方》中記載,鑑真和尚說:如果腳氣往上衝心,取一小兩紫雪用溫水服用。《活人書》則說,紫雪對於極度煩躁的病人效果最好。(這個說法源自《傷寒括要》。)

茱萸散,可以用來治療腳氣導致的胸悶不暢,以及急性腸胃炎等疾病。製作方法是:將煉製過的朴硝一斤和吳茱萸末八兩混合均勻,搗成粉末,用不透水的瓷器裝起來。凡是患有腳氣的人,每次服用一湯匙的量。(出自《千金月令》)

三將軍丸,治療腳氣蔓延到腹部並向上衝擊心臟,導致大便不通暢。藥材包括:吳茱萸(去除皮和枝,用熱湯泡過)、宣木瓜(去除瓤)和川大黃(等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粳米和枳殼煎煮的湯送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增加藥丸數量,直到大便通暢為止。(出自《澹寮集驗方》,這個方子最早出自《續易簡方後集》。)

搜風丸,治療腳氣引起的腫痛,並伴隨大便不通。藥材包括:大黃(半兩)、檳榔(半兩)、枳實(半兩)和生黑牽牛(一兩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(出自《仁存孫氏方》)

如果腳氣的病情,蔓延到腹部並向上衝擊心臟,或者出現嘔吐的症狀,就難以治療。《千金要方》中提到可以用大黃來通便。但大黃藥性寒涼,當病邪深入體內時,藥力難以到達病灶,反而會加重嘔吐。所以,不如使用養正丹、黑錫丹或來復丹之類的藥物,配合降氣湯一起服用。而且要多服藥,直到大便通暢為止。腳氣沒有補益的方法,用這些藥物來通暢氣機,即使不是補藥,服用也沒問題。(出自《易簡方》,養正丹、黑錫丹的配方可參考《中風》篇,降氣湯即是蘇子降氣湯。)

甘草湯,治療腳部無力、全身浮腫、胃部不適、吃東西後嘔吐、胸中氣滯不安伴有寒熱、腹瀉不止、小便困難等症狀。藥材包括:甘草、人參(各一兩)、半夏(一升)、桂心、蜀椒(各三兩)、小麥(八合)、大棗(二十枚)、生薑(八兩)和吳茱萸(二升)。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,加入一斗三升水,先煮小麥,取出一斗小麥後,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,分六次服用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另外,半夏湯,可以用來治療腳氣向上侵入腹部,導致腹部痙攣上衝胸部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此方在甘草湯的基礎上,去除小麥、大棗、生薑和吳茱萸,加入乾薑、細辛和附子,搗碎後,加水一斗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剛開始要少量服用,防止氣機上逆,阻礙藥效下行。要慢慢服用,疏通氣機。

(這兩個方劑無法歸類,它們的藥理主要在於溫散,對於一時氣機上逆、嘔吐可能有效,所以附在這裡。以前有位醫生常用《千金要方》中的半夏湯來治療痰飲引起的衝心危症,即半夏、生薑、附子和吳茱萸四味藥的方子,效果顯著。這個方子更加簡潔。《千金要方》中還有紫蘇子湯,用來治療腳弱引起的氣喘,與《和劑局方》的蘇子降氣湯類似。但是盧祖常認為:腳氣初發時,及早服用可能有效,如果已經蔓延到腹部、胃部,向上衝擊心臟,則效果難以期待。他的說法很可信。這個方子我放在咳嗽篇中,這裡就不再記錄了。)

內疏緩治諸方,治療腳氣在春夏容易發作,應該服用疏風調氣的檳榔散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