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10)
身體類 (10)
1. 腰痛
脈候,尺脈牢而長,關上無有,此為陰乾陽,其人苦兩脛重,少腹引腰痛。寸口脈壯大,尺中無有,此為陽干陰,其人苦腰背痛,陰中傷,足脛寒。(《脈經》)
白話文:
脈象:尺脈堅硬、脈搏綿長,關脈虛弱、脈搏消失,這是陰液不足、陽氣偏亢,容易出現雙腿沉重、拉扯,和讓下腹部、腰部疼痛的情況。寸口脈強壯、脈搏有力,尺脈脈搏消失,這是陽液不足、陰氣偏亢,容易出現腰部、後背痠痛、陰部受傷、兩腳發冷的情況。(出自《脈經》)
尺脈沉,腰背痛,宜服腎氣丸,針京門補之。(同上)
尺脈粗常熱者,謂之熱中(按:此《平人氣象論》文),腰胯疼,小便赤熱。(同上)
白話文:
手腕內側的脈搏沈弱,伴有腰背疼痛的情況下,適合服用腎氣丸,並針刺京門穴來補益。 如果手腕內側的脈搏粗大且常有熱感,這被稱為熱中(根據《平人氣象論》中的描述),會出現腰部和胯部疼痛,小便色赤且有熱感。
診其尺脈沉,主腰背痛。寸口脈弱,腰背痛。黃柏俱浮直下,此為督脈腰強痛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診察患者的尺脈沉實,主訴腰背疼痛。寸口脈搏微弱,腰背疼痛。黃柏中藥材,一起表現在浮脈的脈象而且脈象是直下的,這屬於督脈引起腰部強痛。
大抵腰痛之脈,脈皆沉弦。沉弦而緊者寒腰痛,沉弦而浮者風腰痛,沉弦而濡細者濕腰痛。墜墮閃肭,以致氣凝血滯而痛者,脈多沉弦而實也(按:此脈法,《微義》引劉三點。又《崔氏脈訣》,其意相同)。當推其所因,合其脈以治,無不效者矣。(《濟生》)
脈必沉而弦,沉為滯,弦為虛。澀者是瘀血,緩者是濕,滑者或伏者是痰,大者是腎虛。(《丹溪》)
白話文:
概括來說,腰痛的脈象,大多數都是沉弦脈。沉弦脈而且緊的,是寒性腰痛,沉弦脈而且浮的是風寒性腰痛,沉弦脈而且濡細的是濕性腰痛。因跌倒或閃挫到小腿,導致氣血凝滯而疼痛的,脈象大多是沉弦脈而且實。應該根據病因,結合脈象來治療,沒有不有效的。(出自《濟生》)
病由腎虛(不能俯仰),腎主腰腳,腎經虛損,風冷乘之,故腰痛也。又邪客於足少陰之絡,令人腰痛引少腹,不可以仰息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病因在於腎虛(無法彎腰和仰頭),腎臟主導腰和腿,腎經虛弱時,風寒之邪會趁虛而入,所以會引起腰痛。另外,邪惡之氣侵犯足少陰經的絡脈,會導致腰痛並牽引至小腹,無法仰頭呼吸。(《病源論》)
腎主腰腳,而三陰三陽十二經八脈,有貫腎絡於腰脊者。勞損於腎,動傷經絡,又為風冷所侵,血氣擊搏,故腰痛也。陽病者不能俯,陰病者不能仰,陰陽俱受邪氣者,故令腰痛而不能俯仰。(同上)
白話文:
腎臟主管腰、腳部位,而人體上十二條經脈和八脈中,有貫通腎臟的經絡分佈於腰部、脊椎部位。若腎臟受到損傷,運動時損傷了經絡,加上外感風邪,血氣激發碰撞,所以會出現腰痛。屬於陽性的疾病,患者無法彎腰;屬於陰性的疾病,患者無法仰頭;陰陽兩方面都受到邪氣所侵犯的話,患者就會腰痛且無法彎腰、仰頭。
大抵因於房室過傷而腎虛者為多。蓋腎虛則火旺,火旺則陰愈消而不能榮養,故作痛也。久而不治,則川芎痿。(《醫學集成》)(按:此說本於東垣,東垣說見後。)
白話文:
腰痛病的病源和治療方法總說,凡腰痛病有五種:
源由證治總說,凡腰痛病有五:一曰少陰,少陰腎也,十月萬物陽氣傷,是以腰痛。二曰風痹,風寒著腰,是以痛。三曰腎虛,役用傷腎,是以痛。四曰䐴腰,墜墮傷腎(按:《醫心》䐴作概,腎作腰),是以痛。五曰寢臥濕地,是以痛。(《病源論》)
1. 少陰,少陰是腎,十月萬物陽氣受損,因此腰痛。
2. 風痹,風寒侵襲腰部,因此疼痛。
3. 腎虛,勞役過度傷了腎,因此疼痛。
4. 脬腰,墜墮傷了腎(醫心方中將脬寫作概,腎寫作腰),因此疼痛。
5. 臥在潮濕的地方,因此疼痛。(出自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- 少陰指的是腎,十月時萬物的陽氣會受到損傷,因此會出現腰痛。
- 風痹是因為風寒侵襲腰部所引起的疼痛。
- 腎虛是因為過度勞累而傷害了腎臟,因而導致腰痛。
- 脫腰是指因為跌落或撞擊傷到了腎(在《醫心方》中將“脬”寫作“概”,“腎”寫作“腰”),所以會感到疼痛。
- 如果睡在潮濕的地方,也會引起腰痛。(出自《病源論》)
腰者腎之外候,足少陰經之所流注。若痛連小腹,不得俯仰,惙惙短氣,此由腎氣虛弱,勞傷過度,有所不榮,宜服杜仲散(用杜仲、官桂、丹皮)。若其狀陰陰而痛,以熱物熨痛處即少寬,此由久處卑濕,復為風邪傷於足太陽之經,與血氣相搏,診其脈緩澀,宜服白朮散。
白話文:
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是足少陰經流注的地方。如果腰痛連接到小腹,不能俯仰,呼吸短促,這是由於腎氣虛弱,勞累過度,腎氣虧虛造成的,應該服用杜仲散(由杜仲、官桂、丹皮組成)。如果腰痛的症狀是隱隱作痛,用熱的東西熨燙疼痛的地方就會稍微緩解,這是由於長期處於低窪潮濕的地方,又受到風邪侵襲足太陽經,與血氣相搏造成的,診斷它的脈象是緩慢澀滯的,應該服用白朮散。
若痛不可轉側,轉側痛極,此由役用,動傷經絡,或從高墮下,氣滯於足少陰之經,留而不行,為正氣衝擊而痛,診其脈沉,大小不常,謂之腎腰痛,宜服趁痛丸。若痛而轉側,轉側則如錐刀所刺,大便澀,小便赤,甚或黑,此留血滯於腰間,謂之血瀝腰痛,診其脈澀,宜服當歸丸。(《方氏》)(按:原更有腎著證,全據經文,仍不錄。
白話文:
若疼痛難以翻身,翻身就痛到極點,這是因為勞累过度,活动损伤经络,或從高處跌落,导致氣滞於足少陰經,停滯不散,正气冲击而引起疼痛。诊其脉沉,大小不匀,称为肾腰痛,宜服趁痛丸。若疼痛但能翻身,翻身時卻像锥刀刺一样,大便干结,小便赤或黑色,这是血瘀滞留在腰部,称为血瀝腰痛,诊其脉涩,宜服當歸丸。
又白朮散,《是齋》引史氏《指南方》,主治亦同,然則此五證論方皆出於史氏歟。)
白話文:
還有白朮散,《是齋》引用史氏的《指南方》,主治也相同,那麼這些五種證狀的論方都出自史氏嗎?
夫腰痛雖屬腎經,亦涉三因所致。在外則臟腑經絡受邪,在內則憂思恐怒,以至房勞墜墮,皆能致之。方書五種之說,未為詳論云云。庶幾後學以類推尋,為治療之典據耳。(《三因》)
白話文:
腰痛雖然屬於腎經的問題,但也與三個原因有關。外因是臟腑經絡受到邪氣侵襲,內因是憂愁、恐懼、憤怒,以及房事過度、墮胎等因素,都會導致腰痛。方書中提到的五種說法,並沒有詳細地討論這些原因。我希望後學者能夠類推尋求,作為治療腰痛的依據。
《素問》云: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審如是說,則知腎繫於腰,多因嗜欲過度,勞傷腎經,腎臟既虛,喜怒憂思,風寒濕毒,得以傷之,遂致腰痛。又有墜墮內肭。氣凝血滯,亦致腰痛。(《濟生》)
白話文:
《素問》上說:腰是腎臟的住宅,如果腰不能轉動和搖動,那就表示腎臟已經疲憊不堪了。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,就可以知道腎臟是與腰部相連接的,腰痛多半是嗜慾過度、勞傷腎經所引起的,腎臟在虛弱的時候(腎氣不足),喜、怒、憂、思等不良的情緒,以及風寒濕毒等外邪,都有可能損傷腎臟,導致腰痛。再有就是墜墮內肭(不小心摔倒,內傷到睾丸),另外氣血凝滯,也會導致腰痛。(《濟生》)
腰者腎之外候,一身所恃以轉移闔闢者也。蓋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,腎氣一虛,凡衝風受濕,傷冷蓄熱,血瀝氣滯,水積墮傷,與夫失志作勞,種種腰疼,迭見而層出矣。衝風者,汗出乘風,風邪風毒之胚胎也。受濕者,踐雨臥濕,重著腫滯之萌柏也。腰間如水為傷冷,發渴便閉為蓄熱。
白話文:
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是全身依賴以轉動啟閉的地方。因為諸經都貫通於腎,並連繫於腰脊,一旦腎氣虛弱,無論是衝風受濕、傷冷蓄熱、血瀝氣滯、水積墮傷,還是失志作勞,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腰疼,層出不窮。衝風是指汗出時乘風,是風邪風毒的最初狀態。受濕是指踩著雨水或躺在潮濕的地方,是腫脹、滯悶的初始表現。腰間冷痛是傷冷所致,口渴大便乾結是蓄熱所致。
血瀝則轉側如錐之所刺,氣滯則鬱鬱悶悶而不伸。積水沉重,則小腸不得宣通;墜墮損傷,則瘀血為之凝結。沮銼失志者腎之蠹,疲精勞力者腎之戕。舉是數證,腎家之感受如此,腰安得而不為痛乎。《內經》曰: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審如是則痛在少陰,必究其受病之原而處之為得。
白話文:
血氣不通的話,就會疼痛如被針刺;氣體停滯了就會鬱悶不舒展。積水沉重,那麼小腸就不能通暢;墜落損傷,就會造成瘀血凝結。意志消沉、失志的人,腎臟就會受到損害;過度勞累、耗損精力的人,腎臟就會受到傷害。舉出這些證據,腎臟受到的損傷是如此嚴重,腰部怎麼能不疼痛呢?《內經》說:腰是腎臟的住所,如果腰部轉動搖晃都做不到,那麼腎臟就會疲憊不堪了。如果審視清楚了,那麼疼痛就在少陰經,一定要追究其生病的根源,然後才能正確地治療。
雖然,宗筋聚於陰器,肝者腎之同系也。五臟皆取氣於谷,脾者腎之倉廩也。鬱怒傷肝則諸筋縱弛,憂思傷脾則胃氣不行。二者又能為腰痛之寇,故並及之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雖然,主筋脈的肝經會聚於陰器,肝與腎是同源的。五臟都從食物中吸收精氣,脾胃是腎臟的糧倉。鬱悶發怒會傷害肝臟,導致筋脈鬆弛。憂愁思慮會傷害脾胃,導致胃氣不行。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導致腰痛,所以一起討論。
大抵寒濕多而風熱少。(《試效》)
腰痛主濕熱,腎虛,瘀血,挫閃,有痰積。(《丹溪》)
濕熱腰疼者,遇天陰或久坐而發者是也。腎虛者,疼之不已者是也。瘀血者,日輕夜重者是也。(《鉤玄》)
白話文:
大致上寒濕的情況比較多,而風熱的情況比較少。 腰痛主要是由濕熱、腎虛、瘀血、扭傷或有痰積引起的。 濕熱導致的腰疼,在天氣陰沈或是長時間坐著時會發作。腎虛造成的腰痛則是持續不斷的疼痛。至於瘀血引起的腰痛,特點是白天較輕,夜晚加重。
腰者腎之所附,皆屬腎,有寒有濕,有風有虛,皆能作痛。腰痛如鋸刀所刺,大便黑,小便赤黃或黑,由血滯腰間,名瀝血腰痛,桃仁酒調黑神散。若寒腰痛,見熱則減,見寒則增,宜五積散,每服加吳茱萸半錢。(《要訣》)
白話文:
腰是腎臟依附的地方,都屬於腎,有寒有濕,有風有虛,這些都可以導致腰痛。腰痛像鋸刀刺一樣,大便黑色,小便赤黃或黑色,是由於血液滯留在腰間,稱為血淋腰痛,可以用桃仁酒調黑神散治療。如果是寒性腰痛,遇到熱就減輕,遇到冷就加重,應該服用五積散,每次服用時加吳茱萸半錢。(摘錄自《要訣》)
腰痛證舊有五辨,雖其大約如此,然而猶未悉也。蓋此證有表裡虛實寒熱之異,知斯六者,庶乎盡矣,而治之亦無難也。(《景岳》)
白話文:
腰痛症狀古來有五個辨證原則,雖然大概如此,但還是不夠詳盡。因為這個症狀有表裡虛實寒熱的不同,瞭解了這六個因素,治療起來就沒有什麼難度了。(《景嶽》)
腰痛證,凡悠悠慼慼、屢發不已者,腎之虛也。遇陰雨或久坐而重者,濕也。遇諸寒而痛,或喜暖而惡寒者,寒也。遇諸熱而痛,及喜寒而惡熱者,熱也。鬱怒而痛者,氣之滯也。憂愁思慮而痛者,氣之虛也。勞動即痛者,肝腎之衰也。當辨其所因而治之。(同上)
白話文:
腰痛:
-
長期反覆發生的腰痛,是由於腎虛引起的。
-
在潮濕的天氣,或久坐後腰痛加重,是濕氣引起的。
-
遇冷後腰痛加劇,或喜歡溫暖而怕冷,是寒引起的。
-
遇熱後腰痛加劇,或喜冷而怕熱,是熱引起的。
-
由於鬱怒而導致的腰痛是氣滯引起的。
-
由於憂愁思慮而導致的腰痛是氣虛引起的。
-
勞動後即感腰痛的,是肝腎衰弱引起的。
應根據腰痛的病因,進行辨證施治。
凡積而漸至者皆不足,暴而痛甚者多有餘。內傷稟賦者皆不足,外感邪實者多有餘。故治者當辨其所因。(同上)
白話文:
凡是積存在體內逐漸發展成疾病的,一般都屬於不足證;突然發作,疼痛劇烈的,往往屬於有餘證。內傷稟賦不足者,一般都屬於不足證;外感邪實者,往往屬於有餘證。所以治療時,應當辨別病因。
其為痛也,或引於項脊,傍及兩脅,不可俯仰,或腰下如有橫木,如坐水中,多令人面目黧黑,腹脅脹滿。感邪氣者驅散之,凝滯者順其氣而調其血,如此治之,病無不愈。(《集成》)
新痛宜疏外邪,清濕熱。久則補腎,兼理氣血。(《入門》)
白話文:
這種病症發作時,可能牽引到頸椎和脊椎,並延伸到兩側腰肋,使人難以俯仰。或者感覺腰部以下好像有一根橫木壓著,好像坐在水中,很多人因此面部晦暗發黑,腹部和肋部脹滿。如果是因為感受邪氣而發病,就要驅散邪氣。如果是氣血凝滯所致,就要順著氣血的運行方向疏通,使氣血調暢。按照這樣的治療方法,疾病無不痊癒。(《集成》)
腎虛(諸般虛證),有房室勞傷,腎虛腰痛者,是陽氣虛弱,不能運動故也。經言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敗矣。宜腎氣丸、鹿茸、茴香之類,以補陽之不足也。如膏粱之人,久服陽藥,醉以入房,損其真陰,腎氣熱,腎氣熱則腰脊痛而不能舉,久則髓減骨枯,骨枯發為骨痿,宜六味地黃丸、溫腎丸、封髓丹(二方當考)之類,以補陰之不足也。(《試效》)
白話文:
腎虛(各種虛弱的症狀),有因為房事過度、腎虛腰痛的人,是陽氣虛弱,不能運動的原因。經書上說腰是腎的住所,轉動搖晃不能,腎就要壞了。應該服用腎氣丸、鹿茸、茴香之類的藥物,來補陽氣的不足。像膏粱之人,長期服用溫熱的藥物,酒醉後行房事,損傷了真陰,腎氣燥熱,腎氣燥熱就會腰脊疼痛而不能舉,時間久了髓減少骨頭枯竭,骨頭枯竭就發展為骨痿,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、溫腎丸、封髓丹(兩種方劑應當考證)之類的藥物,來補陰氣的不足。(《試效》)
若腎虛腰痛,轉側不能,嗜臥瘦弱者,大建中湯,加川椒十粒,吞下腰腎丸(方闕)及生料鹿茸丸(出《濟生》,系補腎大方)之類。(《要訣》)
白話文:
如果腎虛而導致腰痛,翻身轉側都有困難,喜歡躺著,身體瘦弱的人,可以服用大建中湯,再加川椒十粒,外加腰腎丸(方子遺失)和生料鹿茸丸(出自《濟生》,是補腎的大方子)之類的藥物。(出自《要訣》)
大抵諸腰痛皆起腎虛,既挾邪氣,則須除其邪。如無外邪積滯而自痛,則惟補腎而已。腰肢痿弱,身體疲倦,腳膝痠軟,脈或洪或細而皆無力,痛亦悠悠隱隱而不甚,是其候也。亦分寒熱二證:脈細而無力,怯怯短氣,小便清利,是謂陽虛;其脈洪而無力,小便黃赤,虛火時炎,是謂陰虛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大多數的腰痛都是由腎虛引起的。如果有邪氣入侵,則需要先除去邪氣。若是沒有外邪積滯而自行疼痛,那隻要補腎就可以了。腰肢無力,身體疲倦,腳膝酸軟,脈搏或強或弱都無力,疼痛也是隱隱約約、不甚明顯,這就是腎虛的症狀。腎虛又分為寒證和熱證兩種:脈搏細弱無力,精神萎靡、呼吸短促,小便清澈,這是陽虛;脈搏洪大無力,小便黃赤,虛火時時發炎,這是陰虛。(以上內容出自《準繩》)
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,但察其既無表邪,又無濕熱,而或以年衰,或以勞苦,或以酒色斫喪,或七情憂鬱所致者,則悉屬真陰虛證。凡虛證之候,形色必清白,而或見黧黑,脈息必和緩,而或見細微,或以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,或以疲倦無力而勞動益甚。(《景岳》)
白話文:
腰痛的虛證佔了八九成,但察覺到既沒有外感風邪,也沒有濕熱,而是因為年老、勞累、房事過度、憂愁鬱悶等,那麼就都是真正陰虛所致的證狀。所有的虛證,形態、氣色一定清白,有時會顯得晦暗,脈搏一定平和緩慢,有時會顯得細微,有的是因為站立不穩,而躺下來稍可,有的是因為疲倦無力,而勞作更加嚴重。(《景嶽》)
老年精力自衰,背駝腰曲,疲軟無力,行動艱難,其脈澀而微弱,以精血之屬慎補可也。又有久病之體,或病後虛人,及房勞多欲者,腰膝無力,悠悠隱隱,疲軟而痛,嗜臥懶行,步履不勝,兩腰喜暖,六脈澀弱而無神,或空大而搏指者,以溫補之藥主治。(《百問》)
白話文:
老年人的精神自然衰退,背部彎曲,腰部彎曲,疲倦無力,步伐艱難,其脈搏澀而微弱,可以用精血的藥物來小心地補充。還有一些長期患病的身體,或疾病後虛弱的人,以及房事過多的人,腰膝無力,悠悠隱隱,疲軟疼痛,喜歡睡覺,懶得走路,步履蹣跚,兩腰喜歡溫暖,六脈澀弱而無神,或空虛而搏動手指的,可以用溫補藥為主治療。
腎著,腎主腰腳,腎經虛則受風冷,內有積水,風水相搏,浸積於腎,腎氣內著,不能宣通,故令腰痛。其病狀,身重腰冷,腹重如帶五千錢,如坐於水,形狀如水,不渴,小便自利,飲食如故,久久變為水病,腎濕故也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腎臟的疾病:腎臟主司腰部和足部,腎經虛弱,容易受風寒侵襲,體內積水,風寒和積水相互作用,浸漬於腎臟,腎氣內聚阻滯,不能正常宣通,所以就會導致腰痛。患病的症狀是:身體沉重,腰部寒冷,腹部沉重,就像繫著五千枚銅錢一樣,感覺就像坐在水裡一樣,身體腫脹如水,不覺得口渴,小便通暢,飲食正常。時間長了就會演變成水腫,這是因為腎臟濕熱引起的。(摘自《病源論》)
若濕腰痛,如坐水中。蓋腎屬水,久坐水濕處,或為雨露所著,濕流入腎經,以致腰痛,宜滲濕湯(方見《中濕》)。不效,宜腎著湯。(《要訣》)
如為濕寒濕熱外襲,其痛微緩,轉輸重著,陰寒天氣尤甚,其脈微滑而濡軟,以升陽除濕為主。(《百問》)
白話文:
如果溼氣重腰疼,就像坐在水中一樣。由於肝屬水,長時間坐在潮溼的地方,或被雨露侵襲,溼氣流入肝臟,導致腰疼,應以十溼湯方(具體方案見《中溼》)無效時,則應改用補肝湯(《要決》)。
風濕,勞傷腎氣,經絡既虛,或因臥濕當風,而風濕乘虛搏於腎,腎經與血氣相擊而腰痛,故云風濕腰痛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風濕,指因勞動過度傷及腎氣,經絡虛弱,或因臥在潮濕處吹到風,風寒濕邪乘虛侵犯腎臟,腎經與血氣相爭擊,故腰痛,所以稱之為風濕腰痛。(《病源論》)
風寒,若風傷而腰疼者,或左或右,痛無常處,牽引兩足,宜五積散,每服加防風半錢,或加全蠍三個尤好,小續命湯、獨活寄生湯皆可選用。(《要訣》)
白話文:
風寒引起的腰疼,如果由於風寒而腰疼,時左時右,疼痛沒有固定部位,牽連兩隻腳的,可以使用五積散,每次服用時加上半錢的防風,或者再加上三個全蠍更佳,小續命湯、獨活寄生湯都可以選擇服用。(《要訣》)
若風寒在經,其證必有寒熱,其脈必見緊數,其來必驟,其痛必拘急兼酸而多連脊背,此當辨其陰陽,治從解散。(《景岳》)
如為風寒所感,肢體痠軟,綿綿而痛,腎腰無力,畏寒就熱,其脈弦緊浮,以溫散為先。(《百問》)
白話文:
如果風寒在經絡中,其症狀必定有寒熱,脈象必定見到緊數,其發作必定是突然的,其疼痛必定是拘急,而且痠痛,並且會牽連到脊背。在這種情況下,需要辨別是陰證還是陽證,然後給予宣散解表的治療。
䐴腰(閃肭),䐴腰者,猶如反腰,忽轉而倇之。(《肘後》)(按:《醫心》引葛氏方作「概腰者,是反腰,忽動轉而挽之。」)
白話文:
閃腰,又叫反腰,是指突然轉身而導致腰部疼痛。(《肘後方》)(按:《醫心方》引用葛氏方說:「概腰,就是反腰,突然動作轉動而拉傷了腰。」)
䐴腰者,謂卒然傷損於腰而致痛也。此由損血搏於背脊所為,久不已,令人氣息乏少,面無顏色,損腎故也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扭傷腰部是指腰部突然受到損傷而疼痛。這是由於損傷的血液瘀積在背部所致,長時間不癒,會使人氣息微弱,臉色蒼白,這是腎臟受損的緣故。
䐴腰痛者,僂傴腫重,引季脅痛,因於墜墮,惡血流滯,及房勞疲力,耗竭精氣,致腰疼痛。惟此,從不內外因補瀉施治。(《三因》)
白話文:
腰痛的人,彎腰駝背,腰部感到腫脹沉重,並牽連到季脅疼痛,是因從高處跌落,瘀血流滯,或因房事過度、體力勞累,耗竭精氣,導致腰部疼痛。無論是因何種因素引起,都應該從內因外因入手,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補或瀉的治療。(《三因》)
若因閃肭或攧撲傷損而痛,宜黑神散和復元通氣散(方見《寒疝》),酒調下。不效則恐有惡血停滯,宜先用酒調下蘇合香丸,仍以五積散,每服加大黃半錢,蘇木半錢,當歸倍元數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作五積散,加牽牛頭末一錢,或桃仁七枚。)
腰痛亦有因閃挫而得者,閃挫之初,血氣必有凝滯之處,亦宜先泄而後補也。(《醫學管見》)
白話文:
如果因為閃腰或跌打損傷而疼痛,可以使用黑神散和復元通氣散(配方見《寒疝》),用酒調服。如果效果不好,恐怕是有惡血停滯,應該先用酒調服蘇合香丸,然後再使用五積散,每次服用時,加入大黃半錢,蘇木半錢,當歸倍增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丹溪心法·附錄》中寫道五積散,加上牽牛頭末一錢,或桃仁七枚。)
如挫閃跌撲,以致死血流於本經而作痛,宜四物加桃仁、紅花、蘇木行之。若脈壯盛者,用桃仁承氣湯。(《原理》)
白話文:
例如跌打損傷,以致血液散佈到身體,並產生疼痛,宜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蘇木治療。如果脈搏強盛,則用桃仁承氣湯。(《原理》)
食積,食積腰痛者,食滯於脾而氣傳於腎也。夫腎受脾之精而臟焉者也,若食不消,則所輸於腎者,非精微之氣,為陳腐之氣矣。而腎受之,亂氣傷精,能無痛乎。亦有醉飽入房太甚,酒食之積,乘虛流入少陰,腰痛難以俯仰者,疏瀹其源,澄清其流,此大法也。(《金匱翼》)
白話文:
**飲食積滯,引發腰痛。**飲食積滯在脾,而氣傳至腎所致。腎臟接受脾臟的精華,而使精華儲藏於其中。如果飲食不消化,那麼輸送到腎臟的就不再是精微之氣,而是陳腐之氣了。腎臟接受了這些陳腐之氣後,亂氣就會傷害精氣,怎能不導致疼痛呢。
也有的人由於醉酒飽食,房事過度,酒食之積趁虛流入少陰經,導致腰痛,難以彎腰仰頭。疏通其根本原因,澄清其流向,是治療此病的大法。
婦人,婦人(按:此似脫去字)血過多,及素患血虛致腰痛者,當益其血。(《要訣》)
婦人腰痛者分二:一則經不調而有熱,一則濁氣下墜而多帶,腰痛一陣,下白一陣是也。(《六要》)
女人腰痛,少壯者多血滯,衰老者多血虛。(《玉案》)
白話文:
婦女如果出血過多,或是因為長期血虛導致腰痛的情況下,應該要補血。(《要訣》) 婦女的腰痛可以分為兩種情況:一種是月經不調且伴有熱象,另一種是濁氣下沈並伴有白帶增多,表現為腰痛一陣子後就有白帶流出。(《六要》) 女性腰痛,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多半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所致;而在年老體衰時則多半由於血虛引起。(《玉案》)
腰痠,腰痛尚有寒濕傷損之異,腰痠悉屬房勞腎虛,惟有峻補,男子用青蛾丸,或八味丸加補骨脂、杜仲。有熱,去附子,加五味。走精,用六味丸,去澤瀉,加鰾膠、沙菀蒺藜、五味子。大便不實,加肉果、補骨脂,山藥粉糊代蜜。婦人用六味加杜仲、續斷。有帶,去熟地,加艾、附。經候不調,加當歸、阿膠。(《醫通》)
白話文:
腰痠:腰痛與腰痠的性質不同,腰痛可能是由寒濕引起的。腰痠則通常是房勞過度,腎虛所引起的,因此治療以大補為原則。男性可用青蛾丸,或者八味丸加上補骨脂、杜仲。如果有熱,則去掉附子,加上五味子。如果有遺精的情況,則使用六味丸,去掉澤瀉,加上鰾膠、沙苑蒺藜、五味子。如果大便不成形,則加上肉果、補骨脂,用山藥粉糊代替蜂蜜。女性可使用六味丸,加上杜仲、續斷。如果有帶下,則去掉熟地,加上艾葉、附子。如果月經不調,則加上當歸、阿膠。
環跳痛,所示近來腰復微痛,坐久屈伸不便,右側腰腿相接處曰環跳穴,旁多痠痛。夫腰者腎之外候,蓋由腎水衰虛於內,以致腎之外候,或微痛,或屈伸不便,或環跳穴旁痠痛也。環跳雖屬膀胱,膀胱亦腎之府,未有臟病而腑不病也。(《石山》)(按:丹溪治環跳穴痛不已,防生附骨疽,以蒼朮、黃柏、青皮、甘草,冬加桂枝,夏加條芩,體虛加牛膝,大料煎,入薑汁,食前飲之云云。又《赤水》有治驗二則,文繁不錄。)
尻痛,臀尖盡處,又有所謂尻骨痛,有痰、有血虛、死血不同。(《玉案》)
白話文:
環跳穴疼痛,表示近期腰部有輕微的疼痛,長時間坐著或伸屈腰部時會感到不便。右側腰腿相接處的環跳穴旁,常會感到痠痛。腰是腎臟在外面的表現,是腎水虛衰在內引起的,導致腎臟的外在表現在腰上,輕則微痛,重則彎曲或伸直不方便,環跳穴旁也會痠痛。雖然環跳穴歸屬於膀胱經,但膀胱也是腎臟的房屋,沒有臟腑的疾病而腑不生病的。
(《石山》記載:丹溪治療環跳穴疼痛不止,防止發展成附骨疽,用蒼術、黃柏、青皮、甘草、冬日加桂枝,夏日加條芩,體虛者加牛膝,用大火煎熬,加入薑汁,在飯前飲用。另外,《赤水》記載有兩則治療驗證的方法,但文字繁多,這裡就不列舉了。)
尻乃足少陰與督脈所過之處,兼屬厥陰。若腎虛者,六味丸加肉桂。不愈,加鹿茸。肥人屬濕痰,二陳合二炒(用蒼朮、黃柏)。有因死血作痛者,當歸、赤芍、牡丹、桃仁、延胡索、生牛膝、穿山甲、肉桂之類清理之。不應,加地龍、生附子。(《醫通》)
白話文:
屁股是足少陰與督脈經過的地方,同時也屬於厥陰經。如果腎虛的人,可以用六味丸加肉桂治療。如果沒效果,再加鹿茸。肥胖的人通常是濕痰引起的,可以服用二陳合二炒(用蒼朮、黃柏)。有的人是因為死血引起的疼痛,可以服用當歸、赤芍、牡丹、桃仁、延胡索、生牛膝、穿山甲、肉桂等藥物治療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加入地龍、生附子。
死證,人有痛,面上忽見紅點者,多死。(《丹溪》)
腰痛,面忽紅忽黑,為心腎交爭,難治。(《醫碥》)
白話文:
如果面部突然出現紅點,這通常是死亡的徵兆。(《丹溪》) 腰痛時,如果面部顏色忽紅忽黑,這是心腎相互鬥爭的表現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(《醫碥》)
雜治例,今之人每患腰痛,不問虛實,多進牽牛之藥。殊不知牽牛之為性,能傷腎氣,服之未見作效,腎氣先有所損矣。倘的是氣,(原書此下有缺漏)
香茸元,治腎臟虛寒,腰膝沉重,補益。
白話文:
現在的人常常腰痛,不分虛實,就大量服用牽牛藥。殊不知牽牛藥性寒涼,會傷腎氣,還沒見效,腎氣就已經受損了。如果是氣虛,...
香茸元可以補腎臟虛寒,治療腰膝沉重,有補益作用。
麝香(一錢),破故紙(四兩),牛膝,鹿茸(各二兩),附子,蓯蓉(各四兩)
白話文:
麝香(1錢),破舊紙張(4兩),牛膝,鹿茸(各2兩),附子,蓯蓉(各4兩)。
上為細末,酒煮稀麵糊和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前鹽湯或溫酒下。(《雞峰》)
鹿角丸,治腎虛傷冷,冷氣入腎,其痛如掣。
鹿角屑(一兩酥炙黃),附子(炮二兩),桂心(三分)
上為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,鹽酒下三、五十丸,空心服。(《三因》)
青娥丸,治肝腎虛,腰腿重痛。常服壯筋補虛,填精益髓。
杜仲(一斤炒),生薑(十兩炒),破故紙(一斤炒)
白話文:
將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稀麵糊製成丸狀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在飯前用鹽湯或溫酒吞服。 鹿角丸,治療腎虛受寒,冷氣侵入腎臟所引起的疼痛,痛感如同被拉扯一般。 取一兩酥油烤黃的鹿角屑、二兩炮製過的附子和三分桂心,將它們研磨成粉末,以酒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空腹時用鹽酒吞服三至五十丸。 青娥丸,治療肝腎虛弱導致的腰腿沈重疼痛。長期服用可以強健筋骨、補充虛弱,增進精氣和骨髓。 配方為炒過的一斤杜仲、炒過的十兩生薑和炒過的一斤破故紙。
上為末,用胡桃肉一百二十個,湯浸去皮,研成膏,入少熟蜜,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鹽酒、鹽湯任下。(同上)(按:《簡易》魏將使青娥丸,有丸和十二年嶺南節度使鄭□序,其方無杜仲。又按:此本出《本草圖經》,無杜仲、生薑,蜜和如飴糖,以暖酒二合,調藥一匙服,不飲人以暖熟水調。)《和劑·諸局秘方》補骨脂用脂麻同於銀器內炒熟。
白話文:
上文所述為藥方,其主要成分為胡桃肉120個。將胡桃肉浸泡在熱水中,去除外皮後研磨成膏狀,加入少量的熟蜜,揉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用鹽酒或鹽湯送服。(同前)(註:《簡易方》中,魏將使用青娥丸,有丸劑和十二年嶺南節度使鄭□的序言,但其藥方中不含有杜仲。此外,此藥方來自《本草圖經》,不含有杜仲和生薑。將蜂蜜與藥材混合至飴糖狀,用二合暖酒調和藥劑一匙服用。不飲酒的人可以用溫熱的熟水調和。)《和劑·諸局祕方》中補骨脂與脂麻同於銀器內炒熟。
《是齋》補髓丹,於本方去生薑(杜仲、補骨脂各十兩,用芝麻五兩同炒,候芝麻黑色無聲為度,篩去芝麻),加鹿茸(二兩,燎去毛,酒炙)、沒藥(一兩,別研),用胡桃三十個為膏,入面少許,酒煮糊為丸。(《續易簡後集》曰:真暮年之良劑。)《魏氏》補髓青娥丸,於本方去杜仲、生薑,加菟絲子(酒浸一宿研炙)、韭子(炒)。
白話文:
《是齋》補髓丹:去除原方的生薑,加入杜仲、補骨脂各十兩,與芝麻五兩一起炒至芝麻變為黑色且沒有聲音,篩去芝麻。再加入鹿茸(兩兩,燒掉毛,用酒烤過)、沒藥(一兩,研磨成粉),再用胡桃三十個製成膏狀,加入少量麵粉,用酒煮成糊狀,製成丸劑。(《續易簡後集》中記載:這是老年人的良藥。)
《魏氏》補髓青娥丸:去除原方的杜仲、生薑,加入菟絲子(用酒浸泡一夜後研磨、烤過)、韭子(炒過)。
茴香酒,治打墜凝瘀,腰疼通用。
破故紙(炒香),茴香(炒),辣桂(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熱酒調,食前進。故紙主腰痛,主行血。(《直指》)
速效散,治男女腰疼,不可忍者。
白話文:
茴香酒,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淤血以及通用的腰痛問題。 材料包括炒香的破故紙、炒過的茴香和辣桂(等量)。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熱酒調服,在飯前服用。破故紙主要針對腰痛,並有助於活血。(出自《直指》) 速效散,適用於男女難以忍受的腰痛症狀。
川楝子(取肉巴豆五粒,去殼,同炒赤,去巴豆。),茴香(鹽炒香,去鹽。),破故紙(炒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用熱酒調服。(《奇效》)
溫經驅風諸方,腎著散方。
白話文:
川楝子(取五粒肉巴豆,去殼,與川楝子一起炒至變紅,取出巴豆。)
茴香(用鹽炒香,去除鹽。)
破故紙(炒各一兩)
桂心(三兩),白朮,茯苓(各四兩),甘草,澤瀉,牛膝,乾薑(各二兩),杜仲(三兩)
白話文:
-
桂心(150克)
-
白朮(200克)
-
茯苓(200克)
-
甘草(100克)
-
澤瀉(100克)
-
牛膝(100克)
-
乾薑(100克)
-
杜仲(150克)
上八味治下篩為粗散,一服三方寸匕,酒一升,煮五、六沸,去滓頓服,日再。(《千金》)《直指》生附湯,治受濕腰痛,於本方去桂心、澤瀉,加附子(生)、蒼朮、厚朴、薑、棗。
白話文:
將上列八味藥材治下,篩去粗散的部分,一劑用三方寸大小的湯匙,加入一升酒,煮五、六次沸騰,去渣滓後立刻服用,每天服用兩次。(《千金方》)《直指方》中記載的生附湯,用於治療因受濕引起的腰痛,在原方中去除桂心、澤瀉,加入生附子、蒼朮、厚朴、薑、棗。
白朮散,第二證方(見前證治總說)。
白朮(二兩),芍藥(三兩),官桂(去粗皮一兩),附子(炮去皮臍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溫酒調下,空心食前服。(《方氏》)《範汪方》治概腰方。
寄生桑上者、鹿茸、桂心、牡丹。分等為散。服方寸匕。日三。(《醫心》)
白話文:
白朮散的第二個方子(參考前面的治療總論)。 成分包括:白朮二兩,芍藥三兩,去掉粗皮的官桂一兩,炮製去皮臍的附子一兩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服,在空腹時或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方氏》)《範汪方》中提到的治概腰方。 成分有寄生在桑樹上的植物、鹿茸、桂心、牡丹。這些藥材等分混合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小勺,每日三次。(出自《醫心》)
治腰背痛,獨活寄生湯。夫腰背痛者,皆猶腎氣虛弱,臥冷濕地,當風所得也。不時速治,喜流入腳膝,為偏枯冷痹,緩弱疼痛,或腰痛攣,腳重痹,宜急服此方。
白話文:
治療腰背疼痛,可以使用獨活寄生湯。腰背疼痛的人,大多是腎氣虛弱,躺在寒冷潮濕的地方,被風吹到而引起的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很容易流入腳膝,變成偏枯冷痹,緩慢而疼痛,或者腰痛抽筋,腳部沉重麻木,應該儘快服用此方。
獨活(三兩),寄生(《古今錄驗》用續斷),杜仲,牛膝,細辛,秦艽,茯苓,桂心,防風,芎藭,人參,甘草,當歸,芍藥,乾地黃(各二兩)
白話文:
獨活 ( 三兩 )、寄生 ( 《古今錄驗》 改用續斷 )、杜仲、牛膝、細辛、秦艽、茯苓、桂心、防風、芎藭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乾地黃 ( 各二兩 )
上十五味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三服,溫身勿冷也。喜虛下利者,除乾地黃。服湯取蒴藋葉火燎厚安席上,及熱眠上,冷復燎之,冬月取根、春取莖熬,臥之佳,其餘薄熨,不及蒴藋蒸也。諸處風濕,亦用此法。(《肘後》有附子一枚大者,無寄生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。)(《千金》)
治冷滯風氣攻刺,腰體疼痛,獨活散方。
白話文:
將 15 種藥材一起切碎,再用一斗(約 10 公升)的水來煮,煮到剩 3 升即可,分成三次服用,服用時要溫熱,不要喝涼的。如果有虛弱腹瀉的人,則把乾地黃拿掉。服用湯藥時,可以把蒴藋葉用火烤熱,放到牀上,然後在牀上睡覺,這樣可以幫助治療。如果天氣寒冷,可以使用根部;如果天氣溫暖,可以使用莖部來煮水,然後再睡在牀上,效果會更好。其餘的藥材則用來敷貼,但效果比不上蒴藋蒸烤。無論是哪裡的風濕,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治療。《肘後備急方》中的方法是使用一枚大的附子,不使用寄生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等藥材。《千金方》中的方法則是用 15 種藥材一起煮水服用。
獨活(一兩),附子(一兩),牛膝(二兩),芎藭(三分),桂心(三分),赤芍藥(三分),當歸(三分),桃仁(半兩)
白話文:
獨活(6克),附子(6克),牛膝(12克),芎藭(1.8克),桂心(1.8克),赤芍藥(1.8克),當歸(1.8克),桃仁(3克)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五積散,治感寒濕,與脾胃氣蔽腰痛,最效。(《三因》)《易簡》寒濕腰疼,每服加桃仁七枚,去皮尖煎。
調肝散,治鬱怒傷肝,發為腰痛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,用粗篩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取一中等大小的碗水,加入半分生薑,煎煮到剩下六分,去渣後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(出自《聖惠》) 五積散適用於治療因感受寒濕以及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腰痛,療效最佳。(出自《三因》)根據《易簡》記載,對於寒濕導致的腰疼,每次服藥時可增加七枚去皮尖的桃仁一同煎煮。 調肝散用於治療因情緒鬱悶或憤怒而損傷肝臟,進而引發的腰痛。
半夏(制三分),辣桂,宣木瓜,當歸,川芎,牛膝,好細辛(各二分),石菖蒲,酸棗仁(蕩去皮微炒),甘草(炙各一分)
白話文:
-
半夏(三錢,要炮製過)
-
辣桂,宣木瓜,當歸,川芎,牛膝,好細辛(各兩錢)
-
石菖蒲,酸棗仁(去皮微炒),甘草(炙過,各一錢)
上銼細,每三錢,薑五片,棗二枚,煎服。(《直指》)
清燥滲濕諸方,七味蒼柏散,治濕熱腰痛,動止滯重,不能轉側。
蒼朮,黃柏,杜仲,故紙,川芎,當歸,白朮(各一兩)
水煎服。(《入門》)
補腎湯(西園公制),治一切腰痛。
白話文:
將草藥磨成細粉,每次用三錢的量,加入五片生薑和兩顆大棗,煎煮後服用。(出自《直指》) 清燥滲濕的方劑中,七味蒼柏散可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腰痛,症狀包括活動時感到沈重不靈活,無法自由轉身。 所需草藥及其份量為:蒼朮、黃柏、杜仲、故紙、川芎、當歸、白朮各一兩。 將上述草藥用水煎煮後飲用。(出自《入門》) 補腎湯(由西園公創製),適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腰痛。
破故紙(酒炒),小茴(鹽酒炒),玄胡索,牛膝(去蘆酒洗),當歸,杜仲(酒炒),黃柏(酒炒),知母(酒炒)
白話文:
破故紙(用酒炒過),小茴香(用鹽酒炒過),玄胡草,牛膝(去蘆頭,用酒洗過),當歸,杜仲(用酒炒過),黃柏(用酒炒過),知母(用酒炒過)
上銼一劑,生薑煎服。(《醫鑑》)敷氏《醫學集要》名濟腰湯。《濟世全書》加味如神散,於本方加肉桂,氣惱加木香,瘀血作痛加桃仁、紅花。
白話文:
上個藥方一劑,用生薑煎煮後服用。(《醫鑑》)敷氏《醫學集要》中將此方名為濟腰湯。《濟世全書》中將此方改良為如神散,並在原方中加入肉桂;氣惱症狀時加入木香;瘀血作痛時加入桃仁、紅花。
余嘗治一董翁者,年逾六旬,資稟素壯,因好飲火酒,以致濕熱聚於太陽,忽病腰痛不可忍,至求自盡,其甚可知。余為診之,則六脈洪滑之甚,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脹急,遂以大分清飲(用茯、澤、豬、通、梔、車、枳殼),倍加黃柏、龍膽草,一劑而小便頓通,小水通而腰痛如失。
白話文:
我曾經治療一位董姓老者,年齡超過六十歲,身體素質一直都很強壯,但因為他很喜歡喝烈酒,導致濕熱在太陽經聚集,突然腰痛得忍無可忍,甚至到了想要自殺的程度,可想而知他的疼痛有多麼劇烈。我為他診斷後發現,他的六脈洪滑得很嚴重,而且小便不通,膀胱脹急,於是使用了大量的清飲(使用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通草、梔子、車前子、枳殼),並加倍了黃柏和龍膽草,服用一劑後,小便立即通暢,腰痛也像消失了一樣。
(《景岳》)(按:《頤生微論》載:方魯儒腰膝異痛不可忍,陽盛格陰,用黃柏、龍膽、芩、連、梔子,加薑,乘熱頓飲,三劑而痛若失,用人參固本丸,一月而痊。正與景岳意同。)
白話文:
《景嶽全書》中記載:方魯儒的腰膝疼痛非常嚴重,無法忍受。這是屬於陽盛格陰的症狀。醫師使用黃柏、龍膽、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等中藥,加上生薑,趁熱服用。三劑藥之後,疼痛就消失了。之後再服用人參固本丸,一個月後就痊癒了。這與景嶽的看法是一致的。
甘豆湯,治內蓄風熱,入腎腰痛,大小便不通(方見《積熱》門),加續斷、天麻,間服敗毒散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甘豆湯,治療體內蓄積的風熱,進入腎臟引起的腰痛,大小便不通(具體方劑見《積熱》篇),加上續斷、天麻,間斷服用敗毒散。(《直指》)
行血諸方,戊寅芝山寺施醫。一人患腰痛,經年不愈,服補腎諸藥,其痛漸劇,漸至飲食減少,骨瘦如柴。諸醫謂不治之症,求余診視。見其脈弦長而大,按之有力,小腹堅硬悶痛。當時以桃仁承氣湯與服,大便遂通,黑糞半桶,其痛立止。繼用桃仁酒服,半月全痊。凡有積熱於腸胃之間,鬱伏不得通達,亦能發痛。今與通藥,非治腎虛腰痛,乃治積熱腰痛也。(《醫約》)
白話文:
通經活血的藥方,戊寅年(1898年)在芝山寺施醫。有一個人患有腰痛,經年累月都未能痊癒,服用補腎的藥物,疼痛卻越來越劇烈,漸漸地飲食減少,骨瘦如柴。諸位醫生都說這是一種不治之症,求我看診。我見他的脈象是弦長而有力,按壓時有力道,小腹堅硬悶痛。當時我開了桃仁承氣湯給他服用,大便由此暢通,拉出了半桶黑色的糞便,疼痛立刻停止。接著服用桃仁酒,半個月後完全痊癒。凡是腸胃之間有積熱,鬱結不通達,也可以發為疼痛。現在我用通藥,不是治療腎虛腰痛,而是治療積熱引發的腰痛。 (《醫約》)
張令施乃弟,傷寒壞症,兩腰僂廢,臥床徹夜痛叫,百治不效,求診於余。其脈亦平順無患,其痛則比前大減。余曰:病非死症,但恐成廢人矣。此症之可以轉移處,全在痛如刀刺,尚有邪正互爭之象。若全然不痛,則邪正混為一家,相安於無事矣。今痛覺大減,實有可慮,宜速治之。
白話文:
張令施的弟弟得了傷寒的重症,兩邊的腰部彎曲廢掉,躺在牀上徹夜哀痛,用盡各種療法都沒效,便來求診。他的脈象平順,沒有異常,他的疼痛比以前大大減輕了。我說:這病不是死症,但恐怕會變成殘廢。這病症可以轉移的關鍵在於疼痛像刀刺般劇烈,這表示邪氣和正氣仍然在相互抗衡。如果完全不痛了,那麼邪氣和正氣就會混為一體,相安無事了。現在疼痛感大大減輕,這確實值得擔憂,應該趕快治療。
諦思良久,謂熱邪深入兩腰,血脈久閉,不能復出,止有攻散一法。而邪入既久,正氣全虛,攻之必不應。乃以桃仁承氣湯,多加肉桂、附子二大劑與服,服後即能強起,再仿前意為丸,服至旬余全安。此非昔人之已試,乃一時之權宜,附子與大黃同用,而合桃仁、肉桂以散腰間之血結也。
(《寓意草》)
立效散,治腰痛。
延胡索,當歸,官桂
白話文:
經過審慎思考後,認為熱邪深入腰部,血脈閉塞已久,無法再通暢,只剩攻散此一法。然而,邪氣入侵已久,正氣虛弱,攻之恐無效。因此以桃仁承氣湯為基礎,大量添加肉桂、附子兩味藥,病人服藥後即能奮力起身。之後,仿照此藥方製成藥丸,患者服藥十幾日後痊癒。這不是前人試驗過的方劑,而是權宜之計。附子與大黃同用,再加入桃仁、肉桂以攻散腰部的血塊。
上等分,酒調細末二錢服。(別本《中藏》)葛丞相傳,名舒筋散,治血脈凝滯,筋脈拘攣,肢節疼痛,行步艱難,此藥活血化氣第一品藥也。(《是齋》)《婦人良方》名如神湯。
趁痛散,治寒濕相搏,攻注腰腳疼痛,行步少力,筋脈拘急。
白話文:
-
將藥方中的上品研磨到極細,然後,以酒服下二錢。(另一個版本《中藏》)葛丞相承傳的藥方,名為舒筋散,用來治療血脈凝結、筋脈攣縮、四肢疼痛、行走困難等症狀,此藥可以活血化氣,是治療此病的最佳藥物。(《是齋》)
-
《婦人良方》將藥方命名為「如神湯」。
沒藥(一兩細研),杜仲(一兩半炒斷絲),延胡索(一兩),當歸(一兩洗焙),肉桂(去粗皮一兩),萆薢(一兩)
上件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,空心。(《楊氏》)
當歸丸,第四證方(說見上)。
白話文:
沒藥(一兩研成細末),杜仲(一兩半炒過之後切成細絲),延胡索(一兩),當歸(一兩洗淨,焙乾),肉桂(去除粗糙的樹皮後一兩),萆薢(一兩)。
當歸(去頭尾切洗焙乾三兩),水蛭(三十個細銼石灰炒煙起為度),桃仁(去皮尖研三兩個)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用溫酒吞下。未知,加至三十丸,食前服。(《方氏》)
白話文:
當歸(去除頭尾,切碎並清洗,烘焙乾燥,直至重量達到三兩),水蛭(三十隻,切碎,拌以石灰一起炒,直至冒煙為止),桃仁(去皮尖,研磨至三到兩個)
一友腰痛不可轉側,六脈散大,重取之則弦小而長,服補腎藥半年不效,有欲改濕熱治者,予以為惡血。病者曰:內有惡血,可以下否?予曰:脈細未可驅逐,且用歸耆益母湯補之,然後用桃仁酒服之可也。服益母湯十劑而痛漸減,飲食亦進,遂與桃仁酒飲,一月而安。(《醫約》)
歸耆益母湯。
白話文:
有一位朋友患有腰痛,痛起來連轉動都動彈不得,而且六脈脈象散大且無力。經我多次切脈,竟發現脈象變成了沉弦、細長。服用了半年補腎的藥物,仍舊沒有效果,有人建議改用治療濕熱的方子,但我認為是血瘀造成的。病人問:「如果體內有血瘀,可以使用攻下的藥嗎?」我回答:「現在脈搏細弱,還不能驅逐,先用歸耆益母湯補一下吧,之後再用桃仁酒服用。」病人服用了十劑歸耆益母湯後,疼痛逐漸減輕,食慾也增進了,於是我給他開了桃仁酒,喝了一個月的桃仁酒後,病就好了。(出自《醫約》)
當歸(二錢),黃耆(生三錢),益母草(洗一錢),蘇木(八分),香附(五分)
上水二鍾,煎一鍾,不時服。(同上)
白話文:
當歸(6公克),黃耆(生9公克),益母草(洗過3公克),蘇木(2.4公克),香附(1.5公克)
利氣諸方,小七香丸,治鬱怒憂思,或因閃肭攧撲,一切氣滯腰痛,方載《和劑局方》中(按:用甘松、甘草、香附子、丁香皮、莪朮、砂仁、益智仁)。上一帖作二帖,橘仁一錢,鹽少許,水一盞,煎至七分,放溫送下,空心服。(《濟生》)
白話文:
利氣諸方
小七香丸 ,治療鬱悶、憤怒、憂思,或因閃挫、跌撲,一切氣滯腰痛,此方載於《和劑局方》中(按:使用甘松、甘草、香附子、丁香皮、莪朮、砂仁、益智仁)。
用法 :將上一劑分成兩劑,加入橘仁一錢、少許鹽、一盞水,煎至七分,待溫熱服用,空腹服用。(《濟生》)
《蘇沈》沉麝丸,治血瀝腰痛,用續斷、牛膝、桃仁炒,煎湯磨下。(《直指)
白話文:
蘇沈的沉麝丸,可以治療血瀝腰痛,做法是將續斷、牛膝、桃仁炒過,然後煎成湯,最後再磨成粉末。(出自《直指》)
疏里諸方,《斗門方》治腰痛,用大黃半兩,更入生薑半兩,同切如小豆大,於鐺內炒令黃色,投水兩碗,至五更初頓服,天明取下腰間惡血物,用盆器盛,如雞肝樣,即痛止。(《本草》)(又《圖經》引崔元亮《海上方》,治腰腳冷風氣,以大黃酥炒為末,以水入生薑兩片如錢,煎十餘沸去薑,取大黃末兩錢,以薑湯調之,空腹頓服,當下冷濃及惡物等,痛即瘥止。)《三因》名熟大黃湯,治墜墮閃肭,腰痛不能屈伸。
白話文:
《疏裏諸方》收錄的治療腰痛的方劑:《鬥門方》中記載,將大黃半兩,生薑半兩,切成小豆般大小,在鍋內炒至黃色,加入兩碗水,於凌晨五更初服用,天亮時取出小便中的惡血物,用盆器盛裝,如雞肝樣,即可止痛。(《本草綱目》)
《圖經》引用的崔元亮《海上方》中記載,治療腰腳冷風氣的方劑,將大黃酥炒為末,加入兩片如錢大小的生薑,煎煮十幾沸後,取出生薑,取大黃末兩錢,用薑湯調服,空腹頓服,即可排出體內的寒凝及惡物等,疼痛即止。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將這個方劑命名為熟大黃湯,治療墜墮閃肭,腰痛不能屈伸的病症。
趁痛丸,第三證方(說見上)。
附子(炮去皮臍尖取末半兩),牽牛末(炒一兩取末半兩)
上為細末,酒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鹽湯下,空心食前服。(《方氏》)
牽牛丸,治冷氣流注,腰疼不能俯仰。
延胡索(二兩),破故紙(炒二兩),黑牽牛(三兩炒)
白話文:
趁痛丸的第三個藥方如下: 附子(炮製去掉皮臍尖後取粉末半兩),牽牛子末(炒制一兩後取粉末半兩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和面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鹽湯送服,在空腹時或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方氏》) 牽牛丸用於治療因寒氣流動而導致腰部疼痛、無法彎腰的情況。 延胡索(二兩),破故紙(炒制二兩),黑牽牛(三兩炒制)。
上件為細末,煨大蒜研搜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煎蔥須、鹽湯送下,食前服。(《楊氏》)《經驗秘方》呂總管一方,於本方去延胡索,加好橙核(其半生半熟),等分為末,空心酒服。
白話文:
前一個藥方是將大蒜烘乾研磨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過的蔥須和鹽水送服,飯前服用。(《楊氏》)《經驗祕方》呂總管提供了一個藥方,在原有藥方中去除了延胡索,加入了好的橙核(一半生一半熟),將藥材等分磨成粉末,空腹時用酒送服。
戴人女僮,冬間自途來,面赤如火,至埊陽,病腰胯大痛,裡急後重,痛則見鬼神。戴人曰:此少陽經也,在身側為相火。使服舟車丸、通經散,瀉至數盆,病猶未瘥。人皆怪之,以為有祟。戴人大怒曰:驢鬼也。復令調胃承氣湯二兩,加牽牛頭末一兩,同煎服之。大過(按:過當瀉)數十行,約一、二缶,方舍其杖策,但發渴。
白話文:
有一個十四、五歲的女孩,在冬天自行走在路上,她的臉像著了火似的紅,走到埊陽時,她感覺腰胯骨劇烈疼痛,腸胃積滿宿便,疼痛時看見鬼神。戴人說:這是少陽經引起的,在身體兩側是相火。於是讓女童服用舟車丸、通經散,腹瀉數盆子,但是疾病依然沒有好轉。大家都很驚訝,認為是鬼魅作祟。戴人大怒說:這是鬼話,(問題)在於腹中。於是再次讓女童服用調胃承氣湯二兩,再加一兩牽牛頭末,一起煎服。腹瀉次數超過十次,約一、二桶,最後女童纔能夠放下她手中的柺杖,但是還是口渴。
戴人恣其飲水、西瓜、梨、柿等。戴人曰:凡治火莫如水,水天地之至陰也。約飲水一、二桶,猶覺微痛。戴人乃刺其陽陵泉,以伸其滯,足少陽膽經之穴也,自是方寧。女僮自言,此病每一歲須瀉五、七次,今年不曾瀉,故如是也。常仲明悟其言,以身有濕病,故一歲亦瀉十餘行,病始已。
白話文:
戴某人放縱自己,大量喝水,吃西瓜、梨、柿子等。戴某人說:一切治療火氣的方法,沒有什麼比水更好的了,水是天地間最陰的物質。大概喝了一、二桶水,仍然感覺到微痛。戴某人於是刺了他的陽陵泉穴,以通暢他的滯留,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穴道,此後才逐漸平復。女童自述,這個疾病每年都要瀉五、七次,今年沒瀉,所以才這樣。常仲明明白他的話,因為自己的身體有濕病,所以一年也瀉了十幾次,病才開始好轉。
此可與智者言,難與愚者論也。(《十形三療》)(按:又載一男子六十餘,病腰尻脊胯大痛,脈沉滯堅勁,大便堅燥。用大承氣湯,以薑棗煎,加牽牛頭末二錢,下泄四、五行,皆燥糞及瘀血雜穢而痛去。)
獨活湯,治因勞役,腰痛如折,沉重如山。
白話文:
這只能與聰明人談論,很難與愚昧的人討論。(按:又記載一名六十多歲的男子,腰臀脊胯疼痛,脈搏沉滯有力,大便乾燥。使用大承氣湯,用薑棗煎煮,加入牽牛子末兩錢,腹瀉四、五次,排出乾燥的糞便和瘀血雜質,疼痛消除。)
炙甘草(二錢),羌活,防風,獨活,大黃(煨),澤瀉,肉桂(各三錢),當歸梢,連翹(各五錢),酒漢防己,酒黃柏(各一兩),桃仁(三十個)
白話文:
*炙甘草(二錢):將甘草烘烤至表面焦黃,以去除其寒性,增強其補益作用。
*羌活(三錢):具有祛風濕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 *防風(三錢):具有祛風散寒、解表止痛的功效。 *獨活(三錢):具有祛風濕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 *大黃(煨)(三錢):將大黃烘烤至表面焦黃,以減輕其瀉下作用,增強其清熱涼血的作用。 *澤瀉(三錢):具有利尿消腫、清熱除濕的功效。 *肉桂(三錢):具有溫陽散寒、活血通脈的功效。 *當歸梢(五錢)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 *連翹(五錢)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 *酒漢防己(一兩):具有祛風除濕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 *酒黃柏(一兩)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。 *桃仁(三十個):具有活血化瘀、潤腸通便的功效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酒半盞,水一大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熱服。(《蘭室》)(按:此方品味雜糅,無類可隸,姑錄於茲。)
白話文:
上㕮咀,每次服用五錢,配以半杯酒、一大杯半的水,煎煮至剩下一杯,去除渣滓後趁熱服用。(《蘭室》)(按:此方的品味雜糅,沒有類別可歸屬,姑且把它記錄在這裏。)
熨法,熨法。
肉桂(一兩),吳茱萸(三兩),生薑(四兩),蔥頭(一兩),花椒(二兩)
上共炒熱,以絹帕包裹,熨痛處,冷則再炒熨。(《百問》)
白話文:
肉桂(30克),吳茱萸(90克),生薑(120克),蔥頭(30克),花椒(60克) 將以上材料一起炒熱,然後用絹布包裹起來,放在疼痛的地方進行熱敷。當藥材變涼後,可以再次炒熱後使用。
灸法,戊戌年八月,淮南大水,城下浸灌者連月。予忽臟腑不調,腹中如水吼,數日,調治得愈。自此腰痛不可屈折,雖頰面亦相妨,服遍藥不效,如是凡三月。予後思之,此必水氣陰盛,腎經感此而得。乃灸腎俞三七壯,服此藥瘥。(《本事》)(按:此藥即麋茸丸,用麋茸、舶茴、菟絲子、羊腎。)
白話文:
艾灸療法:在戊戌年八月,淮南發生大水,城下浸灌連月。我突然臟腑不調,腹中如同水在吼叫,幾天後,調治後好轉。從此腰部疼痛不能彎曲,即使臉頰也受到影響,服用遍及藥物都不見效,如此已經三個月。我後來想到,這必定是水氣陰盛,腎經受到感染而得的。於是灸腎俞穴三十七壯,服用此藥痊癒。(《本事》)(註:此藥即麋茸丸,用麋茸、舶茴、菟絲子、羊腎。)
舍弟腰疼,出入甚艱,予用火針微微頻刺腎俞,則行履如故,初不灸也。屢有人腰脊傴僂來覓點灸,予意其是筋病使然,為點陽陵泉令歸灸即愈,筋會陽陵泉也。然則腰疼又不可專泥腎俞,不灸其他穴也。(《資生》)
白話文:
我的弟弟腰痛,進出都很困難。我用火針輕輕頻頻刺刺他的腎俞穴,他就能像以前一樣行走自如了,根本沒有灸。經常有人腰背彎曲地來找我點灸,我認為這是筋病引起的,於是點灸陽陵泉穴,再讓他們回家灸,就痊癒了。筋會聚於陽陵泉穴。然而,腰痛也不可拘泥於腎俞穴,也不可只灸其他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