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78)
外因類 (78)
1. 腳氣
小鱉甲湯,治身體虛脹如微腫,胸心痞滿,有氣壯熱,小腹厚重,兩腳弱方。
鱉甲,黃芩,升麻,麻黃,羚羊角,桂心,杏仁(各三兩),前胡(四兩),烏梅(二十枚),薤白(三十枚)
上十味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二升七合,分三服。此常用,若體強壯欲須利者,加大黃二兩。(同上)
犀角麻黃湯方。(按:又大犀角湯,療腳氣毒衝心,變成水,身體遍腫,悶絕欲死。方後曰:若服湯竟不下,氣急不定,仍服後犀角麻黃湯。)
犀角,麻黃,防風,獨活(崔氏用茯苓),防己,芎藭,白朮,當歸,羚羊角(崔氏用附子),黃芩(各二兩),石膏(四兩),生薑,甘草,杏仁(崔氏用細辛),桂心(各三兩)
上十五味㕮咀,以水二斗,煮麻黃去沫,取汁八升,下藥煎取三升,分三服,相去十里久,服訖覆取汗。若不瘥,五日後更一劑,取汗同前。(同上)
附子湯,治濕痹緩風,身體疼痛如欲折,肉如錐刺刀割方。
附子(三枚),芍藥,桂心,甘草,茯苓,人參(各三兩),白朮(四兩)
上七味㕮咀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同上)(按:此仲景方加桂心、甘草。)
六物附子湯,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,骨節煩疼,四肢拘急,自汗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怯寒,頭面手足時時浮腫。
附子(炮去皮臍),桂心(各四兩),白朮(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防己(四兩),茯苓(三兩)
上銼散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七片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(《三因》)(按:仲景甘草附子湯,《千金》名四物附子湯,曰:體腫者,加防己四兩。悸氣小便不利,加茯苓三兩。今陳氏合為一方也。)
風濕湯,大治風寒濕痹腳氣,筋攣著床,不能行步。(大名竹趙二方)
附子(炮去皮),白朮,甘草,當歸(焙),防風,桂枝,薏苡仁(各一兩),乳香,沒藥,茯苓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盞半,煎至七分,和滓溫服食前,日三夜一。(《施丸端效方》)
治腳氣,五積散,每服加檳榔一枚切碎,依法同煎,服藥了,用被蓋覆,令腿股間出少汗為佳。(《是齋》)(按:《易簡》腳氣加茱萸、木瓜云云,又《要訣》腳氣迫肺,令人喘嗽,宜小青龍湯,每服加檳榔一錢重煎服。其意相近。)
加味敗毒散,治三陽經腳氣流注,腳踝上焮熱赤腫,寒熱如瘧,自汗惡風,或無汗惡寒。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枳殼(麩炒去穰),桔梗,甘草(炙),人參,茯苓,川芎,大黃(蒸),蒼朮(米泔浸各等分)
上銼散,每服四大錢,水盞半,姜三片,薄荷一頭,煎七分,去滓熱服,不過二服愈。皮膚瘙癢赤疹,加蟬蛻煎。(《三因》)《朱氏》敗毒散加木瓜,專治腳氣。(按:五積散、敗毒散,並系類證之治,姑存之。)
白話文:
小鱉甲湯: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身體虛弱導致的腫脹,像是輕微的水腫,同時感到胸悶心悸,有氣往上衝的燥熱感,小腹感覺很沉重,兩腿無力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鱉甲、黃芩、升麻、麻黃、羚羊角、桂心、杏仁(各三兩)、前胡(四兩)、烏梅(二十枚)、薤白(三十枚)。
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,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下二升七合,分三次服用。這是常用的方子,如果體質強壯,需要更強的藥效來排泄,可以加入大黃二兩。
犀角麻黃湯:這個方子是治療腳氣毒素上衝到心臟,導致身體水腫,甚至悶絕快要死亡的情況。如果服藥後沒有排泄,氣喘急促,可以再服用犀角麻黃湯。
藥材包含:犀角、麻黃、防風、獨活(有醫生用茯苓代替)、防己、川芎、白朮、當歸、羚羊角(有醫生用附子代替)、黃芩(各二兩)、石膏(四兩)、生薑、甘草、杏仁(有醫生用細辛代替)、桂心(各三兩)。
將以上十五味藥材切碎,加入二斗水煮,先將麻黃的浮沫撈掉,取藥汁八升,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煎到剩下三升,分三次服用,每次服藥間隔一段距離,服藥後蓋被子發汗。如果沒有好轉,五天後再服用一劑,發汗方式一樣。
附子湯: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濕氣引起的痹症,身體疼痛像是要斷裂一樣,肌肉像被錐子刺或刀割一樣的痛。
藥材包含:附子(三枚)、芍藥、桂心、甘草、茯苓、人參(各三兩)、白朮(四兩)。
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,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下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這是張仲景的方子,加上了桂心和甘草。
六物附子湯:這個方子是治療因四種氣影響到足太陰經,導致關節疼痛,四肢緊繃,容易出汗、呼吸短促、小便不順暢、怕風怕冷,頭、臉、手、腳時常浮腫。
藥材包含:附子(炮製後去皮臍)、桂心(各四兩)、白朮(三兩)、甘草(炙過,二兩)、防己(四兩)、茯苓(三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散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兩碗水和七片生薑,煎到剩七分,去渣後溫服。《三因方》記載,這個方子是根據仲景的甘草附子湯改編,加上了防己和茯苓。
風濕湯:這個方子能有效治療因風寒濕引起的腳氣病,導致筋脈攣縮,只能躺在床上,無法行走。
藥材包含:附子(炮製後去皮)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(焙乾)、防風、桂枝、薏苡仁(各一兩)、乳香、沒藥、茯苓(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碗半水,煎到剩七分,連藥渣一起溫服,在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治療腳氣的藥方:五積散,每次服用時加入檳榔一枚切碎,一起煎煮,服藥後蓋被子,讓腿部稍微出汗為佳。《易簡方》治療腳氣會加入茱萸和木瓜。《要訣》認為腳氣如果影響到肺部,導致喘咳,可以用小青龍湯,每次服用時加入一錢重的檳榔一起煎煮服用。
加味敗毒散:這個方子是治療三陽經的腳氣,導致腳踝紅腫發熱,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,容易出汗或怕冷怕風。
藥材包含: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枳殼(麩炒去穰)、桔梗、甘草(炙過)、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大黃(蒸過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各等份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散,每次服用四大錢,加入一碗半水,三片生薑和少量薄荷,煎到剩七分,去渣後熱服,通常服用兩次就會好轉。如果皮膚搔癢或出現紅疹,可以加入蟬蛻一起煎煮。《朱氏方》在敗毒散中加入木瓜,專門治療腳氣。五積散和敗毒散都是治療類似症狀的方子,所以一起記錄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