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77)
外因類 (77)
1. 腳氣
凡小覺病候有異,即須大怖畏,決意急治之。傷緩氣上入腹,或腫或不腫,胸脅逆滿,氣上肩息,急者死不旋踵,寬者數日必死,不可不急治也。但看心下急,氣喘不停,或自汗數出,或乍寒乍熱,其脈促短而數,嘔吐不止者,皆死。(《千金》)(按:《聖惠》更有上氣脈數不得臥者死。)
腳氣之病,傳於心腎,則十死不治。入心則恍惚忘謬,嘔吐,食不入,眠不安寧,口眼不定,左手寸口脈乍大乍小、乍有乍無者是也。入腎則腰腳俱腫,小便不通,呻吟不絕,目額皆見黑色,氣時上衝胸腹而喘,其左手尺中脈絕者是也。切宜詳審矣。(《中藏經》)
治不得大補大瀉,凡腳氣之疾,皆由氣實而死,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。故腳氣之人,皆不得大補,亦不可大瀉,終不可畏虛,故預止湯不服也,如此者皆死不治也。(《千金》)
治須順四時,夫療腳氣者,須順四時,春秋二時,宜兼補瀉,夏時疾盛,專須汗利,十月以後,乃用補藥,雖小小變通,終不越此法。(《外臺》引蘇)
凡患腳氣者,雖苦虛羸,不得多服補藥,服之臚脹,非瀉不瘥,但益虛羸也。唯冬月得用補藥,如冬月仍患氣不除者,亦不得服之,可斟酌此。大都患氣尋常須微利,但不得大利益虛耳。凡腳頑至冬則定者多,所以然,冬腎王,王則不受邪,所以腰腳得利也。(同上)
入冬以後,須量人之盛衰,微加滋補;不然則氣血日衰,必使年年遇蒸熱而作,理之必然也。(《濟生》)
禁吐,凡腳氣上衝心者,不宜吐之。(《醫心方》引《醫門方》)
禁淋洗,服補藥與用湯淋洗者,皆醫之大禁也。(《活人書》)
最忌用熱藥蒸泡,恐逼邪氣入於經絡,為難治也。(《集成》)
最忌補劑及淋洗,並冷草藥攤罨。若犯此禁,則毒氣入心,小腹頑痹不仁,或氣喘嘔吐。(《嶺南衛生方·附錄》)
《活人書》云: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渫洗者,皆醫之大禁也。《發明》謂此為南方外感濕氣乘虛襲人為腫痛而言,非為北方內受濕氣注下腫痛而言也。蓋濕氣不能外達,宜淋渫開導泄越其邪也。(《玉機》)
續生諸病治法,夫因患腳氣續生諸病者,則以諸藥對之。或小便不利,則以豬苓、茯苓及諸利小便藥治之。大便極堅者,則以五柔麻仁丸等治之。遍體腫滿成水病者,則取治水方中諸治水之藥治之。余皆仿此,更無拘忌。(《千金》)
外發諸方,越婢湯,治風痹腳弱方。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白朮(四兩),大附子(一枚),生薑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五枚)
上七味㕮咀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黃再沸,掠去沫,入諸藥煮取三升,分三服,覆取汗。(《胡洽方》只五味。若惡風者,加附子一枚。多淡水者,加白朮四兩。)(《千金》)
白話文:
凡是感覺到病症有異狀,就必須非常警惕害怕,下定決心趕快治療。如果病情拖延,使得邪氣往上進入腹部,可能導致腫脹或不腫,胸部和脅肋感覺脹滿不適,氣息上衝到肩膀,呼吸急促。情況緊急的會立刻死亡,稍慢的也會在數日內死亡,絕對不能輕忽延誤治療。只要看到心下部位感覺急迫,呼吸喘個不停,或者不斷地冒汗,或者一下覺得冷一下覺得熱,脈搏呈現急促短促且次數過多,而且持續嘔吐不止,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。(《千金方》)(註:《聖惠方》提到更有上氣喘促、脈搏急數而無法躺臥的人,也是會死亡的。)
腳氣這種病,如果蔓延到心臟或腎臟,幾乎沒有治好的機會。如果侵入心臟,就會出現精神恍惚、記憶錯亂、嘔吐、吃不下東西、睡眠不安穩、眼睛和嘴角不自主的抽動,左手寸關脈忽大忽小、忽有忽無,這就是侵入心臟的症狀。如果侵入腎臟,就會出現腰部和腳都腫脹、小便不通暢、不斷地呻吟、眼睛和額頭都呈現黑色,氣息時常上衝胸腹而喘氣,左手尺脈斷絕,這就是侵入腎臟的症狀。一定要仔細地辨別這些情況。
治療腳氣病,不能使用大量補藥或大量瀉藥,凡是腳氣病死亡的,都是因為邪氣過於強盛,沒有人是因為服用藥物導致虛弱而死亡的。所以腳氣病人絕對不能大量服用補藥,也不能大量使用瀉藥,永遠不要害怕虛弱,因此絕對不能服用預先止住邪氣的藥方,如果這樣做都會導致死亡,無法醫治。(《千金方》)
治療腳氣病必須順應四時的變化,春天和秋天這兩個季節,應該同時使用補藥和瀉藥,夏天是疾病盛行的季節,應該專注於發汗和利尿,十月以後才可以使用補藥,即使稍微變通一下,也不會超出這個原則。(《外臺秘要》引用蘇氏的觀點)
凡是患有腳氣病的人,即使感覺虛弱,也不能過度服用補藥,服用後會導致腹部脹滿,不用瀉法就無法痊癒,反而會更加虛弱。只有在冬天才能使用補藥,如果冬天仍然沒有消除腳氣,也不能服用補藥,應該斟酌使用。一般而言,患有腳氣病需要稍微使用利尿的藥物,但不能過度利尿,導致身體更加虛弱。通常腳部麻木僵硬的情況到了冬天會好轉,這是因為冬天腎氣旺盛,腎氣旺盛則不易受到邪氣侵擾,所以腰部和腳部才能活動自如。(同上)
進入冬天以後,必須根據個人身體的強弱,適量地使用滋補的藥物,不然就會導致氣血日益衰退,必然會導致每年遇到濕熱的季節就發病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(《濟生方》)
禁止催吐,凡是腳氣病邪氣上衝到心臟的,不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。(《醫心方》引用《醫門方》)
禁止使用藥湯洗浴,服用補藥和使用藥湯洗浴,都是治療腳氣病的大忌。(《活人書》)
最忌諱使用熱藥蒸泡,擔心會把邪氣逼入經絡,導致難以治療。(《醫學集成》)
最忌諱使用補藥和藥湯洗浴,以及用冰冷的草藥敷貼。如果違反這些禁忌,毒氣就會侵入心臟,導致小腹麻木不仁,或者出現氣喘和嘔吐。(《嶺南衛生方·附錄》)
《活人書》說:凡是腳氣病人服用補藥以及使用藥湯洗浴,都是治療腳氣病的大忌。《醫學發明》認為這句話指的是南方外感濕氣,乘虛侵入人體導致腫痛的情況,而不是指北方內受濕氣往下流注導致腫痛的情況。認為濕氣不能從體外排出,應該用洗浴的方式來開導疏通,宣洩邪氣。(《丹溪心法》)
治療腳氣病所引起的其他疾病的方法,如果因為患了腳氣病而引發其他的疾病,就應該用對應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就使用豬苓、茯苓等利尿藥來治療。如果大便非常堅硬,就使用五仁麻丸等藥來治療。如果全身腫脹形成水腫病,就使用治療水腫的藥方來治療。其他情況都仿照這種方式,沒有其他的禁忌。(《千金方》)
外用藥方,越婢湯,是治療風濕痹痛導致腳軟無力的藥方。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白朮(四兩),大附子(一枚),生薑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五枚)
將以上七味藥搗碎,加七升水,先煮麻黃到沸騰,撈去浮沫,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,煮到剩下三升,分三次服用,服用後蓋上被子取汗。(《胡洽方》只有五味藥,如果怕風的,可以加一枚附子,如果體內水分過多的,可以加白朮四兩。)(《千金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