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74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74)

1. 腳氣

脈候,《小品方》云:脈浮大者病在表,沉細者病在裡。脈浮大緊快者,三品之中最惡脈也。(《醫心》)

病既入臟(《千金》作風毒之氣入人體中),其脈有三品,內外證候相似,但脈異耳。若病人脈得浮大及緩(《千金》作而緩),宜服續命湯兩劑;若風盛,宜作越婢湯,加朮四兩。若脈轉快而緊(《千金》作若脈浮大緊轉快),宜服竹瀝湯。脈微而弱,宜服風引湯二三劑(《聖惠方》曰:脈微而弱者,經言自瘥)按:此蓋本於蘇氏),此皆多是因虛而得。若大虛乏氣短,可以間作補湯,隨病體之冷熱而用。

若未愈,更作竹瀝湯。若病人脈浮大而緊快,此是三品之最惡脈。脈或沉細而快者,此脈正與浮大緊者同是惡脈。浮大者病在外,沉細者病在內,治亦不異,當消息以意耳。其形或尚可,而手腳未及至弱,數日之內,上氣即死。如此之脈(《千金》此下曰:往往有人得之,無一存者),急服竹瀝湯日一劑,湯勢恆令相及,勿令半日之內無湯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說宜錄於治例中,然今有取論脈,故揭於斯。

按《小品》、《集驗》腳氣脈三種,以緩脈為輕,沉緊為次,洪數者為下。自三十年凡見得此病者數百,脈沉緊者多死,洪數者並生,緩者不療自瘥。(《外臺》引蘇長史)

凡腳氣雖復診候多塗,而三部之脈,要須不違四時者為吉,其逆四時者勿治,余如《脈經》所說。(《千金》)

證狀,腳氣之病,先起嶺南,稍來江東,得之無漸,或微覺疼痹,或兩脛小滿,或行起忽弱,或小腹不仁,或時冷時熱,小便秘澀,喘息氣衝喉,氣急欲死,食嘔不下,氣上逆者,皆其候也。不即治,轉上入腹,便發氣,則殺人。(《肘後》)(按:小便秘澀以下五句,原文所無,今後《千金》補入。又小滿《千金》作腫滿。)

凡腳氣病,皆由感風毒所致。得此病多不即覺,或先無他疾而忽得之,或因眾病後得之。初甚微,飲食嬉戲氣力如故,當熟察之。其狀自膝至腳有不仁,或若痹,或淫淫如蟲所緣,或腳指及膝脛洒洒爾,或腳屈弱不能行,或微腫,或酷冷,或痛疼,或緩縱不隨,或攣急,或至困能飲食者,或有不能者,或見飲食而嘔吐,惡聞食臭,或有物如指發於踹腸,徑上衝心,氣上者,或舉體轉筋,或壯熱頭痛,或胸心沖悸,寢處不欲見明,或腹內苦痛而兼下者,或言語錯亂有善忘誤者,或眼濁精神昏憒者,皆此病之證也。

若治之緩,便上入腹,入腹或腫或不腫,胸脅滿,氣上便殺人,急者不全日,緩者或一二三月。初得此病,便宜速治之,不同常病。(《病源論》)

凡腳氣病,皆由感風毒所致。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覺,會因他病,一度乃始發動,或奄然大悶,經三兩日不起,方乃覺之。諸小庸醫,皆不識此疾,漫作余病治之,莫不盡斃。故此病多不令人識也,始起甚微,食飲嬉戲氣力如故,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,有此為異耳。(《千金》)

白話文:

[腳氣]

脈象

《小品方》說,脈象浮大表示病在體表,脈象沉細表示病在體內。脈象如果浮大、緊而且快,這是三種脈象中最差的。《醫心》認為,當病邪侵入內臟(《千金方》說是風毒之氣進入人體),脈象會有三種變化,雖然內外症狀相似,但脈象卻不同。如果病人脈象是浮大而且緩(《千金方》說是浮大而緩),應該服用續命湯兩劑;如果是風邪盛,應該用越婢湯,並加白朮四兩。如果脈象轉為快而且緊(《千金方》說是脈浮大緊而且轉快),應該服用竹瀝湯。如果脈象微弱,應該服用風引湯二三劑(《聖惠方》說:脈微弱的人,照理會自然痊癒,根據蘇氏的說法)。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身體虛弱引起的。如果身體非常虛弱、氣短,可以間斷服用補氣的湯藥,並根據病人體質的寒熱情況調整用藥。

如果病還沒好,再服用竹瀝湯。如果病人脈象浮大而且緊快,這是三種脈象中最差的。脈象如果是沉細而且快,這種脈象和浮大緊快的脈象一樣,都是不好的。脈浮大表示病在體表,脈沉細表示病在體內,治療方法也差不多,要仔細觀察病況來調整用藥。有些病人看起來還好,手腳還沒有到無力的地步,但在幾天之內,就可能因為氣息上逆而死亡。出現這種脈象的人(《千金方》說,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有,但沒有人能活下來),要趕快每天服用一劑竹瀝湯,讓藥力持續不斷,不要讓病人在半天之內沒有藥可以服用。《病源論》中這樣說。(註:這段話應該記錄在治療案例中,但因為現在是在討論脈象,所以才在這裡提出。)

《小品方》、《集驗方》中提到腳氣病的脈象有三種:緩脈是比較輕微的,沉緊脈是次一等的,洪數脈是最嚴重的。根據我三十年來的經驗,見過數百個患這種病的病人,脈象沉緊的病人大多會死亡,脈象洪數的病人反而活了下來,脈象緩的病人不需要治療也能自己痊癒。(《外台秘要》引用蘇長史的說法)

總之,腳氣病的診斷方法雖然很多,但三部脈象(寸、關、尺)一定要符合四時的變化才是吉象。如果脈象違反四時變化,就不要治療了,其他脈象的說法可以參考《脈經》。(《千金方》)

症狀

腳氣病最早在嶺南地區出現,後來逐漸傳到江東地區。這種病發病沒有明顯的過程,可能只是稍微感覺到疼痛或麻木,或者兩條小腿稍微腫脹,或者走路時突然感到無力,或者小腹麻木,或者時冷時熱,小便困難而且澀滯,呼吸急促,氣息衝到喉嚨,氣喘得快要死掉,吃不下東西還會嘔吐,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。如果不立刻治療,病情就會向上侵入腹部,引發氣逆,就會導致死亡。《肘後備急方》中這樣說。(註:小便困難以下五句,原文所沒有,後來在《千金方》中補上了。另外,《千金方》中將小滿改為腫滿。)

腳氣病都是因為感受了風毒引起的。得這種病大多不會立刻察覺,可能原本沒有其他疾病就突然得了,也可能是在其他疾病痊癒後才得的。剛開始症狀很輕微,飲食、玩樂、力氣都和以前一樣,要仔細觀察。症狀可能是從膝蓋到腳感到麻木,或者像麻痺的感覺,或者像蟲子爬一樣,或者腳趾和膝蓋像水灑過一樣的感覺,或者腳部無力,不能行走,或者稍微腫脹,或者冰冷,或者疼痛,或者鬆弛無力,或者抽筋,或者疲憊得能吃東西,或者不能吃,或者看到食物就想吐,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,或者有東西像手指一樣從小腿腸子延伸到心臟,向上衝,或者全身抽筋,或者發高燒、頭痛,或者胸悶心悸,不喜歡待在明亮的地方,或者肚子痛還會拉肚子,或者說話語無倫次、健忘,或者眼睛混濁、精神不清醒,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。

如果治療太慢,病就會向上侵入腹部,侵入腹部可能腫脹也可能不腫脹,胸部和脅部脹滿,氣息上逆就會導致死亡,病情嚴重的不到一天就會死亡,病情比較緩慢的可能會過一兩個月或者三個月才死亡。剛開始得這種病,最好趕快治療,和一般的疾病不一樣。《病源論》中這樣說。

腳氣病都是因為感受了風毒引起的。得這種病大多不會讓人立刻察覺,可能會因為其他疾病而引發,或者突然感到非常悶,經過兩三天都起不來,這時才會察覺。那些醫術不高明的醫生,大多不認識這種病,把它當成其他病來治療,結果都會導致病人死亡。所以這種病不容易被發現。剛開始症狀很輕微,飲食、玩樂、力氣都和以前一樣,只有突然之間腳部無力,不能動,這是這種病比較特殊的地方。(《千金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