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99)
身體類 (99)
1. 癘
如以藥治之,當破血去熱,升陽去癢,瀉榮□□,辛溫散之,甘溫升之,行陽明經,瀉心火,補肺氣,乃治之正也。(《試效》)
無方不可以治病,而狃於成方,亦不足以奏其神功。用藥固期於對症,而對症之藥,經年累月,守之不變,亦非盡善盡美之道也。風淫末疾,前賢論之頗詳。然於此症,終無姑息之見,而毅然峻奪於前,使病根失去,然後補養於後,以收全功,非與中和王道之旨有背也。良以病有標本,症有輕重,藥有奇正,功有緩急。
貴乎醫者之審量揣摹,出其手眼,劃然不移,乃為正傳。如輕症而風藥過多,則反能變重。重病而補益太早,則病根終錮而不除。表症而攻裡太急,則臟腑必有枯槁之虞。里症而服藥淺,外敷藥多,則枝蔓終無收了之局。此又非特楓肉能令目盲,苦參能致頭眩,參、耆養患於日久,地黃泥滯於胸脘,種種南轅而北轍也。瞭然於此,然後百無一失。
(《癘瘍全書》)
蓋除癘之藥,服之近而少,癘必不除。服之久且多,癘雖除,藥之貽害更大。惟易老祛風丸、東坡四神丹(用羌活、玄參、當歸、生地黃),可以久服取效,取為法焉。(《法律》)
要知脈風成則為癘,然人之榮血,正行於十二經脈之中者也。用平善之藥,生血清熱為主,驅風殺蟲為輔,更行汗之刺之之法,無不愈者。(同上)
治當辨本症兼症、變症類症、陰陽虛實而治焉。若妄投燥熱之類,膿水淋漓,則肝血愈燥,風熱愈熾,腎水愈傷,相火愈旺,反致敗症矣。(《癘瘍機要》)
癘瘍服輕粉之劑,若腹痛去後,兼有膿穢之物,不可用藥止之。若口舌腫痛,穢水時流,作渴發熱喜冷,此為上焦熱毒,宜用瀉黃散。若寒熱往來,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。若口齒縫出血,發熱而大便秘結,此為熱毒內淫,宜用黃連解毒散。若大便調和,用《濟生》犀角地黃湯。
若穢水雖盡,口舌不愈,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,此為虛熱也,宜用七味白朮散。(同上)
初起麻木不仁,肌肉未死者,宜萬靈丹(系荊、防、蠍、烏等大方),洗浴發汗,以散凝滯之風。後服神應養真丹(系四物湯加天麻、羌活、木瓜、菟絲子、蜜丸),加白花蛇等分,久服自愈。年久肌破肉死者,先用必勝散疏通臟腑。次服萬應丹,每日酒化一丸,通活血脈。
服至一月,換服苦參丸(系苦參、大風子等大方)。輕者半年,重者一載漸愈。或兼服酒藥。(《外科正宗》)
其脈初起則洪大而數,數而有力。此時氣血未衰,用汗吐下三法,先攻逐鬱蒸之癘氣,不使蟲蝕,繼服涼血補血清熱之劑。禁忌疏風發散、辛熱劫燥之藥,反耗津液,以助烈焰之勢。(《證治百問》)
治癘風五法:一、出汗,用麻黃、荊、防、羌、獨、皂角、苦參、全蠍之類,熱服覆汗。二、熏浴,先用黃柏、黃連、薄荷為末,水調塗眼四圍。次用荊芥、苦參、風藤、枳殼、蒼耳、羌活、桑槐桃柳枝、連根蔥,煎湯熏浴。浴起用木通、石菖蒲、大黃為末,加麝少許,擦患上。
白話文:
如果用藥物治療,應該要破除瘀血、去除熱邪,升提陽氣來止癢,同時要疏通氣血的運行(瀉榮),使用辛溫的藥物來發散,用甘溫的藥物來提升陽氣,使藥力行走於陽明經,瀉心火,補肺氣,這才是治療癘病的正確方法。
沒有任何一個固定的方子可以醫治所有的疾病,如果只固守現成的方劑,也無法發揮其神效。用藥固然要講求對症下藥,但即使藥物對症,如果年復一年、月復一月地使用相同的藥物,守著不變,也不是盡善盡美的方法。風邪侵襲引起的末梢疾病,前人已經論述得很詳細了。然而對於這種病,決不能姑息遷就,必須在病初就果斷地使用猛烈的藥物,使病根去除,然後再補養身體,才能達到痊癒的效果,這並不與中庸平和的原則相違背。這是因為疾病有標本,症狀有輕重,藥物有奇正,藥效有緩急。
最重要的是醫生要仔細審量、揣摩病情,下手準確,毫不動搖,這才是正統的醫術。如果輕症使用過多的祛風藥,反而會使病情加重。重病卻太早使用補益藥,則病根會被困住而無法去除。表證使用攻下裡部的藥物太急,則臟腑會有枯竭的危險。裡證卻只使用淺層的藥物,並大量外敷藥物,則病情的發展將永遠無法收場。這又不僅僅是像楓肉會導致失明、苦參會導致頭暈,人參、黃耆久用反而會使病情惡化,地黃會使胸脘滯悶等種種錯誤的情形。只有清楚了解這些道理,才能確保治療萬無一失。
一般來說,治療癘病的藥物,如果服用劑量太少而且時間太短,癘病必定無法去除。如果服用劑量太大且時間太長,即使癘病痊癒,藥物的副作用也會更大。只有像易老祛風丸、東坡四神丹(使用羌活、玄參、當歸、生地黃)這樣的方子,可以長期服用而見效,可以作為治療的參考。
要知道,脈象顯示風邪形成,就會發展成癘病。而人體的氣血,正是運行在十二經脈之中。應該使用平和溫和的藥物,以養血清熱為主,祛風殺蟲為輔,同時配合發汗和針刺的方法,沒有治不好的。
治療癘病,應當辨別其本症、兼症、變症、類症,以及陰虛陽虛的情況來對症下藥。如果妄用燥熱的藥物,導致膿水淋漓,那麼肝血會更加枯燥,風熱會更加熾盛,腎水會受到損傷,相火會更加旺盛,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。
治療癘瘡時如果服用輕粉等藥物,如果腹痛消失後,同時排出膿液等穢物,不要用藥止住。如果出現口舌腫痛,穢水時常流出,口渴發熱而喜冷,這是上焦熱毒所致,應該使用瀉黃散。如果出現寒熱往來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加知母。如果出現牙齦出血,發熱而大便秘結,這是熱毒內侵,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散。如果大便正常,應該使用《濟生》犀角地黃湯。
如果穢水雖然排盡,但口舌的症狀沒有好轉,或者發熱口渴但不喜歡喝冷水,這是虛熱,應該使用七味白朮散。
剛開始發病時,如果出現麻木不仁,肌肉還沒有壞死,應該使用萬靈丹(主要成分為荊芥、防風、蠍子、烏藥等),洗浴發汗,以疏散凝滯的風邪。之後服用神應養真丹(主要成分為四物湯加天麻、羌活、木瓜、菟絲子,製成蜜丸),加入白花蛇等分,長期服用自然會痊癒。如果病程久了,肌肉破損壞死,應該先使用必勝散來疏通臟腑。接著服用萬應丹,每天用酒送服一丸,以疏通活絡氣血。
服用一個月後,改服苦參丸(主要成分為苦參、大風子等)。病情輕的半年可以痊癒,重的需要一年左右才能逐漸痊癒。或者可以同時服用藥酒。
這種病剛發病時,脈象會洪大而數,數而有力。這時氣血還沒有衰退,可以使用汗、吐、下三種方法,先攻逐體內鬱積的癘氣,防止蟲蝕,接著服用涼血、補血、清熱的藥物。禁忌使用疏風發散、辛熱燥烈的藥物,以免耗損津液,反而助長火勢。
治療癘風有五種方法:第一種是發汗,使用麻黃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皂角、苦參、全蠍等藥物,熱服後覆蓋被子發汗。第二種是熏浴,先用黃柏、黃連、薄荷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塗抹在眼睛周圍。接著用荊芥、苦參、風藤、枳殼、蒼耳、羌活、桑樹枝、槐樹枝、桃樹枝、柳樹枝,連根蔥等煎湯熏浴。浴後用木通、石菖蒲、大黃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擦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