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98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98)

1.

初起身上虛癢,或起白屑紫雲,如癜風然,或發紫泡疙瘩流膿。(《入門》)(按:《正宗》曰:浮腫無膿。與此不同。)

初起必有一塊不知痛癢處起,漸漸沿開,或一塊赤白色,或如癬狀者,或如漆觸,或如酒顏,甚至白泡,甚至手掌肉瘦削。(《醫彀》)

癘瘍久而不愈,有不慎起居飲食,內火妄動者。有臟腑傷損,氣血疲乏者。有用攻伐之藥,氣血愈虧者。有不分兼變相雜,用藥失宜者。有病人諱疾忌醫者。癘瘍愈而復發,有不戒厚味,內熱傷脾者。有不戒房勞,火動傷腎者。有不戒七情,血氣傷損者。有餘毒未盡,兼症干動者。有氣虛六淫外乘者。古人云此症百無一生,正謂此耳。(《癘瘍機要》)

鳥癩白癩,凡癩病,皆是惡風及犯觸忌害所得。初覺皮毛變異,或淫淫苦癢如蟲行,或眼前見物如垂絲,言語無定,心常驚恐,皮肉中或如桃李子隱軫赤黑,手足頑痹,針刺不痛,腳下不得蹋地,凡食之時,開口而鳴,語亦如是,身體瘡痛,兩肘如繩縛,此名黑癩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與次條雖析為二證,實不外於前件所舉,姑存之。)

凡癩病,語聲嘶破,目視不明,四肢頑痹,支節火燃,心裡懊熱,手腳俱緩,背膂至急,肉如遭劈,身體手足隱軫起,往往正白在肉裡,鼻有息肉,目生白珠,當瞳子,視無所見,此名白癩。(同上)

麻木,暫時麻木,不足介意;惟久麻久木,則氣血失虛,風痰輳焉,死血聚焉,肌膚未變色者,勿作瘋治,不過溫暖之劑,驅痰活血。氣行而血亦行,何麻木之有。(《癘瘍全書》)(按:片倉元周治癘,遇麻木皮色未變者,於暗室中點火於樟腦以照視之,能分毒淺深。今云肌膚未變色者勿作瘋治,蓋非精論也。)

死證敗證,五死者:一曰皮死,麻木不仁。二曰肉死,割切不痛(按:《醫說》引《瑣碎錄》云:癩病肉先絕)。三曰血死,潰爛成膿。四曰筋死,手足脫落。五曰骨死,鼻梁崩塌,眼斷唇番,以致聲啞,不能救治。(《濟急仙方》)(按:此皮肉血等死,未必謂不治症。《癘瘍機要》聲啞下補目盲。)

不治症(八名):烏麻風(黑漆柱一般,骨里黑出來),蛓毛風(身上疼痛,衣服也穿不得),李子風(身上起紫,潰爛深潭),打烏風(口吐白沫,橫倒在地,手腳齊起),赤遊風(肚腹脹大的),剪指風(手指並做一塊),振鬥風(手振),老鼠風(身上日不痛,夜疼)。(同上)

大凡瘡愈後口渴,或先渴而患瘡,或口舌生瘡,或咽喉腫痛,或唇裂舌黃目赤,痰涎上湧者,皆敗症也。(《癘瘍機要》)

治法總說,治法,以疏風殺蟲逐惡血輩,為之宣通,謹勿用補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初期症狀是身上會感到虛癢,或者出現像白屑或紫雲般的東西,類似於白癜風,有時也會長出紫色的水泡或疙瘩並流膿。(《入門》)(註:《正宗》說,浮腫但沒有膿,與這裡不同。)

最初一定是在身上某處出現一塊不痛不癢的地方,然後逐漸擴散開來,呈現紅色或白色,有的像癬,有的像接觸漆後引起的,有的像喝醉酒的臉色,嚴重時會長出白色水泡,甚至手掌肌肉會消瘦。(《醫彀》)

癘瘍這種病如果久久不癒,有些是因為不注意生活起居和飲食,導致體內火氣妄動;有些是因為臟腑損傷,氣血衰弱;有些是因為使用了過於強烈的藥物,反而使氣血更加虛弱;有些是因為病情複雜多變,用藥不當;有些則是因為病人諱疾忌醫。癘瘍即使痊癒也可能復發,有些是因為不忌口吃油膩厚味的食物,導致內熱損傷脾胃;有些是因為不節制性慾,導致火氣妄動損傷腎臟;有些是因為情緒不穩定,導致氣血損傷;有些是因為體內餘毒未清,又受到其他疾病的干擾;有些則是因為體質虛弱,外感風寒等邪氣。古人說這個病幾乎沒有能夠完全治癒的,正是這個道理。(《癘瘍機要》)

鳥癩白癩,凡是癩病,都是因為感受了惡劣的風邪或者觸犯了禁忌而導致的。最初會感覺皮膚出現異常,或者感到像蟲子爬一樣的癢,或者眼前看到的東西像垂下來的絲線,說話語無倫次,心裡經常感到驚恐,皮膚肌肉裡可能會有像桃李核一樣的隆起,呈現紅色或黑色,手腳麻木,針刺也感覺不到疼痛,腳不能踩在地上,吃飯時張嘴會發出聲音,說話也是這樣,身體疼痛,兩肘像被繩子捆住一樣,這種叫做黑癩。(《病源論》)(註:這裡和下面一條雖然分為兩種病症,但實際上都與前面所說的類似,所以姑且保留。)

凡是癩病,說話聲音沙啞,眼睛看不清楚,四肢麻木,關節處感覺發熱,心裡煩悶,手腳無力,背部僵硬,肌肉像被劈開一樣疼痛,身體手腳有隆起,往往在肌肉裡呈現白色,鼻子長息肉,眼睛長出白膜,遮住瞳孔,導致視力模糊,這種叫做白癩。(同上)

麻木,暫時的麻木,不用太在意;但是如果長時間麻木,則是氣血虛弱,風邪痰液聚集,死血停滯所致。如果皮膚顏色沒有改變,就不要當作癩病治療,只要用溫補的藥物,驅散痰液,活血化瘀即可。氣血運行順暢,麻木自然會消失。(《癘瘍全書》)(註:片倉元周治療癩病時,遇到皮膚麻木但顏色沒有改變的患者,會在暗室中用樟腦點火照射,以便區分毒素的深淺。這裡說皮膚顏色沒有改變就不要當作癩病治療,可能並不完全正確。)

死證敗證,五種死證:第一種是皮膚麻木,失去知覺;第二種是肌肉壞死,切割時感覺不到疼痛(註:《醫說》引用《瑣碎錄》說,癩病是肌肉先壞死);第三種是血液壞死,潰爛化膿;第四種是筋脈壞死,手腳脫落;第五種是骨骼壞死,鼻樑塌陷,眼睛變形,嘴唇外翻,導致聲音沙啞,無法救治。(《濟急仙方》)(註:這裡說的皮、肉、血等壞死,未必是指不治之症。《癘瘍機要》在聲音沙啞之後補充了眼睛失明。)

不治之症(八種):烏麻風(像黑色的柱子一般,從骨頭裡黑出來),蛓毛風(身上疼痛,連衣服都不能穿),李子風(身上長出紫色斑點,潰爛形成深坑),打烏風(口吐白沫,倒在地上,手腳抽搐),赤遊風(肚子脹大),剪指風(手指連成一塊),振鬥風(手抖動),老鼠風(身上白天不痛,晚上疼痛)。(同上)

通常來說,瘡瘍痊癒後感到口渴,或者先感到口渴然後長瘡,或者口舌生瘡,或者咽喉腫痛,或者嘴唇乾裂,舌苔發黃,眼睛發紅,痰涎上湧等,都屬於敗症。(《癘瘍機要》)

治法總說,治療方法,以疏散風邪,殺滅蟲毒,清除惡血為主,使之通暢,切記不要使用補藥。(《直指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