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95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95)

1.

此疾前人謂為天刑,蓋其為毒厲烈穢惡,非尋常病邪之所比,是以其治多系伐毒之品。薛立齋著《癘瘍機要》,亦非無峻藥,然大旨以補法為主。張景岳以為論列已全,豈佞其所好者乎。如釋子木《癘瘍全書》、沉亮紫《醫學要則》,揭出數十證,稍涉繁冗,今不採入。

源由總說,大風病鬚眉墮落者,皆從風濕冷得之,或因汗出入水得之,或冷水入肌體得之,或飲酒臥濕地得之。或當風沖,坐臥樹下及濕草上得之。或體癢搔之,漸漸生瘡,經年不瘥,即成風疾。八方之風皆能為邪,邪客於經絡,久而不去,與血氣相干,則使榮衛不和,淫邪散溢,故面色敗,皮膚傷,鼻柱壞,鬚眉落。(《病源論》)

經所載癘風者。即方論中所謂大風惡疾癩是也。雖名曰風,未必皆因風,大率多是嗜欲勞動氣血,熱發汗泄,不避邪風冷濕,使淫氣與衛氣相干,致肌肉賁䐜,氣有所滯,則肌肉不仁,榮氣泣濁,則胕熱不利,故色敗,皮膚瘍潰,鼻梁塌壞。《千金》所謂自作不仁極猥之業,雖有悔言,而無悔心,良得其情。

然亦有傳染者,又非自致,此則不謹之故,氣血相傳,豈宿業緣會之所為也。原其所因,皆不內外涉外所因而成也。(《三因》)

按《三因》云:雖名曰風,未必皆因風。此論甚善。蓋此疾多由嗜欲飲食積毒之所致,因其病證穢惡可畏,又不可不謂之風也。若夫傳染之說,世或有之。雖因其一家血脈,飲食居處,氣味之相傳者,本無內熱積毒,亦不能染也。(《微義》)

夫大風者,所犯異證多端。或因嗜欲無度,勞傷血氣;或蓄大怒,憂愁驚恐,抑鬱不伸;或體虛膚空;或醉後當風;或熱解脫,汗出入水;或浴後迎風;或醉臥露地,或手足破傷,引入風毒,或卒風暴雨,寒水濕障,侵入肌膚。當時感受,以至大風之患病,因以流注經絡,傳於臟腑,發於四肢,內外熏蒸,而成泡癬。

夫病之源,有三證五死:一種者風水,二種者傳變,三種者自不調攝。(《濟急仙方·翛然子大風論》)(五死見後。)

大抵此症,多由勞傷氣血,腠理不密,或醉後房勞沐浴,或登山涉水,外邪所乘,衛氣相搏,濕熱相火,血隨火化而致,故淮揚嶺南閩間多患之。(《癘瘍機要》)

大麻風症,乃天地間異症也,但感受不同。有體虛之人,因驟被陰陽曝曬、霧露風雨之氣所侵,感之不覺,未經發泄,凝滯肌膚,積久必作。又有房欲後體虛,為風邪所襲,或露臥當風,睡臥濕地,或洗浴乘涼,希圖快意,或風水所招,世代留襲,此等相感,俱能致之。其患先從麻木不仁,次發紅斑,久則破爛,浮腫無膿云云。

總皆風濕相乘,氣血凝滯,表裡不和,臟腑痞塞,陽火所變,此其根蒂也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白話文:

古代醫家將此病視為天譴,因其毒性猛烈、污穢惡臭,遠非一般疾病可比,故治療多用攻毒之藥。薛立齋的《癘瘍機要》雖也用到峻猛藥物,但總體治療方針還是以補益為主。張景岳認為前人的論述已很完善,其他人不過是迎合自己的喜好罷了。像釋子木的《癘瘍全書》、沉亮的《醫學要則》等書,列舉了數十種症狀,略顯繁瑣,故此不予採納。

關於病因,大風病導致鬚眉脫落者,皆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,可能是汗出遇冷水,或冷水浸體,或飲酒後臥於潮濕之地,或當風受寒,或坐臥於樹下及濕草之上,或因皮膚瘙癢搔抓,漸漸化膿成瘡,經年不愈而演變成風疾。八方之風皆可致病,邪氣入侵經絡,久久不去,與氣血相搏,則導致榮衛失調,邪氣外泄,故面色萎黃,皮膚損傷,鼻樑塌陷,鬚眉脫落。(出自《病源論》)

經書記載的癘風,即方書中所謂的大風、惡疾、癩病。雖名為風,但並非都因風邪引起,大多是因嗜欲過度、勞累傷及氣血,大量出汗後不避風寒濕邪,導致淫邪之氣與衛氣相搏,使肌肉腫脹疼痛,氣血瘀滯,肌肉失去知覺,營氣濁穢,則局部紅腫熱痛,故面色敗壞,皮膚潰瘍,鼻樑塌陷。《千金要方》所言“自作不仁極猥之業,雖有悔言,而無悔心”,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此病的病機。

但也存在傳染的情況,而非完全自致,這與個人不注意衛生有關,氣血相傳,或許也與宿業因果有關。其病因,總體來說,都是內外邪氣共同作用的結果。(出自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
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說:“雖名曰風,未必皆因風”,此論甚是。此病多因嗜欲無度、飲食積毒所致,因其症狀污穢可怖,故亦稱之為風。至於傳染之說,民間確有此說。但即使是一家人,若飲食起居、氣味等方面都能有所區隔,即使本無內熱積毒,也未必會傳染。(出自《醫學微義》)

大風病症狀繁多,或因嗜欲無度,勞傷氣血;或因大怒、憂愁、驚恐,鬱鬱寡歡;或因體虛膚弱;或因醉酒後受風;或因出汗後遇冷;或因沐浴後迎風;或因醉酒後露宿;或因手足破損,風毒入侵;或因突遇風雨,寒濕之邪侵襲肌膚。當時感受邪氣,日後便可能罹患大風病,邪氣循經絡而行,傳入臟腑,發於四肢,內外互相影響,最終形成瘡瘍。(出自《濟急仙方·翛然子大風論》)(五死症狀詳後)

總而言之,此症大多由勞傷氣血、腠理疏鬆所致,或因醉酒後房事或沐浴,或登山涉水,外邪乘虛而入,衛氣與邪氣相搏,濕熱之邪內生,血隨火化而致病,故淮河以南、揚州、嶺南、福建等地發病率較高。(出自《癘瘍機要》)

麻風病,是天地間少見的怪病,但致病原因各異。體質虛弱者,因突然遭受陽光曝曬、霧露風雨侵襲,感受邪氣而不自知,邪氣未得發泄,滯留肌膚,日久必發。又或房事後體虛,受風邪侵襲,或露宿當風,或臥於潮濕之地,或洗浴後受涼,或因風水所致,或家族遺傳,這些因素皆可致病。起初麻木不仁,繼而出現紅斑,久則潰爛,浮腫,並無膿液等等。

總之,都是風濕之邪相乘,氣血瘀滯,表裡失和,臟腑阻塞,陽火偏盛所致,這是其根本病機。(出自《外科正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