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96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96)

1.

癩即《內經》癘風,受天地間肅殺風氣,酷烈暴悍,最為可畏。一因風毒,或汗出解衣入水,或酒後當風。二因濕毒,或坐臥濕地,或冒雨露。三因傳染。然未必皆由外也,內傷飲食熱毒過甚,大寒大熱房勞穢汙,以致火動血熱,更加外感風寒冷濕而發。(《入門》)

先哲論此症之由有五:一曰風水陰陽所損,二曰源流傳染所因,三因氣穢毒注所犯,四曰保養失度所致,五曰感冒積鬱所生。此言其大略耳。(《醫學要則》)

病由受殺物之風,大風病,是受得天地間殺物之風。古人謂之癘風者,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。(《丹溪》)

癘風,古方謂之大風惡疾,以其瘡痍荼毒,濃汁淋漓,眉鬢墮落,手足指脫,頑痹痛癢,鼻塌眼爛,齒豁唇揭,病勢之可畏耳。若專以房勞嗜欲、飲食積毒之所致,何為遽至於是,故丹溪先生亦謂之受得殺毒之風也。(《微義》)

《外科精要》為諸瘡立法,而不及癘風。風為百病之長,以其殘毀膚體,去死為近,一有染此,鮮能免者,比之瘡瘍,治法為難,乃不言及。夫八方之風起因於八方,應其時則生物,違其時則殺物。人之稟受有殺氣者,則感而受之,如持虛受物,後又因起居飲食男女洊成鬱氣,二氣積於厥躬,脾先受之,乃為濕病。濕積之久,火氣出焉。

火氣滋蔓,氣濁血汙(一云,血熱凝結,其氣不清),化生諸蟲,以次傳歷臟腑。必死之病,而有可生之理。其始病者,胃氣微傷,脾主肌肉,流行甚緩,傳變以漸,或可借醫藥之功而免。謂之必死,非惟醫不知藥,悉是不能禁欲,可哀也夫。(《丹溪纂要》)

病必生蟲,風起之由,皆是冷熱交通,流於五臟,徹入骨中,虛風因濕,和合蟲生,便即生患。論其所犯,多因用力過度,飲食相違,行房太過,毛孔既開,冷熱風入五臟,積於寒熱,寒熱之風交過通徹,流行諸脈,急者即患。緩者稍遠,所食穢雜肉蟲生,日久冷熱至甚,暴蟲遂多,食人五臟骨髓,及於皮肉筋節,久久皆令壞散,名曰癩風。若其欲治,先與雷丸等散服之出蟲,見其蟲形青赤黑黃白等諸色之蟲,與藥治者,無有不瘥。(《病源論》)

脈候,脈兩寸浮而緊,或浮而洪。陽脈浮弦,陰脈實大。脈浮緩者易治,洪大而數者難愈,沉實者難愈。脈溢者病在上,脈覆者病在下,皆為不治之證也。(《正傳》)

證狀總說,《肘後》凡癩病皆起於惡風,及觸犯忌害得之。初覺皮膚不仁,淫淫苦癢如蟲行,或眼前見物如垂絲,或癃疹赤黑氣漭沆,此皆為疾之始,便急療之。(《外臺》)

夫病之生,多從風起,當時微發,不將為害,初入皮膚里,不能自覺,或流通四肢,潛於經脈,或在五臟,乍寒乍熱,縱橫脾腎,蔽諸毛腠理,壅塞難通,因茲氣血精髓乖離。久而不治,令人頑痹。或汗不流泄,手足痠疼,針灸不痛。或在面目,習習奕奕。或在胸頸,狀如蟲行,身體遍癢,搔之生瘡。

白話文:

麻風病,也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癘風,是感受到天地間肅殺之氣所致,這種氣勢非常強烈且可怕。發病原因大致分為三種:一是風毒,像是流汗後脫衣服吹風、酒後吹風;二是濕毒,像是坐在潮濕地面、淋雨受露;三是傳染。但未必都由外在因素引起,內在的飲食熱毒過盛、過度性行為、污穢不潔,導致體內火氣上升、血液發熱,再加上外感風寒濕冷而發病。《入門》認為。

前人研究此病的成因有五種:一是風、水、陰陽失調所傷;二是疾病傳染所致;三是接觸污穢毒氣所犯;四是保養失當所致;五是感冒鬱積所生。這只是大概的說法。《醫學要則》認為。

此病是受到殺伐之氣的風所致,就像大風病,是感受天地間殺害萬物的風。古人稱之為癘風,是因為它來勢凶猛可怕。《丹溪》認為。

癘風,古時也稱作大風惡疾,因為它會導致皮膚潰爛,膿液淋漓,眉毛頭髮脫落,手指腳趾脫落,肢體麻木疼痛,鼻子塌陷眼睛潰爛,牙齒脫落嘴唇外翻,病勢非常可怕。如果僅僅認為是房事過度、飲食積毒所致,為何病情會如此嚴重?因此丹溪先生也認為這是因為感受了殺伐之氣的風。《微義》認為。

《外科精要》訂立了各種瘡瘍的治療方法,卻沒有提到癘風。風是各種疾病的先導,癘風會嚴重損害身體,離死亡很近,一旦感染,很少有人能倖免,比一般的瘡瘍更難治療,所以沒有提及。八方的風起於八個方向,順應時節則能生長萬物,違背時節則會殺害萬物。人的體質如果稟賦了殺伐之氣,就會感受而患病,就像空虛的身體容易接受外物一樣,之後又因為起居飲食、男女情慾等導致鬱積之氣,兩種氣積聚在身體裡,脾最先受到影響,然後就形成濕病。濕氣積累久了,就會產生火氣。

火氣蔓延,導致氣濁血污(也有一說是血液受熱凝結,導致氣血不清),產生各種寄生蟲,這些蟲會依次侵入五臟六腑。雖然是必死的疾病,但也有可能治癒。剛開始發病時,只是胃氣稍有損傷,脾主肌肉,病邪運行緩慢,傳變是逐漸的,或許可以借助醫藥之力而痊癒。說此病必死,並非是醫生不知道用藥,而是因為病人不能控制慾望,真是可悲啊。《丹溪纂要》認為。

此病必定會產生寄生蟲。風的產生,都是因為冷熱之氣交替,侵入五臟六腑,深入骨髓。虛弱的體質加上濕氣,使寄生蟲滋生,進而發病。發病原因大多是因為用力過度、飲食不當、性生活過度,導致毛孔張開,冷熱風邪侵入五臟,積聚成為寒熱之邪,寒熱之風交替運行,侵入各個經脈,病情急的很快發病,病情緩的則會延遲。所吃的食物如果污穢雜亂,就會產生寄生蟲,時間久了,冷熱之邪會更嚴重,體內就會產生大量的寄生蟲,啃食人的五臟骨髓,以及皮膚肌肉筋骨,久而久之會使身體損壞潰散,就叫做癩風。如果要治療,首先要服用雷丸等藥物來驅蟲,看到排出各種顏色(青赤黑黃白等)的蟲子,再配合藥物治療,沒有治不好的。《病源論》認為。

關於脈象,兩個寸脈浮而緊,或浮而洪。陽脈浮弦,陰脈實大。脈浮緩的容易治療,洪大而數的難以治癒,沉實的難以治癒。脈搏在體表浮動的,病情在上方,脈搏沉伏在內的,病情在下方,這都是不治的徵兆。《正傳》認為。

總體來說,癩病都因為感受惡風,以及觸犯禁忌而得病。初期感覺皮膚麻木,像蟲子爬一樣的癢,或是眼前出現像垂絲的東西,或是出現紅色或黑色的疹子,這些都是疾病的開始,要趕緊治療。《外臺》認為。

疾病的產生,大多是由風邪引起的,剛開始發病輕微,不當回事,風邪侵入皮膚,人無法察覺,可能會流竄到四肢,潛伏在經脈中,或者在五臟,時冷時熱,橫行於脾腎之間,遮蔽毛孔,導致氣血精髓失調。久不治療,會導致身體麻木,或是汗液無法排出,手腳酸痛,針灸也不會感覺疼痛。如果侵犯到面部,會感覺麻癢,如果侵犯到胸頸部,會感覺像蟲子在爬,身體各處都會癢,搔抓會出現瘡瘍。